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技能概述
運動技能是當今體育課程的標準內容之一,在體育教學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它能根本表現出體育課程本身的特色,使其和其他課程區別?!掇o?!分惺沁@樣定義一種“動作技能”的:“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是一種復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形成這種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既有運動中樞,又有視、位、皮膚感覺及內臟活動的神經中樞參與活動。它的形成要經歷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這樣幾個互相聯系的階段?!?/p>
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定義運動技能的:“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經系統調節下不同肌肉群協調工作的能力?!?/p>
而在《體育心理學》中是這樣來定義運動技能的:“通過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包含心理過程和運動技能操作過程”.從這個定義的內容可以看出,運動技能實際上是以鍛煉身體和心理素質為基礎,通過不斷地練習來獲取的一種運動動作的能力。
二、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
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體育教學中必須掌握運動技能的學習規律,才能利用運動技能規律靈活應用在體育教學中。下面筆者分析運動技能學習規律中的幾個關鍵的階段。
(一)泛化階段
泛化階段是運動技能學習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運動技能的相關動作對人的大腦產生初始刺激,通過人體的感受器傳輸刺激到大腦皮質,使得大腦皮質內的相關細胞對刺激產生興奮感。但是,這樣的感覺并不是集中的而是擴散的,因為這時的大腦皮質并沒有建立完整的抑制狀態。這使得大腦皮質的條件的反射相關關聯性是不穩定的,這就是泛化狀態。如果練習者處在運動技能的這個學習階段,那么他的注意范圍相對狹窄,動作不協調,肌肉控制不好。練習者主要通過觀察指示者的動作來進行練習,對自己動作的錯誤和缺點難以發現。所以,在這個階段進行運動技能的教學,要掌握這個階段的規律。教師應該主要教授學生動作的主要內容,不必強調動作細節。同時要跟學生講清楚這個階段運動技能的掌握特點,讓學生知道這個階段運動技能不協調和僵硬都是正常的事情,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能。
(二)分化階段
通過泛化階段的聯系,學生對一些運動技能能夠初步掌握,學生有能力消除一些不協調和多余的動作。這個階段,學生能夠在大腦皮質建立集中的處理興奮和抑制過程,大腦皮質進入了分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多數學生能夠將動作連貫完成,一些泛化階段的錯誤也能改正。這個階段進入了動作定型階段,但是還不能完全定型,遇到特殊的外界刺激,一些動作的問題還是可能出現的。在這個階段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教師要特別強調錯誤動作的糾正和每個運動技能的細節問題。這樣能進一步促進分化抑制,使學生能夠做出更為準確的動作。
(三)鞏固提高階段
通過不斷練習運動技能,學生的大腦皮質已經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條件反射系統,這樣就進入了對運動技能的鞏固提高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已經能夠完成準確、優美的動作,甚至還能不靠意識控制自動地完成一些動作。就算受到外界刺激,已經鞏固的動作技能也不易受到破壞。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運動技能,可以采取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的模式,讓動作技能好的學生幫助稍差的同學。這樣就能通過反復的練習來為較差的學生定型和形成自動化的動作管理。在這個階段,學生通過意識控制動作的減少,也會減少學生在練習運動技能時的緊張情緒,能較為輕松地完成動作。但是,鞏固提高階段并不是運動技能的最終階段,也就是說這個階段不一定不出現問題,并不是一勞永逸了。
(四)自動化階段
隨著運動技能的鞏固和發展,學生能夠連貫并協調地完成一套穩定的動作系統,而且能夠用他們掌握的運動技能來處理一些新給與的運動任務。這時,學生對于他們掌握的這些運動技能的很多環節都變成不受意識控制的自動化的狀態了。舉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一個熟練的籃球運動員可能要參加很多不同類型的比賽,這些比賽中的很多場景都是平時練習時沒有出現的,但是他能根據場景的任務要求,自動地運球、傳球、投籃等。這就說明運動技能的掌握已經到了一個自動化的階段。
三、運動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動技能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實際上和其他的學科一樣,都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對教師教授的體育課程不感興趣,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如果學生是帶著極大的興趣來參與體育課程,就會不知疲倦地進行體育鍛煉。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辈剪敿{也認為:興趣對于學習所有學科都是一個刺激的最好手段。在《體育心理學》中提到:興趣屬于一種心理傾向,它能促使人們積極地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同樣,運動興趣就會促使人們積極掌握體育技能,參加體育鍛煉,最終實現身心健康。也就是說對于運動技能的興趣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一種情緒上的滿足。有研究表明,只有當對某一領域的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體育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可能,使其在某一項目或若干項目中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學生只有感到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才能有更大的興趣去從事體育鍛煉。
(二)運動技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這個詞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所謂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在心理學中,還有一種理論和自信心非常接近,就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提出的這種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能自己對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有一種估價。在運動技能掌握方面,教師也應該了解到學生的自信心對于運動技能的培養的作用是什么。班杜拉提出的四個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別是:行為成就、言語勸說、替代經驗、情感喚醒。行為成就主要指的是過去的成功會產生較高的效能期望,而過去的失敗會導致較低的效能期望。替代經驗和行為成就的作用類似,知識替代經驗是通過別人的成敗來影響自己的效能期望。所以學生的運動技能好將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各個方面的自信心。
(三)運動技能使教學計劃順利完成
體育教學的計劃根據階段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例如學時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和學年教學計劃等,不同的教學計劃有不同的實施目標。這些教學計劃對學生的運動技能的掌握也是從低到高的。如果學生沒能按照要求完成上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就會對其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的掌握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要求過快,同時也不能不按照要求拖后,要按照計劃一環接一環地完成。
(四)運動技能有助于實現“終身體育”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 5 項內容,最主要的就是運動技能,《課程標準》對于運動技能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學生要通過練習,掌握幾種熟練的自動化的運動技能,并以此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掌握運動技能能使學生提高體育興趣、養成自主的體育意識,并最終養成鍛煉的習慣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要鍛煉其運動技能并形成一個自動化的狀態,最好的時期就是學生時代。如果在學生時代能夠接受系統的運動技能的培養,就可能使得學生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
除了這個之外,還要讓運動技能成為學生個體的需要。即:學生掌握了運動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一定會堅持進行體育鍛煉,但是如果沒有掌握運動技能,今后是幾乎肯定不會進行這方面的體育鍛煉的。
四、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要使得學生對運動技能熟練掌握并達到自動化狀態,就要按照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在其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達到自動化的最終狀態。體育課程新標準中規定了對運動技能的要求,較好地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運動技能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使教學計劃順利完成,并有助于最終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辭?!房s印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