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乾嘉時期詩歌批評出現“厚今”現象的成因剖析
乾嘉時期詩歌批評出現“厚今”現象的成因剖析
>2024-05-26 09:00:00



乾嘉時期社會相對承平,上至帝王貴族,下至貧民百姓,詩文創作蔚然成風,乾隆一人的詩作就抵得上整個全唐詩.創作的繁榮催動了文學批評,與前代多論古人不同,乾嘉文學評論更注重對當代詩人的評論,有的甚至將本朝詩人與文學史上第一流的詩人相提并論,這與明代的復古思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袁枚在 《仿元遺山論詩》中自注云: "遺山 《論詩》古多今少,余古少今多,兼懷人故也.其所未見,與雖見而胸中無所軒輊者,俱付闕如."《石園詩話序》亦云: "說詩者好新而厭陳,故所采多出于今人."趙翼的 《甌北詩話》將吳偉業、查慎行與李白、杜甫等詩人并列,認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舒位 《乾嘉詩壇點將錄》采用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的方式,將有名的詩人排序列名,以游戲的筆調評價當代文壇,詼諧卻仍不失公正.尚镕的 《三家詩話》專論乾隆三大家的袁枚、蔣士銓、趙翼的詩作,很具有現實針對性.王昶所著 《湖海詩傳》一書中只選交游所及詩人的作品,不選其他詩人的作品,王昶認為: "蓋非欲以此盡海內之詩也.

然百余年中,士大夫之風流儒雅,與一國詩教之盛,亦可以想見其崖略,或不無有補于藝林云."這一時期影響 較 大 的 詩 話 如《隨園詩話》《北江詩話》 《山靜居詩話》 《石溪舫詩話》 《春草堂詩話》 《履園譚詩》等等,也是多以本朝詩人的評論為主.沈德潛 《清詩別裁集》、張維屏 《國朝詩人征略》等專選本朝詩人,時人作品的選評顯得尤為突出.對當代詩人的評價成了乾嘉時期詩文評論的突出現象,他們評論的角度不一,見解各異,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乾嘉詩歌批評與明代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思潮判然有別,"厚今"的文學批評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根源,本文試圖對這一現象的成因進行剖析.

一、傳統的中斷與開創一代自信心的確立

清王朝在統一的過程中,為維護自己的合法地位和避免重蹈覆轍,他們對明代的政治、學術文化、社會風氣等都進行了批判.遺民們雖然與入侵者互為冰火,但在批判明代上卻與統治階層不謀而合,這股思潮波及了文學.王夫之批評道: "何仲默一派,全體落惡劣中,但于名爭唐人,爭建安,古詩即亡于仿古者之手."[4]\\( 卷二\\)詩學大家錢謙益也說道: "獻吉以復古自命,曰古詩必漢魏,必三謝; 今體必初盛唐,必杜,舍是無詩焉.牽率模擬剽賊于聲句字之間,如嬰兒之學語,如桐子之洛誦,字則字,句則句,篇則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明代的文學實踐是清人最直接的文學遺產,清人們卻不認可這份遺產,他們認為明代文學是衰落的一代,沒有取得什么成就可言,文學的傳統在明代已經中斷.清代中葉的乾嘉時期,雖然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但否定、批判明代的文化仍然是意識形態中抹不去的風景,乾隆對明代批評道: "前明言官各立門戶,互相排擊,矢口譏訕,以致混淆國是,釀成尾大不掉之患."統治階層對明代的弊端一直嚴防不殆,乾嘉學人對明代文學價值的判斷也染上了這一色彩.袁枚在 《書茅氏八家文選》中指出: "明代門戶之習,始于國事,而終于詩文.故于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于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趙翼更是尖銳地批評: "高青丘后,有明一代,竟無詩人.李西涯雖雅馴清澈,而才力尚小.前、后七子,當時風行海內,迄今優孟衣冠,笑齒已冷."沈德潛也批評道: "夫詩道之壞在性情之境地之不問而務期乎茍同.前明中葉,李獻吉、何大復以復古倡率天下,天下靡然從風,家北地而戶信陽……當時咎學李何者并李何而咎之.后濟南、婁東紹述李何,天下皆王李也.公安竟陵掊擊王李,天下皆二袁、鐘譚也.茍同之弊必至于此."明七子復多變少,公安派格調低下,并沒有創造出能夠立足于文學史的 "一代之文學",這是乾嘉時期人們對明代文學的整體評價.這一評價沒有充分地尊重文學發展的 "內在理路",對明代文學成就估計不足,這與意識形態上對明代的排斥是有關的.

在對明代文學的清算中,乾嘉詩人確立起了爭勝前人的信心,他們自認為找到了詩學發展的正確方向,自信能夠開創一代風氣,留名青史,彌補明代文學的不足.趙翼評價袁枚: "世儒目論多拘牽,每薄今人慕古賢.庸知不朽有真價,何論已往與目前.退之為云逐東野,杜陵落月懷青蓮.豈非同時即鑒定,逆知其才后必傳.老夫單眼不輕許,此事曾經歷甘苦.閉門自謂造車精,出見輸班慚弄斧.不覺私心大屈服,欲為先生定千古."趙翼對 "每薄今人慕古賢"的復古思想感到不滿,認為詩歌的價值不能以時代先后而論,當代也是可以產生文學史上第一流的詩人,他為袁枚 "定千古",其實就是將袁枚列入文學史第一流詩人.趙翼對袁枚的推重并不是故意阿諛,袁枚的詩歌在乾嘉可謂標新立異,振奮當時的詩壇,"隨園弟子半天下,提筆人人談性情",性靈派的新變與趙翼重發展的詩論不謀而合.趙翼認為,性靈派開創一代的詩風足以垂名千古.袁枚自己也說道: "仆詩兼眾體,而下筆標新,似可稱雄.文章幼饒奇氣,喜于議論,金石序事,徽徽可誦.古人吾不知,視本朝三家,非但不愧之而已."這雖然是袁枚的自謙之辭,但他爭勝古人的信心還是躍然于紙上.沈德潛晚年受知乾隆,詩名大振, "常進詩集求序,上欣然許之,于小除夕坤寧宮手書以賜,比以李、杜、高、王.海外日本、琉球諸國,走驛券索 《沈尚書詩集》.盛矣哉,古未嘗有也! "乾隆將沈德潛與唐代的李杜并稱,暗含有乾隆盛世可比肩李唐盛世之意,這種自豪感讓人們對文學成就產生了自信.尚镕在《三家詩話》中說道: "自明七子以后,詩多偽體僻體.牧齋遠法韓、蘇,目空一代,然如危素之文,動多詭氣.梅村、漁洋、愚山、獨漉諸公,雖各擅勝場,而才力不能大開生面.三家\\( 袁枚、趙翼、蔣士銓\\) 生國家全盛之時,而才情學力,俱可以挫籠今古,自成一家,遂各拔幟而起,震耀天下,此實氣運使然也."國家的興盛推動了各個行業的發展,乾嘉學人將盛世與文學緊密聯系在一起,認為乾嘉盛世與文學都足以彪炳史冊,與前賢分庭抗禮.乾隆三大家\\( 袁枚、趙翼、蔣士銓\\) 是否能夠獨掩清初諸公,值得商榷,尚镕獨推袁、趙、蔣三家,其實是盛世的情懷使然.在乾嘉詩人群體中,從事經史考證的漢學家占了相當一部分,這部分詩人學問淵博,詩作知識韻味濃厚,在乾嘉崇尚博學的年代,這些詩人在詩壇上的地位很高,一直被時人引頌.

二、文學發展觀的體認

清代并沒有創造出屬于自己的 "一代之文學",他們繼續在傳統的文學園地里耕作,各種體裁的作品在數量上都超越了前代.面對豐富的文學遺產和文學實踐,清人在文學理論上更具辯證,宗唐祧宋、厚古薄今、重道輕文等風氣在清代基本被克服,郭紹虞在總結歷代詩話時認為,清代詩話更重在系統性、專門性和正確性.清代文學理論總結、集成的特性在乾嘉時期得到充分體現,格調說、性靈說、肌理說等,不同價值取向的詩歌流派都在努力整合傳統的詩學理論,表現出開闊的歷史視野.同時,乾嘉是一個博學的時代,以四庫館為中心匯聚了大批的學者,他們在對典籍的整理中理清了學術發展的脈絡,對各個朝代文學的得失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文學的正變發展已為人們普遍接受.乾嘉文化界的領袖人物紀昀說道: "夫文章格律與世俱變者也.有一變必有一弊,弊極而變又生焉.互相激,互相救也.唐以前毋論矣,唐末詩猥瑣,宋楊、劉變而典麗,其弊也靡.歐、梅再變而理暢,其弊也率.蘇、黃三變而恣逸,其弊也肆.范、陸四變而工穩,其弊也襲.四靈五變,理賈島、姚合之緒余,刻畫纖微,至江湖末派,流為鄙野,而弊極焉.元人變為幽艷,昌谷、飛卿遂為一代之圭臬."紀昀認為,文學世俱變是必然,而有一變必有一一弊,新變后的弊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又產生新變,文學如此循環發展不己.薛雪也說道: "擬古二字,誤盡蒼生! 聲調字句,若不一一擬之,何為擬古? 聲調字句,若必一一擬之,則仍是古人之詩,非我之古詩也.輕言擬古,試一思之……運會日移,詩亦隨時而變.其實羲皇一畫,未嘗澌滅.何以有一種人,談唐宋而下,底若仇讎; 以宋詩比擬其作,即怫然不悅? 吾嘗永夜思之,不得其解."文學發展論肯定了各個時期文學生發、存在的合理性,避免盲目地復古,這種觀念對文學發展是很有利的.正是基于文學發展正變的認識,乾嘉學人認為自己正處于一個新變的階段,這一新變已結出碩果.錢泳在 《履園談詩》描述了歷代詩歌的發展,并對當代詩歌創作進行了評定:詩之為道,如草木之花,逢時而開,全是天工,并非人力.溯所由來,萌芽于 《三百篇》,生枝布葉于漢、魏,結蕊含香于六朝,而盛開于有唐一代,至宋、元則花謝香消,殘紅委地矣.

間亦有一枝兩枝晚發之花,率精神薄弱,葉影離披,無復盛時光景.若明之前后七子,則又為刮絨通草諸花,欲奪天工,頗由人力.迨本朝而枝條再榮,群花競放,開到高、仁兩朝,其花尤盛,實 能 發 泄 陶、謝、鮑、庾、王、孟、韋、柳、李、杜、韓、白諸家之英華,而自出機杼者,然而亦斷無有竟作陶、謝、鮑、庾、王、孟、韋、柳、李、杜、韓、白諸家之集讀者.花之開謝,實由于時,雖爛漫盈園,無關世事,則人亦何苦作詩,亦何必刻集哉? 覆醬覆醅,良有以也.

錢泳以草木為喻,認為詩歌肇始于詩經,成長于漢魏六朝,有唐一代開出了鮮花,宋元雖有一二枝生發,但已無法阻止頹勢,到了乾嘉兩朝, "其花尤盛",重新進入興盛.花開花謝意味著文學的盛衰交替,錢泳把乾嘉文學置身于興盛的節點,將乾嘉詩歌與唐詩并舉,蘊含了作者對時代文學的高度認可.趙翼在對歷代詩歌的總結中發現,創新是文學發展的關鍵,"不創前未有,焉傳后無窮",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沉不新鮮".李白、杜甫在陳陳相因中已失去了新意,唯有創新才能開啟一代之文學,這種強烈的發展觀體現了乾嘉學人的自信.趙翼的詩論著作 《甌北詩話》是其主要的理論著作,作者按時間順序選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10 家詩進行評論,構建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對于本朝詩人, 《甌北詩話》除吳梅村外,舍棄 "南朱 \\( 彝尊\\) 北王 \\( 士禎\\) "與 "南施\\( 閏章\\) 北宋 \\( 琬\\) "諸名家,而獨標舉查初白,被張維屏許為 "獨具只眼".趙翼曾將寫好的唐、宋、金七家詩話給洪亮吉看,后者反對他以查慎行配作八家的寫作計劃; 趙翼沒有接受洪亮吉的意見,反而添上了高啟、吳偉業、查慎行三人,于嘉慶六年 \\( 1801 年\\) 冬天完成十卷本《甌北詩話》的寫作.趙翼將吳偉業、查慎行與李白、杜甫等一流詩人并稱,其褒獎當代詩人的意圖也是很明顯的.

乾嘉學人敢于標榜當代詩人,這與乾嘉學術文化的興盛有密切聯系.考察乾嘉時期的詩人,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的主流的詩人基本上都有從事經史考據的學術經歷,開闊的學術視野是他們文學自信心的重要來源.鮑桂星在 《受經堂匯稿序》中記錄了張惠言的心跡:

武進張編修皋文,吾畏友也,與余丙午己未同出朱文正夫子之門.君與其徒以第一流自期待,視今之為學者蔑如也.其學長于 《易》《禮》,于唐宋人說,皆欲瓿覆之.賦必馬揚,古文則韓以下弗道……獨念君生晚近時,慨然為舉世不為之學,第舉一藝,輒欲與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少貶以從俗,其磊落卓爍瑰異之氣,可謂壯哉!

有了經史的 "大學問"為根基,詩文便可不期然而然地爭勝于第一流,張惠言的心跡實則肇始于此.翁方綱也說道: "士生今日,百年以前尚沿明朝人貌襲古人之弊,惟我國朝考訂之學博洽則追東漢,精研則兼南宋,際此通經稽古之會,則其為詩也必以學人之詩為職志,乃克有以自立耳."正是基于考據的興盛,翁方綱感嘆 "國家百年以來作者正當極盛之時".在乾嘉學術風氣的引領下,人們對歷史看得更清,他們認為在對歷史的繼承中能夠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與古人一爭高下.

三、文人交往的頻繁與當代文學選本的大量刊行

乾嘉時期相對穩定的社會局面為學術、文學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不少達官廣招幕僚,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為推動乾嘉學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周星譽說道: "國家當康熙乾隆之間,時和政美,天子右文,王公大臣相習成風,延攬儒素,當代文學之士以詩文結主知,致身通顯者踵趾相錯.下至卿相、節鎮,開閣置館,厚其廩餼,以海內之望,田野韋布,一藝足稱,無不坐致贏足."乾嘉時期,中國人口超過 3 億,士子隊伍空前壯大,而入仕名額較前代大幅萎縮,士子游幕成了普遍的社會現象,乾嘉時期不少文人都有幕僚的經歷,黃仲則、洪亮吉、趙翼、孫星淵、汪中、章學誠等人無不由幕僚逐步起家.乾嘉著名的幕府有畢沅幕府、朱筠幕府、阮元幕府、曾燠幕府等.這些幕府形成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如朱筠幕府,乾嘉學者、文人匯聚一堂,紀昀、翁方綱、錢大昕、程晉芳、任大椿、戴震、姚鼐、王昶、邵晉涵、周永年、蔣雍植、章學誠、蔡嘉等均為朱筠的座上客,他的書屋 "椒花吟舫"成為文人們詩集中頻頻出現的詞語,"先生提倡風雅,振拔單寒,于后生小子見一善行,及詩文之可喜者,即稱道不去.口饑者食之,寒者衣之,有廣廈千間之概".舉行各種詩會成了乾嘉幕府幕主們的常態性活動,如乾隆二十二年 \\( 1757 年\\) ,盧見曾修禊紅橋,和詩數千人,一時紙貴,乾嘉著名的詩人沈德潛、袁枚、厲鶚等紛紛加入其中,成為當時文壇佳話.

除了舉行各種文學活動,刊行當代詩人的詩作也是乾嘉幕主的豪舉之一,阮元 《八磚吟館刻燭集》,馬曰琯等 《焦山紀游記》 《林屋唱酬錄》,畢沅 《吳會英才集》,曾燠 《邗上題襟集》及續集、后續集,沈德潛 《七子詩選》,王昶 《湖海詩傳》,法式善 《同館試律匯鈔》,畢沅 《吳會英才集》等等都是當代詩人作品集.游幕交游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也為文學評論打下了基礎,洪亮吉在 《北江詩話》中一口氣將當代詩人一百三十余人的創作風格一一評價,準確到位,這與作者廣泛的交游是分不開的.王昶的 《湖海詩傳》中入選的有六百多人,其中多數都與王昶有過交往,乾嘉詩壇主流的詩人基本囊括其中,作者的批評涉足經學、史學、文學、人品等方面,體現了乾嘉文學與學術的復雜關系.袁枚的 《隨園詩話》可以說是乾嘉當代詩歌評論專集.袁枚評論的當代詩人分布地域廣,從兩廣、云貴至西北,袁枚都有點評,而難能可貴的是,袁枚對許多地位低下的平民詩人給予充分的肯定,這對詩歌創作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

乾隆時期既是清代經濟的最鼎盛期,也是文字獄發生最頻繁的時期,在強硬的文化政策下,士子們政治熱忱沉落,閑適的日常生活成了詩歌描寫的主題,除了被動為謀生而外出交游外,詩人之間主動交流集會也成了常態.袁枚說道: "余每下蘇、杭,必采詩歸,以壯行色; 性之所耽,老而愈篤.近有聞風而來,且受業者."袁枚的采詩其實也是評詩, 《隨園詩話》是作者采詩、評詩的記錄.一直被視為只擅長打仗的皇族也積極品評當代詩人,乾隆 《欽定千叟宴詩》,鐵保 《熙朝雅頌集》等以當代詩選點綴升平.普通文人的輯選更是遍地開花,例如,李調元 《蜀雅》,沈廷芳 《國朝館選錄》,鄧士錦 《國朝詩選瓣香》,袁枚 《續同人集》 《袁家三妹合稿》 《隨園女弟子詩選》 《幽光集》等.這一時期的女性詩選也頻頻進入文學界的視野,惲珠的 《國朝閨秀正始集》可視為代表.在創作興盛之下,主動收集、評點成了文人們的雅好,查為仁在 《蓮坡詩話》中說道: "仆少遭憂患,放棄以后,酷嗜聲詩.凡從游先輩以及石交襟契,所有贈答倡酬之作,必加甄錄.今年春人事少暇,搜諸篋衍,共得若干條,稍加詮次.若方外、閨秀、雜流之句,亦附入焉.回憶三十年來,酒邊燭外,論議所及,足以資暇者,正復不少,并為述其顛末,以助談柄.仆素無名世之心,兼少傳后之志.硯枯筆禿,猶復孜孜不已者,詎結習之難忘,實敦交之竊取.若云翕張風雅,軒輊人才,則非所敢."在閱讀這一時期的詩話時,我們會發現這一時期的詩話 "述作詩之人"的資料性較前代大大增加,述交往、述紀游、述應酬的敘述占據了詩話的大部分內容,這與詩歌創作的現狀互為表里.在清代特別是在乾嘉時期,以地域命名詩人團體的現象比過去更普遍,一大批地方詩人的出現,及其在創作風格、詩學理論等方面的相似性讓人們以地域將他們命名.蔣寅說道:

清代的文壇基本是以星羅棋布的地域文學集團為單位構成的,除文學史常提到的桐城、陽湖派古文,常州派駢文,陽羨、浙西派詞,吳江派戲曲,詩更有虞山派、河朔詩派、畿輔七名公、江左三布衣、嶺南三大家、西泠十子、關中三李、浙西六家、嶺南四家、婁江十子、江左十五子、吳會英才十六人、遼東三老、江西四才子、吳門七子、嘉定后四先生、后南園五先生、毗陵四子、越中七子、高密派、湘中五子等等,詩社更是不勝枚舉.可以說,地域詩派的強大實力,已改變了傳統的以思潮和時尚為主導的詩壇格局,出現了以地域性為主的詩壇格局.

清代以前,以地域來歸類一派詩人的并不多見,即使像江西詩派這樣以地域命名的詩派其地域觀念并不是很強,誠如楊萬里所言: "江西宗派詩者,詩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詩曰江西者何? 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嚴格來說,江西詩派并不是一個地域性詩派,而是一個因提倡者為江西人且有明確詩學宗旨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聞名于宋代詩壇并非因為其地域性,而是因為其理論為人們所普遍認可.乾嘉時期的地域文學團體數量眾多,成員之間交往比較頻繁,不少團體在創作理念、創作風格等方面表現出一致性,詩歌選本也被有意地刊行,引起了文壇的充分關注,各種評論稱引不絕.翁方綱在 《書詩鈔小傳后》說道: "國家百年以來作者正當極盛之時,如江左、山東、山西次第編其土風,即以梅曾、松陵、宛陵亦有輯其篇什."地域文學的選輯種類繁多,其中以收集、評論當代地方名家的為數不少,如黃培芳 《香石詩話》、戴璐 《吳興詩話》、高士熙 《湖北詩錄》、沈瀾 《西江風雅》、張廷枚《國朝姚江詩存》、梁善長 《廣東詩粹》等收錄的詩人以當代為主,選取廣泛,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不少以紀游一地、為官一地而選錄的集子,如檀萃《滇南草堂詩話》、徐祚永 《閩游詩話》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杭世駿 《榕城詩話》.地域文學的收集、評論往往以當代詩人為切入點,當代詩人在選本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具有鮮明的當代意識,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文學創作的發展.

乾嘉主流意識形態對明代的排斥讓學人們對文學復古思潮持批判的態度,他們以更具思辨的眼光來看待文學的發展,更加客觀地描述文學發展史的各個坐標,努力構建正確的當代詩學.乾嘉時期是清代文化沉淀和繁榮的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學創作的繁榮樹立起人們的信心,他們有意識地以盛世的眼光來觀察當代,認為當代創作的文化是歷史的一個高峰,足以垂名史冊.乾嘉詩歌批評注重當代詩人的評介,敢于把當代詩人與文學史上第一流的詩人相提并論,這是時代使然.

[參 考 文 獻]

[1]袁枚. 小倉山房詩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余成教. 石園詩話\\( 清詩話續編本\\)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王昶. 蒲褐山房詩話新編[M]. 濟南: 齊魯書社,1988.

[4]王夫之. 明詩評[M]. 北京: 中華書局,1985.

[5]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6]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 66[M]. 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本,1986.

[7]趙翼. 甌北詩話[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8]沈德潛. 歸愚文鈔[M]. 乾隆教忠堂刻本.

[9]趙翼. 甌北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0]尚镕. 三家詩話[C]/ /清詩話續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紀昀. 紀文達公遺集[M]. 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

[12]薛雪. 一瓢詩話[C]/ /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晬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13]錢泳. 履園談詩[C]/ /清詩話續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4]張惠言. 茗柯文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 .

[15]翁方綱. 復初齋文集[M]. 臺北: 文海出版社,1961.

[16]周星譽 . 王君星諴傳[C]/ /沈云龍 . 續碑傳集 . 臺北: 文海出版社,1973.

[17]徐世昌. 清儒學案[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

[18]袁枚. 隨園詩話[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9\\) .

[19]查為仁. 蓮坡詩話\\( 清詩話本\\)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0]蔣寅. 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J]. 中國社會科學,2003,\\( 5\\) .

[21]楊萬里. 誠齋集[M]. 四部叢刊初編本.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