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神話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沒有神話,民族難以發展,在神話故事中,應用了很多隱喻手法,如果沒有隱喻,很多文學作品都不能很好的體現其主旨.神話是一卷原初時期的詩,神話故事中有很多隱喻手法的應用,對隱喻進行分析,可以透過神話故事的表面,去探析神話故事中的民族精神的發展.神話不僅是從遠古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的一首歌謠,更是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傳遞和延續.中國神話中對于隱喻的應用主要是由于如下兩個原因:一是古代人認知有限,表達方式有限.古代人對于世界的了解是朦朧的,在那個時候,無法站在前人的智慧上去了解,他們所接觸的事物有一定的局限性,從神話的源頭可以發現古代人對于現實世界的了解總是不全面的,總喜歡運用一些神話故事去解釋問題,運用隱喻的方式去嘗試描述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知道時代慢慢的發展,人們不斷的糾錯,從那些隱喻的古老神話中找尋一些解釋并結合自己的感知去表達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二是生產落后,在遠古時期,人們的生產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對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不能解釋,在長期的生活中,便憑借著自己的想象,創造了神話故事.他們的想法較為天真且直觀,并沒有去探索現實的可行性,只是以一種可能的甚至是超能力的方式去認知世界,以此來反映對大自然現象的天真解釋,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主要從隱喻的定義以及古代神話中隱喻的具體應用談起,運用隱喻認知闡述中國的古代神話,這對于探究中國神話是一種新的認知方式也是非常重要而又意義的事情.
二、隱喻的概述
隱喻是用一種抽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意思,那些話的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不會直觀的去表達所想表達的事物,有時候會選用一個寓言故事,或是一段歷史等方式去描述.在神話故事當中,很多都是來源于古代的人們對自然界的解釋,他們無法知道為什么天上有月亮和太陽,就創造了嫦娥的故事還有后羿射箭的故事,并用這個故事去闡述他們對于自然界最原始的最抽象的了解,通常來說,是用人們已知的思維方式來對未知的東西進行闡釋,用具體的形象來說明抽象的形象.很多學者只是簡單的把隱喻當做是語言形式上的修辭,是語言裝飾的手段,單純的認為隱喻的作用只不過是修辭文學和故事的一種技巧.但是,近年來隨著對隱喻的研究逐漸加深,對隱喻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有學者研究得出,隱喻是人們利用語言對抽象的意識和概念進行表述的一種重要方式和工具."隱喻本質上是一種認知現象"的觀點已普遍為人所認識和接受,隱喻不僅僅是語言上用來修辭用的,更為高層次的是一種認知的概念.更為具體地說,隱喻是用自己在生活歷史中的生活經驗以及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或是表達另一類領域的經驗的一種思維模式,人類利用對兩種本質上有相似之處的事物進行感知,通過不同的感知之間的交融來對真實的感受和感情進行表達以及評價,是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隱喻的表達手法和結構中,一般會將兩種看似無聯系的事物相提并論,使得人們通過自己的認知產生相應的聯想,最終對抽象的情感進行表達.總體說來,隱喻是人類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在一個領域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來對另一個未知領域中的事物進行描繪的過程,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體現.因為隱喻的存在,兩個領域中看似并不相關的事物可以相提并論,可以進行類比和對比,從而使得人們對未知領域中的事物也可以準確的認識以及闡述.
三、中國神話中應用的隱喻思維
中國神話有著我國民族特有的歷史色彩,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多神話傳說流傳下來.在神話故事中,應用隱喻思維也是十分普遍的.神話是源于遠古時期的人們對世界以及自然的一種認識,在神話中應用隱喻思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運用翻譯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隱喻即是真正的"移譯"或"翻譯",神話表達的真正目的,不是將世界的一種客觀的面貌表現出來,而是要將人們對于社會和生活的理解進行表達和闡述.例如:最初的盤古開天辟地,就有這樣的描述: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 "仔細閱讀這段文字,就可以發現,古代人運用了"翻譯"的方式在描述當時盤古開天辟地的場景.例如,在這段文字文字中的皮毛為草木,汗流為雨,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這些比喻都是根據兩者的相似性來進行描述的.如果將這個故事中所蘊含的神話色彩分開,那么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就是創造人類的一個過程.其中,源的范圍是人以及人的創造性,而目標范圍則是宇宙.這段文字是一段深化,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人們對宇宙的一種發展觀,對宇宙的一種整體認識.
\\(二\\)運用類比的方式
此外,在《西游記》中也有描述:"天和地連在一起,像一個大雞蛋.有個叫盤古的神人將天地一劈為二,后來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分地面為四大洲 ".天地是連著一起的,像一個球形,因此像雞蛋的形狀,此外,天和地中間還有萬物,某種程度來看又是是隔開來的,發展到后來,就有了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故事以及后來的皇帝治理國家,大地就更變成了四個大洲,分成了四個部分.整個神話是運用了雞蛋去類比地球,這種隱喻的方式在其他的神話中也有很多的一些應用,但這不是單單的類比而已,我們在探究古人如何在神話中描述自己意識的時候有了這個背景就要知道很多時候,這是古人有意識地以彼思想內容的名稱指代此思想內容,并用人的生活用語談論神靈,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論未知世界.
\\(三\\)故事系統中的隱喻神話故事中,隱喻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表現手法,是人們用已知思維去表達未知世界,用熟悉的事物去表達陌生事物,用簡單來表達復雜的一種方式,是對世界進行理解的一種手段.中國的神話著作有很多,其中最原始的一部是《山海經》,這其中所記載的一個世界,比如其中山水、人物等,其實是人體結構的一種象征,那些山水之間的纏繞和連接,就像是人體內的各種經脈一樣,錯綜復雜地聯系在一起,看似像一幅風景畫[1].實則是對人體的一種闡述.之所以能夠應用山川河流來象征人體的內在結構,其實是中國神話的隱喻手法的一種絕妙體現.
\\(四\\)神話隱喻中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在神話以及語言的思維中,都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會用部分代替全局,用局部代替整體.古代的修辭手法中就將其稱作是隱喻.在這種背景下,語言以及神話中的部分就變成了整體.在語言中,兩個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關于其中的任何一個實體,我們在對它進行敘述的時候,都可以與它的相似之物之間進行有效的轉移.這種隱喻的特征以及運作方式至今還是我們比較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比如盤古開辟天地,這是我國一個比較古老的神話故事,其中寫道"首生盤古, ,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2]
如果將這一段話中所蘊含的神話色彩去掉的話,我們可以看到,這段話中的隱喻機制,這其中,隱喻的源是人以及人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目標則是宇宙以及在其中的所有事物.但這些文字中本身就蘊含了一種神話基調,這是人們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宇宙觀以及發展觀的體現,是這種觀念的一種隱喻體現.
\\(五\\)在文字中運用隱喻的手法
神話中的隱喻思維,很多都是通過語言以及文字表現出來的,因為隱喻思維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載體,對于神話而言,載體就是文字.尤其是我國古代的象形文字中,體現的隱喻思維更為豐富.象形文字是利用形狀來表現字的意思,通過這些文字的組合,往往可以帶來不同的隱喻意義.比如日和月之間的組合,形成了光明,比如嫦娥這兩個字,去掉了偏旁,則變成了常我,表示的是一種永恒常久的意思[3].這種利用文字來表達隱喻思維的方式在神話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至今都還在應用,在神話語言的構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比如在《山海經》中"共工"二字其實是"洪江"的隱喻,代表的是泛濫的江河,這種利用文字進行隱喻表示的手法,這種思維模式,可以說是我國的文字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四、結語
神話故事的隱喻認知包含了很多因素,各種變幻的要素都可以通過隱喻的手法體現出來.從本質上講,神話是一個幻想的世界,是遠古時期的百姓在長期的生活中累積的一種對自然對世界的看法,是源于他們的真實生活.但是神話故事的表達并不是按照邏輯的方式進行的,而是以一種隱喻的認知來表達的,利用具體的展示抽象的,利用已知的展示未知的.中國神話是我國的思想國粹,對人類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神話有其獨特的特點,一般而言,中國神話中運用了許多的隱喻認知,我們去探究中國古代神話的隱喻認知,就可以探究我國古代先民的思想,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去解釋古代先民認識世界的方式,弄清楚隱喻認知的應用還可以讓現代人去探索此前中國先民如何思考自然現象,對無法恢復的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郭強.修辭隱喻、認知隱喻和語法隱喻關系再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1\\):96-98.
[2]張文安.宇宙論哲學與盤古創世神話[J].古代文明,2007\\(4\\).
[3]王德保.神話的由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86-96,113.
[4]古春梅.論中國神話中的神性、人性與圣性[J].作家,2009\\(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