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大以來,隨著"創新"腳步的邁進,"創新"見證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崛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將創新融入到當前的教學以及實驗教學之中已成為一項重要議題。加強高等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是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實驗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即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為學生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梢?,構建并適應創新教育的實驗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的自身功效,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著力點。
1運動生物力學實驗課教學現狀
1.1教學模式有待創新
在運動生物力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傳統課堂講授方法,還沒有完全擺脫"三個中心"(即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舊模式的束縛。教師教學以授課的結束為終止,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課下交流;學生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被動學習,缺乏學生應有的主動性和活躍度。此外,在實驗教學中,以驗證理論正確性的教學內容居多,學生完全依賴于老師或千篇一律的實驗流程,只為得到與所謂的"正確"結果,不僅縮減了學生視野,也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無從體現。
1.2教學內容有待更新
運動生物力學的教學內容選擇相對狹窄,而且切入點循規蹈矩、案例陳舊,忽略學科間的銜接與聯系,沒有體現與時俱進。
實驗教學內容多以測量和實驗驗證為主,這種模仿型被動的教學狀態限制了教學水平的提高、知識理論的延續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此種情況必將導致課程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課程的基礎理論部分如果沒有適合的實際案例作為支撐將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地烙印于學生大腦。
1.3教學手段有待革新
當前在眾多高校的運動生物力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盡管很多老師已經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但還有很多老師沿用板書、課本、標本、掛圖等教具示教。這里我們不是要摒棄傳統教具和示教方法,而是要學會如何創新。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的研究對象始終不能脫離"生物"和"運動".因此如何將人的運動形象的展現給學生應該是教學手段革新的切入點。
1.4實驗設備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實驗室儀器設備陳舊是高校存在的普遍問題。良好的硬件環境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息息相關,只一點毋庸置疑。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作為非盈利的教學、科研場所,由于儀器設備較為昂貴,且缺少儀器運行、維護、管理和設備更新的專項資金,因此多采用減少實驗室開放時間方式節約運行成本;有些實驗室以科研為主,占用了許多實驗設備,使之無法面向廣大學生開放;有些實驗室設備陳舊,無專職實驗員負責管理,影響了實驗室的正常開放。[2]
以上原因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運動生物力學實驗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創新教育模式的內涵
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思維方法的訓練,因此教師及教學方法是構建創新教育模式的關鍵點。當前高等院校應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在教育理念上,首先教師要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主動嘗試創新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型教學過程。[3]
其次,將教學目標從傳授知識向培養學創造力和自我創新能力轉變。此外,摒棄"三個中心",將學生轉換為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欲望。運動生物力學學科作為生物力學的分支,其應用力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體的外在機械運動。作為交叉學科,其教育模式應以加強學生創新欲望、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因此,本學科的創新教育模式核心內涵應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為根本、扎實的實踐技能為前提、積極的創新思想為引導、堅韌的創新精神為支撐、科學的創新手段為保障。
3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構建
實驗教學應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進行創新能力拓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盡可能為創新型人才創造開放的、良好的環境及條件。[4]因此,實驗室、儀器設備、專業人員應以面向學生開放、服務學生為目的進行統籌管理。這就需要高校在對實驗教學和實驗室開放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3.1實驗課程及內容設置
授課教師以和學生應明確課程實驗教學目標。對正在開設的實驗教學內容制定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實踐目標,并根據學生個人能力按照基本技能,綜合技能、創新技能分別進行考核。[3]
除現存的驗證性、技能性和綜合性實驗外,應增設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在交叉學科中增設相關聯的實驗內容,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學科間知識的關聯性,開拓學生的創新視野。教師有義務將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帶入課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和領域。此外,有效地利用"微課"資源,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等平臺為學生傳遞相關課程內容也是不錯的選擇。
3.2創新型考核機制設置
將知識水平考核、技能水平考核和創新水平考核確立為實驗教學效果考核內容,三部分分別考核,總分作為學生實驗課最終成績。根據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特點和交叉學科如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和運動康復學等學科知識關聯程度,將驗證性實驗、技能性實驗、綜合實驗、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與基本技能,綜合技能,創新技能的考核機制相關聯。此種舉措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列入考核范圍,彌補了以往考核中重知識,輕技能,無創新的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動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3實驗教學人員梯隊建設
充實創新型教學,創建創新型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學人員梯隊以"雁陣"形式展開,即以學科領軍人物為第一梯隊、學術帶頭人為第二梯隊、學術骨干力量為第三梯隊、學術發展力量為第四梯隊的層級結構,分工合作、各盡其責,組建分工明確的實驗教學隊伍。[1-3]
此種人員結構在削除內部壁壘的同時,又節約成本、高效運行,有效的促進了創新教育模式和實驗教學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3.4推行實驗室的全面開放
實驗室的全面開放包含了參觀性開放、學生自主完成實驗課程內容和學生完成自擬實驗。[4]因為實驗室不僅是學生完成規定學分和課題研究的實驗場所,只有做到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開放,才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的機會,才能有效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的使用率,才能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的優勢,真正使實驗室成為知識運用、技能融合、能力創新的基地。[2-5]
3.5利用創新創業成果引導學生創新
隨著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和各省市創新創業平臺、賽事蓬勃興起,大學生創新和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優秀成果很多都源于學生所學專業和專業延伸方向。高??蓪⒋筚愔械膬炐愠晒胝n堂,用學生身邊的優秀案例為契機,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的主動性。
3.6實驗室管理制度建設
一流的實驗室要有一流的管理。構建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必須建立相對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6]實驗室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是創新教育模式的重要保證;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實驗室的安全運行和有序發展,儀器設備的充分利用和人員的合理調配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保障。
4結語
人才是科教興國的關鍵,而創新能力又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雖然運動生物力學僅僅是高校實驗教學之中的一小部分,但整個環節大同小異、觸類旁通。由于與課堂教學相比,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存在明顯優勢,因此構建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更應受到高等院校的充分關注。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創新的思想是先導,創新的教學是關鍵,創新的隊伍是決定因素,創新的管理體制是保障。只有通過學校、教師、實驗室、學生多方的共同努力,構建實驗教學創新教育模式才不是空想。
參考文獻:
[1]劉圣漢,趙保全,潘利梅。研究型大學創新團隊建設誤區與對策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3):208-209.
[2]周玫,付彥銘。高等學校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1):109-110.
[3]潘利梅,趙保全。構建研究型大學實驗教學創新平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4):274-276.
[4]鄒吉高,李克華。對構建高校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8):294-295.
[5]程永揚,王為,李小昱,等。試論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四要素[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6):162-164.
[6]王國強,吳敏,陸慶,等。研究型大學實驗教學創新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8):65-68.
[7]李敏,王代華,潘銀松。加快實驗教學改革,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