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瑰寶.隨著國家的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對于傳統文化教育愈發重視,從現今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興起與國家不斷推崇的國學教育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決心與實際行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國家大力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時期里,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已經逐漸地走進了高等院校,或者中小學的課堂之中.如許多所在民族地區的高校與中小學,都把本地區的民族體育項目加以改進納入了體育課堂之中,并且取得了極佳的效果,這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學習了運動技能、強壯身體的同時,也學習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內容.雖然在民族地區,少數民族體育在學校之中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單一的在民族地區進行成功的教育傳播,解決不了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一些非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進行開展中所出現的問題.在許多非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少數民族民族體育課程,受到了諸如師資、器材、甚至是文化認同等原因的影響,從而阻礙了其教育開展的步伐.為了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更好的、全面的融入學校體育教學,本研究以現今發展的互聯網絡為出發點,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改造進行研究,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并探索如何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絡來發展與傳承少數民族體育項目.
1 現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 1 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力量是首先限制少數傳統民族體育教學發展的關鍵問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照其他體育項目具有多種特殊性,而且現今隨著國家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所以在進行少數民族體育教學時,就必須要求教師既要能熟練掌握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技能,又要了解體育項目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
現今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不光是要單純的技能傳習,更提出了文化傳承的重要要求.許多教師,只是懂得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形式上的教學內容,而對于背后的文化內涵一知半解,無法很好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這就失去了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還有現在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相關教育人才的單位十分稀少,只是限于一些民族地區的高校,而且這些具有少數民族體育教學技能的人才畢業后都選擇在民族地區進行教學活動,師資的嚴重缺乏,造成了非民族地區少數民族體育教學難以順利開展.更阻礙了對于全面普及民族傳統體育的進程.
1. 2 缺少相關器材
器材是體育運動進行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于體育教學來說,運動器材更是能否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保障.因為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繁多、運動形式各異,所以不同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都有其自身運動使用器材.使用器材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給予大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因為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使用的運動器材帶有明顯的民族性與地域性特征,許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器材都是通過民間手工制作而成,在外面很難購買.而且制作程序與方法外人也不得而知,這就使得許多想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學校受到了器材上的影響.器材的缺乏嚴重的阻礙了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所以在除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之外開展傳統體育教學缺少器材是首要問題.
1. 3 教學內容定位不準
因為少數民族體育具有運動形式與文化內容的雙重特殊性,所以在學校教學方式方法上就要區別于其他體育項目.既然一些民族地區的學校早已開展了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但是如何去教學、教學什么等問題仍然存在,這就造成了少數民族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教學內容模糊、教學定位不準的問題,而且在教學之中,如何把項目的文化內容傳遞給學生也是許多老師很難做到的.現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沒有形成的標準化、系統化、模式化,而且少數民族體育教學中缺乏專人的指導,還有因為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多樣性,關于其專門的教材十分稀少,這就使得許多地區許多學校與教師都無法合理的對少數民族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定位.
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改革現狀
面對于少數民族體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許多地區與學校在其教學之中都制定出了相應的對策.首先是著力培養少數民族教學人才,許多民族地區高校在體育教學專業之中都加設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項目的教學技能,以便在畢業后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同時學校加重了對于教學老師的培訓力度,許多單位都積極地派出相關教師參加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培訓,而且現在關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各種培訓也不斷的增多.面對著民族體育教學內容存在差異性等問題,一些民族地區高校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民族體育教學的創編,使得少數民族體育教學更加規范更加系統化,在教學方法,許多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式嘗試,把現代體育教學的方法納入到少數民族體育教學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器材短缺的情況下,許多學校與體育器材公司合作,按照樣品訂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使用器材,而一些經濟落后的中小學地區的體育教師,會自己動手制作項目所需要的器材.在學校與老師的重視與努力下,現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有了較大的起色,基本的解決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的增進了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學校的發展.但是因為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復雜性,到至今其中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也為少數民族體育工作者提出了重要的挑戰.
3 網絡化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改革
3. 1 進行少數民族體育的遠程網絡授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切事物都會與互聯網產生著重要的聯系.網絡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拉近了地區與地區、人與人的距離.現今互聯網已經被應用到了各個領域,課堂網絡遠程教學是學校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最好實證.網絡遠程教學就是通過互聯網絡把先進的、優質的教學信息內容帶到一些教學資源匱乏的地區.這樣可以最有效的優化教育資源,彌補地區教育資源的缺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也應該與網絡進行相結合,把一些民族地區學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傳遞到各地,使得更多的少數民族體育教學資源進行共享.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域,自從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后,西南地區的經濟水平得到很快的發展,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互聯網絡得到了很好的普及,這就給其遠程網絡的進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礎.所以在今后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之中,把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一些優質民族體育教學課程進行資源整合,然后對正在開展與即將要開展相關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單位進行網絡授課,這樣在借用互聯網的優勢下可以把優質的少數民族體育教學內容傳遞出去,對一些存在教學問題的學校進行網絡遠程教學,以更好的扶持這些學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這把少數民族體育教學與互聯網進行結合的教學改革方式是對于少數民族體育教學資源的最好利用.
3. 2 著重少數民族體育的多媒體教學
當今許多學科的教學方式都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的優勢進行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都會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與圖片來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印象,從而更好地掌握課程所學習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更為深刻的接受教學內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屬于典型的帶有身體負荷、需要在室外進行的體育課程,但是因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殊性,一些學校的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師資、場地、器材等方面的條件,對課程進行改革,在其整個教學周期內,加入幾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多媒體的理論課程.在理論課程時,盡量利用現今成熟的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優勢性,在課堂中多給學生放一些關于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視頻影像、圖片、同時適當的增加一些文字性介紹,使學生在課堂之中可以圖文并茂的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一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虛擬教學模型,給予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利用多媒體方式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改革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還能彌補教學硬件的不足.
3. 3 搭建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網絡互助平臺
為了能使一些有些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來更好的輔助于其他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開展,所以應該利用現今互聯網絡的優勢性,搭建一個少數民族體育教學互助平臺,來幫助其他地區順利的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互助平臺就是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利用互聯網普及優勢性,建設一個專業的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網站.在網站中設置相互交流的功能,招募一些有豐富經驗的少數民族體育教師作為平臺的教學指導志愿者,對于一些在少數民族體育教學存在困難與疑問的教師進行在線輔導、或者是在線答疑.這樣可以更專業、更好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外界教師在遇到不懂之處,就可以隨時的登錄網站向相關專業的教學專家進行求助.在網站平臺中,加入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相關資料,同時把一些較為典型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視頻課程加入到網站之中,可以隨時方便教師查詢.互助平臺網站還可以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在外界獲取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提供便利的條件.搭建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網站平臺,可以達到一種教學互助的效果,對于促進少數民族體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結語
在國家全面推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今天,因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特有的文化功能性,所以逐漸地開始走進了學校教育體系之中.但是因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殊性,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多種問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絡的優勢性,以網絡的特征與特點對于少數民族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這樣對于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全面普及,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與深度改革現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現狀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金饒.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探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 2\\) : 112 - 114.
[2] 黃傳兵.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高等體育教育改革芻論[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 2\\) :89 -91.
[3] 董文梅,郭洪光,董文朝.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規律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37\\( 7\\) :83 -86.
[4] 王南童. 體育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8,\\( 5\\) :180 -183.
[5] 鄭重. 我國重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D]. 西南大學,2009.
[6] 池深,李先長,葉繼華. 我國中小學民族傳統體育網絡教育初探[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22\\( 2\\)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