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數量單位的詞,包括物量詞和動量詞\\( 張志公等 1950’s,轉引自何杰 2001: 3\\) ; 英語語法中沒有量詞,但存在不少表量的詞,其性質和功能類似漢語量詞,故本文將其統稱為量詞\\( partitive\\)。器官量詞\\( body partitive\\) 指用身體器官計量事物或動作數量的詞,本文僅討論漢、英語器官作物量詞的現象,不討論“一手好字,一手廚藝”。
學界對漢語量詞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英語量詞的研究偏少; 從認知角度對比漢英量詞的研究有: 王文斌\\( 2008: 257-261,2009a: 6-11,2009b: 48-53\\) 、毛智慧\\( 2012: 61-64\\) 、陳道明\\( 2012: 126-132\\) 、陳穎子\\( 2012:281-282 /291\\) 、張東方\\( 2013: 7-10\\) ; 從認知角度研究漢語器官作臨時量詞的有劉晨紅\\( 2007: 75-77\\) ?;谡Z料庫的漢英器官量詞的認知對比研究還是空白。為此,本研究擬建漢英器官量詞雙語語料庫,調查并界定專職和臨時器官量詞,對比、解釋漢英器官量詞在認知機制上的異同。
2. 研究方法及語料
筆者調查《現代漢語分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及《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第四版\\) ,綜合發現,人體器官共約 50 個,如: 頭發、頭、額頭、臉、耳朵、眼睛等。
調查 BNC \\( 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一億單詞\\) 、TimesMagazine\\( 美國時代周刊 1923 年至今,一億單詞\\) 、國家語委語料庫、北京大學漢語語言研究中心語料庫,發現:50 個器官名詞中,漢語用作器官量詞的有 23 個,共 928例; 英語有 21 個,共 920 例; 漢英共有 18 個。
3. 體認原則\\( ECP\\)
本文將體驗觀、突顯觀、隱喻觀和轉喻觀綜合為“體認原則”\\( ECP\\)。
3. 1 思維和語言的體驗性
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語言、認知和體驗緊密聯系,可以用“現實 - 認知 - 語言”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Herd-er \\( 1772: 64\\) 從人類體驗和認知角度闡述了人類語言的 起 源。Malinowski \\( 1935,參 考 Halliday & Hasan1985: 7\\) 指出“所有詞匯的所有意義最終是來自身體經驗”。Lakoff & Johnson\\( 1999: 3\\) 提出,“人類心智具有體驗性”; 他們多次強調,“心智是體驗的,意義是體驗的,思維是體驗的,這是體驗哲學的核心”\\( Johnson & Lakoff2002: 245-249\\) ?!靶闹堑捏w驗性”是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即體驗哲學的第一原則\\( 王寅 2005: 50\\) 。
3. 2 認知觀\\( 突顯觀、隱喻觀和轉喻觀\\)
3. 2. 1 突顯觀
“突顯是引導認知加工的三大原則之一。突顯作為注意力的焦點能反映不同的側面?!盶\( Langacker 1995: 1-62\\) 突顯觀是認知語言學三大基本方法\\( 經驗觀、突顯觀和注意觀\\) 之一\\( Ungerer & Schmid 2001: F40\\) ?!叭说淖⒁饬Ω菀子^察和記憶事物比較突顯的方面?!盶\( 趙艷芳 2001: 99\\)
3.2. 2 隱喻觀和轉喻觀
1\\) 隱喻和轉喻———兩種不同的認知機制。Lakoff &Johnson\\( 1980: 171-172\\) 強調隱喻的本質是通過另一事物來理解、體驗某事物。亞里士多德\\( 2003: 339\\) 把轉喻和提喻都歸為隱喻。Lakoff & Johnson \\( 1980: 36-40\\) 指出,“和隱喻一樣,轉喻是我們的思維方式之一。它基于我們的體驗,是語言體驗觀的重要部分”。Radden & K\ue56evecses\\( 1999:17-21 \\) 認為轉喻是一種概念現象,一個認知過程。
2\\) 隱喻的兩個域。認知語言學家對概念隱喻的始源域和目標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如: Deignan \\( 2001\\) 和K\ue56evecses \\( 2002: 16-19\\) 先后對英語中的始源域和目標域作了系統調查,分別列出 12 和 13 種常見的始源域,都把人體列為第一個、最常見的始源域。K\ue56evecses \\( 2002:20\\) 調查了最常見的目標域,主要是情感、欲望、思想等,未涉及人體。
3\\) 轉喻的分類。轉喻共 9 類\\( Ungerer & Schmid 2001:115-116\\) ,其中兩類為: + PART FOR WHOLE + \\( all handson deck\\) ; + CAUSE FOR EFFECT + \\( his native tongue isGerman\\) 。
4\\) 轉喻的始源域選取規則。Langacker \\( 1993,轉引自 Panther & Radden 1999: 30\\) 把轉喻理解為一種參照點現象。識解的時候,始源域和目標域都出現在概念中。但是,總是一個比另一個更突顯并且被選作始源域。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各種相對突顯的規則: 人> 非人; 整體 > 部分; 具體 > 抽象; 可見 > 不可見。
4. 漢英器官量詞的認知分析
4. 1 漢英器官量詞的體驗性
王寅\\( 2005: 50\\) 指出: “人類通過自己的身體來體驗世界…人類通常把自己的身體經驗作為衡量世界的標準?!睗h英器官量詞體現并驗證了人類心智和語言的體驗性以及 Protagras 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原理。
人體本身占據一定空間,因此能夠被借用為一個測量工具來表示現實世界乃至精神世界的事物的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可以換為“人體是萬物的尺度”。人體作為人類自身最熟悉的事物之一,必然在形成人類認知概念即量的概念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人類首先通過身體與外界接觸逐漸認識并體驗外界?!敖≈T身,遠取諸物”\\( 林書武 2002: 38-45\\) ,人體作為一個實體,首先被人類自己認識和體驗,然后作為一個基本范疇映射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身體本身映射到體外,從具體到抽象。
4. 2 漢英器官量詞的突顯和隱喻
“突顯作為注意力的焦點,能反映不同的側面”\\( Langacker 1995: 1-62\\) 。中心詞和量詞之間的搭配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制于突顯。量詞表示中心詞的量且突顯其某一屬性。
4. 2. 1 Y 是人體\\( Y IS HUMAN BODY\\)
隱喻 Y IS HUMAN BODY 中,人體器官是始源域。即人體器官被用來描述并計量事物。隱喻性器官量詞指被概念化為始源域并且描述事物的量的器官名詞。
1\\) 隱喻性器官量詞的始源域研究。在隱喻性器官量詞表達中,器官名詞是始源域,中心詞是目標域。調查發現,漢英隱喻性器官量詞分別是: 頭、眼、口、指和指甲,共 5 個; body,hair,head,ear,neck,shoulder,breast,hand / handful,finger,nail,共 10 個。漢語最常見的隱喻性器官量詞\\( 始源域\\) 是口,英語是 handful,漢英共有的為: \\( 手\\) 指\\( finger\\) 、頭\\( head\\) 、指甲\\( nail\\) ,指甲為漢英最不常見的始源域。
2\\) 隱喻性器官量詞的映射?!爱斒荚从驊玫侥繕擞驎r,目標域只有一些而非全部方面得到聚焦顯現”\\( K\ue56evecses 2002: 79\\) 。認知語言學把這些方面稱為映射\\( highlights\\) 。隱喻性器官量詞的映射是身體器官的某一方面特征\\( 如: 形狀、數量、位置等\\) 投射到中心詞。\\( 1\\) 映射: 形狀。漢英共同的隱喻性器官量詞\\( 手指、頭、指甲\\) 有共同的投射機制: 形狀投射。人頭的形狀\\( 圓形\\) 投射到大蒜、萵苣、包菜和洋蔥等; 人類手指的形狀\\( 長條形\\) 投射到雨、膘、光、水、土地等; 人類指甲的形狀投射到土和光。因此有“一頭蒜,四指雨,一指甲土,a head of garlic,a finger of light,a nail of light”等表達,其中,器官量詞是始源域,其形狀被投射到目標域上。另外,“一眼泉水,1000 眼井,三口鐘/大缸,a neck ofland”等表達中,“眼”“口”和“脖子”的形狀分別投射到相應的中心詞\\( 目標域\\) 。\\( 2\\) 映射: 數量。器官作始源域,其數量屬性被投射到目標域上的有: body,hair,handful,如 a body of dirt,a hair of real life,a handful ofpeople 等,這里 body 數量之多的屬性被投射到 dirt,hair和 handful 數量之小的屬性分別投射到 life 和 people。\\( 3\\) 映射: 位置。器官作始源域,其位置屬性被投射到目標域上的只有: ear,如: an ear of corn/ wheat。
4. 2. 2 人體是容器\\( HUMAN BODY IS A CONTAIN-ER\\)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容器,有一個分界線和內 -外”\\( Lakoff & Johnson 1980: 29\\) 。趙艷芳\\( 1995: 67-72\\) 指出容器隱喻是一個概念隱喻,人類把容納經驗投射到其他領域,如: 房子、森林甚至其他無形的或者抽象的事件、行動、活動、狀態等。因此,由隱喻“人體是容器”派生出一系列容器隱喻: 眼睛、嘴、胸膛、肚子等是容器。二維的人體器官———臉,也可被視為一個容器,有里外之分,能容納各種面部表情,比如歡樂、憤怒、憂傷等,還有皺紋、麻子,甚至什么都不裝。漢語有大量類似“滿臉雀斑,一臉興奮,一臉苦笑,一臉沉默”的表達。另外很有意思的是,錢鐘書先生在《圍城》里寫道,“突然笑不知去向,只余個空臉,像電影開映前的布幕”\\( 向二蘭2007: 28-31\\) 。顯然,這里的“臉”是一個比喻性容器,“空臉”就是臉上什么都沒裝。
在“人體是容器”的概念隱喻中,人體器官是目標域,容器是始源域。容器的屬性即可以容納物體或者物質,占據一定空間,故其中的物體/物質可被計量。這些屬性通過隱喻被投射到人體可以容納物體、物質甚至抽象事物\\( 情感、力量等\\) 的相應部位。語料庫統計顯示,漢英語有相當一部分身體器官被隱喻化為容器,可容納事物,并通過其容量來計量事物。
1\\) 三維容器。\\( 1\\) 容納物體 / 質的隱喻性三維容器\\( HUMAN BODY IS A CONTAINER FOR SUBSTANCE\\) 。在“一口茶,一嘴白沫/黃牙,兩眼淚水,a mouthful of tea,handfuls of grain,an eyeful of bilge water”等表達中,“口 /嘴”、“眼”、“手”等被隱喻為三維容器,是目標域,容納其計量的物體/質。漢語容納物質的三維隱喻性容器按頻次由高到低排列: 口/嘴、眼、身、肚子、胸膛,語料有147 例; 英語有 mouth,hand,eye,arm,belly,chest,語料有 148 例。漢英最常見的、容納物質的三維隱喻性容器\\( 目標域\\) 是“口/嘴”,最不常見的是“胸膛”。\\( 2\\) 容納抽象事物的隱喻性三維容器\\( HUMAN BODY IS A CON-TAINER FOR ABSTRACT THINGS\\) 。
本文“抽象事物”指心理活動\\( 如: 情緒、面部表情、夢幻、主意等\\) 、抽象事物\\( 如: 潛力/質、能力、知識、信息、傳播、報告、話語等\\) 以及負面的事物\\( 如債務、災難、疾病、噪 音、壞 習 慣、壞 行 為 等\\) 。Lakoff & Johnson\\( 1980: 25\\) 指出,“我們\\( 特別是我們的身體\\) 與客觀事物的體驗為大量的本體隱喻提供了基礎,這些本體隱喻就是把事件、活動、情緒/感、主意等視為物體和物質”。
上述抽象事物之所以能被人體器官計量是因為它們被隱喻化為物體或物質,被人體某器官容納,故能被計量。漢語容納抽象事物的隱喻性器官量詞按頻次排序為: 肚子、腔、手、身、頭/腦子、耳朵,語料 130 例\\( 如: 一肚子學問,一耳朵噪音,一頭霧水等\\) ; 英語為: earful,headful,mouthful,stomachful,bellyful,eyeful,語料 24例\\( 如: an earful of criticism,a headful of ideas,a stomach-ful of courage 等\\) 。漢英只有 4 個器官 \\( 肚子 / bellyful,腔/stomachful,頭/腦子/headful,耳朵/earful\\) 相同,但其頻次差異很大。在概念隱喻“人體是容納抽象事物的容器”中,漢英沒有共同的器官量詞被隱喻化為最常見的目標域。漢語最常見的目標域是肚子,最不常見的是耳朵,英語最常見的是耳朵,最不常見的是肚子和眼睛。
2\\) 隱喻性二維容器。\\( 1\\) 容納物質的隱喻性二維容器。漢語中如棉衣、塵土、汗、胡子、泥巴等物質,英語如 hair,beer 等物質附著在人體器官上,其量很難準確計量,故其附著的器官被借用來計量上述物質。漢語器官量詞隱喻化為容納物質的二維容器,按頻次排序為:
身、頭、肩、臉、脖子、手、腿、嘴/口、胳膊、膀子、胸脯、頭發,共 12 個器官,語料 309 例\\( 如: 一身汗/污水,一頭汗,一胸脯勛章等\\) ,英語為: leg,head/ headful,breast,faceful,fingerful,共 5 個器官,語料 39 例 \\( 如: a leg oflamb,a head of hair 等\\) ??梢?,漢語最常見的目標域是“身”,最不常見的是頭發、膀子及胸脯; 英語最常見的是“leg”,最不常見的是“fingerful”。漢英兩種語言器官量詞隱喻化為二維容器的用法差異很大,漢語的器官量詞及其相應表達都遠遠多于英語,但是也不乏相同之處:
漢、英語中,“頭”\\( head/headful\\) 均排在第二,“臉”\\( faceful\\) 均排第四。因此,“頭”和“臉”是漢英共有的容納物質的隱喻性二維容器。\\( 2\\) 容納抽象事物的隱喻性二維容器。人體器官還可以隱喻化為容納抽象事物的二維容器,計量債務、災難、疾病、潛力等抽象事物。依據本體隱喻\\( Lakoff & Johnson 1980: 25\\) ,這些抽象事物之所以能被計量是因為它們被隱喻化為實體或者物質。
調查發現,漢語容納抽象事物的隱喻性二維容器按頻次排序為: 臉、身、肩,語料 54 例\\( 如: 一身流氓習氣,一臉笑容,一肩幻夢等\\) ; 英語為: faceful,mouthful,語料2例\\( a faceful of social outrage,a mouthful of ulcers\\) 。漢英語中,臉均被概念化為隱喻性二維容器\\( 隱喻載體\\) 計量抽象事物。
4. 3 漢英器官量詞的突顯和轉喻
“轉喻是意義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之一?!盶\( Taylor2001: 124\\) 轉喻涉及到突顯和相鄰性 \\( 趙艷芳 2001:115\\) 。調查顯示,漢英轉喻性器官量詞并非隨意用來計量中心詞,而是受制于器官的突顯程度。
1\\) 轉喻關系: 部分代整體 \\( PART FOR WHOLE\\)
“部分代整體”是一個 ICM 中最突顯的部分被人們的認知選用來代替整體。器官量詞的轉喻關系暗示出這些器官是構成人體這個 ICM 最突顯的部分。語料調查顯示,漢語“部分代整體”轉喻性器官量詞有頭和口,語料共 130 例\\( 如: 一頭野象/肥豬,三頭牛,兩口人等\\) ; 英語只有 head,語料共 9 例\\( 如: A head of cattle,six hundredhead of sheep 等\\) ; 漢英語共有的此類器官量詞為頭\\( head\\) ?!邦^”\\( head\\) 是人體最突顯的部分,最重要,是智慧乃至生命的象征,因此最能引起注意,能代表整個人體。事實上,漢語的“頭”最初是用來計量人的量詞,古漢語有“一頭人”\\( 高航、嚴辰松 2007\\) 的用法。久而久之,“頭”被用來一些體積大的動物,如: 一頭牛、一頭牲口等。語料庫顯示,漢、英語中,“頭”\\( head\\) 均用作專職量詞計量體積大、頭突顯的動物,如: 牛 \\( cattle\\) 、羊\\( sheep\\) 、豬 \\( pig\\) 等。
2\\) 轉喻關系: 原因代效果\\( CAUSE FOR EFFECT\\)
漢英“原因代效果”轉喻性器官量詞均為“嘴”\\( mouth-ful\\) 和“膀子”\\( armful\\) ,其語料相似,分別為 8 例和 7例,如: 一嘴地道京腔/湖南話,一膀子力氣,a mouthful ofoaths / curses,mouthfuls of words,an armful of romance,意為“X 創造 Y”\\( X produces Y\\) 。
相對其產生的效果如方言、話語等,人的嘴有形、更突顯。另外,人們由于認知上受到相鄰關系的影響,傾向于選取嘴來代指并計量其產生、與其處于同一個 ICM的效果。類似地,與胳膊產生的效果如力氣、浪漫\\( ro-mance\\) 相比,胳膊有形、更突顯,并且受相鄰關系的影響,在認知上胳膊、膀子與力氣、浪漫\\( romance\\) 處于同一個 ICM。因此,人們傾向于選取“膀子”來代表并計量其產生的效果。
4. 4 漢英器官量詞異同的認知闡釋
4. 4. 1 體驗性視角下的相同點
“人的器官,尤其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器官,都有一定的形體,占有一定的空間,人們容易認知,獲得體驗,所以人的認知經驗就為由具有空間性的器官去表達認識抽象的數量提供了可能性?!盶\( 劉晨紅 2007: 75-77\\) “人類相同的身體構造和感知器官決定著漢英兩種語言在人體器官及其名稱的認知功能與規律方面具有同大于異的特點?!盶\( 盧衛中 2003: 23-28\\) 漢英器官量詞存在諸多相同點,其深層原因在于人類認知和語言的體驗性。
由于人類的度量衡概念來源于身體對世界的體驗,漢英民族共享同一世界,有大致相同的生理結構,因此其認知能力和語言有共同之處。器官量詞,源于相應的器官名詞,是語言的一種具體運用,具有體驗性,且受人的認知機制\\( 隱喻和轉喻機制\\) 驅動。同一個世界和相同的身體構造和感官使漢英兩個民族有同樣的體驗,這是漢英器官量詞在認知機制上的同遠大于異的根本原因。
4. 4. 2 識解視角下的差異
人類相同或相似的體驗并不能產生完全相同的語言表達,即概念相同,但其表達相異。Langacker 強調,“我們對同一情景有多種識解方式?!盶\( 王寅 2006: 24\\) 由于處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語言社團,漢英兩個民族有不同的識解方式,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差異,因此,對于同樣的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有不同的表達形式。
識解從五個方面描述: 詳略度、轄域、背景、視角和突顯\\( Langacker 1991: 4\\) 。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文化背景導致漢英兩個民族從不同的視角來識解身體器官和及其計量物,突顯角度也不同。1\\) 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來源于人與外界的互動。張岱年、方克立\\( 2004: 23\\) 認為,“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物質條件導致人們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和條件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可避免地影響他們的語言。英國多島嶼、四周被水包圍,且呈狹長型,因此,英語中有不少器官量詞用來計量海洋、陸地、水、島嶼等\\( 比如: a tongue of land,a finger of water,aneck of sea,a neck of land,a shoulder of land 等\\) 。漢語器官量詞無此類用法,這與中國的地理環境不無關系。2\\) 文化背景。漢英兩個民族生活在不同地方,其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對計量概念有不同的識解方式,其視角和突顯角度表現出較大差異。漢民族更傾向于形象思維,而英民族更傾向于抽象思維。在度量衡方面,漢民族更傾向于用具體的、可見的身體器官來計量事物。因此,漢語的器官量詞要多于英語,其語料比英語豐富。
5. 結語
漢英語料庫對比研究發現,漢、英語中,共有 18 個相同的人體器官都能通過隱喻或轉喻方式計量具象事物和抽象事物,相同點如下: 1\\) 在概念隱喻 Y IS HU-MAN BODY 中,漢英共有的始源域為手指、頭和指甲,“頭”已固化為專職量詞計量圓形根莖植物,如大蒜、包菜等。漢語最常見的始源域是口\\( 68. 54%\\) ,英語是手\\( 56. 12%\\) 。2\\) 在概念隱喻 HUMAN BODY IS A CON-TAINER 中,漢英共有的、最常見的目標域是“口 / 嘴”\\( 漢 39. 71%,英 72. 09%\\) ,共有的、最不常見的目標域是胸膛 \\( 漢 0. 36%,英 0. 58%\\) 。3\\) 概念轉喻 PARTFOR WHOLE 在器官量詞中未發現 WHOLE FOR PART語料,漢英共有的轉喻性器官量詞是“頭”,均已規約為專職量詞計量牛、豬、大象、鯨魚等體積較大、頭突顯的動物。4\\) 概念轉喻 CAUSE FOR EFFECT 在器官量詞中未發現 EFFECT FOR CAUSE 語料,漢英共有的轉喻性器官量詞是“嘴”和“膀子”,意為“X 創造 Y\\( X producesY\\) ”。
同一個世界和相同的身體構造和感官使漢英兩個民族有同樣的體驗,因此,漢英器官量詞在認知機制上的同遠大于異。當然,由于地理環境、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漢英兩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和識解方式不同,從而導致了語言表達的差異。漢英器官量詞的差異主要存在于隱喻性器官量詞作始源域和隱喻性二維容器兩方面。
參考文獻
[1]Deignan,A.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rs: 7 Metaphors[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Halliday,M. A. K. & Hasan,R.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1985.
[3]Herder,J. G. Abhandlung über den ursprung der sprache[M]. 1772.\\( 《論語言的起源》,姚小平,譯. \\)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8.
[4]Johnson,M. & Lakoff,G. Why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quires embod-ied realism[J].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2\\( 3\\) : 245-249.
[5]K\ue56evecses,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2.
[6]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 Lakoff,G. & Johnson,M.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Basic Books,A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1999.
[8]Langacker,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000;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9]Langacker,R. W. Raising and transparency[J]. Language,1995\\( 71\\) : 1-62.
[10]Panther,K. & Radden,G.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11]Quirk,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72.
[12]Radden,G. & K\ue56evecses,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A]. InPanther,K. & Radden,G. \\( eds. \\) .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Thought[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1999: 17-21.
[13]Taylor,J. 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4]Ungerer,F. & Schmid,H. L.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5]陳道明.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漢量詞分類與翻譯[J]. 華僑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 2\\) : 126-132.
[16]陳穎子,陳揚一,王銀霞. 英漢量詞隱喻比較研究[J]. 外語研究,2012\\( 6\\) : 281-282 /291.
[17]高 航,嚴辰松. “頭”的語法化考察[J]. 外語研究,2007\\( 2\\) :7-11.
[18]何 杰. 現代漢語量詞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1.
[19]林書武. 隱喻研究的基本現狀、焦點及趨勢[J]. 外國語,2002\\( 1\\) : 38-45.
[20]劉晨紅. 器官名詞作臨時名量詞的認知分析[J],修辭學習,2007\\( 3\\) : 75-77.
[21]盧衛中. 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 外語教學,2003\\( 6\\) : 23-28.
[22]王文斌. 漢英“一量多物”現象的認知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 4\\) : 257-261.
[23]王文斌. 論漢英形狀量詞“一物多量”的認知緣由及意象圖式的不定性[J]. 外語教學,2009a\\( 3\\) : 6-11.
[24]王文斌,毛智慧. 漢英表量結構中異常搭配的隱喻構建機制[J].外國語文,2009b\\( 3\\) : 48-53.。
[25]毛智慧,王文斌. 漢英名量異常搭配中隱喻性量詞的再范疇化認知分析[J]. 外國語文,2012\\( 6\\) : 61-64.
[26]王 寅. 認知語言學探索[M]. 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5.
[27]王 寅. 認知語法概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8]向二蘭.“臉”的隱喻意義探源[J]. 外語學刊,2007\\( 3\\) : 28-31.
[29]張岱年,方克立. 中國文化概論[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0]張東方,盧衛中. 名量詞的認知理據: 基于象似性的漢英對比研究[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 6\\) : 7-10.
[31]趙艷芳. 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 4\\) :67-72.
[32]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3]亞里士多德. 修辭術. 亞歷山大修辭學. 論詩[M]. 顏一,崔延強,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