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徑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心理狀況、身體素質等自身特性為基礎,采用科學的手段制定合理的訓練強度與訓練量方案。然后在我國田徑訓練過程仍是運用著傳統的訓練模式,以較低的訓練強度襯以極大的訓練量來滿足課程需求,往往導致學生力不從心倍感勞累,從而使學生體育潛能難以充分展現。對此,為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進行合理安排,以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尤為重要,不單能使學生達到訓練目標,提升其體育綜合素質,還能使有效地改善田徑教學水平。
一、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關聯性
訓練量在田徑短跑運動者表示運動者完成運動所耗時間及其奔跑距離,而訓練強度則代表奔跑速度,運動者的運動成效直接受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變化與側重程度的影響。倘若減少運動者訓練的強度,要達到預期的運動成效則需提升訓練量。根據相關資料發現,訓練強度降低 40%,那么訓練量需要提升 4 到 5 倍,由此降低訓練強度能使運動者跑更遠的距離。然而,對于諸如百米短跑的突破性田徑項目,降低訓練強度即便增加訓練量也會導致訓練成效大打折扣。同時,在田徑長跑項目中,以增大訓練量使訓練強度降低的訓練模式,極易導致項目訓練預期目標難以達成,究根其底在于運動者的現有水平很難再次突破,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而增加訓練強度來達到降低訓練量的做法,會使運動者的心理活動及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極大的壓迫感,從而導致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
二、影響訓練強度與訓練的外在因素
(一)社會環境
培養新生代田徑運動員,推動我國田徑運動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體育教學針對學生開設田徑訓練所必要的。然而相關調查數據表明,對學生田徑運動訓練我國社會的關注度不夠高,田徑訓練報道更是微乎其微,同時相關訓練子都不夠完善,使學生田徑訓練質量及其自身水平難以提高,嚴重抑制國家田徑后人的儲備。
(二)家庭認知
作為孩子的直接影響因素,家庭父母對田徑運動的認知比較低,認為運動是運動員的事情,孩子只需搞好學習,從而導致家庭不支持田徑運動,更甚是產生厭惡,致使體育教學的田徑訓練難以有效實施,優秀的田徑運動員的發現與培養受到抑制。對此,應當將田徑運動的知識進行普及,使其深入人心引起家庭的重視,督促學生進行田徑訓練并使其積極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教師素質
老師在田徑教學訓練過程中不單扮演著訓練活動的發起者,還是整個活動過程中最直接的指導員,對學生的訓練活動具有核心價值。但是,我國部分田徑訓練老師的自身綜合素質不夠硬,田徑運動的核心價值與認知較為模糊,不明確田徑運動項目及其訓練價值與發展理念,進而采用傳統訓練方法,使學生不能科學的進行訓練,整體訓練效果差。
三、提升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措施
(一)健全田徑訓練體制
首先,田徑訓練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真貫徹落實教育管理制度與訓練管理制度并將此二者有效的融合,實施科學的訓練模式使文化課程與田徑訓練兩不相誤,從而化解體育課與文化課長期以來的矛盾,讓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其次,在田徑訓練過程中合理運用科學研究方式,使訓練成績與學生自身體能素質相關聯,一般地學生訓練成績受自身體能素質直接影響。
所以,在訓練實施階段,老師需要拓展自身體育知識面,分析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內在聯系,在滿足學生自身發展方向之上制定流程化的訓練體制,使學生得以全面的綜合性發展。
(二)協調訓練強度及量
在田徑教學過程中,老師須對訓練強度及訓練量加以協調,使兩者比例相對科學合理。唯有保證田徑項目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并執行,才能使田徑運動的訓練價值得到保障。同時,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專人專項訓練,從而使學生的意志力、速度和力量得到有效地提升,根據不同的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適度地降低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全面推動學生的身心素質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將普通訓練模式與專項訓練模式相搭配,逐步提高我國田徑項目綜合水平。
(三)確保訓練的結構性
體育老師應針對學生自身素質等特征,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嚴格把控田徑項目訓練強度,科學合理地規劃好訓練目的與流程,保證訓練強度不能太小,也不能過于大。過小的訓練強度,會使實際訓練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成效,不單浪費學時還會導致學生身心疲勞,使其體育素質難以提升,出現吃力不討好的現象;過大的訓練強度又極易導致學生出現軟組織拉傷,若不及時醫治可能會出現后遺癥,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田徑冠軍劉翔的訓練模式是先進性力量訓練,進而訓練速度,這種訓練模式能使學生在具備充沛體力的基礎上使速度得以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老師只有在訓練過程中,以學生的身體心理綜合素質的良性發展為前提,嚴格處理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兩者的關系,不斷實現田徑訓練的實際教學價值。而且在訓練過程中要對訓練模式加以分析,以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兩方面為出發點,制定具備科學合理性的田徑項目訓練體制,使學生田徑項目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推動整體體育教學水平進一步升華。
參考文獻:
[1] 譚廣 . 淺談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 [J]. 當代體育科技 ,2014,03:26+28.
[2] 蘇濟海 . 淺談??茖W校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其訓練量 [J].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4,01:292-293.
[3] 張群 . 論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 [J]. 新課程學習 (中),2014,02:106-107.
[4] 劉佳 . 高校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探析 [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4,10:194.
[5] 張達義 . 淺談高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 [J]. 文理導航 (中旬),2014,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