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作為一種體育項目,已經擁有100多年的歷史,跳高的方式也已經由跨越式、剪式、滾式、俯仰式到背越式。背越式跳高是采用先直線后弧線的助跑方式,增大起跳的高度,從而帶動身體各個部分過桿,這種方式是當前最為經濟先進的跳高技術。背越式跳高技術在跳高中尚處于比較穩定的時期,并且未來依然將會占據主要的地位,人們將會繼續發揚背越式跳高的優點,提高運動員的跳高的成績。
1 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的理論基礎
在背越式的跳高過程中,助跑是為了讓運動員獲得一定的起跳速度,然后在跳起的瞬間快速調整身體的節奏與結構,獲得最佳的身體內傾姿勢,創造起跳和過桿的便利條件。助跑和起跳結合的技術是當前跳高完整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對正確的完成起跳、提高跳躍的效果具有直接影響。起跳就是迅速的改變人體運動的方向,盡最大的可能獲得垂直的速度,同時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旋轉動力,保證過桿動作完成。騰空過桿是決定跳躍成敗的關鍵,只有形成合理的桿上姿勢,縮短身體重心和橫桿的距離,才能利用補償動作促使身體順利、越過橫桿。落地式跳高技術中最為簡單的技術,過桿后只要保持屈髖、伸膝的姿勢落下就可,已背部著墊,進而做好緩沖,預防運動員落地損傷。
背越式跳高中運動通過助跑可以為起跳取得能量,在運動員助跑起跳的過程之中,其身體的重心由助跑的最后一步擺腿一直支撐到其起跳結束,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保持持續上升。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最大的優勢在于助跑的最后幾步是弧線的助跑,弧線比直線更具有優勢。這是由于弧線助跑能夠產生相對的離心力,運動員在起跳過程中身體持續上升也由于其承受離心力的作用,離心力牽引著運動員的身體向內傾斜,與彈簧作用的原理類似,在運動員起跳的時候將前期積累的彈性優勢將使得身體朝向橫桿的上方彈起?;【€助跑技術可以提高起跳效果,增加起跳后身體重心彈起的高度,與跳高技術原理是相吻合的。
2 助跑與跳高的技術原理分析
2 . 1 助跑最后一步的技術原理
2.1.1 運動員身體重心的水平速度
運動員身體重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及其變化值大小和起跳效果能夠達到的高度是一個正線性的關系。其理論的依據在:在助跑過程形成的速度激發運動員的肌肉運動產生能量。體現在:運動員助跑的速度加快時,體內肌肉存串聯的成分逐漸拉長,在這個過程中,肌肉逐漸被激活,將由助跑產生的動能進一步將轉化為身體的彈性能量儲備在運動員的身體內,當這部分能量被釋放的時候,運動員的運動速度將會更快。肌肉在逐漸拉長的過程中,身體的神經感官將產生較多發射沖動頻率傳遞給脊延髓,從而形成緊張反射與牽張反射,也就是所謂的反饋系統。
2.1.2 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長
運動員在助跑中最后一步的步長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助跑與起跳銜接的連貫性。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助跑中最后一步的步長如果適當可以增強運動員助跑與起跳的連貫性,能夠減少運動員的腿在著地的瞬間產生的制動力,能夠緩解釋放在起跳的時候運動員的腿在著地的瞬間所承受的力,讓運動員在起跳時腿部能夠具有更好的蹬伸速度,起到增強起跳的效果。
2.1.3 運動員身體內傾姿勢
身體內傾就是利用身體姿勢取得最好的起跳效果。第一,身體內傾的好處就是使得擺動腿部就是支撐屈膝,在支撐的程度并不是很高的情況下,身體重心降低,這樣就可以為倒數的第二步進行腿部擺動縮短其支撐屈膝的時間,同時,提高助跑速度,縮短了起跳的時間;第二,當身體由內傾到起跳的時候,起跳所形成的髖軸和肩軸扭轉的運動反向,重要可以促使運動員伸展屈髖肌群相對充分,擺腿也更加有力量,那么身體也會自然會圍繞縱軸旋轉,自然在跳躍的時候背對橫桿。
2.2 起跳動作技術
影響成績因素處了運動員的身高、腿長、離地的身體姿態外,還有就是起跳的時候蹬伸的距離。根據運動力學有關原理,我們知道做功距離長短將會影響騰起的高度。換言之,當做功的距離增大,運動員在跳起的瞬時速度也會變大,與此同時變長的是垂直加速度的距離,運動員在起跳后的身體重心會隨著騰起高度會達到更高。
2 . 3 助跑和起跳的技術銜接
運動員助跑與起跳的技術銜接能夠達到的效果主要決定了助跑水平速度與起跳垂直速度轉化的效果。因此,運動員在助跑中需要在保持水平速度恒定基礎上,在起跳前倒數第二步時就要延長助跑的步幅和騰空時間,從而增加起跳時腿部的彈性能量,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將這種能量迅速輸出。另外,起跳的時候腿蹬伸用力可以充分的利用弧線助跑過程中身體內傾斜產生的轉動慣量,從而獲得更大的起跳垂直速度,從而實現完美的背越旋轉過竿。
3 背越式跳高助跑與起跳技術教學的建議
運動員背越式跳高教學的核心就是助跑和起跳。跳高運動員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的關鍵就是這個助跑和起跳環節,如何能夠獲得最好的助跑節奏,減少助跑速度的當中,快速完成起跳,實現理想起跳的效果,達到助跑與起跳的完美銜接,成為目前跳高項目教學與訓練的主要內容。根據當前體育學的發展,運動遷移理論已經在體育領域大量運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诖?對跳高助跑和起跳技術提出一些建議。
3 . 1 采用遷移教學方法
遷移教學方法已經在很多運動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教學學生正確去判斷、分析新舊技術的不同,改變過去學生機械性的學習,使得新舊技術之間進行積極遷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跳高助跑和起跳技術的學習中,教師要善于采用遷移教學的方法,逐漸引導學生去主動增加學習力度,逐步增加訓練靈活性,促使正遷移的形成。比如學生原地雙腳起跳練背弓過桿,到助跑過桿時也會用雙腳起跳,這樣就形成了負遷移,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加大助跑起跳訓練,在訓練中不要求過桿,只要求助跑起跳。
3 . 2 助跑和起跳結合練習
助跑練習首先就是先要學會直線跑,只有直線跑訓練好,才能夠去練習弧線跑。直線跑的技術要點是:跑動中步伐輕盈,身體重心提高,兩臂擺動和兩腿的節奏一致,在練習過程中,每個細節都要把握好,并且理解每個動作的要領。在弧線跑訓練中,身體姿勢就要內傾,外側的臂和腿的幅動要比內側大。在練習過程中,速度也是先慢后快。掌握弧線跑技術后,就是助跑和起跳技術的結合練習,練習分環節練習,包括原地快速的蹬擺練習、弧線跑然后銜接起跳練習、在行進間快速的起跳練習、起跳的騰空身體旋轉練習和起跳前身體保持內傾的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分環節熟練后,再將各個動作鏈接起來,增強連貫性。
3 . 3 助跑和起跳技術訓練的注意事項
一般性的訓練與專項性的訓練結合起來,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是體育運動中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跳高運動項目,對技術和素質都是要求很高的。這就要求運動員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熟練的技術技巧。因此,要掌握助跑起跳技術,就要求基本訓練和專項訓練結合起來,多加訓練,多加運用方法,并且要注意每個運動員的自身條件進行訓練,基礎才能打牢。
4 結語
跳高項目是一個比較注重素質與關鍵技術的運動項目,其熟練掌握助跑與起跳技術是跳高能否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本文主要強調在跳高項目中運用遷移理論,運動員才能真正將助跑技術和起跳技術融會,更好的運用到平時的訓練,為以后取得更好的體育成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燕華.試析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的轉換[J].萍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57-59.
[2] 姜太鎬.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銜接技術原理及其訓練[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0\\):176.
[3] 徐振波.從共生理論看城鄉學校體育的協調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4] 付煜,劉毅偉.淺談城鄉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J].科技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