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西方快餐文化的引入,再加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直接導致了我國肥胖患者的檢出率逐年增高。中學生也不例外,根據最近的體制健康研究結果發現,肥胖在我國中學生群體中的現象非常的普遍。而實際上,肥胖正在嚴重地影響著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并使肥胖中學生成為中學體育中的弱勢群體。因此,對肥胖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和鍛煉特點進行研究,探明導致肥胖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影響因素,對于促進肥胖中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形態機能的全面協調發展、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身體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為此對中學及中等專業學校的肥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進行調查研究,為實施對肥胖中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呂梁市13所普通中學及中等專業學校,根據標準體重法,選取700名肥胖中學生\\(男426名,女274名\\)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途徑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體育類核心期刊、一般雜志報刊等,對與本研究相關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整理。
\\(二\\)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設計調查問卷,經過專家的驗證以及信度、效度檢驗后,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回收689份,回收率98.43%,其中有效問卷600份,有效率85.72%。
\\(三\\)訪談法
對各中學及中等專業學校體育肥胖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進一步獲取肥胖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中的態度、行為、形式、持續時間以及頻率等。
\\(四\\)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所收集的有效數據,運用SPSS12.0進行分析處理,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肥胖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
對被調查的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的肥胖學生的體質測試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了解呂梁市肥胖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特點。從表1的統計結果來看,呂梁市肥胖中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的總體平均分僅為53.10分,男生的平均分為55.12分,女生的平均分為51.08分,也就是說,無論是肥胖男中學生還是女中學生,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總體上還不到及格的水平;并且總體及格率還不到總人數的一半,女生及格率為38.01%,而男生的及格率也僅為56.93%,男生稍微高于女生。但男、女生的優秀率都為0%,良好率也僅為4.79%,體質健康水平在良好以上的也不到總人數的5%,也就是說,呂梁市肥胖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高,值得我們關注。
肥胖可對肥胖中學生的呼吸系統的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根據表2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男女生的肺活量指數較低,并且男、女生的不及格率都較高,分別占49.85%和53.72%,優秀率和良好率都非常的低,分別是0.4%、0.48%和5.32%、4.37%。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優秀率和良好率的總和也不到7%,說明了肥胖中學生呼吸系統功能水平降低,研究發現,肥胖者呼吸系統功能水平下降,最常出現的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此外,肥胖者呼吸系統功能水平降低還會影響到其身體的活動能力。從表2還可以看出,無論是肥胖男中學生還是女中學生,他們的下肢肌肉的爆發力均欠佳,表現為男女生立定跳遠的不及格率分別高達46.39%和59.67%,女生的不及格率遠遠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良好率、優秀率略高于女生。最后,男女生的臺階實驗指數及格率都較低,男生及格率為50.76%,平均得分為59.75;而女生及格率為40.75%,平均得分為60.74分。說明了肥胖大學生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水平也比較低下。
\\(二\\)肥胖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態度與動機
從表3可見,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的肥胖中學生僅為4.12%,比較喜歡體育的肥胖中學生為32.5%,不喜歡和不表態的學生各占28.5%和34.83%,說明絕大部分肥胖中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缺乏參與體育運動的原動力。在非常喜歡體育和比較喜歡體育的肥胖中學生中,男生分別占了4.52%和28.72%,女生分別占3.57%和38.83%。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肥胖中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不積極,肥胖女中學生高于肥胖男中學生。
從表4統計結果來看,肥胖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增進健康、消除疾病、娛樂以及健美和減肥,其中最重要的動機就是為了增進健康,在所有的動機中排在第一位。與男生相比,女生更多的是為了健美和減肥,在所有的動機中排在第二位,這可能是因為男生和女生的審美觀點與追求體型標準的差異所致,女生與男生相比,更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體育鍛煉的動機上表現為不同的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呂梁市肥胖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總體較低;
2.呂梁市肥胖中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存在鍛煉意識水平不高、體育行為消極等現象;
3.呂梁市肥胖中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存在場地器材缺乏、時間不允許、本人懶惰、缺乏指導等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建議
1.各學校在新生入校后,統一進行身高、體重等身體素質測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并將結果呈送學校體育與心理教育部門,使其掌握學生體重以及體質健康狀況的第一手資料。
2.對超重和肥胖中學生,根據他們的身體特點進行集中體育鍛煉,并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改善肥胖中學生因為運動能力或者身體素質水平低而導致的各種心理障礙行為。
3.體育鍛煉與健康教育相互結合,使肥胖中學生了解肥胖的形成原因,如何控制體重、體重指數的計算與評價、食物的種類及其營養價值、合理膳食、科學鍛煉等,全面認識肥胖的危害,以此做為肥胖中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一種手段。
4.在學校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中,針對肥胖中學生增設有利于他們參加且發揮他們特長的體育活動,以此來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以及體育參與的意識。
5.重視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運用心理知識分析肥胖者過食行為的行為特征,采取心理措施來糾正導致肥胖的不良行為,培養有利于減肥的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胡慧芳.四川省中小學實施陽光體育運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0\\(4\\):115.
[2]杜曉紅,陳永發,赫忠慧.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和行為調查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0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