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李長之對哲學與文藝批評關系的認識
李長之對哲學與文藝批評關系的認識
>2024-02-28 09:00:00


李長之作為文藝批評家,與哲學的淵源也很深。1931 年秋,21 歲的李長之入讀清華大學生物系。一年之后,在清華大學德語教授楊丙辰的引導下接觸了康德,并因熱愛康德而愛上哲學,遂改入哲學系,最后以《康德哲學之心理學的背景》為畢業論文題目完成了學業。不得不說,李長之學習哲學主要是為文學批評活動所需,他的“主業”仍舊是文學。當然,哲學的學習和思考反過來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文藝觀念。

對于哲學與文藝批評的關系,李長之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這在他所發表的自稱為第一篇批評理論文章中就已經顯露出來。其中說到,對任何作品的批評都要包含兩個步驟,即“理解”與“褒貶”,而對作品的理解又包括指出作品說了什么和作品為什么這樣說,并且還要給出批評者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因此,要做到對作品準確而完整的理解,“批評家必須首先知道作者的本意”,而要達到這一地步,需要有三個條件,其中第一個就是,“需要哲學家的頭腦”,這是因為,“哲學最重要的是思想的體系。在成功為思想的體系的,多半有一個中心觀念。了解一個思想家時,這中心觀念便是把鑰匙。

了解一個作家時,這把鑰匙依然有用?!谝粋€作家,未必能把自己的思想統一,或能夠統一而自己并不曾意識時,這就更其需要有哲學頭腦的批評家來幫作者完成?!?/p>

[1]12-13在此,所謂“哲學家的頭腦”是指把握作家的中心觀念的能力,包括體驗、分析、提煉、抽象、概括等。把要有“哲學家的頭腦”這一要求放在第一位,足見李長之對文藝批評與哲學密切關系的明確認識和重視程度。

其后,在《論作家與批評家》中他指出,批評家“必須有哲學的思想方法”,認為這是批評家“理解作品的工具”和“褒貶作品的權衡”之一,[1]32但是沒有進一步詳細論析。在《我對于“美學和文藝批評的關系”的看法》一文中,李長之明確指出,文藝批評家所要解答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據此,“一個文藝批評家需要哲學的訓練,為的是他好對一個作家很體系地加以了解”.[1]3后來,在《釋文藝批評》中再次闡述了這一看法。并進一步明確指出,“在這里,不光牽涉哲學的智慧,而且牽涉哲學的運思的訓練,因為無前者即了解上不能深透,無后者則在技術上不能立刻抓到作者的思想中心而再現出來?!?/p>

[1]320可見,李長之很清楚文藝批評不但要有哲學思想的深廣底蘊,還要掌握哲學的思維方法作為批評工具,因此,文藝批評家需要具備全面而厚實的哲學素養。

《論文藝批評家所需要之學識》中,李長之又把哲學視為文藝批評家所需要的四類輔助知識之一,認為,“哲學和文藝同為人類社會某一個進化階段中的反映,因為二者的關系密切些,所以當有這種知識。哲學或者更直接地表現人類對于人生的企求的吧,而文藝恰正是以這為對象的,因此哲學是文藝的內容了,所以也當有這種知識。哲學之分析性、體系性,對事物而探其根本的徹底性,是一個批評家應有的精神,以哲學為訓練看,批評家尤其要有這種知識?!?/p>

[1]36從哲學與文藝同樣作為人類社會的精神反映形式、哲學作為文藝表現的內容、哲學作為一種批評精神三個方面闡述了哲學知識和素養對于文藝批評家的重要意義,揭示出文藝批評與哲學之間的復雜聯系。

在《現代美國的文藝批評》中,李長之又談到,“文藝批評的背后,是美學。作美學的根柢的是哲學。即以新興的文藝批評而論,其背后便是所謂‘科學的藝術理論',這是什么呢?不過是美學的別名;而這種美學的根柢,卻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哲學?!?/p>

[1]42-43此外,李長之還就李辰冬反對從哲學出發談論美學這一觀點進行了批評,認為李辰冬“有一種反哲學的態度。大概也就是因此,使他的觀點不能更深入些?!?/p>

[1]387從反面對文學批評的哲學根底表示了肯定。他也曾指出梁實秋的文學批評“哲學意味的美學的根據還太稀少”[2]104,并得到了梁的認可。時隔五十多年,梁實秋在《憶李長之》中提及時還印象深刻地說,“此一說法頗中肯肇。我的文學觀確實缺少他所謂的哲學體系的基礎。經他這一指點,我以后思索了好幾十年。雖然我的文學觀至今未變,我卻很感激他的批評?!盵3]

李長之對于文藝批評與美學、美學與哲學密切關系的認識同樣指出了人的文藝實踐行為背后的哲學根據問題,揭示出文藝批評與哲學的深層關聯。

有些時候,李長之用“形上學”或“世界觀”代替“哲學”這一概念。比如,他認為美學的“深厚的源頭和根柢”就是形上學。由形上學,美學才“研究到了那成為抽象原理的美底概念”.并且,“每一種美學,都有一種相當的形上學為之基礎”,“這就是美學的高度和深度?!盵1] 163-164根據這種認識,他認為中國古人對于美的概念有著健全的認識,原因就在于,“古人另有一種深厚雄健的形上學為之基礎”.在李長之看來,某些“世界觀”也具有“形上學”的性質,因此也可稱之為“形上的世界觀”,[1]165-166同樣可以作“真理觀”或“本質觀”理解。他在《西洋哲學史》中提到,西文的形上學(metaphysics)源于后人對亞里士多德一些討論第一原理的論文集的命名。亞里士多德認為所有特殊的科學都可說是“部分的哲學”,也可叫做“第二哲學”,對“部分的哲學”更加以綜合與組織者則為“一般的哲學”,或者叫做“第一哲學”,二者都是以“本質”這一范疇為基礎的。

[4]43另外,李長之在比較批評和創作的關系時,認為二者之間存在“形而上學的分野”.[1]74在此,“形而上學的”顯然是指“根本的”“本質的”“本體論的”之意。所以,在李長之看來,“形上學”也就是“哲學”,是追問事物的本質、必然性的學問??梢?,李長之認為,要想提出并反思“美”的概念,就需要以作為“第一哲學”的“形而上學”為基礎。李長之把形上學視為美學的源頭和根底,同時又把美學,尤其是文藝美學視為文藝批評的根據。他還將“形上學”這一概念運用于批評實踐當中,發現“中國畫中有一種形上學”,這種形上學就是“理”.[1]254并且認為,中國繪畫的特色和價值,就在于“它有一種形上學”.[1]303在此,“形上學”是就藝術表現的一種特定的內容而言的,與他所提出的作為藝術表現內容的“哲學”概念所指相同。

如果說在《釋美育并論及中國美育今昔及其未來》中是由討論美學與哲學的關系而間接涉及文藝批評與哲學的關系,李長之也曾直接討論過文學批評中的“形上”問題。在《釋文藝批評》中,他把文學批評涉及的問題分為八組,其中第一組就是關系形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分別是:“(一)內容與形式之根本關系如何?(二)文藝之最后動力為何等?(三)人類精神活動之根本分野(……)?(四)文化姿態何去何從(……)?(五)價值之性質、關系,與成立;(六)生命現象之一般法則;(七)精神界之一般法則?!?/p>

[1]321這些問題確屬根據作為哲學的形而上學思想提出來的,文學批評需要“形上學”作為根基。正是因此,李長之認為,一個批評家應該在包括“形上問題”在內的四個方面“有所建立”,另外三方面則是人生理想、社會理想、藝術理想。

[1]3221947 年底,在一次演講中,李長之又重復了這一看法,只是把“形上問題”換成了“世界觀”,認為一個批評家必須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的理想,社會的理想,和藝術的理想”.并且強調,“正確的世界觀尤為重要,這是一把解剖刀,沒有這個工具,沒法批評”.[1]528德國思想家馬克斯?舍勒討論過哲學與世界觀、形而上學三者的關系,他認為,“世界觀”作為“認識對象的行為方式”包括三種,分別是“自然世界觀、哲學世界觀和科學世界觀”.[5]48其中,“哲學世界觀”即從哲學角度建立的世界觀,是“通過哲學而形成的整個形而上學世界觀”.[5]86舍勒說,在德語中,“世界觀”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洪堡。

[5]26李長之在 1935 年為洪堡逝世一百周年的時候寫過一篇紀念文章,詳細介紹了洪堡的思想,可以說他對洪堡提出的“世界觀”這個概念應該很熟悉。把“正確的世界觀”視為文藝批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充分顯示出李長之對于“世界觀”在文藝批評中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如上所述,他也曾用過“形上的世界觀”這一概念,因為“形而上學世界觀”也屬于“哲學世界觀”,所以李長之說文藝批評家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同樣是強調文藝批評家要有一定的哲學觀念,而且還必須是“正確的”.在此,李長之把對文藝批評與哲學關系的理解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更加明確了。

與此同時,李長之還多次指出,“一個偉大的批評家,其實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6],“思想家的天職,同時卻也是批評家的天職”[1]23.批評家需要具備思想家的素養,當然包括思想家的哲學素養。

因為批評家要尋找“新內容”,也就是“表現在作品里的作者之人格的本質”,要“求一個永久的普遍的法則,他求的是真理,他開辟的是人類共同當走的道路”,“批評家正應該是思想家”.[7]這就對批評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接受、吸收他人對于人生與世界的看法,以便能夠理解作家和作品,還要對人生與世界有自己的、顯現出一定個人創造性的看法,成為一個思想家。只有這樣,批評家才能高屋建瓴,對作家和作品有準確而深入的理解,進而做出正確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批評。

綜上所述,李長之因為熱愛文藝批評而熱愛哲學,對于文藝批評與哲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有著清醒的認識。盡管他使用的術語“哲學”“形上學”“世界觀”“思想”等概念在內涵與外延上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卻不影響其觀點的統一性和明確性。

這種觀點就是:要想做好文藝批評,成為一個批評家,就應該努力掌握一定的哲學理論和哲學方法。

1930 年 3 月 28 日,還在北大讀預科的李長之說到,“凡創造一派美學的人(除了實驗美學),也都是有創造一種形上學的能力和氣魄的人,遠之如柏拉圖,近之如黑格爾?!?/p>

[1]164以此推之--凡創造一派批評的,也都是有創造一派哲學的能力和氣魄的人。這是對于想成為偉大批評家的人提出的要求,對于文藝批評實踐與理論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醒價值?!拔氖氛懿环旨摇痹缫咽菍W界的共識,縱覽世界文藝史,不難發現存在于文藝與哲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文藝與哲學是彼此影響互動發展的。著眼當今中國,如何繁榮文藝及其批評?如何更好地將民族文藝推向世界?如何創新民族文藝理論?如何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都需要從文化藝術的哲學之根入手。李長之的上述觀點值得當今中國文化藝術界的回味和重視。

參考文獻:

[1]李長之。李長之文集:第 3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長之。李長之文集:第 4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梁實秋。憶李長之[M]//劉炎生。雅舍閑翁:名人筆下的梁實秋,梁實秋筆下的名人。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298.
[4]李長之。李長之文集:第 10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5]馬克斯·舍勒。哲學與世界觀[M].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李長之至少四次說過同樣的話,分別見于《論文藝作品之技巧原理》、《釋文藝批評》、《批評家所憑借的是哪一點?》和《文學批評的課題》,載《李長之文集》,(第 3 卷):61,322,441,528.
[7]分見于《論文藝作品之技巧原理》、《批評家所憑借的是哪一點?》和《文學批評的課題》,載《李長之文集》,(第 3 卷):61,53,441,528.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