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 言
走過了十年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我們必須認識到,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永恒的主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辦出有質量、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大眾教育是從塑造個性和智者轉向培養更為專門的社會各類人才,包括社會中技術和經濟領域的管理者和實踐者.
因而,當代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正在使大學逐漸蛻變為一種指向不同職業的培養訓練和社會角色分配的機構,既被看作一種傳授和探索高深知識的社會公共機構,又被視為一種社會服務機構.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也改變了教育觀念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大眾化教育中,在校生人數的猛增,以教師授課為主的大班教學成為師生溝通的主要渠道,教師的工作強度加大,教學時間延長,師生之間一對一的個別指導不再現實,師生之間較過去也顯得冷漠和疏遠.
隨著“繳費上大學”的消費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成為教育市場中的一個因素,教師也從傳統的知識和道德引領者逐漸演變為一個提供教學服務的人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各體育院校都十分重視體育人才培養質量,而提高體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本課題就體育專業學生術科教學考核方法問題,以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實行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為例,進行理論性和實踐性研究,探索新的體育專業教育評價方法.
1、體育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思路及理論基礎
本項教學改革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規律,從方法學角度出發,推行體育專業術科會考制,通過考核方式的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強化運動技術學習,提高運動技能水平.改變現有的術科考試方法,建立新的考核標準.推行術科會考制,不僅能改善學生對考試的態度和看法,以試促學,提高學生練習運動技能的積極性,還能夠緩解任課教師的學生評教思想壓力,使任課教師嚴把教學關,提高教學質量.
這對更好地實現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適合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體育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育評價方法是達到評價目的、實現評價目標的手段.我們的任務是過河,沒有橋和船就不能過,教育評價方法就是達到評價目的、實現評價目標的橋和船.
如果沒有科學合理、通俗實用的評價方法,實施教育評價就有失敗的危險.就現狀而言,研究、挖掘、創造科學實用的評價方法,已成為提高教育評價質量的當務之急.術科會考制屬總結性評價,是事后進行的評價,是指在活動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作為總結性評價的重要機能,就是確認達到目標的狀態,對教學質量的基本情況作出判斷和評價.體育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是教育評價方法改革的具體體現,它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哲學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教育評價學科的重要哲學理論基礎,它有著指導和完善教育評價理論和實踐的意義.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為理論基礎.教育學的任務是在客觀的教育現象和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揭示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規律.而教育評價的任務是通過大量的信息資料客觀公正地對教育現象進行價值判斷,研究教育活動是否符合教育規律,判斷所確定的教育目標實際實現的程度,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的信息和依據.
以系統科學為方法論基礎.系統科學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新的本質聯系和運動規律,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新的理論武器.系統科學理論中的系統方法、信息方法、反饋方法等,對教育評價的方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以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計算機軟件等為基本工具,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迅速處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找出其內在變化規律,科學地作出決策.
2、體育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
2.1建立體育學院術科考試管理體系
實施教育評價首先需要成立一個評價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領導教育評價的具體實施.體育學院組建專業術科會考工作管理機構,由學院分管教學的領導和教學督導成員組成領導小組,系部主任和各專項教師負責人組成執行組.由領導小組制訂考試程序及相關規章制度,并在實施過程中給予監督以規范考試程序,做到對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執行及執行情況監控等有明確的分工.
2.2制定科學的考試標準及落實
為確保術科考試標準符合科學性,由各專項課程教師負責人組織各自專業課程教師共同制定本項目考試標準.制定過程中,在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總結現行教考分離經驗的基礎上,先經各項任課教師分單元分技術制定考核標準,再提交各項目標準制定小組商議討論,確定完整的考核標準,最后提交術科考試領導小組審核,經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向全體學生公布.
制定的考試標準符合學院學生的基本情況,科學的考核標準,能真正發揮考核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在2008年初確定試行專業術科會考制.實施中通過任課教師在起始課上將本項目的考試方法、考試標準向學生作詳細介紹,讓每位學生清楚本門課程的考試要求,學期末由領導小組確定具體時間對學生進行統一考試.
在考試前任課教師將學生平時的成績上交考評小組,由考評小組\\(不包括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考核.考試結束后,由考評小組將學生的平時成績與術科考試成績按照各自比重折算出總成績并上交學院教學秘書處存檔.此方法已經實施4學年,經過反復總結和改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
3 、體育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實踐的思考
3.1術科會考制度的心理行為學闡釋
心理學認為,人的個體行為規律是:需要決定動機,動機支配行為,行為指向目標.動機是指引起個人行為,維持該行為,并將此行為導向某一目標\\(個人需要的滿足\\)的過程.它起著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行為的作用,是個人行為的動力和直接原因.
人的需要一旦轉化為動機,就能成為推動實踐活動的巨大力量并貫穿于某一活動的始終.需要轉化為動機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產生滿足需求的愿望;二是目標的確定.目標是引起需要和激發動機的外部條件,心理學稱之為誘因,行為科學稱之為目標.目標是為了控制和引導人們的行為而提出的,因而它既是行為所需達到的目標,又能刺激人們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行動.
由此可知,需要是行為的基本動力和源泉,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需要,便不會產生動機.動機是行為產生的直接動力.行為是動機的外在表現.術科會考制的實施,使學生逐步了解考核的目標、意義及與自我發展需要的關系,學習動機更加明確,學習習慣逐漸養成.
3.2以新評價方法的適度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壓力\\(Stress\\)也譯為應激.應激通常指來自周圍所感受到的壓力.學生們經常談到應激常因考試成績或畢業后的就業等引起.因此把應激看成是外部刺激時,從某種意義說,面臨外部需要等的心理過程總是主動的、消耗能量的和產生緊張的反應.應激反應對個體影響主要有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的應激反應,如適度的情緒喚起,能集中注意,喚起警覺,調整動機,激發斗志,有利于個體準確評價應激源的性質,作出合理的判斷與決定,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有利于動員和聚集人的內在潛力,增強人的心理、生理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人處于這種應激反應水平,更能保證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反之,為消極的應激.根據心理學理論,設計體育術科會考制方案作為外界應激源,給學生適度施加學習的壓力,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為避免出現因施加新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出現消極的應激現象,我們還采取有效的心理調控.
教育評價中的心理調控,主要是指在教育評價的實施過程中,對評價人員和被評價人員不正確的心態和心理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最大限度地調動與評價有關的各種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功能和作用,以便于確保教育評價的高質量和有效性.
從實踐情況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和課后練習情況有明顯的改善,聽教師講解和示范技術動作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自主練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所提高,學生逐步了解了評價的工作計劃和日程安排、評價實施程序和評價方法,學習過程中能做到心中有數,準確把握學習的節奏,從而學升的整體自我控制與監督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心理調節也逐漸變得成熟.
4 、體育術科會考制教學改革推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不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人們都給予了較大的關注.“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選擇教學方法.知識的明確性、具體性、根據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賴于對教學方法的有效利用”.體育術科會考制的實施,使教學與考核二者有機的聯合起來.教學中的授課教師不參與考核,避免了人為因素的不利因素,并使考核機制給予了教學過程的適度監督,從而使教師主動提煉自身教學方法.
考評小組直接考核授課對象,檢查教學效果,反饋教學質量,授課對象的學練水平直接反映出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尤其是相同科目不同授課教師的考核,更能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給予直接比對.
同時,對評價人員進行心理調控,防止評價人員有“大我”價值觀的心理行為,一切目標圍繞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了解全局,認識整體,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勢必將促進授課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去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活躍而重要的因素.教學方法是否得當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也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
5、結語
體育專業的術科考試,是體育專業課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準確地評價每個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基本內容之一.改變過去單一的考試方法,建立新的考試評價體系,對更好地實現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激發體育教師改變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合基礎教育需要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專業術科會考制度的實行尚屬新鮮事物.
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困難,通過幾年的大膽嘗試,筆者意識到,改革術科考試方式是提高體育專業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還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鄧樹勛,陳佩杰,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程書肖.教育評價方法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居伊.帕爾馬德.教學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