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小學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問題探究
【第一章】《標準》下八里莊學區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前言
【第二章】 《標準》實施對小學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3.2】 《標準》實施對體育教學影響的現狀分析
【3.3】八里莊學區小學生體質健康變化結果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體質健康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探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標準》實施,對學生學習壓力影響不大,卻有效增加了學生參加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人數和鍛煉時間。與此同時,《標準》實施對學生體質產生影響,在 2011-2013 年學生身高、體重呈上升趨勢,但是正常體重學生比例逐年下降,而肥胖和較低體重、營養不良學生比例逐年增加;學生柔韌性略有改變但速度靈巧素質仍在下降;耐力和心肺功能在有效改善。
4.1.2《標準》實施后,八里莊學區多數體育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壓力明顯增加,工作更為努力;同時,多數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教師地位在學校有所提高。
4.1.3《標準》實施前后八里莊學區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側重點有明顯變化;多數教師把身體健康作為教學的第一目標,重視學生的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掌握,但是基本忽視體育教學中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
4.1.4《標準》實施后,八里莊學區體育教學內容以《標準》測試項目為主,不考慮學生興趣,重視教學中的負荷強度安排;體育教師對教材的認知理解程度較低,不能在教學實踐中把教材和《標準》有機結合。
4.1.5《標準》實施后,八里莊學區體育教師課堂教學中多采用身體練習、負荷強度較高的教學方法,使得學區體育教學方法更為單調枯燥不具靈活性。
4.1.6《標準》實施后,八教師里莊學區體育教師對學生成績評定多采用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同時把《標準》測試結果與體育教師工作績效相結合評定教師工作成果。
4.1.7《標準》實施后,八里莊學區體育教學物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多數學校都添加了相關體育設施,能夠基本滿足學校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對教學中心理環境變化意見不一,部分體育教師認為課堂氣氛變得積極,部分教師認為課堂氣氛沉悶有待改善。
4.2 建議
4.2.1 多部門協調合作確?!稑藴省酚行嵤?/p>
《標準》測試不僅僅是體育教師的工作,它需要學校各級部門協調合作。班主任可以配合去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同時也需要學校做好醫務監督,確保孩子在安全健康的方式下進行鍛煉。
4.2.2 正確靈活制定體育教學目標
《標準》實施是為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而不是學校體育教學大綱,然而調查中發現學區多數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以《標準》測試項目為主,這是與當前體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相背離。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體育教師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能顧此失彼完全忽視某一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根據體育課程標準,靈活制定符合自身教學目標。
4.2.3 加強教師對體育教材的理解,優化學區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不能以考代教,體育教師首先應該讀懂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其次在安排體育教學內容時,還應考慮學生興趣,豐富教學內容項目,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而不是僅僅為了完成測試達標。
4.2.4 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改善體育課堂氛圍根據調查發現《標準》實施后,學區體育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認為課堂氛圍沉悶有待改善。體育教師應擺脫應試教育現狀,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可以借鑒“快樂體育”方法活躍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年
[2] [3]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 72007〕7 號)
[5] 于道中 . 體質健康概念與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J]. 山東體育學院報,1994,10(2):7
[6] 陳明達,于道中。實用體質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 :158
[7]《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8:72
[9] 陳良業。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7,7(7):86-88
[10] 季鋼,周志雄,張凡。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中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25):83-84
[11] 呂國棟。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存在問題分析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13)
[12] 李建園,吳秋林?!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指標的實施試驗[J].體育學刊,2009(9):68-73
[13] 鄭殷玉,方愛蓮,蔡金明,鄧蜀李?!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9(7):92
[14] 莊夕琛,任平社,付錦銳?!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科學性的完善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0(23):111
[15] 楊華南?!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4):127
[16] 孫克偉。山東省平度市 2010 年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有效研究[J].運動,2011(26):134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8] 李龍。李鎮。應鵬。對北京市海淀區小學體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12) :51-53
[19] 李秋月。廣州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28
[20] 車志宏。包頭市城市小學體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32
[21] 郝艷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小學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四川:成都體育學院,2013 :37
[22] 王德平。任寶蓮。周天躍。甘肅省學校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02(3):58-59
[23] 于向,馬躍琪。我國農村初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254
[24] 李興艷。20 世紀末美、日、中學校體育之比較[J]中國學校體育,2006(4):65
[25] 董取勝,李可可,張景。美、德、日、中四國體育教學論的比較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94-95
[26] 鐘秉樞。西班牙的學校體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3(2):68
[27] 原鵬程 中俄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比較[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53
[28] 李林,倪才華,張小紅。中國、博茨瓦納兩國小學體育教學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122-123
[29]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0,第 2 章第七條
[30] 《中共中央國務院 5 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72007】7 號)第 7 條
[31] 姚蕾。體育教學論學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8
[32] 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
[33] 陳俊欽,劉潤強,王振三。中小學體育態度變化特點及其成因研究[J].體育學刊,1996(3):60-61
[34] 楊海龍。中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體育績效關系的研究[D].山西:山西師范大學,2010.6
[35] 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7):59
[36]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75
[37] 毛振明,賴天德,陳雁飛,馬凌。關于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建議(下)--教學內容的規定性、評價、文本內容與形式[J]體育學刊,2007(14):2
[38] 范佳音?!秶殷w育鍛煉標準》的實施與學校體育[J]四川體育科學,1998(2):69-70
[39]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1):235
[40] [41] 林琬生。青春期衛生與保?。ㄒ唬J].體育教學,1993(3):42-43
[42] 李靜娟。兒童青春期身高生長速度規律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1994(15) :85-87
[43] 李靜,羅納,朱霖。北京市海淀區 1985 -2010 年中小學生肥胖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089
[44] 鄧樹勛,洪泰田,曹志發?!哆\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442-445
[45] 池建,張一民,李耀章。7-12 歲不同發育類型兒童少年力量素質的變化特點[J].體育科學,1997(17):55-58
[46] 楊麗敏,張波?!痘谧惑w前屈的中小學學生柔韌素質的年齡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院報,2013(29):87-90
[47] 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年第 1版:454-455
[48] 胡楠。2004-2009 年大連市小學生肺活量、視力狀況的追蹤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2 年:26
[49] ShePhard,R.J. world standards of cardiorespiratory performance.Arch.Environ.Health,1966,13:664-672.
[50] 白文飛,王松濤,嚴玉柔。2000 年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狀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44
致謝
時光荏苒,在首都體育學院的兩年研究生學習生活即將落下帷幕。非常感謝這兩年中一直幫助我的教師和同學,因為你們的幫助,讓我變得更加自信、陽光。
在首都體育學院學習生活的兩年中,給予我最大幫助和關懷的莫過于我的恩師劉曉華副教授。本論文是在恩師劉曉華副教授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師嚴謹的做事風格,精湛的教學技術以及風趣淡然、與人為善的處世態度,都將對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論文從選題到撰寫,劉教師都給予認真指導。
在此,謹向導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本文的順利完成,還要非常感謝北京市八里莊學區工會主席柴偉教師,她在論文收集資料、協調各校等實際工作中給予了大力支持。此外,還要感謝體育特級教師李鳳石教師,國美家園小學李春華教師以及學區十三所小學的體育教師,他們都對論文的資料收集以及問卷的填寫和訪談,提供了積極的幫助。
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與家人,對我論文寫作的理解與支持。由于本人的學術水平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