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體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指導綱要,高等院校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形成以主干課程為核心,現代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運動生物化學是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必修理論課程,是生物化學在體育科學中的應用,運動生物化學主要研究人體運動時體內化學物質的變化即物質代謝及調節的特點和規律,并將這些規律應用于體育鍛煉與競技體育的運動實踐之中。
如何提高高等院校體育專業運動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本文將從教學現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1、 教學現狀分析
1 . 1 學生的基本狀況分析
高等院校運動生物化學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首先,體育專業學生在入校時文化課的招考分數要明顯低于非術科學生;其次,學生高中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存在“輕理論,重訓練”的錯誤思想,造成體育生對理論課教學缺乏興趣,學習本課程的積極主動性和自信心嚴重不足。
1 . 2 教師的綜合素質分析
據調查了解,大多數高等院校運動生物化學教師都是從生物學院或醫科學院畢業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傳授專業的生物化學知識,忽略了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理論知識要科學有效地指導運動實踐;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比較保守,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隨著本學科新理論、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死板的講解和學生被動地接收,愈加偏離了“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理念。
另外,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近年來,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在大學課堂上得到了推廣和普及,但對于年紀偏大的教師,計算機技能相對較差,機械地板書無法呈現出動畫和影像所帶來的生動性、直觀性和實際效果,課堂氛圍不夠活躍。而已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的青年教師,又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表面形式做得非?;ㄇ?但整個課堂無法傳達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 3 教學內容的現狀分析
高等院校選訂的《運動生物化學》教材普遍采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深入辯證性地分析整個教材體系,本課程系統性強、知識全面、內容豐富。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設置欠佳,在未涉及能源物質的重要代謝過程,就直接講述運動時物質和能量代謝,讓學生感覺條理非?;靵y。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教學的內容比較多,學校在學時安排上也比較局限,因此,一個學期的課程只能重點講解運動時糖類、脂類、蛋白質的代謝和能量利用,運動人體機能的生化評定。關于運動性疲勞及恢復內容,與運動生理學、營養保健學有適度的重復,可略講。關于兒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體育鍛煉等后幾個章節只能靠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方式去解決。另外,該教材聯系競技體育、體育健康相關的內容和數據偏少,而體育比賽中運動員濫用興奮劑問題及缺乏運動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機制就屬于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典例。運動生物化學還是一門需要強化實驗技能的學科,教材中實驗教學內容比較少且單一,很少涉及探究性的實驗,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2 針對教學現狀研究對策
2 . 1 教學內容的創新
根據教育部體育專業必修課程的教學指導綱要和加強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總體要求,修改、制定出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大綱。合理的利用教材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創新。
2.1.1 設置合理有序的教學內容
通過比較研究教材體系和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比較贊同趨向“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訓練”的體系模式來安排教材。這種順序更有條理性,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具體教學安排先后順序如下所示。
\\(1\\)組成人體的七大物質的基礎知識。
\\(2\\)運動時三大能源物質的代謝過程及能量的利用。\\(重點講解\\)\\(3\\)運動時三大供能系統的供能過程。
\\(4\\)物質和能量代謝與運動訓練的關系。
\\(5\\)運動性疲勞及恢復過程的生化特點。
\\(6\\)提高運動能力的生化分析。
這種合理有序的教學能較好地揚長避短,克服學科教材安排中的困難,有利于系統知識的連貫性。
2.1.2 簡化教學概念和知識點
運動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多而抽象,知識點復雜且容易混淆。在實際講解中,應多貼近生活,用生活化的“語言”幫助學生去理解。例如:運動時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一節,講解三羧酸循環是三大能源物質分解代謝最終的共同途經時,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水果的買賣”為例,將三羧酸循環比喻為水果超市,三大能源物質比喻為蘋果、香蕉、梨,能量ATP就是流通的人民幣。將這一復雜的代謝過程轉化為生活中的買賣水果,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趣味化。
2.1.3 加強理論與運動實踐相結合
教材要充分體現理論指導科學鍛煉、合理膳食并有效地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體質,促進健康。\\(1\\)盡量使用調查數據。例如:不同運動水平游泳運動員賽后血乳酸比較\\(見表1\\)。利用數據不難得出結論:運動時乳酸生成愈多,則糖酵解供能能力愈強,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也愈強,運動成績愈好。\\(2\\)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硬化等發病率的劇增是缺乏運動產生的,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運動對這些疾病產生作用的原理和途徑。\\(3\\)播放健康的飲食處方、營養保健等相關領域的視頻。
2.1 .4 強化實驗課時的比重
運動生物化學也是一門實驗性的課程,應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適當增加實驗課的課時,科學地進行講與練的協同配合。高等院校的學生至少要安排理論課1/4的課時來組織實驗教學。
2 .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要結合本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科特色及個性發展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本文將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簡單探討幾種教學方法:問題討論教學、情景模擬教學、興趣激勵教學等。
2. 2. 1 問題討論教學
問題討論教學法是指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再由師生共同總結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講解運動時物質代謝內容開篇,教師可導入引子:人為什么要呼吸、要吃飯、要喝水。學生討論激烈,教師可從物質氧化分解和能量轉化利用的角度進行引導,進而掌握新陳代謝的基本過程。
2. 2. 2 情景模擬教學
情景模擬教學是指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充當編劇和導演的作用,并設計與運動生物化學相關的場景,讓學生進入情景,扮演各種角色,進行模擬實戰演練。完整過程包括:案例選擇→場景設置→分組、角色分工→模擬實施→總結評析。例如在運動訓練的生化評定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各小組,每組指令領隊\\(1名\\)、教練\\(1名\\)、參賽隊員\\(若干\\)進行400 m全力跑血乳酸評定法。此情景模擬測試的具體程序為:測定安靜血乳酸值;做準備活動;全力跑400m;測定運動后3 min、6 min、9 min血乳酸值。情景模擬教學法具有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等鮮明的特征。
2. 2. 3 興趣激勵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好運動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會讓學生更加喜歡參加體育鍛煉,更能科學地指導運動訓練及預防疾病的發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能自覺地想學習,強烈的要學習。這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考慮到高等院校體育生的文化基礎不太扎實,教師應多指導和鼓勵學生,讓其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列舉聯系運動實踐的案例使學生學以致用。比如運動療法可預防骨質疏松,治愈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針對學生特點,適當應用好賞識教育。教師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身心發展規律,真誠、友好地與學生交往,不斷進行表揚和肯定,學生群體定會熱情高漲,課堂教學活躍而井然。
2 . 3 優化教學手段
2.3.1 現代教育技術與板書整合
運動生物化學學科教學,既要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多媒體網絡教學,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引入優質的教學資源,又要結合黑板板書課堂重點、難點及課程大綱,兩者雙向互動整合,不斷地提高運動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3 .2 建立網絡課程平臺
現目前,許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網絡課程教學平臺,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編制本教材的網絡課程,分三級導航,包括課程資源、參考資料、討論、答疑和任務。開辟了了體育生學習運動生物化學的第二課堂和自學園地,使其成為開發建設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網絡教輔基地。
3、 結語
運動生物化學是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運動訓練和全民健身的科學化水平。新的時期,隨著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貫徹落實,運動生物化學的學習又賦予了新的內涵,高等院校的體育生要牢牢掌握運動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及實驗技能,才能成為厚基礎、高素質的復合型體育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蘊琨 ,丁樹哲 .運動生物化學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許亞麗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運動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 [J].科技創新導報 ,2011,7\\(19\\):154-155,157.
[3] 楊長山 .運動生物化學教材體系安排的一個嘗試 [J].體育科學研 究 ,1997,1\\(14\\):39-41.
[4] 余群,翁錫全 ,王麗平.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J].安順學院學報 ,20 10,1 2\\(4\\):94-96.
[5] 嚴金慧 .應用網絡課程優化運動生物化學教學 [J].體育科學研究 ,2009,13\\(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