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和終身體育思想在學校的傳播,學校體育作為培養人們從事終身體育活動的基礎課堂,具體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體育課。體育課是授予學生體育運動的知識、技術、技能,增強他們的體質,發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教育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現行的體育教育形式、學校、家庭以及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等諸多原因,使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不愿參與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的旁觀者。在青少年學生中,厭學體育課的現象日益嚴重,不僅導致了青少年學生的身體機能得不到有效提高,也嚴重挫傷和影響了廣大體育教師對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
1 青少年厭學體育課的表現
厭學體育課指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感到厭倦的心理現象。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占97.3%,位列第一;怕臟、怕苦、怕累、怕出汗,不愿做運動強度大的練習的占75.7%;有63.2%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課余都很少從事體育活動,學?;虬嗉壚锱e辦的體育比賽也不熱心參與;有85.8%的學生在體育考試中只求及格。
2 厭學體育課的后果
2 . 1 對對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對自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體育植根于健康,立足于健康,健康是學校體育最基本的功能和最重要的目標。從身體上看,如果青少年學生長期存在厭學體育課的現象,對她們的身高、體重、力量、柔韌、速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心理上看,對體育課存在著厭學情緒,但又不得不上體育課,一定程度上會使她們產生焦慮、壓抑、煩躁不安的心理現象,這將嚴重地影響到她們的健康和成長。
2 . 2 對體育課和其他課程的影響
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現象的長期存在,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無法達到體育課的教學目的,導致教育資源的無端浪費;另外,學生除了上體育課,還要學習許多其它文化課程,厭學體育課導致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的下降也必然會影響到青少年學生其它課程的學習效率,不利于他們文化素質的整體提高。
2.3 對學校的影響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所以體育課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少年學生體育課厭學情緒長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進而又影響文化學習,最終導致人才培養的殘缺。學校不僅沒有能很好的完成它的教育使命,而且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質量也會受到社會的質疑,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2.4 對社會的影響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人的全面發展才會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又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的現象,會導致她們不能很好的生長發育,更無法很好地勝任工作;而體質偏弱、多病,又會消耗社會的醫療費用,增加社會的負擔,對社會造成消極的影響。
3 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的原因
3.1 個體因素
經過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的個體因素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而這兩方面又往往相互產生影響。
\\(1\\)生理因素。從生理方面看,青少年學生處于發育旺盛、日趨成熟時期,在這一時期,她們在生理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有52%的學生認為自己基礎差,達不到考核標準;有26.4%的學生是認為自己身體過胖,不想運動。一些體質較差、身材矮小、體型較胖的學生,在單杠、雙杠、跳躍等練習時常常因身體形態而出現尷尬情況,長此以往,便形成了這些學生對體育課的抵觸情緒。
\\(2\\)心理因素?,F在進入了獨生子女時代,城市的獨生子女在家洗衣、做飯、擦地板等家務活都很少做,更不要說一些重的體力活了。遇到困難往往請求父母幫助,在審美方面也存在一些誤區,生活變好了,意志卻減弱了。而在體育課中,不可避免地要出力、流汗,甚至要具備一定的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學習到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
調查顯示,青少年學生對體育課普遍存在著“怕動”念頭的占49.7%。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她們會產生矛盾心理,怕弄臟衣服鞋襪,在做技巧性動作時怕把頭發弄亂,這些因素在進行跳躍、翻滾的練習時表現得尤為突出。有20.3%的學生對于那些技術性較強、運動負荷較大的項目,有著畏懼情緒,缺乏自信心。體育因其特殊性,不僅需要動腦還需要身體配合,而因而有不少學生就產生了逃避心理,上課時“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厭學。一般情況下,通過體育教師正確耐心的引導與幫助,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是能夠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但這一過程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及身體的付出才能達到。
3.2 學校因素
學校教學內容和方式、學校教師和領導因素、體育設施等因素也是造成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的重要的原因。
\\(1\\)教學的內容。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缺乏科學性,不能滿足學生體育興趣發展需要。喜歡田徑類的學生只有1.7%,而現在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實行以田徑為主的基礎體育課和以三大球為主的選項體育課的教學模式,競技運動比重過大,學生不喜歡的田徑、籃球等又是學生必學且必考的項目。田徑類運動與其它運動相比技術復雜又枯燥。比如中長跑項目,運動強度比較大,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對人體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的代謝能力要求較高,而這些要求恰恰是學生的“弱項”。在長跑的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胸悶、氣短、四肢無力、頭暈等現象,這種生理上的不適感與學生要求“輕松”的心理相違背。從而產生厭學、反感情緒。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許多內容簡單重復,不容易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這使得許多學生喪失了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
\\(2\\)教學方式。調查顯示,學生因教學方式產生厭學的占31.1%,說明目前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體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是保證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順利實施的重要手段。多年來中小學體育教學基本上是采用再現方式教學,即教學中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做示范,學生進行模仿性練習。這種教學方式能使教師直接控制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過程,及時幫助糾正學生的錯誤。但過多的使用,就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置于被動地位,體育課上往往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整齊劃一的被動表演,學生幾乎成了練習機器,毫無興趣可言。
\\(3\\)學校教師及領導的原因。調查中42.9%的被調查學生是因為教師的態度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的。體育教師既是體育課的組織者,也是授課者。教師的各個方面都對學生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如教師不修邊幅、語言粗俗、缺乏文化修養等均可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的示范動作不準確、缺乏美感、語言缺乏藝術感染力等,也會使學生因為教師的水平低而產生消極態度,失去學習興趣。
在被調查者中有48%的學生是因為校領導或班主任對體育不重視這個原因而厭學體育的。由于學校老師及家長對體育認識不到位,多數學生也缺乏對體育活動的正確認識,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不明確。因而對體育不感興趣,缺乏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更不能科學地安排健身活動。還有59.1%的學生認為文化課太緊張沒有時間運動。除了體育教師的因素外,還有其他所謂的主科教師。在應試教育和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抓升學率是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所謂的主科教師往往將上體育課視作浪費時間,還常常占用體育課的時間來上所謂的文化課程。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對體育課的感情,使原本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對體育課也漸漸疏遠。
\\(4\\)場地設施。因場地設施不好而厭學的學生占到了49.7%。有部分學校教學環境惡劣、體育教學器材不足、場地設施簡陋,使學生沒有安全感,感到壓抑、精神不振,以致厭惡體育教學中的學習與鍛煉。體育器材、場地設施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器材、設施的合理布置直接涉及到教學環境的優化。而教學環境優化又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優良的教學環境和完善的體育設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安全感,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我們只有進一步改善學校的場地設施,才能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3 家庭因素
調查顯示,有18.9%的學生因為父母不支持的原因而厭煩體育課的學習。多數學生家長還是鼓勵學生多從事些體育活動的,但也有部分家長不支持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對體育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父母普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文化方面,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了體育方面的學習。此外父母在文化課上對孩子要求過高,使學生不得不放棄體育活動的時間,去從事文化課程的學習,用提高文化成績來滿足父母的要求。
3.4 社會因素
調查反映,對體育就業前景沒有信心的占35.8%。社會是一個大溶爐,形形色色,錯綜復雜,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誘惑和挑戰?!熬蜆I壓力”這四個字在社會上的頻繁傳播已經給青少年帶來了很大的危機感,使學生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矛盾,甚至失去學習興趣或信心,這一點學生表現的更為突出,這是學生產生體育課厭學現象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因為社會風氣而厭學的占23.3%。雖然,奧運會在我國成功舉辦,全國人民對體育的熱情高漲。但是社會上的社會文化思潮種類繁多,這當中不乏高尚的、健康的,同時也存在低俗的、消極的,對學校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因為中小學生年齡的限制,致使中小學生對新事物和對外界影響接受能力強,思維水平不是很全面、深刻。所以對社會上流行的表層文化和行為方式,他們能夠很快的接受和模仿,而這些卻與學校的教育和社會倡導的健康文化思想背道而馳。當學生追求低俗文化時,體育課的學習必然就被忽略,他們會漸漸沉溺于低劣的言情小說、電子游戲和網絡之中,穿衣打扮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4 結語
青少年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體育課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學習體育興趣降低、注意力分散、主觀上不重視、學習行為懶散、上課不認真聽講、行動遲緩、情緒消極、抱著“混”的心態、紀律松懈、怕苦怕累、體育成績常常不及格或在不及格以下成為“差生”。這些現象將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降低,影響體育課和其他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學校和社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青少年學生厭學體育課的因素主要有個體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
參考文獻
[1] 秦更生,胡安義.大學學生厭學體育的原因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0,21\\(1\\):91-95.
[2] 周保輝,魏垂光.學校體育教育中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與學習興趣的培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17\\(6\\):118-119.
[3] 楊燕霞.試論現代體育教學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與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1997\\(2\\):79-82.
[4] 劉吉峰,李亞平.普通高校厭學體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西昌學院學報,2005,19\\(3\\):42-45.
[5] 孫耀華.體育興趣的培養與體育課教學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2\\):77-79.
[6] 王松.對體育教學中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及對策[J].中學時代,2013\\(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