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探討歐足聯財政公平法案的真正目的
探討歐足聯財政公平法案的真正目的
>2024-01-19 09:00:00


2009年8月28日,歐足聯戰略委員會在摩納哥召開的會議上一致通過了主席米歇爾-普拉蒂尼倡導呼吁已久的“財政公平法案”\\(Financial Fair Play,以下簡稱為FFP\\),這項法案的目的在于確保足球運動的長期穩定性,并且幫助一些俱樂部從日益增長的開銷中解放出來。歐足聯為該政策制定了6條原則:為俱樂部財政加強紀律和合理性,減輕轉會費和球員薪水壓力,減小通貨膨脹影響,鼓勵俱樂部在不超出收支范圍內理性競爭,鼓勵對青少年足球和基礎設施的長期投資,保護歐洲俱樂部足球的長期發展。而FFP中最重要的部分,毫無疑問是58-63條關于“收支平衡”的定義和要求。這一條款要求俱樂部應該在歐足聯劃定的“緩沖期”內,逐漸實現“收支平衡”,總體上實現“獨立自主的運營”。

“收支平衡”要求俱樂部在轉會市場上的投入不得超過俱樂部盈利。歐足聯為新政策的執行規定了三年的緩沖期,從2012-2013賽季開始實施財務公平原則,在前三年\\(2012-2015\\),俱樂部允許有4 500萬歐元內的虧損額度,這意味著俱樂部的投資者每年最多只能投入這些錢來彌補球隊的虧損,并且不能是銀行貸款。

在2015年后的三年,虧損額將限定為3 000萬歐,再后面歐足聯則會強制要求旗下的俱樂部能夠真正符合財政平衡的要求。和任何新出臺的政策一樣,FFP遭受了鋪天蓋地的批評,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FFP限制俱樂部大量利用外來注資支付球員工資;\\(2\\)FFP限制了轉會市場的競爭,減少了俱樂部買賣球員的利潤,從而限制了球員工資的增長;\\(3\\)FFP為外資介入設置了障礙,使小俱樂部無法利用外資增強實力,造成“弱者恒弱,強者恒強”的局面。

本文旨在從以上三點質疑出發,探討財政公平法案的真正目的。并最終指出這些質疑事實上是毫無根據的。

1 限制注資不等于限制球員買賣,而是鼓勵健康運營

為什么FFP要求俱樂部在不超出收支范圍內理性競爭呢?如果一家俱樂部總是不斷地接受外來注資,盡管會有長期的過度支出現象,但其運營并不受影響。那為什么要強調收支平衡呢?很多人會想當然認為外來注資令足球產業和俱樂部收益頗豐,不但能提升比賽的質量,讓球迷們滿意,也讓球員們更富有。但不幸的是,注入外資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有更多的錢購買球員、支付薪水,事實上它對俱樂部的管理和決策起到了消極影響。究其原因,主要和兩個影響俱樂部投資的重要因素有關。

1.1 足球運動的競技內涵

足球比賽不僅僅是體育競賽,某種程度上也是經濟競賽的縮影。即使我們假設所有俱樂部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具有理性行為的經濟體,但足球運動的競技本質仍然賦予了這一群體一種特殊的行為,即“過度投資”行為。事實上有很多因素加劇了足球產業中的過度投資行為,比如:過分強調球員投入和球隊勝率的正向關系\\(奪冠幾率大的球隊往往是在球員市場上一擲千金的球隊\\);同時投資行為\\(與連續投資相對\\);額外的獎勵\\(如歐洲冠軍聯賽的晉級獎勵\\);聯賽的升降級制;同一聯賽中的俱樂部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不同國家、級別聯賽間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

目前,歐洲足壇正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俱樂部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了過度投資的現象愈演愈烈。

很多俱樂部為了奪得冠軍不惜豪賭,花費巨資購買優秀球員。但是過度投資雖然解釋了任何俱樂部都無法實現利潤最大化,卻遠遠不能解釋為什么狂熱的過度投資使很多俱樂部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換句話說,盡管很多俱樂部實際上處于破產邊緣,卻還能繼續運營,甚至搞起了“軍備競賽”。有人發明了\\(ZombieRace\\)一詞來形容這種現象?!敖┦傎悺钡拇嬖陲@然說明破產對大多數俱樂部構不成什么威脅。這樣只能考慮另一種因素,即大多數俱樂部存在的“軟預算約束”現象。

1.2 足球俱樂部的“軟預算約束”現象

足球俱樂部和其他行業的企業不一樣,當資不抵債時它們不用擔心破產的危險,這種情況其實由來已久了,體育經濟學家和記者們對其是再熟悉不過了。

著名的英國體育記者西蒙-庫珀曾如此描述:“俱樂部簡直是長生不老的,因為債權人不敢不借錢給他們。

俱樂部的品牌效應足以供養銀行和稅務局,所以他們無懼債務……很多俱樂部的債務根本不用還,最終不了了之,因為巨大的債務會以國有化\\(國家承擔\\)的方式解決……”正如他所說,足球產業的內部機制決定了“俱樂部可以無懼債務”,這和銀行業的“大而不倒”的現象頗有相似之處。第一位把足球產業永恒的內在經濟危機與“軟預算約束”理論\\(Janos Kornai提出\\)結合起來的經濟學家 是 瓦 拉 迪 米 爾 · 安 德 烈 夫 \\(Wladimir An-dreff\\)。2012年兩位丹麥學者斯特羅姆\\(Rasmus K.Storm\\)和尼爾森\\(Klaus Nielsen\\)也提出把足球俱樂部作為“軟預算約束”的特殊情況來研究。

當俱樂部出現赤字問題的時候,某些“援助組織”就有可能介入,緩解俱樂部的財政壓力,掩蓋其超過預算的支出。

“軟預算約束”理論研究的是以下三種因素和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1\\)“軟預算約束”發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等背景。

\\(2\\)上述背景下,援助機構介入、拯救破產組織\\(此處指俱樂部\\)的動機。

\\(3\\)“軟預算約束”導致的運營低效率。

論述“軟預算約束”的專著很多,既有研究2和3兩個因素關聯的,也有關注因素1或1和2關聯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因素2和3是本文分析的重點。在足球產業中主要有兩大援助組織:政府和私人投資者。

1.2.1 政府的“軟預算約束”效應“軟稅收”、“軟信貸”、“軟行政價格”都是政府援助俱樂部的具體表現?!败浶姓r格”表現為地方政府與俱樂部簽署公共體育場館的使用協議,其價格可以在俱樂部經濟狀況不佳時做出有利于其的調整?!败浶刨J”指的是與俱樂部有借貸關系的國有銀行或國家控股銀行一般會延遲或重設俱樂部債務的還款期限。同樣,“軟稅收”指稅務局對俱樂部欠稅高度容忍的行為。

放眼歐洲,西班牙足球是“軟預算約束”的典型案例。截止2012年9月,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共欠稅7億5千萬歐元,欠社保機構6億歐元。西班牙政府本打算豁免足球俱樂部的欠稅,但遭到了猛烈的抨擊,民眾認為政府沒有對俱樂部和普通納稅人一視同仁,不敢對俱樂部采取嚴厲措施,而政府的援助措施也口碑不佳,被認為破壞了歐洲足球市場的競爭秩序。最終西班牙政府打消了這個念頭,取而代之的是于2012年4月和西班牙職業足球聯盟\\(以下簡稱LFP\\)簽署了一項協議,希望解決欠稅問題。但新協議關鍵要看如何解讀,畢竟過去的失敗教訓歷歷在目。

早在1984年,西班牙政府和各俱樂部主席組成的委員會曾達成共識,出臺了一項債務重組方案,規定西班牙足彩收入的2.5%將作為納稅的保證金。但隨著博彩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足彩收入每況愈下,俱樂部仍然債臺高筑。于是1990年第二次債務重組方案應運而生,同時誕生的還有一條新法律———西班牙體育法案\\(the Spanish Sports Act\\)。法 案 規 定,只 有 自1898/90到1985/86賽季期間財務狀況良好的球隊允許保留會員制\\(巴薩、皇馬、畢爾巴鄂和奧薩蘇納\\),否則一律改制為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希望職業化的商業監管模式能夠改善大部分俱樂部的財政狀況。除此以外,改制后的俱樂部的債務統一由聯盟處理,聯盟則獲得部分足彩收益作為回報。成為股份制公司后,俱樂部能夠從市場上廣泛籌集資金償還債務。然而好景不長,因為過度投資的惡性循環沒有停止,俱樂部很快又背上了新的巨額債務。

2012年4月25日簽署的新法案要求從2014/15賽季開始,俱樂部要從電視轉播收入中拿出35%作為繳納稅款和社保的保證金,計劃2020年還清。但是,這項新法案能否讓俱樂部履行納稅義務仍然令人生疑。首先,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的電視轉播收入只占其總收入的1/3。因為西甲俱樂部都是獨立銷售電視轉播的,所以皇馬和巴薩兩大豪門的電視轉播收入占到了全聯盟的50%以上,中小俱樂部一年平均不過區區的1千5百萬歐元。所以從電視轉播收入中拿出35%是否足夠交稅難以定論。其次,歷史的“陰影”仍籠罩俱樂部,影響他們對未來的預期。過去種種的改革失敗是不可能輕描淡寫地翻過去的,正如本-范龍佩\\(Ben Van Rompuy\\)所說:“問題就在于西班牙政府給了他們太多的回旋余地了,這助長了問題的滋生。西班牙俱樂部絕不愿意把納稅義務至于其他財政支出之上。舉例來說:蘇格蘭球隊流浪者僅欠稅9百萬歐元就破產了。而在西班牙,即便欠稅高達1億5千5百萬,也不能阻止馬德里競技于2011年8月以破紀錄的4千萬歐元的轉會費購入超級射手法爾考?!蔽靼嘌勒^去的所作所為使俱樂部產生了有恃無恐的心態,他們幾乎都接受過政府的援助,并屢次逃脫納稅義務。

但為什么政府要屢次伸出援手而不是干脆勒令俱樂部破產呢?稅務局容忍欠稅,銀行延長還款期限,市政府調整公共資源的使用價格,這些行為的動機是什么?以下兩點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

\\(1\\)過去的“心慈手軟”導致如今“難下殺手”

援助俱樂部是符合政府利益的,因為如果俱樂部破產了,以往的種種投資\\(貸款,欠稅\\)豈不都難以收回?破產不但會把俱樂部推向滅亡,也意味著天文數字的欠稅和社保這些積攢數年的大坑需要政府來填平?,F在政府的行為與過去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痛下殺手實在是解決問題的下下之策??梢哉f,正是西班牙政府過去的所作所為使其陷入了兩難境地。

\\(2\\)政策制定者們因為短視而錯估了援助的成本

即使不考慮過去的投資,理智的政府也必須要掂量破產和援助的成本,因為俱樂部破產會對地方經濟造成連帶影響,而且很多因素會加劇這種影響:比如,球迷們會大幅度減少看球的花銷;俱樂部雇員失業提高了地方的失業率;俱樂部訂單無人支付導致供貨商的虧損;城市體育場館損失顧客;民眾失去了一項日常休閑的娛樂項目,進而可能會影響市政府領導的支持率;城市形象的惡化不利于吸引投資者等等。政府的援助計劃一般包括通過豁免或延長支付期限來給予稅收優惠,國家控股銀行提高信貸額度,以等于或低于成本價格出讓公共設施使用權,以稍高于公允價值的價格從國家控股銀行或其他國有機構獲得贊助合同,或者允許在體育場館周圍進行房地產開發和某些形式的建設項目。既然影響力巨大的俱樂部有為數眾多的球迷撐腰,施以援手和任其破產兩者,政府顯然更傾向于后者。

俱樂部經理們當然也非常清楚政府會怎么做。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種投資選擇:第一種是理性地花錢培養和引進球員,爭取獲得聯賽中游的位置。這樣的投資行為只會獲得有限的利潤和榮譽,但一定會取得平衡的財政收支。第二種是瘋狂燒錢買入球員,為贏得歐冠資格放手一搏。如果成功了,會獲得更多的獎金,電視轉播分成,門票收入等,球隊會賺的盆滿缽滿。

而一旦失敗,有限的收入就要用來支付高額的球員薪水、轉會費、社保等。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如果無法清償債務一般就要走破產程序了。不過既然政府很清楚俱樂部破產的連帶影響比經濟支援的代價大得多,俱樂部完全可以坐等經濟援助了。因此,第二種投資方案對俱樂部老板們的吸引力更大,畢竟失敗了還有政府買單。

不幸的是,這種經濟援助的游戲很有可能這么周而復始下去。因為對俱樂部來說,“游戲的結束就是游戲的開始”,每個賽季都在重復相同的情形。政府當然可以宣布挽救俱樂部一次后不再施以援手,但是當政府辦公室換了主人之后,新的政客還會堅持前任的做法嗎?考慮到政策制定者們的政策具有時效性,他們的眼光根本不可能長遠,政府的政策也很難貫徹到底。

政府只把一次性的經濟援助和俱樂部破產的連帶影響作比較,而缺乏根治問題的長遠考慮,造成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政府根本無法救濟數量如此眾多的俱樂部。

但問題是政府還是不得不援助,因為一旦俱樂部破產政府就會前功盡棄。因此俱樂部高管們可以放心依賴政府援助,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軟預算約束心態”。

1.2.2 私人投資商的“軟預算約束”效應根據歐足聯最新的報告顯示,2011財年歐洲各頂級聯賽俱樂部實現了12億7千9百萬歐元的非盈利股值凈增長。通過這個數值我們可以估計豪門俱樂部的老板們為了掩蓋球隊損失和流動資產下降而為俱樂部注入的資金。這些富豪投資商年復一年地為自己的俱樂部支付各種賬單,除了德國這在大部分歐洲國家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德甲聯賽要求私人投資者不能持有超過51%的俱樂部股份,即50%+1規則\\)。

在英超最廣為人知的私人投資商莫過于羅曼-阿布拉莫維奇,截止2012年切爾西奪得歐冠冠軍,他共為這家倫敦球會注資約10億歐元。而入主曼城的謝赫-曼蘇爾也在4年里花了同樣多的錢,曼城則獲得了2011/12賽季的英超冠軍。在意大利,馬西莫-莫拉蒂到2012年共為國際米蘭花了10億歐元,而貝盧斯科尼為AC米蘭大概花了5億歐元。對這些大亨們來說,投資足球產業一時乃至多次虧錢實屬正常,因為投入成本要和占有俱樂部后獲得的種種好處比較方顯示其價值。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俱樂部為他們的其他生意得到宣傳和支持,獲得法律和公眾的承認,可以順利進行大宗有洗錢嫌疑的現金交易,還能贏得聲望,打開高收入的消費者市場。有人曾如此評價米蘭老板貝盧斯科尼:“他的政治生涯和商業行為幾乎無法避開足球?!奔词顾饺送顿Y商們清楚地掂量過注資的各種好處,愿意一擲千金,但他們也可能同樣會陷入“軟預算約束”的陷阱:因為俱樂部也會認為投資者絕不會放任俱樂部因赤字問題破產。不管經濟援助是來自于完全理性的、合法的投資商、廣告商、體育投資商還是洗錢者,他們對俱樂部的影響和政府一樣———放松預算限制,助長“軟預算約束心態”。那么這種心態有何危害呢?

1.2.3“軟預算約束”導致俱樂部低效運營政府與私人投資商的經濟援助肯定是有區別的。

正如前文所述,馬德里競技花了4千萬歐元轉會費購入了法爾考,卻無法支付大約四倍的欠稅。西班牙納稅人似乎不得不幫他們完成這一交易,否則今后他們必須面臨更高的稅率或者承受更高的經濟風險。此外,政府援助很可能會影響足球市場的競爭機制,產生更為復雜的問題。與此相反,私人投資商一般不讓其他人染指自己的投資,他們按個人意愿支配財富。正如足球經濟學家史蒂芬-西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描述英國俱樂部:“投資失敗的富豪數不勝數———但我們干嘛要替他們操心呢?”然而,投資者是國家還是私人其實并不重要,關鍵問題是:經濟援助消磨了俱樂部管理層的進取心。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和私人投資者沒什么不同。

\\(1\\)需求價格彈性降低,優秀球員短缺和“工資泡沫”的形成“購買支出一方面是由過去、現在和將來獲得的銷售所得額決定的,另一方面也受到公司產出需求的限制。如果公司的預算約束很松,他們對于投入的需求也會失去約束\\(至少財政上失去約束\\)。這些公司覺得自己沒法支付賬單的時候會有其他人介入幫他們支付。因此投入的需求,特別是投資,就沒有了嚴格的約束。如果一個經濟體的預算約束很松,有投入需求失控的趨勢,嚴重影響到了總需求,那么它就變成了‘短缺經濟’?!?/p>

當俱樂部的預算完全不受約束的極端情況下,它的需求價格彈性為零,這意味著購買球員\\(足球產業最為關鍵的投入\\)的需求曲線為垂直的直線,只受其他變量的影響而不受價格的影響。俱樂部都渴望贏球,購買優秀球員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球員的供應曲線缺乏彈性,那么“軟預算約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對優秀球員的過度需求。

仔細觀察足球產業會發現優秀球員的供應是高度缺乏彈性的,這是因為這項運動的特殊性———上場人數是固定的。在其它生產行業里,你可以用兩個或更多的生產效率不高的工人替代一個效率高的工人,這完全沒問題,但在足球場上教練不可能把一個優秀球員換下然后用幾個普通球員代替他。如果教練想打造一只成功的球隊,他只能用更好的球員替換已有球員。

而像梅西和C羅這樣的天才球員,能替代他們的人鳳毛菱角。因此,優秀球員的供應是非常缺乏彈性的。

這意味著如果相當數量的俱樂部缺乏預算約束,并且優秀球員的需求價格極度缺乏彈性,那么優秀球員會變得非常稀缺,身價會水漲船高。足球體現了“短缺經濟”的諸多特征,球員的成本已經高到了沒有頻繁的注資就無法承受的地步了。換句話來說:正因為足球產業中的優秀球員是相對存在的,所以軟預算約束的絕對后果是“工資泡沫”。

\\(2\\)管理的道德危機:風險太高,關注太少對優秀球員的需求失控只是軟預算約束條件下俱樂部對于價格反應下降的表現之一。另一大表現是風險的增加。雅諾什·科爾奈:“如果一家企業能夠獲得經濟援助,那么即使知道支出會超出預算,它還是會我行我素。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行為是不受控制的;企業不再認真地考慮收入、供應與需求的平衡關系了?!币坏┯蝎@得援助的可能,俱樂部的決策層就會傾向于冒更多風險去投資。這種具有道德危機的行為早已不足為奇了。在其他領域的研究表明,如果企業對經濟援助有所期待就會甘冒更多風險。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銀行業“大而不倒”的現象。

\\(3\\)管理的尋租行為:缺乏創新和發展的動力俱樂部沒了預算約束,高管們就只關注如何贏得討好投資者,而不關心球隊產出和改進服務了。雅諾什·科爾奈:“當投入和產出不再追隨價格信號變化時,資源分配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在企業內部失去了擴大生產的動力;落后的表現可以得到容忍。企業領導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市場需求上,而是看后臺老板的臉色行事,因為如果經濟狀況不佳他們可以給與幫助?!比绻凇败涱A算約束”組織里這種尋租行為不斷得到好處,管理者們就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在“改善質量,降低成本,引進新產品或新技術”上,不再關心企業的發展了。取而代之的是向投資商要錢,謀求一種“予取予求”的不健康的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軟預算約束”組織會變得缺乏創造性,高層的經營熱情也會下降。

\\(4\\)“無限制”的注資對于球員薪酬的影響:消滅了“改進管理”的動力顯然,那些不存在“軟預算約束”問題的俱樂部成為了“軟預算約束”造成的“工資泡沫”的受害者,因為要保持球隊的水平和實力,他們要花更大的代價留住自己的明星球員。乍看之下,人們會以為俱樂部有強烈的動力去改進管理,提高效率,以保持在球場上的競爭力。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與外來注資的購買力相比,通過改進管理來提高運營效率的成效實在微不足道,這些俱樂部或者要面臨成績的下滑,或者也尋求注資、花錢豪賭勝利。成績下滑勢必會引起俱樂部官員和球迷的不滿,所以那些“軟預算約束”俱樂部實際上刺激了其他俱樂部尋求外來注資,跟著燒錢,這時候誰還關注改進管理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軟預算約束”令俱樂部改進管理的動力大打折扣,并刺激其他俱樂部也追求外來注資。如果放任不管,管理的道德危機和尋租行為會成為普遍現象,指望經濟援助也會成為普遍心態。軍備競賽逐漸演變成名存實亡俱樂部的“僵尸競賽”,整個足球產業游走在破產的邊緣,年復一年地揮霍金錢,但還是不斷地得到外來注資的拯救。

1.2.4 財政公平法案的作用:強化對俱樂部的預算約束為了應對以上問題,FFP應運而生,旨在加強對部分俱樂部的預算約束。歐足聯提倡在避免破產的同時,鼓勵俱樂部實現自主運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但很多反對者認為,只有俱樂部真正破產的時候,才能實行嚴格的預算約束,重塑足球產業高效的管理活力。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并沒有考慮到歐洲足壇的實際情況。首先,很多俱樂部技術上來說已經破產了卻還在運營,所謂“死而不僵”,核心問題是“軟預算約束”,而不是破產與否;其次,歐足聯不是政府,沒有破產法的立法、司法權,而且俱樂部分屬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級別的聯賽,無法遵循統一的破產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讓“軟預算約束”的俱樂部全部破產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體育界的競爭不是孤立的,俱樂部之間的相互獨立決定了俱樂部的倒閉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負外部性:一家俱樂部破產會損害整個聯賽,對其他俱樂部的聲譽產生影響,欠其他俱樂部的轉會費可能讓其他俱樂部產生財政問題,等等。即便可行歐足聯也肯定不會采用這種方法,他們強調的是規范俱樂部的投資行為,一方面竭力約束俱樂部預算,另一方面避免俱樂部破產的風險。

確實,因為歐足聯限制俱樂部的外來注資用來買賣球員、支付工資上。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優秀球員少了,比賽質量會下降,球迷滿意度也會下降,不利于俱樂部的發展。但是目前看來很多人都忽視了FFP諸多的積極效應:

\\(1\\)原本購買球員的資金會投資在體育場館、基礎設施、社區建設和青訓上。這方面的預算在FFP實施后仍然是不受約束的,所以將來俱樂部可以通過出產優秀球員、提高上座率和贏得更多贊助商來獲得可持續的“足球相關”的收入。

\\(2\\)如果俱樂部經理們能停止沒完沒了的道德危機和尋租游戲,做好自己的本分,即重視球隊建設、注意控制投資,那么注資會轉化為足球產業內的資金并逐漸積累,而不是“浪費-注資”的惡性循環。

\\(3\\)最后,如果俱樂部停止“僵尸競賽”,不再成為投資的黑洞,理性投資會最終回歸足壇。

2 FFP在“正?!笔袌鲋邢拗聘偁幍淖饔?調節歐洲足壇的競爭機制的作用與可行性

Peeters和Szymanski在一份報告中把FFP描述為一種縱向競爭限制,在模型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得出結論—FFP和美國體壇的工資帽制度一樣,具有限制球員工資的功能,但是FFP不能像美國的工資帽制度那樣獲得更高的競爭平衡。

2.1 為何FFP對于競爭的限制相對寬容

我們是否可以簡單地把FFP和美國工資帽制度等同理解為一種 限制競爭的制度 呢?就 算 在 歐 洲FFP確實限制了球員工資,然而一個問題仍有待回答:在一個“正?!钡氖袌霏h境里,FFP限制競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簡單來說,FFP對俱樂部的投資者們說:“支付球員薪水不能超過收入太多,赤字必須控制在500萬歐元以內,每個‘緩沖期’內外來注資最大不能超過4 000萬歐元!”如果我們假設一家啤酒廠或建筑公司的老板花完了所有收入又超支500萬或者從自己的財產中又拿出4千萬,支付員工工資,這種行為可以被視為限制了市場競爭么?是不是合理的、純粹的競爭一定要求企業的赤字必須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浮動,注資的規模也有限制呢?在其他的行業里所有的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的公司和機構都屬于“受限競爭”的情況么?

1FP的規則看起來適用于所有行業。和美國的工資帽制度相比\\(把球員工資總額控制在聯賽總收入的50%以內\\),相比于在其他行業受到嚴格控制,FFP對于競爭是相當寬容的。

當然我們不能把足壇“僵尸競賽”的現象和正常的市場環境劃等號,所以筆者完全同意Peeters和Szy-manski上述的說法,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如果FFP能像第二部分描述的那樣發展,就能重塑俱樂部良好經營的動力,增加收入來源,最終在現有制度下提高球員工資。

2.2 競爭平衡規則是否有益并可行?

Peeters和Szymanski關于收支平衡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這也是FFP的基礎。因為收支平衡并不要求一個聯賽中的所有俱樂部必須達到一樣的支出水平,所以它和競爭平衡的實現并無直接的關系。

但是,“FFP并不直接推動競爭平衡”的論斷只是從假設中獲得了諸多支持,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提高競爭平衡對歐洲足球大有裨益,競爭平衡規則也是可行的。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歐洲的足球聯賽采用美國的模式,這是不是多少令人驚訝呢?既然歐洲的同行們不可能對美國的經驗毫無知曉,自然只剩兩種可能:一是實現競爭平衡所帶來的利潤不如美國多,二是競爭平衡規則和絕對的工資帽制度不適用于歐洲足球。仔細分析兩者都可能是對的。

2.2.1 單場比賽的意義和價值降低了競爭平衡的重要性美國的體育聯賽是相對封閉的,也不存在升降級制度,競爭平衡關系到比賽的精彩程度,其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與此相反,歐洲聯賽體制更為開放,單場比賽的意義和價值更為深遠。聯賽中角逐冠軍的懸念往往是由某些“巔峰對決”決定的\\(決定升降級,晉級歐冠或歐聯杯的資格等等\\)。

201315月,世界足壇的目光聚焦在倫敦溫布利球場,兩只德國球隊———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展開了巔峰對決。與此同時德國媒體也關注德甲聯賽的“降級生死戰”,每場比賽都決定了某些俱樂部從上到下的命運。觀看這些“命運之戰”的球迷和觀眾哪有時間在乎聯賽的競爭平衡呢?

2.2.2內在競爭平衡的過濾作用需要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實現上賽季的拜仁慕尼黑絕對是德甲聯賽的王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獲得了歐冠資格能與歐洲其他聯賽的強隊一較高下,比如切爾西、曼聯、巴薩等豪強。與此同時,杜塞爾多夫和富爾特這樣的德甲下游球隊不得不降級,只能征戰乙級聯賽。拜仁踢歐冠,杜塞爾多夫和富爾特踢德乙,保證了他們的對手與其實力匹配。與實力相當的對手較量是歐洲足球的內在過濾機制的重要作用。他們不需要像美國體育聯賽那樣需要什么額外規則。換句話說,因為歐洲足壇本來就被設計成由不同國家、不同級別的聯賽所組成的,所以競爭平衡并不是唯一的目標,優勝劣汰的機制也需要適當的不平衡的競爭來實現,這一機制是歐洲足球的核心理念,也為世界球迷們奉獻了很多“重量級對決”。

2.2.3 如果真的要實行絕對的工資帽制度,聯賽只有重新設計參加歐冠的球隊,同時也要在球隊實力不均的國內聯賽爭奪冠軍。

2011年,英超聯賽的總收入高達27億歐元,而愛沙尼亞足球聯賽的總收入還不到其千分之一。如果歐足聯真的決定采用美國的工資帽制度,平均球隊實力,追求那樣的競爭平衡,那么到底以誰為標準:是以英超的收入為標準還是愛沙尼亞的?如果采用愛沙尼亞的水準,那么很可能導致歐洲其他聯賽推出歐足聯,如果采用英超的水準,大多數國家肯定會無視,因為根本達不到。那么各國聯賽根據國內的收入水平制定工資帽可以么?如果這樣,參加歐冠的球隊也得按照各國工資帽的水平分成三六九等。這樣不僅會降低歐冠的吸引力,還會影響俱樂部參加歐冠的積極性。試想如果奪冠球隊因為工資限制而無法用獎金支付球員薪水,他們還想參與么?

工資帽制度適用于經營一項運動的獨立的聯賽或是經營不同的運動,但是收入水平相近的聯賽。無論是創建一個由頂級俱樂部組成的封閉的聯賽,或是把水平不一的各國聯賽改造成市場大小相近的地區聯賽,雖然都曾被提及和討論,但沒有付諸實踐。因為歐洲豪門都希望同時踢歐冠和國內聯賽,不想組建美國模式的聯賽,而那些較小的聯賽也不愿聯合組建統一的地區聯賽,所以要在歐洲實行平衡競爭的規則和工資帽制度是根本行不通的。

3“僵化”的危險———為何“改進管理”比“取悅投資者”更能“撼動足壇等級制度”

試想有一家小俱樂部為了購買球員和支付球員工資而花銷超支,希望與大俱樂部競爭。

FFP中“收支平衡”的條件阻止了小俱樂部無法在增加運營收入的前提下花更多的錢。因為FFP限制了雄心勃勃的小俱樂部用運營收入以外的資金挑戰大俱樂部,很多批評者開始擔心已經成型的俱樂部等級會僵化。顯然,有一定市場的“等級僵化”的言論是假設了小俱樂部挑戰大俱樂部地位的唯一或最好的方法是吸收外資。但是只要全面地考慮球隊競爭的各種因素,就會發現“取悅外來注資者”是撼動強隊地位的言論是可疑的。實際上有很多因素決定了俱樂部的強弱排名,比如,市場大小、管理質量、外來注資、運氣。

FFP限制外來注資用于支付球員工資真的僵化了等級制度么?表面上看是的,但不同因素之間是有聯系的。用不受限制的外來注資支付球員工資可能會降低或摧毀管理質量在足球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外來注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取悅投資者”就成為了俱樂部追求成功的唯一途徑,“改進管理”變得無人問津。在極端情況下,所有的俱樂部經理只關心“招商引資”和取悅投資人,足球退化成了“錢包競賽”。先拋開財力不平衡是否公平的爭論不談,如果世界上最富有的十個人源源不斷地為排名靠前的俱樂部注資,足球就會成為一項沒有變數的運動了。小俱樂部或許能吸引某些人的支持,但遠遠不足以挑戰豪門。FFP的規則為足球產業帶回了一種變數,即重視管理的質量。FFP仍然允許基建、青訓上的投資不受任何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付工資的注資。

所以,投資者仍然是比賽質量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限制注資支付球員工資,管理質量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變大了,成為俱樂部取得成功不可忽視的因素。歐洲足球會從比拼管理質量的競賽中獲益。

總而言之:FFP一方面限制了投資者對于足球產業的巨大影響力,另一方面放大了管理質量的重要性。獲得更多注資的唯一途徑只有讓投資者深挖錢袋,然而提高管理質量的方法并不唯一。

4 結論

對FFP的批評聲主要集中在限制注資支付球員工資上,但事實上不能忽視改進管理對球員工資水平的影響。在歐洲,德甲是受“軟預算約束”影響較小的聯賽。一方面,前文提到的“50%+1”規則確保了私人投資商不能購得俱樂部的所有權。另一方面,德甲嚴格的準入機制要求俱樂部必須誠實經營,清償債務。

盡管德國足球的轉播市場不大,但是德甲被公認為是歐洲最健康的聯賽。比如,A.T.Kearney以體育、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多重標準為評估指標得出“德甲冠絕歐洲”。因為無法接觸私人投資商,也不能向政府求援,德甲俱樂部形成了享受競技樂趣的商業模式。他們有歐洲最大的球迷群體,贏得了最多的商業和贊助收入,不但致力于培養本土球員,還積極投資和參與公共工程建設。德勤在2012年的年度足球財報中把德甲形容為“財政最為健康的聯賽”,2010/11賽季其利潤高達1億7千1百萬歐元,2013/14賽季的電視轉播收入也獲得了50%的顯著增長。而在轉會市場上,德甲俱樂部憑借穩健的財務狀況而謹慎地操作球員交易,努力使購買的球員物有所值。

當然,聯賽的財政是否健康取決于很多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和其他歐洲聯賽不同,長期在預算得到嚴格控制的環境中運營使德甲俱樂部的經營模式獨樹一幟。即使把德甲視為特例,本文的結論已經再清楚不過了:如果我們研究一項政策忽視了其對于管理者的決策的影響,那么我們就忽視了這項政策的關鍵部分。正如我們研究銀行業的政策時怎么能不考慮高管們的道德風險和尋租行為呢?

參考文獻:

[1]謝勤德.歐足聯財政公平影響轉會 暴發戶燒錢豪門勒褲袋[N].東方體育日報\\(上海\\),2011-09-02.
[2]陳清.解析歐足聯即將推行的“財政公平政策”———矛頭直指“燒錢”的英超 [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4\\):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