國家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為人民服務之前提。學校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實的加強體育工作。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責任。當代的學校體育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終身體育、健身、保健、娛樂性將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普通高等院校體育工作是我國開展全民健身計劃工程的重要部分,擔負著如何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接班人和跨世紀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通過進行分組運動處方鍛煉模式的實驗基礎上,就高校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形式進行討論。
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專家訪問后,根據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設備的實際情況,采用簡便易行的測試方法和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研究,通過測試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質健康測評方法,并能根據評價結果,查閱資料制定各個分組的健身運動處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健身習慣。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2011級跆拳道、羽毛球和籃球專項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樣為實驗組100人和對照組55人,經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及陽光體育鍛煉標準測試,最后獲取有效樣本148人,其中實驗組98人控制組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收集了近3年來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和著作等為本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信息支持。
1.2.2 專家訪談法
采用走訪的形式訪問專家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對本課題所選取的素質量化指標進行了篩選。
1.2.3 實驗法
選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一不同體育選項的學生,針對他們的鍛煉目標進行分組,對各組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試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制訂適合他們的“運動處方”,并指導他們進行體育鍛煉,在鍛煉結束后進行體質測量評價與實驗前進行比較對鍛煉的效果進行評價,同時與其他未參加鍛煉的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比較,對結果進行分析研究。
1.2.4 調查訪問法
采用面談、電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深入調查,以保證課題研究的實用性。
1.2.5 數理統計方法
本課題所有數據均用Microsoft Excel進行分析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評價的指標選取
人體體質通常是人體在某一發展階段的外在身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運動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綜合反映能力。而健康則是體質強弱的外在程度表現。分析目前國內外個體體質評價的研究結果,以及在我國不同高校對學生體制進行評價所選取的指標體系,本課題在學生個體體質健康評價的指標選取上,主要通過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指標進行評價。評價指標的選取是依據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所設置的評價項目為參考,堅持所選指標能準確和有效地反映測試對象的水平,同時要求有一定的客觀性,并能進行準確的定量描述,測試項目具有一定的延續性,能夠與國際和國內的現行體制相一致,便于橫向的定性比較和縱向的動態評價,測試指標簡便易行不受場等條件的限制共選擇測試指標16項,經過專家訪問對測評指標進行篩選,確定測試指標12項。
大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指標:\\(1\\)身體形態指標:身高、體重、胸圍、大臂、大腿、腰圍;派生指標—BMI指數。\\(2\\)身體素質指標:男1000m\\(女800m\\)、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屈、仰臥起坐\\(女\\)、俯臥撐\\(男\\)。
2.2 實驗的實施
本課題選取的實驗組通過隨機選取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2011級跆拳道、羽毛球和籃球專項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樣155人,經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及陽光體育鍛煉標準測試,最后獲取有效樣本148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58人。通過對其鍛煉目的以及健身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根據不同的健身目的進行不同的運動處方分組進行為期14周的運動處方鍛煉。根據學生的5種健身目的:減脂塑形、增強體質、提高力量素質、提高心肺耐力素質、提高意志品質力,根據上述調研的5種健身目的制定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健身處方,結合不同的運動階段跟進運動處方的修正,針對學生進行運動處方分組,進行為期14周的鍛煉實驗,在實驗期間根據學生的鍛煉水平的提高對處方負荷強度進行連續性修正,以適合學生不同鍛煉階段處方的科學合理性。而控制組按照原有體育課時安排,不特別安排鍛煉,在實驗結束后進行對照。
2.3 實驗結果
2.3.1 實驗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通過14周的分組運動處方鍛煉,不同健身目的分組的學生,對于自己的鍛煉目標都有了顯著接近,實驗組學生基本完成自己之前的鍛煉目標,實驗結束通過測試實驗組與控制組數據比較發現除了身高、胸圍等圍度指標以外的各個身體素質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結果顯示在科學的運動處方指導下學生能夠達到健身目的,試驗后與實驗前學生各項指標進行比較\\(表1\\),男生1000 m跑成績平均提高11 s,立定跳遠平均提高17 cm,坐姿體前屈平均提高12.8 cm,俯臥撐平均提高9個;女子800 m跑成績平均提高13 s,立定跳遠平均提高10 cm,坐姿體前屈平均提高7.3 cm,仰臥起坐平均提高8個。同時通過開展運動處方分組鍛煉能夠有效達到學生的鍛煉目的,增強體質。表明高校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能夠很好的改善大學生的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實現鍛煉目標。
結果顯示通過分組進行運動處方鍛煉達到了學生預期的鍛煉目標,能夠調動學生的鍛煉積極性,提高學生鍛煉的意志力,消除了自己參與鍛煉的盲目性,更好的豐富了學生的體育健身知識,同時達到了學生的健身鍛煉目標。
2.3.2 實驗對學生BMI指數影響
BMI指數是關于人體身高體重比例的關系,他反映了人體的身體比例,國際健身組織標準形體為18.5~24.9,而小于18.5即視為體重偏輕,大于24.9即為體重超重。他的計算公式是體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通過分組運動處方訓練后對學生進行測試計算,學生基本顯示偏重狀態,而學生的各個圍度的增加并不明顯,可以看出,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體重明顯增加,而體脂含量降低,同時身高的增長不明顯所以導致BMI指數偏重,學生的體型偏向于健美的體格。這也正是學生鍛煉的目的。
2.3.3 實驗后學生的鍛煉頻度的變化
實驗前學生的鍛煉態度大部分是積極的,然而由于學習負擔重,學生鍛煉知識的匱乏和生物體天生的惰性,大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學生只是應付體育課,僅僅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才會去運動場,其他時間基本不參加體育活動,通過14周分組運動處方實驗過程學生對于健康有了更多的認識,更加的重視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通過分組運動處方實驗使學生養成了很好的鍛煉習慣,掌握了一般制定健身處方知識,在實驗結束后實驗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繼續鍛煉身體。周鍛煉的頻度上有了明顯的提高\\(表1\\)。
3、結論
3 . 1 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對學生鍛煉效果顯著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生鍛煉積極性、體質的改善狀況呈現顯著差異,這也證實了個性化的健身處方鍛煉發揮了調動大學生積極性,顯著的提高了學生體質,為此也證明大學生開展分組運動處方鍛煉具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3 . 2 高校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由于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簡單易操作,而且鍛煉效果比較顯著,當參與者明確了自己的鍛煉目標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的健身處方,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相互監督、督促進行積極的鍛煉。教師在制定健身處方的同時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健身器材、場地設施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以及實用性。
3 . 3 高校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大學生實行分組“健身處方”鍛煉培養了學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檢測的能力??梢葬槍Σ煌∩砣后w特征進行相應的體質評價和健身指導方案的制定,激發學生的鍛煉積極性,科學合理的指導大學生進行運動健身。
參考文獻:
[1] 劉紀清,李國蘭.實用運動處方[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 體育保健學編寫組.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56-260.
[3] 馬衛平.健身方法導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