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起來的自然觀、倫理觀、道德觀和世界觀及其精神情操和審美取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本文從民間文學的內涵界定以及民間文學的價值,對民間文學進行研究。
一、民間文學的界定。
(一)民眾的范疇。
民間文學是在民眾中產生、流傳的。 關于“民眾”,中外學者的觀點各異。以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為代表的一些學者認為,“民眾”就是“社會群體”,由共同的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把一群人聯系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社會群體;愛德華·泰勒從進化論的角度將人類文明史劃分為野蠻時期、半開化時期、文明時期三個階段,他認為民眾只是保存了古代文化“遺留物”的人群,是古人、野蠻人或半開化人;20 世紀后半期,國際民間文學界對民眾提出了新的觀點,美國的阿蘭·鄧迪斯指出,民俗學中的“民眾”可以是任何兩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的具有某種共同點的群體,且這一群體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先生認為,“民間”是與“官方”相對的,指民眾之間,主要指直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廣大中下層民眾。[1]
劉錫城先生對“下層民眾”的范疇做了更細致的劃分,應該包括廣大的農民(包括歷史上的流民和現在進城務工的農民)、手工業者、城鄉產業工人,以及城市貧民等階層的人群。[2]
(二)民間文學的定義和特點。
民間文學是與人類社會基本同步的一種文化現象,但作為學術名詞,民間文學是新文化運動之后才出現和流行使用的一種表述。關于民間文學的概念、范疇、內涵等眾多學者說法不一,其中鐘敬文先生的說法最具權威性。民間文學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起來的自然觀、倫理觀、道德觀和世界觀及其精神情操和審美取向,世代百姓口耳相傳,綿延不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學相比,特性鮮明。相對文人創作而言,它是群體在特定場所和環境中集體創作的結果,他們能夠與聽眾在思想情感上高度融合,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工、完善;相對書面創作而言,它屬于口頭創作,并且一代一代口耳相傳,因無文字記錄,在流傳過程中,大多散佚失傳;書面文學一經產生就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但民間文學不同,在流傳過程中,人民群眾(尤其是講授者)受地域文化、民風民俗等因素的影響,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認識、觀點對作品內容進行加工修改再創造,具有獨特的變異性,所以民間文學流傳范圍廣,同一故事卻難以追本溯源??傊?,民間文學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集體創作性、口頭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點。[3]
(三)民間文學的分類。
民間文學可以說是所有的民間口頭創作的總稱,又被稱作口頭文學。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民間文學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從外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散文和韻文,其中散文主要包括散文形式的神話傳說﹑民間傳說以及民間故事﹐韻文主要包括韻文形式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民間流傳的一些小戲﹑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4]
有的學者從表現形式上對民間文學進行劃分,將其分為講述、歌唱、說唱三種,相對應的分別為口頭文學、民間戲曲、口碑語藝三大類。
二、民間文學的價值分析。
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反映的都是老百姓最為熟知的生活場景和人物事件,并且與他們的思想、觀念、道德、習俗、信仰密切相關。如打夯歌的產生,禮俗歌的產生,農諺的產生,以農民起義為內容的歌謠、傳說、故事的流傳。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起來的自然觀、倫理觀、道德觀和世界觀以及精神情操和審美取向,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一)思想價值。
民間文學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探索精神和厚德載民的憂患意識。面對神秘的自然和無法解釋的社會現象,遠古先民們借助豐富的想象和幻想創作了大量的神話,以《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為代表的創世神話,表達了人們對于人類起源、世界產生的關注和探索,以風神、河伯、雷公等人物為中心的神話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的解釋;以《后羿射日》為代表的發明創造神話,體現了人們的智慧;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衛填?!窞榇淼目範幧裨?,則體現了人們的勇敢和對于自然界的征服;《黃帝蚩尤之戰》《刑天舞干戚》等神話則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
民間文學體現了勞動人民樸素的價值觀和愛憎鮮明的情感。民間故事俗稱“瞎話”“古話”“古經”等,民間故事多取材于現實,多以地主、農民、能工巧匠、呆女婿、巧媳婦等為主人公。根據《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境內收集整理各民族的巧媳婦故事約 2000 篇?!扒上眿D”或“巧女”故事集中體現了鄉間女性的智慧和才能,反襯出那些讀書人的呆板、懦弱。她們作為“聰明的女人”要么機智,要么能應對刁難,要么能解救丈夫,要么能巧避名諱,要么能讀懂奇文。能工巧匠的故事則是人們對于勤勞、善良、熱愛勞動的歌頌。民歌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民間生活的廣泛內容,如《詩經》中《國風》和《小雅》里桑間濮上的情歌,以及農歌“社飲”“禱神”“收獲”“征役”等,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漢樂府民歌等作品,題材多樣,異彩紛呈,是廣大民眾現實生活的真實表達,更是當時民眾愿望情緒和風尚的簡樸反映。
同時,民間文學也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政治傾向。如五四時期流傳于群眾中新文化的口頭宣傳,正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興盛的先決條件之一;革命戰爭時期的民間歌謠,鼓舞了人們的士氣。
(二)文學價值。
民間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眾集體智慧和創造力的藝術體現,其文學價值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給后世作家帶來了靈感和啟迪;另一方面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藝術借鑒。
自古以來,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接受過民間文學的哺育和滋養,很多優秀文學作品的產生都源于民間文學素材。楚辭“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當時楚地盛行巫教,人們的生活還沉浸在一片奇異想象和熾熱的神話世界中,充分吸收楚地民間文化素材,屈原把大量的神話、傳說、祭祀、巫術寫入《天問》《離騷》等文學作品中,使之具有了濃厚的神話色彩和浪漫主義特色。神話故事對后代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女媧補天》的故事被曹雪芹寫入了《紅樓夢》,增強了作品的奇幻色彩;吳承恩將“石中生人”的夏啟與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的蚩尤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了《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鏡花緣》中的奇聞逸事及眾位仙子的經歷更是與神話世界緊密相聯。作家們在充分挖掘民間文學原有素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如圍繞“孟姜女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四大民間傳說以及民間的優秀人物產生了大量文學作品,而且一些優秀劇目被改編為影視劇作搬上了銀幕,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白娘子傳奇》《劉三姐》等。
民間文學的一些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也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借鑒,如神話、傳說、故事的內容框架、曲折的故事情節、豐富的人物形象,并且許多文學體裁起源于民間文學形式?!对娊洝返膬热菖c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休戚相關,其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深受各地民歌的影響,并且在之前的民間歌謠中已有四言詩的雛形。楚辭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表現方式與楚地的民間文學形式也是分不開的,早在屈原寫作楚辭之前的 100 多年,楚地此類民歌就廣為流傳。戲曲則將民間的歌舞、表演、故事、對話等多種文學藝術形式合為一體。
(三)藝術價值。
民間文學的藝術價值主要在于其大眾化和多元化。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敘事詩大多具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民間歌謠、諺語多具有一定的句式、節奏和韻律,民間小戲則既有故事情節又有韻律節奏,且語言簡潔質樸、通俗易懂,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一些民族史詩其藝術價值則是很多文學作品無法匹敵的。民間文學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涉及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和領域,不僅具有豐富的思想價值和深厚的文學價值,而且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作為意識形態的民間文學不僅表現了人們的生產勞動、婚姻戀愛、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而且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美學觀和對大自然、對人生社會的審美評價,對于提高人們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和藝術趣味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間文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2]劉錫城。21 世紀:民間文學研究的當代使命:關于中國特色的民間文藝學[J].民間文化論壇,2013(1)。
[3]楊麗娟。試論民間文學的分類特性與學術價值 [J].昆明大學學報,2004(1)。
[4]民間文學。[EB/OL][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