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是出現運動損傷較多的項目之一[1],根據調查發現體育院系的體操普修課上發生運動損傷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輕者擦傷、扭傷,重者傷及性命,在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隨著教材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新的教學理念日益更新,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主性增強了。然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也引領者每一位體育工作者認識健康的重要性[2].要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的知識,同時身心又能健康的發展,教師的安全意識必不可少,預防措施是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一些細節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就是這些小問題往往隱藏著大隱患。課堂紀律、場地器材、心理因素等都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使學生的身心受到負面影響。也會阻礙組織教學,從而影響教學計劃的正常進行。本文通過對體操教學中學生防護意思識與保護措施的探究,發現教學過程中學生防護意識與保護措施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對提高學生防護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完善教學活動中的保護措施,減少學生學習中的不必要的損傷,增進學生健康,激發學生對體操學習的興趣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對象、方法和時間
1.1 研究對象
某高校2010級和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共200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我校電子閱覽室、圖書館和網絡檢索查找本文需要的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我院2010級、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共發放200份問卷?;厥?95份,回收率達97.5%.其中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7.4%.
1.2.3 數據統計法
通過運用Excel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
2 研究結果和分析
2 . 1 師范院校體操課運動損傷人數統計
根據調查結果統計,被調查的190人中,在體操課上發生過運動損傷的人數為146人。其中男生109人,受傷率為72.7%;女生37人,受傷率為74%.損傷的部位多是關節;其次為皮膚、骨骼(見表1)。關節損傷中以踝、肘、腕關節最多(見表2)。
2 . 2 師范院校體操教學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體育教學中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往往是多個原因的綜合[3].本人從教師、學生、客觀環境三個維度探討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見表3)2.2.1 學生因素。
由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由于學生因素而引起的運動損傷占大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避免運動損傷中,應該加強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的教育。
2.2.1.1 缺乏保護與幫助
數據中,缺乏保護與幫助在運動損傷原因中占21.2%.據了解,教師在教內容時,都會教學生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在教師已經講授方法的情況下依然有那么多人因此受傷。原因就是重視程度不夠,保護與幫助不當,或者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不對都很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保護與幫助是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保護是為了消除學生在練習中的膽怯心理,保證練習者的安全,防止意外,增加學生參與學練的信心和勇氣。幫助是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動作要領、掌握動作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2.1.2 準備活動補充分
根據調查,有19.9%的同學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運動損傷。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還沒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冬天天氣寒冷,機體惰性強,肌肉粘滯性大,更更需要加強準備活動,而學生在寒冷的天氣時,更容易懶惰。這就加大了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
2.2.1.3 興奮過度
興奮過度導致運動損傷在男生身上發生的比較多。男生好勝心強,同學鼓吹,表現欲更強。興奮過度時,容易忽視身體的疲勞,在機體疲勞的情況下極易發生運動損傷。
2.2.1.4 恐懼心理
體操動作較難,特別是單杠和雙杠的杠上動作,對于新學者來說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在學習時,因害怕導致錯誤的技術動作,發力錯誤,這些都是導致運動損傷的潛在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2.2.2 教師因素
體操這個項目對身體的力量、柔軟和協調性要求很嚴格[4].而在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和場地限制,許多老師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動作,而減少了素質的練習。教學安排不恰當,一節課只練習上肢或只練習下肢都容易導致過度訓練,產生過度疲勞。在技術教學時,技術示范講解不夠充分,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動作要領,不但練習效果不佳,還容易發生損傷。組織教學時,對學生自我安全意識教育不夠,不夠重視同學間相互保護與幫助。
2.2.3 環境因素
有些體操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同一天內安排了兩次大運動量的實踐課。比如上午最后2節進行了田徑課的學習,在下午前2節有安排了體操課。學生還沒恢復好就進行再一次大強度的訓練,就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場地器材設置不合理,安全措施不充分。體操練習器材比較昂貴,許多學校設備不充足,練習空間比較擁擠。學生對體操器械作用和使用方法不了解,但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調查分析得出教師、學生和環境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安全教育不夠,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基礎不牢夠等都是發生運動損傷的誘因。在體操教學中用最多是學生的相互保護,其次才是教師。但是有的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相互保護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這是體操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
3.2 建議
(1)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學生有安全意識才是減少運動損傷的關鍵。
(2)多方面了解所學動作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包括他人保護和自我保護。幫助包括直接幫助和間接幫助[5].教師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動作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
(3)練習前的準備活動要充分。教師嚴格監督學生準備活動的練習。
(4)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使學生健康愉快的鍛煉身體。
(5)根據教學時間、教學設施、環境氣候等條件,教師合理安排教學的內容。在詳細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嚴密課的組織,改進課的教法,合理安排好運動負荷與練習密度。
(6)加強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技術的練習,有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才能練習難點的動作,確保身體安全。
參考文獻:
[1] 葉曉陽。體操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2] 韓宏飛?,F代體操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 陳雪梅,郭振新。我院體育專業學生體操課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4] 王司宇。預防體育課中的傷害事故也要抓重點[J].體育教學,2011(10)。
[5] 黃燊。體操[M].3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