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高職院?!拔ㄌ茁贰苯虒W方法的優化探析
高職院?!拔ㄌ茁贰苯虒W方法的優化探析
>2024-05-24 09:00:00


武術是起源于我國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代表符號之一,它的發展與傳承對于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傳授,青少年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未來,他們對武術的理解和認識決定著武術的發展方向和未來。作為武術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學校,多年來形成了一種以“以武術套路教學為唯一內容”的教學思想和現實,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武術的全面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也使武術的趣味性大大降低,極大地傷害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鑒于此,本文對這種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議。

一、武術教學現狀的“唯套路”性特征。

武術是一門搏斗的藝術,集踢、打、摔、拿、擊、刺等各種攻防格斗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斗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主要發展形式有武術套路、散打、推手、短兵等,其中以套路和散手最為常見。為了傳承和發展武術運動,國家規定武術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散打運動開展較晚等諸多原因,多年來武術套路占據著學校武術教學內容的絕大部分,散打只在極少數的高校內有所開設。

鑒于此種現狀本文所討論的武術教學主要是指武術套路教學。學校武術教學的內容主要有五步拳、初級長拳、十二式太極拳、二十四式太極拳、木蘭拳、初級刀術、初級劍術、初級棍術等。多年來在這些內容的教授過程中,出現了教師只是單純教授武術套路動作,單純考核技術動作,忽視了武術套路中所蘊含的技擊原理、武術功法、武術文化的傳授和講解的現象。這種教學現象本文稱之為武術教學的“唯套路”性特征。這種教學現狀不僅使武術喪失了其原有的真實面目,失去了魅力。也讓學生形成了學武術就是要學一個像體操或舞蹈一樣的套路的刻板印象,就此也對武術失去了興趣,嚴重地影響了武術的發展和傳播。

二、武術教學“唯套路”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事實上這種現狀的形成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為了打破武術的宗族、地域的為主要傳承方式,避免幫會、拳派之間的爭斗、尋滋鬧事、危害社會,編創了諸多武術套路,并由政府極力推廣普及,并逐漸發展開來。與此同時,政府禁止了武術的擂臺比武,抑制了武術技擊運動的發展。一直到1978年,武術的發展都極少談及攻防的特性,否則就會受到批判,被冠以“唯技擊論”的帽子,進而武術發展逐漸形成一種“唯套路”的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意識到“唯套路”式的發展使武術失去了其本真的意義,嚴重阻礙了武術運動的發展,開始參照著西方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式嘗試著開展散打運動。但是散打運動運動從創始之日起,它的發展就是與套路運動并行運作開展的,許多習練者都是只練其一,并未兼習。也就是說散打運動的開展并未真正改變武術套路教學中的“唯套路”性特點??梢哉f這幾十年的“唯套路”式發展給武術運動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對當今的學校體育教學也形成了深刻的影響。

目前學校內武術教學的內容主要沿用就是1956年前后國家主編推廣的拳術套路,主要有五步拳、初級長拳、二十四式太極拳、初級刀術、初級劍術、初級棍術、初級槍術等。這些套路本身是均含著諸多的攻防含義的,但在普及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追求效率,放棄了諸多內涵的講授;有的教師則是對武術內涵了解的不深,只會教教架子,忽視了攻守含義、中國傳統健身理念和方法、相關傳統文化的介紹,使武術教學流于形式,并逐漸形成了“唯套路”式教學的現狀。

此外,近年來武術套路運動的體操化發展對學校套路教學的“唯套路”性特征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今的武術套路的發展有逐步淡化武術攻防含義的發展趨勢,使其藝術化特征更加突出。武術套路的編排追求“高、難、美、新”,評價標準也向“高、難、美、新、穩”的方向發展,有的高難動作與體操動作十分相似,致使武術體操化發展趨勢愈演愈烈。這里不對這一趨勢的對錯進行評判,但是這種趨勢也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武術教學,因為學校內的許多武術教師都曾經是專業的武術套路運動員。

三、“唯套路”式武術教學模式的弊端。

1.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

在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都會開設部分武術項目,如初級長拳三路、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初級劍、太極劍等,這無疑對中華武術的繼承和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武術教育的實際狀況并不容樂觀,高校武術教育中出現了“大學生喜歡武術,而不愿意上武術課”的現象。對于絕大多數高校學生而言,之前并沒有接觸過任何武術項目,只是通過武俠小說、武打影視形成了粗淺的了解,沒有任何武術運動基礎。而現實中的武術套路動作復雜多變、難學易忘,更使得學生上課時積極性不高,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學習起來相當吃力,很快也就失去了信心,于是乎便經常有學生請示老師要去打籃球、踢足球,找借口逃避上武術課的現象時有發生。

2.扭曲了學生對武術的認識。

高校開展武術教育與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武術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武術這一文化瑰寶的豐富內涵,逐步掌握武術的運動技能、方法和規律,養成健身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然而,大多數在高校教授武術教學只是將一些粗淺武術套路技術教給學生,很少講授攻守含義、武術健身方法,及其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沒有把武術作為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去搞教學。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只是忙于記憶一些枯燥而不加以理解的動作,很快就喪失了學習武術的動機和興趣。這種類似體操式的“唯套路”化教學枯燥、無味,使學生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真實的武術,武術就是一種“花架子”,毫無用處,缺乏生機和魅力。

四、武術教學改革與建議。

1.淡化武術套路,注重動作攻防的展示與傳授。

武術套路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攻防含義的,甚至是每一個動作都是一種攻防的技巧,這是武術與體操、舞蹈的最大區別。學生通常對武術攻防動作非常感興趣,體育教師應將較為抽象的動作直觀化、具體化,還原于它的本色,把套路中蘊含的一些簡單的常見的攻防技巧展示出來,供學生觀摩、學習、演練。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普及推廣武術。當學生初步掌握所學技術動作后,即可適當搭配一些攻防格斗的打斗練習-即對練。對練設計動作最好與所學動作類型相似,固定動作順序或無序動作的一攻一守練習,即事先編排對打動作演練和有條件的實踐運用,這樣不僅讓學生過了一把“打癮”,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了武術攻防含義的理解,鞏固了所學技術動作,提高了武術課程的實用性,還原了武術的本真面目,讓學生對武術形成正確的認識。

但現實中武術教學的課時常常是有限的,套路教材的內容也是固定的,攻防含義的講解和演練會擠占占用大量教學時間,使二者難以兼顧。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認為應淡化或簡化武術套路教材內容,騰出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給學生呈現或講授一種注重攻防的全面、多層次的武術體系,讓他們全面而又有重點地認識和學習武術。

2.重視武術健身價值的講解。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獨特的風格,以及具有的健身價值和搏擊價值深受人們喜愛。武術運動強調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同時其動作繁多,對人體速度、力量、靈敏、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具有全面鍛煉人體的特征。實踐證明,長期堅持武術鍛煉,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使人的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發展。通常在習練不同種類的套路時其健身功能也分別有其各自的側重之處。譬如在習練初級長拳時,側重速度、力量、耐力的練習,重視筋骨和柔韌的拉伸,長期練習人的爆發力提高,反應速度加快,身體靈敏性顯著提高。太極拳則強調松靜自然、氣沉丹田,在緩慢中習練。這種中等強度的運動,不僅對心血管、呼吸系統有良好的影響,而且有利于調節神經系統、陶冶性情、緩解壓力。太極拳在現代都市生活的健身意義尤顯突出,她是用一種緩慢節奏的運動調節快節奏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疲憊,用松靜的心態調節緊張的神經,使人逐漸夠恢復身心的放松、自由,回歸自然恬靜的狀態。

3.加強對武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講解。

武術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一種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特點。武術本身是一種搏擊的藝術,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中醫、氣功、佛教、道教、五行、八卦、陰陽等多種傳統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品個具有多層次、多理論、多形態的武術文化體系。在武術套路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文化的講解與傳承。譬如,從思想層面看,注重“天人合一”、“和諧自然”、“內外兼修”等思想理念的講解與體驗,注重學生從自我人性修煉的角度去理解武術的內含思想。在功法方面,不能忽視武術樁功和導引術的教授和體驗,因為它不僅是武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深層次理解武術內含思想、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講授某種套路時應講解拳種的起源、動作特征、動作含義、前人典故等等。使武術套路教學變得豐富、生動起來,這樣武術套路教學才不會枯燥,不會被學生所厭惡,武術才能更好地發展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繆柯。自議高校武術套路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搏擊。武術科學。1997 12. 64-65.
[2]周偉良。中國武術史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3]蔡仲林等。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一一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
[4]楊偉等。試論傳統養生體育的人文特征。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