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終南地帶是華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發祥地,具有極為悠久的人文歷史,不僅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主要源頭和主要傳承之地,而且是華夏民族傳統文化構成核心要素的匯聚融合之地。終南山地帶具有得天獨厚、適合遠古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肮摹?,作為遠古人類祭祀、祈福、求雨、征戰等重大活動的重要道具,以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一代代傳承、演變、擴散開來,從終南山下走向神州大地。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流變,“鼓”逐漸發展為以鼓點音響節奏和各種肢體動作表現律動和韻律的藝術創作———“鼓舞”?!肮奈琛笔橇εc美的組合,是勞動人民抒發情感、娛樂身心的民間活動,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健身價值。
經過實地考察與匯總,陜西現有鼓種約 78 種,終南地帶約有 38 種,其中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1 種,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37 種?!秶鴦赵宏P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秉承這一方針,既要保持傳統血脈不斷,還要在尊重原創群體的精神權利、標注產生該作品的群體或地區的前提下,允許對民間鼓舞進行改編和再創作,讓民間鼓舞能夠適應現代化的社會需求和環境。而民間鼓舞中所蘊含的健身價值,必然會為民間鼓舞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會發展和現代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文化娛樂形式的多元化,導致民間鼓舞生存與延續的原生態發生了變化。這些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被推向了歷史舞臺的邊緣,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充分挖掘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涵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健身價值,更好地繼承、弘揚、保護鼓舞健身資源,是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提出了鼓舞發展的新思路,通過實踐,尋求鼓舞健身的拓展,將民間鼓舞的傳承創新引入大、中、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
二、終南民間鼓舞的文化內涵和健身價值
終南山地帶流傳的民間鼓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的藝術創造和感情宣泄,是勞動人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向往。鼓舞是終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該地帶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從現在民間傳統體育文化視角分析,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地域特征和健身價值。
1. 終南民間鼓舞的文化內涵
據考證,終南山地帶鼓種有 38 種,最具代表性的鼓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韓城行鼓; 省級文化遺產的岐山轉鼓、秦漢戰鼓、蛟龍轉鼓、花檐鼓、柞水漁鼓、安康小廠子等 37 個鼓種,每個鼓種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淵源。韓城行鼓源于古代蒙古兵樂隊,流行于韓城一帶,鼓風古樸、粗獷、豪放,具有陶醉其中、天人合一的氣質和熱烈喜慶、聲情并茂的民俗特色,突顯故土與子民的魚水之情、和諧之意。
在全國首屆“司馬遷杯”鑼鼓大賽中,聞名遐邇的韓城行鼓以千人的壯觀場面登場,再現了中華第一鼓的威猛雄風。秦漢戰鼓屬陜西“非遺”項目,起源于秦朝時的咸陽,鼓調雄渾有力,具有秦軍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豪邁氣勢。相傳此鼓種由秦軍掌旗官帶回村落,流傳于民間,世代相傳。
陜西省第九屆運動會開幕式上,在傳承人黃建民的帶領下,身著兵馬俑戰甲的士兵,擂響手中的秦漢戰鼓,以氣勢恢宏的鼓調與剛健有力的舞蹈形式,將秦漢戰鼓的魅力演繹得淋漓盡致,它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稱其為千古文化的經典,地地道道的秦人之鼓。
終南山鼓舞生于民間,長于民間,生生不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民間鼓舞體現出的中華民族團結精神和保衛疆土勇于亮劍的英雄氣概,是鼓舞傳承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2. 終南民間鼓舞的健身價值
鼓在經歷了由戰爭向民俗活動過渡的歷史時期后,也實現了職能的根本轉變,體現不同的層次和需求的價值取向。通過與他人的協作配合來充分體現群體的價值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參與者通過個體的覺醒和張揚,增強了自我肯定。
通過體能的釋放而獲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強化了身體的機體功能。終南民間鼓舞的動作易學易記,優美明快,熱情歡暢,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使參與者獲得娛樂和健康。獲得了充分融入群體和社會的滿足感,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讓參與者在鼓舞健身中體會人類團結、合作、和諧的人際關系所產生的強大精神力量,使人的心態變得積極健康,朝氣蓬勃,從而促進人的健全發展。
鼓舞是一項能全面鍛煉和健全體能的運動,鼓從動作結構上由跑、跳、扭、轉、閃、搖、跨等要素構成,它以鼓舞的形式來表現舞蹈藝術,在多變的節奏中完成各種表演造型和難度動作。鼓舞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促進健康,提高人體的力量、柔韌性及靈敏等素質,特別是對人的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功能有所裨益。
鼓舞還可以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能夠抵抗抑郁和困惑等消極心境,調節人的情緒和心態。由于鼓舞健身不受場地和人數的限定,因此,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交往、傾訴、宣泄的平臺,使參與者鍛煉時在重復的技術動作中,通過聯想、思考等思維活動,促進思維的反省和腦力的恢復,有效地集中或轉移了注意力,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根據研究發現,因鼓舞的動作特征,參與者在身體鍛煉時會促進大腦分泌一種具有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內啡呔,它可降低抑郁、焦慮及其消極情緒程度,有利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
三、民間鼓舞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
2011 年陜西省教育廳下發有關文件,倡導用三年的時間,在大、中、小學開展普及民族傳統體育藝術項目。將其作為一種特色內容引入校園,納入教育的范疇,深入課堂、延伸課外、拓展社會。筆者在37 年的體育教學中,一直致力于將民間鼓舞推廣到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獨特的編排,完美的演繹,使得筆者在該領域的教育教學中成果豐碩。
我們教學團隊將推廣健身活動,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發展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體育教學改革探索的實踐中,大膽創新、精心編排一系列富有時代氣息和青少年特點的校園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培養一批優秀青年教師,為體育教育的改革開辟一片新天地。
近年來,我們對終南民間鼓舞走進體育教學課堂,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嘗試
接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在周至縣南集賢幼兒園嘗試傳授“集賢古樂”,經過示范和訓練,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古樂的鼓調和技巧,而且很享受敲敲打打的樂趣。此后“集賢古樂”表演成為該幼兒園的特色品牌。在戶縣人民路小學,嘗試將少先隊鼓號與鼓舞結合,編排出獨特的少先隊鼓樂,獲得了首屆西安市鼓號、鼓舞表演的特等獎。
在西安后宰門小學成立了民族打擊樂團,指導開展鼓樂藝術活動,與本校教師一起編排了一系列富有時代氣息和兒童特點的鼓舞節目,在大型體育活動表演中廣受好評。
在志丹中學推廣“安塞腰鼓”; 在西安市三十一中開展鼓舞競賽; 在西安市七十中嘗試將體育藝術融入民間鼓舞……作為鼓舞文化之鄉,陜西省各市、縣、區的各中、小學將鼓舞引入體育課堂教學,創排了多樣的模式和表演形式,并在各大賽事開幕式上展示鼓舞的風采。
2.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西安翻譯學院地處終南山下翠華山山麓,數萬名學子廣受終南文化的熏陶。如何將終南鼓舞引入西譯大學課堂,筆者也進行了有益嘗試。陜西打擊樂團團長安志順先生,被譽為“東方第一鼓”,他將中國的鼓舞、鼓樂傳遍了世界 2/3 的國家。2013 年5 月 16 日,安先生應我院之邀,在終南大講堂進行了講學和表演。氣勢磅礴的鼓樂《大唐六駿》把學生們帶入了萬馬奔騰的古戰場。雄壯威武的意境,鼓舞表演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師生,鼓舞文化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場熱烈的氣氛,高漲的熱情,使得了解鼓舞、學習鼓舞、表演鼓舞成為眾多學生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2013 年春,在西安翻譯學院第八屆運動會上,由后勤集團組成的氣勢磅礴的鼓隊以《鼓震終南》表演拉開了運動會 “踐行中國夢,放飛西譯夢”的序幕。該鼓隊還多次參與對外公益活動,受到各界的好評。
西北大學、延安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院校將鼓舞作為大學體育教學的一項特色內容,突出了辦學特色,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并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在學校運動會上、大型文藝演出中、對外交流活動中處處都展現了鼓舞的風采。
3. 鼓舞在體育教學中的創新
讓鼓舞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回歸大自然,扎根在民間,在學校的沃土中開花、結果,是我們共同的心愿。鼓舞已經在多所學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實踐,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內學者對民間鼓舞的理論研究尚不成熟,該方面論著較少,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這種民間藝術未得到教育政策上的支持,不利于鼓舞的可持續性傳承和發展。因此,如何使陜西民間鼓舞融入到體育教育的范疇,應從青少年入手,并努力實現傳統藝術的創新,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 1\\) 了解傳統鼓舞的內涵和魅力
鼓舞是民族文化的產物,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實踐。充分挖掘鼓舞中所蘊涵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健身價值,更好地繼承、弘揚、保護鼓舞健身資源,是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置身于歡樂的鼓點律動,更要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鼓舞文化。深入挖掘鼓舞文化的內涵,充分展現鼓舞魅力,是這一民族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的根本。
\\( 2\\) 結合青年特點,給傳統鼓舞注入現代元素
如今,關注民間鼓舞的多為中老年朋友,而年輕人對于鼓舞的認識和熱情比較有限。但是,民族體育傳承和發展的重任最終將落在年輕人的肩上。所以,創新是民族體育煥發青春活力的法寶。將鼓舞文化的精髓與青年人的動感、活力和現代元素相結合,能夠為民間鼓舞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3\\) 鼓舞技巧與健身相結合
將健身與鼓舞融合,使人們通過鼓舞的健身功能,既鍛煉了身體,又對民間鼓舞有了一個嶄新和清晰的認識,從而激發人們對民間鼓舞的喜愛和認同情感,使我們寶貴的鼓舞藝術得以發揚光大,能夠以較強的生命力在現代化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同時推動全民健身時代的民族體育的發展。
\\( 4\\) 課堂與民俗表演相結合,推出鼓舞表演
鼓舞可以廣泛地運用于各類活動中,宏大的鼓舞場面拉開了各大賽事的序幕; 熱烈的鼓點聲,往往能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鼓舞與現代歌舞的完美演繹是古典與現代的結合,傳統文化節時,鼓舞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們要讓鼓舞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在舞臺上,出現在群眾歡樂的氣氛中,讓鼓舞成為表達心情、體現生活的重要形式。
\\( 5\\) 革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學方法,培育教育人才
創新的體育藝術教育更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觀念,促進了教學改革,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形成有教材、方法、內容、競賽規程,群眾、學生參與的一整套教學實踐模式,即內容充實、系統新穎、循序漸進、分解完整、口訣輔助、教學相融、注重練習、旋律節奏和諧的教學方法。其方法不僅使受教育者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氣質。我們還需要通過一批愛崗敬業、技藝精湛的師資,把這種原生態的鼓舞帶入大、中、小學的課堂,不僅傳承和發展了民間鼓舞藝術,而且對發展民族體育運動,推廣全民健身運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鼓舞的開展,以人為本,不斷更新其內容及相應的規則,讓鼓舞走進課堂,延伸課外,拓展社會。鼓舞是我們的國粹,是真正的民族傳統文化; 它的存在價值已遠遠超出了體育的范疇,且是民族傳統藝術、健身活動的多重復合體,蘊含著豐富的體育文化思想,精彩的民族體育藝術,充分展示了民族精神之所在。
體育關系智育成敗,運動決定民族盛衰,只有民族的才是國際的。所以充分挖掘鼓舞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健身價值,對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我們呼吁國家和社會著力弘揚民族體育藝術文化,將其推向社會、引進學校、深入課堂、延伸課外,讓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相結合,使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藝術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賴伯年. 終南山地帶是華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發祥地[J]. 西安翻譯學院學報,2011,\\( 2\\) : 59 -60.
[2]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Z]. 2005: 3.
[3] 谷玉梅,李開芳,梁挺. 陜西民間鼓舞博覽[M]. 杭州:杭州出版社,美國華文出版社,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