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跑是田徑運動中800~10000m的運動項目活動,耐力性和周期性為主的有氧代謝運動項目。自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成立田徑項目800m、1500m以來,中長跑就成為奧運會田徑運動的主要項目,并被載入了田徑比賽運動史。在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過程里,中長跑在比賽項目、訓練方法、技術特點等方面都演變很大。高校中長跑運動作為中長跑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后備人才儲備逐漸獲得相關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然而高校中長跑運動還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參考與中長跑有關的大量資料,對有關專家對中長跑運動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搜集,并進行綜合歸類、分析和比較研究,旨在為高校中長跑的教學、訓練提供參考和素材。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吉林省高校優秀中長跑運動員22人(男14人,女8人),其中健將級以上運動員1人,一級運動員11人,二級運動員10人,年齡為(19.21±2.43),平均訓練年限(4.95±2.5)年;吉林省中長跑教練員1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基于吉林大學圖書館、逸夫圖書館、體育學院圖書資料室以及互聯網搜集和查閱國內、外高校中長跑運動與中長跑研究相關的圖書和資料,查閱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作為理論基礎,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撐與數據支撐。
1.2.2 專家訪談法利用座談會及書信形式與省內十幾位專家、學者探討交流有關高校中長跑運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交換意見,以期獲得專家對提高高校中長跑運動水平的合理化建議和對策。
1.2.3 數理統計法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1.2.4 問卷調查法對吉林省高校優秀中長跑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追蹤調查,發放調查問卷,以獲得運動員和教練員對訓練前后一些問題看法的第一手資料。
(1)問卷發放與回收。本人選擇了吉林省5所高校優秀中長跑的教練員與運動員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0份給教練員,回收了10份,回收率為100%;發放問卷22份給運動員,回收了22份,回收率為100%.
(2)問卷的信度檢驗。為了檢驗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對教練員和運動員在一個月后進行第2次測試,計算出94.8%(P<0.01)為兩次測量的相關系數,說明該問卷的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具有顯著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 . 1 高校中長跑運動員水平
從表1中可以看出男子中長跑運動員一級運動員7人,占男子運動員總數的50.0%,二級運動員7人,占男子運動員總數的50.0%;女子中長跑運動員一級及以上運動員5人,占女子運動員總數的62.5%,二級運動員3人,占女子運動員總數的38.5%.
根據表1的數據顯示,吉林省高校中長跑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反映出了中長跑運動員水平發展不平衡,女子中長跑運動員運動等級比例高于男子運動員的比例,這也反映出了我國中長跑運動發展的現狀,女子中長跑運動水平整體高于男子水平。高校中長跑的大部分項目呈現出發展滯后并且與世界水平差距逐漸增大,特別男子中長跑項目,差距增大的態勢比較明顯,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中長跑運動發展相對不均衡?!颈?】
2 . 2 高校中長跑教練員水平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40~50歲之間是教練員是執教的黃金時期,根據數據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校中長跑教練員的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正屬于上升階段,其業務水平與執教經驗還能提高。根據表2得知,參與調查的教練員中40%是運動員出身,在高校任教的還有其他渠道,在參與調查的教練員里80%都是本科及以下學歷,相對于學歷低,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較低,還在傳統的經驗基礎上停留著,很難靈活的在訓練中運用各種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指導訓練。在教練員的現狀中,對高校中長跑運動規律的把握程度,對外的交流與提高是影響高校中長跑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颈?】
2 . 3 高校中長跑訓練存在的不足
2.3.1 訓練計劃實施困難
高校中長跑運動員訓練計劃是根據國家中長跑運動整體規劃嚴格實施的,是對運動員訓練過程的總體規劃,它根據中長跑運動特點及運動訓練過程規律,在運動員基本水平和目標預測的基礎上結合訓練條件、科研指導力量、醫務監督等預先制定的理論設計,是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但由于訓練計劃周期較長,資金嚴重不足等原因,不能根據具體變化作出相應調整,所以高校中長跑訓練計劃實施困難。
2.3.2 科學訓練意識與創新意識不足
“三從一大”是一條訓練原則,項目不同運用的方式也不同.現代訓練特點,不但要求訓練的定性化,還要求訓練的定量化.隨著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現在世界田徑運動的訓練更趨向于運用高科技理論于手段進行運動員訓練,這就要教練員能高水平的夠運用綜合知識,客觀的指導與控制訓練。由于高校中很多教練員依靠經驗訓練從而忽視科學訓練的重要性,盲目遵從經驗和“三從一大”訓練原則,使運動員產生疲倦感和枯燥感,運動損傷和周期性損傷不斷出現。許多研究認為,高校中長跑訓練靠教練員主觀意識是遠遠不夠的,目前高校中長跑運動隊伍訓練中,采用生化指標、生理指標等來科學指導訓練負荷的隊伍寥寥無幾,因此加強科學訓練的是高校中長跑訓練努力的方向。
3 結論
(1)高校中長跑項目呈現出發展滯后相對不均衡,并且與世界水平差距逐漸增大,后備人才儲備不足。
(2)高校中長跑教練員的文化素質及專業理論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需要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3)高校中長跑訓練計劃周期較長、資金嚴重不足等因素造成訓練計劃實施困難。
(4)高校中長跑訓練主觀意識較強,科學訓練意識與創新意識不足。
4 建議
(1)重視高校中長跑項目,加大資金和相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選材范圍,發展后備力量。
(2)教練員必須學習競技體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豐富自己的專業理論,提高文化知識,大力培養新型、全面型教練員。
(3)嚴格執行訓練計劃,因材施教,針對運動員特點和實際情況對訓練計劃進行時時調整。
(4)加強義務監督,做好對外交流與合作,確保訓練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曹子毅。中長跑訓練方法及其演變規律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87-88.
[2] 賈昌志。中長跑大強度訓練的科學性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2,24(4):31-34.
[3]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魯國斌。中國男子中長跑競技水平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武漢體院學報,2004(5)。
[5] 鐘秉樞。社會轉型期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及其可持續發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