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節慶體育活動是一種傳統的、民俗的活動,它主要是結合當地農村風俗習慣及生產勞動等特點,以實現人與人、人與周圍環境等和諧發展為目的,具有歷史性、群眾性、健身性等特點,并具有民族文化及地域性的特性,同時它寄屬于傳統節慶文化之下,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升華和民眾精神信仰、審美情趣、倫理關系的集中展示,承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及喜慶、和諧、民族精神等理念,對于和諧農村社會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和諧就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而農村鄰里關系的和諧、農民與發展環境的和諧等是農村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社會的和諧建設也關系到整個社會及整個國家的和諧發展。因此,對鄉村體育活動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
1鄉村節慶體育活動促進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分析
鄉村節慶體育活動有效促進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加農村體育人口,從而有效推進體育的社會化。鄉村節慶體育活動項目比較貼近農民的生活,很多項目不受年齡、性別等條件的限制,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進行運動。所以,鄉村節慶體育活動項目具有廣泛的群眾及社會基礎,只要政府和相關人員進行有效組織,就會有相當一大部分群眾積極加入,這樣可以有效快速地增加農村的體育人口。筆者在訪談中發現,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河南省周口市的部分鄉鎮有舉行舞龍舞獅及旱船的比賽活動,為參加比賽取得好成績,村委會部分領導在農村時間就會帶領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增強了人們的健康意識,同時也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和集體精神。在這一活動的帶領下,圍繞著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以鄉村節慶體育活動的方式對農民的行為和生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更是促使了部分群眾在閑暇時間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增強了對體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和認識,有效地促進了人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發展。
2鄉村節慶體育活動促進村民文明行為的分析
鄉村節慶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的農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農民智力水平的發展,更有效地促進了農民文明行為的產生。而農村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目標,養成積極向上、科學文明的體育生活方式是鄉村文明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產勞動也引進了現代化,這樣就大大節約了農民的勞動時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勞動效率,更重要的是農民的經濟生活水平也在逐年上升,農民的余暇時間也相對增多。起初,農民朋友多是打麻將甚至用賭博等不文明的生活方式進行時間消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家庭的不和諧,對社會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隨著近年來國家對農民體育的傾斜,尤其是農民體育工程的建設,大大促進了農民體育活動的發展。
在調查中發現,現在農民在余暇時間多為“打籃球”、“散步”、“武術”等體育活動,尤其是在每年的鄉村體育活動比賽前,其為準備在鄉村體育活動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更是呈現一種鍛煉、排練的祥和景象。所以,鄉村體育活動在為村民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及促進人與人的和諧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村民通過鄉村體育活動不僅增強彼此間的凝聚力,還激勵了村民的奮斗精神,而且減少“打麻將”“賭博”等不良習慣,有力促進村民的精神文明行為,排解社會不良習性,提升社會良好風氣,有利于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3鄉村節慶體育活動促進村民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分析
鄉村節慶體育活動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性和娛樂性,它不同于現代競技比賽,注重的是比賽的過程而不是比賽的結果,它是人們為了歡聚或慶祝豐收或祭天等而舉行的活動,這個活動大大促進了人與人的交際,人與人的和諧。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村民也注重了經濟的重要性,平常大都忙于掙錢,日常的交流、交往時間也大大減少,并逐漸產生的生疏和距離感,沖淡了原本淳樸、互助、平等的人際關系,使其之間變得重利益、輕情誼。而鄉村體育活動使得村民在運動中進行積極交流、溝通,在活動中團結、互助,消除隔閡和誤解,激發鄉村活力。所以,鄉村節慶體育活動不但能增加村民彼此間的交往、改善鄰里關系,還能促進村民相互團結和諧,增強活力凝聚力及抵御風險的能力,培養村民的歸屬感和對家鄉及鄉親們的認同感,如在節慶期間舉行的“舞龍”、“舞獅”比賽,它要求參與的活動的每一個人都要凝聚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這樣的活動非常有利于鄉村社會整體穩定與和諧發展。
4鄉村體育活動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
周平等人在對節慶體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從三個層次進行論述,一是從微觀層面論述,主要論述了節慶體育可集聚社會資源,給企業、商家創造發展良機;二是從中觀層面論述,主要論述了節慶體育可形成集健身、競技、表演和體育旅游等于一體的體育產業;三是從宏觀層面論述節慶體育不但可以促進投資而且可以促進消費,激活消費需求,拉動運動服裝、器材、食品及飲料等體育實物性消費和觀賞性等體育勞務性消費[2]。對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對貧乏的農村來講,發展動態的節慶體育活動旅游資源確實可以吸引旅游者,進而帶動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比如,溫縣每年舉行的國際太極拳、鄭開國際馬拉松比賽,均會吸引眾多的國內外游客,有效拉動體育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農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民也越來越重視其生活的質量,也就越來越重視身體的健康和生活的品味,這樣更能刺激農民進行體育鍛煉和體育消費,這樣的良性循環就會帶動當地服務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5結論
鄉村節慶體育集觀賞性、健身性、趣味性等相結合,有效促進了村民體育鍛煉,不但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還促進了村民鄰里和諧,提高了村民的集體主義思想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拉動了農民的體育消費和當地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平,熊少波,張濤.和諧農村社會視閾中的節慶體育經濟價值研究[J].文史博覽\\(理論\\),2012,2:51-53.
[2]周平,熊少波,江浩.和諧社會視域下節慶體育與農村文明進程互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1\\):23-41.
[3]房鵬飛.來賓市農村節慶體育創新發展的研究———基于現狀調查的實證分析[J].棗莊學院學報,2013,23\\(5\\):133-137.
[4]熊少波,周平,曹小芬.新農村建設視閾下的農村節慶體育發展途徑[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1\\):3-12.
[5]盧濤,原黎君.和諧社會視野下節慶體育文化的價值[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