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散打從1979年試點至今已30余年,經過許多武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散打已成為全運會、亞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杯比賽項目,其深遠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運動形式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1].
而武漢體育學院的散打專項自開班以來運動成績突出,培養出很多優秀競技人才。動機是推進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或心理動因,它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愿望或理想[2].所以說動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最初源泉。對武漢體育學院散打專選生的參與動機進行調研分析,發現他們的學習動機呈現新的趨勢,意在參考學生意愿從而更具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訓練,為教師的上課提供建議。同時為教學大綱的制定、課堂教學的評估等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研究選題依據有以下幾方面。
1 . 1 當代中國散打發展的需要
散打作為我國民族體育項目,隨著近年來的“錦標賽”、“散打王”、“武林風”和“中外對抗賽”等一系列賽事的舉辦和商業化的運作而獲得了良好發展。湖北省地處我國中部,是散打人才聚集的地方,而武漢體育學院是湖北省散打人才重點培養基地,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取得過傲人的成績,突顯過硬的運動技能。今年隨著影視劇中武打情節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想要學習散打,促使散打成為報名人數最多的專項之一,與羽毛球、網球、籃球三大項目不居上下。因此,對學生選擇散打專項動機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1 . 2 遵循學生主體的體育教學原則的需要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教師的一切活動應根據學生本體的需要和特點來合理安排。在教學前期充分的了解學生學習的動機有助于提高教師制定訓練計劃的可針對性,以達到學生的期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訓練。
1 . 3 提高我校散打運動員比賽成績的需要
隨著我校散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校代表隊在各大賽事的成績,無形中增加了我校帶隊教練的壓力。所以,充分的了解運動員學習散打的初衷及其心理轉變,能夠為教練與運動員提供交流的契機從而緩解賽前的緊張心理。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武漢體育學院選擇散打為第一專項的學生動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萬方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等,查閱國內有關高校散打教學的書籍、期刊、論文等文獻資料。
2.2.2 問卷調查法
對選擇散打專項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目的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隨機發放了65份調查問卷,回收了65份,回收率為100%.得出最終結論,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結果
本文研究的動機目的概括為以下7個方面: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影視劇偶像影響、被文化底蘊吸引、興趣愛好、緩解壓力放松身心、好奇、其他。動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最初源泉,對于選散打課程的動機,武漢體育學院學生則顯得比較復雜。
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武漢體育學院學生選擇散打的動機,位居首位的是“從事與散打有關工作”,占總比例的35.4%;其次是“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占總比例的20%;排在第三位的是“興趣愛好”,占總比例的17%;以下依次是“好奇”占10.8%,“被文化底蘊吸引”占7.6%,“緩解壓力放松身心”占4.6%,“其他”占4.6%.根據比例的大小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學生參加散打學習所持的動機、目的的側重點的差異,而期望從事與散打有關的工作、強身健體自衛防身、興趣愛好則顯得較為突出。本文也將重點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3.2 研究分析
3.2.1 期望從事與散打有關工作的動機分析
隨著畢業生就業率越來越低,就業壓力越趨漸增,從2009年金融危機開始,更多的學生期望通過考公務員來找尋一份穩定的“鐵飯碗”.而對于體育生來說警察這一職務無疑是公務員眾多崗位中最適合的。而大多與警察相關的崗位,面試時考察基本身體素質的同時都會涉及對抗、格斗類的考察內容。因此更多的學生選擇散打作為自己的專項,希望可以借此考取公務員。當然還有部分人希望從事健身教練或散打教練這一行業,也因此學習散打。
3.2.2 意在強身健體磨練意志的動機分析
通過散打學習和訓練,能夠發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同時散打是比較激烈的搏擊運動。直面拳腳的進攻與身手比試,成功與失敗、痛苦與高興、失落與得意,兩者必居其一。競技意識是現代社會各種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可以說散打最能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競爭精神。青少年經過一段時間散打訓練,進入社會的競技行列會更加朝氣蓬勃充滿競爭力[3].其次散打運動是斗智斗勇、較技較力的運動。通過散打練習,能掌握自衛防身的技能,同時能夠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靈巧等身體素質,增強人體內臟器官的機能,提高人神經系統的靈活性。
3.2.3 個體興趣愛好的動機分析
青少年對于散打初期的認識多數是源于父母,教練或是影視劇。特別是武打片中精彩的搏斗片段容易引發他們對英雄的崇拜之情。他們甚至將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武打明星作為自己的偶像并向其學習。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外對抗賽”、“武林風”、“散打王”等電視節目在各大電臺及網絡的播出,吸引了更多學子的關3.2.4 其他原因分析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散打作為武術的一支其“抱拳禮”傳達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禮讓”、“不為人先”的精神,深受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以“道”為追求的最高境界[4].尚武以“德”為先,這就決定了練習散打的目的絕非為了逞強斗狠,而是與習文一道,最終來完成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人才加入,不斷擴展散打領域。
隨著就業形勢、情感紛爭、利益糾紛等問題向大學生襲來,武漢體育學院多數學生壓力較大,而選擇學習散打就成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汗水與激情過后,回歸本我感受,內心豁然平靜,身心得到舒緩放松?!昂闷妗币彩菍W生選擇散打學習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往往對新奇的事物充滿挑戰的欲望。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武漢體育學院學生選擇散打作為自己專項的動機,主要是期望從事與散打有關的工作、強身健體自衛防身、興趣愛好所致,為促進散打運動的發展,建議相關部門從以上三點著手,力求武漢體育學院的散打專業能再上新的臺階。
4.2 建議
4.2.1 學校應根據學生就業需求與各相關部門建立友好關系
武漢體育學院多數學生學習散打是為了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學院領導應加強與警察機構、散打俱樂部等相關部門的聯系,了解這些部門所需人才質量要求,針對性培養學生能力。在學生與社會中間充當紐帶的作用,這不僅能堅定學生學習散打的目標,還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從而提高武漢體育學院在社會中的地位。
4.2.2 加強學生對散打文化內涵的了解武術散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根據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從原始社會的拳打、腳踢、擒拿、絆縛,到現代踢、打、摔、拿技法和競賽規則的制定,無不彰顯了武術散打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文化根基。然而現代散打訓練過分強調競技比賽勝利,往往造成文化的缺失。在學校散打教學中也主要是技術訓練為主,文化的熏陶經常被忽視[5].散打雖是一種格斗類的項目,但學生在強身健體自衛防身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與人為善、尊師重道、仁愛謙和、俠義勇敢、重節愛國、堅毅剛強的思想品質。因此高度重視散打文化價值的挖掘要求我們必須放眼未來,著手現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推廣散打文化內涵。
4.2.3 承辦大型散打賽事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武漢體育學院新體育館自建成以來促進了多種重要賽事在我校的舉辦,如“全國角斗士大賽”、“智運會”等。而有關散打的賽事卻相對較少,建議校方積極申請有關散打賽事的舉辦權,精彩的賽事能夠激發學生的拼搏意識。這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散打的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日常的訓練中。
4.2.4 培植“名人”激發更寬領域對散打運動的關注與參與
任何一項運動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而在這些參與者中,有的是在引領這一運動的向前發展,有的則是追隨它的發展,而這些引領者往往是那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在這個領域有著一定感召力的人,或者我們可以稱之謂一般意義上的“名人”.青少年是繼承和發展一項運動的后備力量的基石,而青少年一般都有崇拜名人、樹立偶像的心理特征[6].
4.2.5 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學院一直沿用老的散打教材,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產生厭倦情緒。武術散打己作為中華傳統體育推向世界。因此建議本校的散打教學應打破傳統常規,在教學中充分吸納社會流行的對抗類項目,如“巴西柔術”、“泰拳”、“擒拿格斗”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散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呂振宇。普通大學生學習散打的心理初探[J].搏擊·武術科學,2007,4(3)。
[2] 歐陽吉華,梁法澤。高校學生學習散打與跆拳道動機目的對比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1,11(6)。
[3] 陳超。陳超散打入門教程:跟“武狀元”學散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
[4] 余千春,王華鋒。高校學生學習散打和跆拳道動機的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30(1)。
[5] 張文天,劉明亮。中國散打與西方拳擊的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
[6] 張峰。武術散打國際化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