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歩與發展,新的教學觀念與思想不斷涌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學習與汲取新的教學觀念與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繼續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載體被廣大的教育界運用,而作為教師中一部分的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更是被我們的體育教師作為不斷學習、汲取先進教學觀念與思想的方法。不可置疑,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然而,體育教師專業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嚴重影響培訓的效果,并導致體育教師對培訓的效果產生了置疑,使他們逐漸遠離了培訓。因此,如何根據目前體育教師現狀,有針對性地選擇體育教師專業培訓內容,是我們體育專業培訓機構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課題通過對奉化市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現狀調研,厘清現行體育教師群體中職業素養的要求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探尋體育教師專業培訓內容,為提升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體育教師專業培訓內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因特網檢索等途徑查閱大量體育教育理論文獻并收集大量的相關信息,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在訪談本市資深體
育教師及歷任體育教研員的基礎上,設計問卷內容。 本次問卷調研內容包括體育教師能力的重要程度測評指標 20 個,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指標 76 個,共發放問卷 160 份,回收 154 份,有效問卷 154份,符合統計學要求。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 Excel 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處理
1.2.4 邏輯分析法 對本文研究內容進行分析與討論,在比較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方法得出結論
2 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2.1 體育教師的知識素養現狀分析
本次問卷調研意在了解在職體育教師所掌握的知識素養結構。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對體育教師所具備的基礎學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應用學科、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體育技術、基礎教育知識等 6 個學科知識進行調查與比較分析,共設立了知識指標 35 個,選擇指標采用了非常全面、比較全面、一般、比較不全面、非常不全面,將各個選項的選擇率進行統計,見表 1.
我們認為,體育教師的知識素養按重要程度劃分,最重要的為體育技術學科知識,其次為體育人文學科知識,第三為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體育技術學科的知識指標有球類知識、健美學知識、運動訓練知識、體育游戲知識、體育鍛煉方法知識、體操類知識、野外活動類知識、田徑類知識。體育人文學科的知識指標有體育社會學知識、體育美學知識、中學體育教學法知識、學校體育學知識、民族傳統體育類知識、體育史知識、體育法規知識。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指標有生物學知識、人體解剖學知識、人體生理學知識、學生身心發展知識、人體保健學知識。據調查顯示,其中體育技術學科的知識中的球類知識是目前體育教師中“非常全面”掌握比重是最大的;基礎教育知識與人體保健學知識在“比較全面掌握”的比重最大;基礎學科知識中英語知識是所有知識中掌握最欠缺的素養。
根據體育教師的知識素養掌握情況,我們認為在職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掌握較全面的有體育專項技能、體育學科專業理論知識、教育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科學人文知識、體育相關法律知識、體育與健康知識、普通文化知識、其他(醫學保?。?。而掌握欠缺的有:普通文化知識、體育與健康知識、科學人文知識、體育相關法律知識、教育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體育學科專業理論知識、體育專項技能知識。我們不難看出,在職體育教師雖較全面地掌握了體育的一些技能,但缺乏運用與整合能力。究其原因,與其普通文化知識的根基不扎實有關。因此,如何提升在職體育教師普通文化知識的素養,加強體育邊緣學科及其運用與整合能力應成為體育教師專業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
2.2 體育教師的能力素養調查分析
對在職體育教師的能力素養進行調查分析,我們同樣選擇了問卷調查法,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將體育教師所具備的能力分成 4 個大類:教師的一般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與創造性能力 .在此基礎上選取了 40 個能力作為評價指標,選擇指標采用了非常全面、比較全面、一般、比較不全面、非常不全面,將各個選項的選擇率進行統計,見表 2.
通過在職體育教師能力素養的調查,我們發現體育教師掌握能力素養包括教學能力、溝通交際能力、組織應變能力等,而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需要具備的就是教學能力,其次是教師教學的一般能力,包括教材、教學對象分析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評價反饋能力、突發事件應變能力、講解示范能力、組織體育活動能力、師生關系處理能力、社會適應與交際能力、健身指導能力,同時管理能力與科研創新的能力也占著很大的比重。
由表 2 可知,在職體育教師認為自身能力方面掌握情況比較分散,從搜集回來的資料分析,在職體育教師科研與創造性能力中的教學科研能力;教材、教學對象分析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這 4 個能力存在著缺陷。因此,我們認為在職體育教師科研與創造性能力中的教學科研能力;教材、教學對象分析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應成為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
3 結論與建議
3.1 培訓的內容要以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尤其是教學邊緣學科的素養為目的。
由于體育專業招生制度的原因,目前在職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普遍較低,這種先天不足的弊端導致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受到制約。而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在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制訂上,僅僅關注本學科的知識、技能的提升,而對本學科的邊緣知識的關注卻很少。從表 1 我們發現,體育教師所缺乏的不是本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和整合能力,而這些知識、技能的運用和整合能力,只有置身于教育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實現。因此,我們的各種培訓應置身于教育的大背景中,以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尤其是以提高體育教學邊緣學科的素養為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科本位上。
3.2 專業培訓的內容要以體育教師目前所缺乏,急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為主要內容。
培訓的內容要以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尤其是教學邊緣學科的素養為目的。這并不排除本學科知識的培訓。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我們所培訓的內容是否是目前教師所缺乏的,急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而不是對原先知識的溫習,而更應是一種提高與發展,甚至是創新。目前,校本課程的開發已成為各校提升教學質量,創建特色學校的突破口,然而,我們的一線教師對校本課程的研發卻知之甚少,那么,如果把校本課程的開發作為專業培訓的內容,其培訓的效果必將改觀。
參考文獻:
[1] 曲 宗 湖 . 體 育 教 師 的 素 質 與 基 本 功[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楊芷英 . 教師職業道德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楊儉修 . 職業素養提升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