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中的標記現象是指一個范疇內部存在的某種非對稱現象,構成標記 - 無標記的對立: 在一組語言單位中,當其中一個單位缺少與其相對單位的語言特征( 語音、語義、語法) 時,那么這一單位便可以認為是無標記單位,與其相對的則是有標記單位。例如英語中的 man 和 woman 的對立,意義上的無標記項 man 可以包容有標記項 woman 的所指。
一、標記理論和非對稱
標記理論是結構主義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原本屬于音位學范疇,由布拉格學派的俄羅斯音位學家特魯別茨科依 Н。 С。 首創于 20 世紀 30 年代。語言學家在研究中發現: 對立中的有標記項與無標記項并不完全等量。通常有標記項在分布范圍上要比無標記項受限制。語義標記是根據語義特征上具體性與概括性的對立進行定義的。萊昂斯關于語義標記程度性的認識直接影響了當代標記理論的發展?,F代語義學一般認為,語義分析最基礎的結構層次是語義成分( 也稱語義標示、語義特征、義素) ,社會性別范疇對于維護社會性別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男女二元對立是基礎性的、區分兩種類型的人的重要原則。社會性別范疇不僅成為這種區分的根據,而且還支撐著相應的社會等級制度: 其中當一個階層不自主或具有更少自主性時,語言學實踐給出了許多具有男性本位主義性質的非對稱性例子和性別范疇的社會分配制度。在語言中這表現為女性相對于男性的標記性。經過分析,共總結出下列四種非對稱關系類型:
( 一) 缺乏形式對立項的情形
( 二) 范疇化雙方語義含量的非對稱
( 三) 范疇成員內部語義建構的非對稱
( 四) 偽性屬名詞范疇內部有標記和無標記子范疇的非對稱
前兩種非對稱關系基本涉及系統性的語言變異,并建立在詞典分析的基礎之上。第三種類型( 內部建構的非對稱) 與詞源學分析一道,可以話語分析為前提加以分析。至于無標記子范疇被消除的情形,這一類型并未將非對稱性固定在詞典中,而是經常出現在交際實踐中。對于我們來說,正是與最后一類非對稱性相關的研究相對較少,但卻最清晰地展示了社會性別范疇的語言和心智機制的互動關系??疾炱渌愋涂梢园l現系統化的社會性別非對稱現象,并發現在其他可能的認知過程背景之下非標記范疇的消除過程。
二、社會性別范疇詞匯的形式標記層面的非對稱類型
( 一) 形式對立項缺乏現象
這是最典型的非對稱類型,即范疇含有男性所指,缺乏與之對應的女性所指; 或者相反,含有女性所指,缺乏男性所指。該類型的詞匯全被記錄在詞典中,可以通過分析每種語言中的“男性”和“女性”語義場得到確定。我們的依據是,對應的詞匯單位擁有范疇稱名,也就是表示對象的層級的稱名,這些對象構成觀念 化 范 疇: гейша ( 日本藝妓) ,балерина( 芭蕾舞演員) ,дед - мороз ( 嚴寒老人) ,джигит ( 技能高的旗手) ,домработница ( 家政服務員) ,донкихот ( 堂吉訶德式的人物) ,громила( 撬門壓鎖的小偷) ,вертихвостка ( 輕佻的女人) ,истеричка ( 歇斯底里的女人) ,等等。由于民族文化特性各異,這些性別范疇對立方的空缺在不同的語言中可能情況有所不同。
上述空缺現象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范疇對立項的缺乏是由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造成的。當范疇稱名只表征男性 ( епископ,主教) 或者女 性( повитуха,助產士; медсестра,護士; няня,保姆)時,許多例子就會涉及到社會角色的性別特征,比如在俄語中,指稱從事 повитуха,медсестра 職業的男性時,需要加上對應的性別形式標記“мужчина -,парень - ”,但男性從事上述“女性傳統職業”的情況在俄羅斯社會中并不多見,而且“мужчина -няня”( 男保姆) 這種表達可能被賦予附加語義成分。因此可以說,俄語中此類名詞的性別使用范圍具有相對穩定性。
( 二) 性別范疇內部非對稱現象
通過詞典統計發現,俄語中絕大多數表人名詞都以陽性形式出現,只有不到一半的名詞有對應的陰性形式。表示軍銜、行政職務、榮譽稱號、職稱和職務等的名詞在俄語標準語體系中往往都只有陽性形式,如 генерал( 將軍) ,столяр( 木工) ,врач( 醫生) ,дипломат( 外交家) ,чиновник( 官員) ,шофер( 司機) 等; 在指稱相同身份的女性時,需要加上特定的形式標記,例如: профессор---женщина -профессор( 教授---女教授) ,врач---женщина -врач( 醫生---女醫生) ,почтальон---девушка -почтальон( 郵遞員---女郵遞員) ,等等??谡Z中還能見到“陽性名詞 + в юбке”的搭配以表達女性身份以及根據俄語陰性名詞通常以“- а,- я”結尾的性屬規則形成的非正式表達形式,例如: врачиха,профессорша,инженерша,официантка 等,但此類形式帶有附加語義。
三、結論
心理學家曾提出“以主觀善良愿望為出發點”的假設,認為人們一般從好的方面來看待生活,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無標記的詞一般表示“好”的評價,而有標記的詞表示“壞”的評價。因此,社會對女性的貶化從語義的非對稱現象中可見一斑。
或者相反,也有學者認為,語義褒貶的不平等來自于對女性貶化這一社會心理現象,甚至認為,所有的詞,不論其來源如何,只要是與女性有聯系的便會帶上貶義色彩,因為這是男權社會里的一條重要的語義規則。本文簡要從形式標記、語義標記和分布標記角度對俄語及英語性別詞匯進行了分類,其中體現了陽性名詞的分布范圍廣泛、使用不受限制的特點以及陰性名詞分布受限制,或者帶有附加語義等非對稱現象。此外,在話語實踐中,женщина( 女性) 不僅與 мужчина( 男性) 相對立,而且與человек( 人類) 相對立。從語言與思維關系的角度來看,語言的非對稱恰好反映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參考文獻]
[1]孟凡勝,滕延江。 標記理論述評[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 8) .
[2]趙蓉暉。 語言與性別: 口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Spender Dale. Man Made Language[M]. London: Routledge andPaul,1980.
[4]常開媛。 性別標記的非對稱現象研究[D]. 黑龍江大學,2007.
[5]Телия В。 Н。 Русская фразеология。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и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 - 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ы。 [М]. НижнийНовгород: Изд - во Нижегородского гос。 ун - та им。 Н。 И。 Лобачевског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