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有的文獻看,研究曹操的文學創作,學者多集中在研究曹操對建安文學的貢獻、曹操詩文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及其文學成就方面。研究曹操詩文的語言風格,并將其進行比較研究,學界鮮有涉及[1](P62-89)。
作為杰出的文學家,曹操一方面憑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廣泛搜羅文士,造成“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引領一代文學風尚。曹操的文學創作,主要集中在詩歌和散文領域,曹操詩今存20余首,全部是樂府詩,其題材內容,主要包括紀事、述志、游仙、詠史等;曹操的文,據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曹操集》統計,除卻13篇孫子注和2篇僅存殘句的賦,共計152篇,多為應用性文章,其中令最多,有80多篇,書、表各有20余篇,其他還有奏事、教、戒、策、序、祭文、尺牘等。這些文章都注重政治性和應用性[2].
一、曹操詩歌的語言風格
歷代研究者都注意探討曹操詩文的藝術特色和風格,并逐漸形成了統一觀點。如劉師培所說的建安文學的4個特色即清俊、通脫、聘詞、華靡等,其中清俊、通脫是曹操詩文的特點。魯迅將建安文學特色歸結為清俊、通脫、華麗、壯大和慷慨,曹操詩文也有壯大和慷慨的特點[1](P83)。
筆者認為,曹操詩歌的語言風格,還可以在前輩學人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成4個不同層面的特點,即簡約爽性、沉郁頓挫、古直悲涼、雄闊霸氣。
(一)簡約爽性
簡約,即簡潔、凝練。曹操的詩,大都十分簡潔,且高度概括、凝練。如《蒿里行》:“軍合力不齊,躊躇而 雁 行。勢 利 使 人 爭,嗣 還 自 相 戕?;?南 弟 稱號,刻璽于北方?!?/p>
6句30字,詩人用極為精煉的筆觸,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這一段歷史和動亂局勢。
曹操詩歌語言的簡約,除了高度概括、凝練外,還表現在大量用典。在曹操存世為數不多的20余首詩歌中,一半以上都用典。如他的《短歌行(其一)》,有2處引用《詩經》中的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p>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币惶幰霉胖V語中的成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睉俊讹L俗通》載,漢時里諺云“越陌度阡,更為客主?!倍吧讲粎捀?,海不厭深”借用了《管仲·行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化用了《史記·魯世家》中周公自言:“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边@些典故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態以及比較復雜的思想內容,使得詩作更加含蓄精煉。
爽性即率直、直接。如《善哉行》其二:“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詩句直接坦率地描述了詩人心酸的身世和困窘的境遇。
可憐自身福薄,出身貧賤,自幼遭遇孤苦,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母教和父教。
(二)沉郁頓挫
沉郁頓挫,文學史上一般用來指杜甫的風格特征?!俺劣纛D挫”本是杜甫《進雕賦表》評揚雄、枚乘辭賦的詞語:“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焙沃^“沉郁頓挫”?清人吳瞻泰說:
“沉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保ā抖旁娞嵋罚┮话阏J為,所謂“沉郁”,主要指詩歌內容深廣,感情深沉;所謂“頓挫”,主要指詩歌表現起伏跌宕[3]
.實際上,在杜甫之前,曹操詩歌就具備了這種風格。
如他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p>
清方東樹早就看出這一點,他在《昭昧詹言》中說:“《苦寒行》不過從軍之作,而取境闊遠;寫景敘情,蒼涼悲壯,用筆沉郁頓挫。比之《小雅》,更促數噍殺,后來杜公往往學之。大約武帝詩沉郁直樸,氣真而逐層頓斷,不一順平放,時時提筆換氣換勢。尋其意緒,無不明白;玩其筆勢文法,凝重屈蟠,頌之令人滿意。
后惟杜公有之??芍^千古詩人第一祖?!?/p>
(三)古直悲涼
古直,即古拙質直、質樸。悲涼,即悲傷凄涼。鐘嶸 評 價 曹 詩:“曹 公 古 直,甚 有 悲 涼 之 句?!保ā对娖贰罚4](P4)王世貞亦云:“曹公莽莽,古直悲涼?!保ā端囋坟囱浴罚4](P12)陳沆也說:“曹公蒼茫古直悲涼?!保ā对姳扰d箋》)[4](P44)胡應麟則說得更為干脆:“魏武太質?!保ā对娝挕罚4](P14)曹詩大都飽含感情,樸素真率,不以華麗辭藻堆砌,以真實情感取勝,氣韻沉雄且多慷慨悲涼。如《蒿里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痹娙藵M含深沉的情感,以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喪亂時代人民苦難的畫圖。由于長期殘酷的戰爭,使戰士不能解甲,以致生滿了虱子;千萬百姓死于戰亂,無人掩埋,累累白骨橫于野外;戰爭不僅破壞生產,奪去無數人民的生命,就連雞犬也所留無幾,形成了“千里無雞鳴”之慘狀。不管是參戰的將軍士卒還是無辜的黎民百姓,都飽受戰爭之苦,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現實情況便是如此悲慘。詩以“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結束,悲涼動人,一字千鈞。
(四)雄闊霸氣
雄闊,即宏偉壯闊。霸氣,則指勇武雄偉之氣。
方東樹評曹操《蒿里行》:“而詩則真樸雄闊遠大?!?/p>
(《昭昧詹言》)[4](P41)鐘惺評其《觀滄?!罚骸爸睂懫湫刂醒壑?,一段籠蓋吞吐氣象?!保ā豆旁姎w》)[4](P17)劉熙載也在《藝概》中評曹詩:“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盵4](P44)胡應麟亦說:“其詩豪邁縱橫,籠罩一世?!保ā对娝挕罚4](P15)譚元春在《古詩歸》中明確寫道:“此老詩歌中有霸氣?!盵4](P17)沈德潛也看出這一點,他 在 《古 詩 源》中 評 曹 操:“沉 雄 俊 爽,時 露霸氣?!盵4](P30)曹操詩也的確堪當此評。如在《龜雖壽》中為人們千古傳誦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惫P力虬勁,慷慨激昂,充滿著自強不息的豪闊霸氣,深刻地表達了詩人不甘衰老,不聽天命的樂觀精神,以及對于偉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又如《觀滄?!?,全詩洋溢著詩人昂揚向上的雄霸闊氣,以此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豪邁氣度。
二、曹操散文的語言風格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認為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一個英雄,同時“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并認為曹操文章的特點是“清俊、通脫”.這已是不爭的定評。
(一)清俊
清俊,即簡約的意思。魯迅認為曹操立法尚刑名,思想尚通脫是為了整治大亂之后的政治局勢以及知識分子的風氣,“影響到文章方面,成了清俊的風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盵5](P82)曹操的文章都注重實用功利,“指事造實,不求靡麗?!保ā段男牡颀垺罚?,舍棄了漢代重說教的衡文標準,并且也不崇尚華美的文辭,轉而推崇樸實無華,簡潔凝練的文風。
比如《以蔣濟為揚州別駕令》:
季子為臣,吳宜有君。今君還州,吾無憂矣。
季札為臣,吳國就應有國君?,F在你(蔣濟)再次回到揚州負責治理,我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春秋時,吳國被看做是蠻荒之地,不該有國君。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札擔任臣子后,吳國則應該有國君了。這是《春秋》上的記載,是贊美季札賢能的。曹操卻借來贊美蔣濟?!拔釤o憂矣”,可以看出曹操對蔣濟寄予重望。
又如《赦袁氏同惡令》:
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那些協助袁氏家族做壞事的,一概既往不咎。從這顯然可以看出曹操在爭取袁氏的余黨,并且也爭得了民心[2].
(二)通脫
通脫,本意為通達脫俗、不拘小節。即為直率、率真之意。魯迅說曹操的文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尚通脫?!巴摷措S便之意。此種提倡影響到文壇,便產生大量想說甚么便說甚么的文章?!懽雍艽?,文章從通脫得力不少,做文章時又沒有顧忌,想寫的便寫出來?!盵5](P82-83)比如說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是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重要文章。文章引古證今,用齊桓、晉文說明自己同樣“尊王攘夷”;用樂毅、蒙恬說明自己也忠心耿耿;用介推、申胥說明自己也不貪封賞;用周公《金縢》之書說明自己寫本文時的良苦用心。文中寫到:“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說的是真話、實話,語言直率、尖銳,是別人不敢言、不能言的。
三、曹操詩歌與散文語言風格比較
漢代散文受辭賦的影響駢偶化嚴重,往往拘泥于形式而成為其發展的桎梏。曹操的散文并沒有遵照當時的條條框框,而是用樸素的語言來表達內心所想,從而形成了鮮明個性。劉勰指出:“昔晉文受冊,三辭從命,是以漢末讓表,以三為斷。曹公稱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實,求其靡麗,則未足美矣?!保ā段男牡颀垺罚4](P4)如前所述,清俊通脫,即簡約爽性,既是曹操散文的語言風格,亦是曹操詩歌的語言風格。相比較而言,曹操散文由于重實用,所以風格較為單一。其詩,由于文 體 自身 特點等,語言風格 則 呈 現 多 元 和 多樣化。
形成這種不同語言風格的原因可以從文體特點、詩人身份、地位、性格等諸多方面作綜合考察。
郭沫若曾說:“詩的本職專在抒情?!逼渌捏w也要抒發情感,但正如艾青所言:“作為詩,感情的要求必須更集中,更強烈;換句話說,訴諸于情緒的成分要更重?!盵6](P15)詩為心聲。作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很多心聲在散文中還是不能流露的,他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通脫。他的通脫,也是有限的。詩歌作為文學體裁之一,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含蓄。因此,曹操很多心聲是通過詩歌表現出來的,這就形成了他的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
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并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始而憂貧,繼而憫亂,慨地勢之須擇,思解脫而未能,亶亶之詞,數者而已。本無泛語,根在性情。故 其 跌 宕 悲 涼,獨 臻 超 越?!保ā恫?菽 堂 古 詩選》)[4](P32)曹操是一位具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他的這種抱負就是建功立業,統一天下。但他不能直接講出來,只能通過詩歌委婉含蓄地表現。如《短歌行》其一,抒發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陳祚明評此詩為“跌宕悠揚,極悲涼之致”(《采菽堂古詩選》)。這也是為什么他的詩歌更多地呈現出古直悲涼的語言風格了。
沈德潛說:“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保ā墩f詩啐語》)[7](P96)曹操詩歌之所以有雄闊霸氣之語言風格,與其政治家的胸襟分不開。官渡之戰前,陳琳撰有《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官渡之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官渡大勝,據《三國志》記載,“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p>
參考文獻:
[1]吳云。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黃昌年。曹操散文特色評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6,18(1):55-58.
[3]百度百科。沉郁頓挫[EB/OL].
[4]河北師范學院中文 系古典文學教 研 組。三 曹 資 料 匯 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魯迅。而已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6]陳傳萬,俞秀紅。文學欣賞基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7]郭紹虞。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啐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