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泰兩國友好關系的深入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也日益頻繁,漢語熱不斷升溫。泰國已成為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對象國和來華留學生的重要生源國。對泰國學生漢語學習者語言中的偏誤進行研究,認識泰國留學生漢語學習者語言的發展規律,探索泰國留學生提高漢語水平的有效途徑,已成為對泰漢語教學界的當務之急。
因為在漢語本體研究中各家所劃定的心理動詞的范圍出入很大,本文著眼于對泰漢語教學的現實需要,參照胡裕樹、范曉的觀點,把心理動詞定義為表示情感、意向、認識、感覺、思維等方面的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的詞。然后又用勞勍的心理動詞界定框架---NPh + ( 在心里) + ( 對 + NP) + 很 + +( NP/VP/AP/Clause) ,對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動詞一一進行考察判定,確定了 65 個心理動詞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分別為: 感到、感覺、覺得、打算、考慮、想、估計、懷疑、推測、懂、理解、了解、明白、熟悉、記得、忘記、相信、反對、贊同、警惕、支持、注意、照顧、決定、埋怨、計較、決心、歡迎、認為、感謝、以為、操心、滿意、生氣、惦記、懷念、想念、愛、愛好、熱愛、恨、嫌、愛護、愛惜、怕、關心、欣賞、感激、重視、尊重、崇拜、佩服、尊敬、盼望、期待、期望、失望、希望、同情、感動、害怕、擔心、喜歡、討厭、羨慕。
本文所用的偏誤語料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北京語言大學的 “HSK 動態作文語料庫”; 二是暨南大學留學生書面語語料庫; 三是筆者自己收集的云南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育學院本科一年級的泰國留學生的課堂和作文語料。筆者把判定出的65 個心理動詞,放在9271 條40 多萬字的偏誤語料中檢索,共檢索出 337 條約兩萬字的泰國留學生漢語心理動詞偏誤語料。
在大量偏誤語料的基礎上,本文對泰國留學生漢語心理動詞的偏誤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泰國學生學習和使用漢語心理動詞及對泰漢語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一、標注說明
魯健驥把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偏誤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詞語的使用,包括各種詞類的使用和各種短語 ( 如述賓短語) 、結構等的使用; 一類是句法項目,包括各種句子形式。前者是與詞語的意義、用法有關的偏誤,后者是由詞語充當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誤。從形式上來看語法偏誤分為遺漏、誤加、誤用和錯序。本文參照魯健驥先生的方法,在分析泰國留學生漢語心理動詞的偏誤語料時,首先從詞語角度和句子角度將偏誤分為詞語偏誤和搭配偏誤兩大類。而后把第一類又按形式分成遺漏、誤加和誤代三小類; 把第二類又分為五小類: 與主語有關的偏誤、與狀語有關的偏誤、與賓語有關的偏誤、與補語有關的偏誤、與助詞有關的偏誤。具體偏誤標注符號和釋義如下:
1. 偏誤句中的偏誤點在文中用 “加粗、下劃線”表示。
2. 偏誤類型和修改方案在句中用符號、關鍵詞和括號表示。
3. CD: 表示心理動詞的誤加。4. CQ: 表示心理動詞的遺漏。
5. CW: 表示心理動詞與其他詞類的誤代。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 1) CW -PV→: 表示心理動詞與心理動詞的誤代?!啊鼻笆瞧`詞,“→”后是訂正詞; 以下標注中的 “→”同此釋義,不再附加解釋。
( 2) CW -V→: 表示心理動詞與行為動詞的誤代。
( 3) CW -ADJ→: 表示心理動詞與形容詞的誤代。
( 4) CW -ADV→: 表示心理動詞與副詞的誤代。
( 5) CW -N→: 表示心理動詞與名詞的誤代。
6. CJ - zhuy: 表示心理動詞與主語有關的偏誤。
7. CJ - zy: 表示心理動詞與狀語有關的偏誤。
8. CJ - buy: 表示心理動詞與補語有關的偏誤。
9. CJ - by: 表示心理動詞與賓語有關的偏誤。
10. CJ - zhuc: 表示心理動詞與助詞有關的偏誤。
二、分類統計
本文判定的65 個心理動詞,在收集到的語料中出現的頻次為 13971 次,其中偏誤 632 次,偏誤率為4. 5% ,盡管偏誤率不是很高,但仍然有統計、分析和描寫的價值。
為便于陳述,本文首先把收集到的偏誤語料分為詞語偏誤和搭配偏誤兩大類。然后根據學習者的表層策略把詞語偏誤分成遺漏、誤加和誤代三小類。根據偏誤的表層特征把搭配偏誤分為五小類,即與主語有關的偏誤、與賓語有關的偏誤、與狀語有關的偏誤、與補語有關的偏誤、與助詞有關的偏誤。各類偏誤在偏誤語料中的分布見表2. 1.【1】
從表2. 1 我們可以看到,詞語偏誤是泰國學生在掌握漢語心理動詞方面的主要偏誤類型。其中,誤代偏誤最為嚴重,占偏誤總量的45. 7%.其次是誤加偏誤,占偏誤總量的 17. 2%.其余類型依次為: 與狀語有關的偏誤,占 10. 4%; 與主語有關的偏誤 ( 6. 5%) ; 與助詞和賓語有關的偏誤 ( 各占偏誤總量的5. 9% ) ; 與狀語有關的偏誤 ( 5. 3% ) ; 最后是遺漏偏誤,占偏誤總量的 3% .下面分別對各類偏誤舉例加以說明。
三、心理動詞的遺漏
所謂遺漏就是應該出現的成分沒有出現,從學習者的角度說就是把本來應該有的成分遺漏了。至于造成遺漏的原因,魯健驥指出,“表達中需要,但還沒有學到,或學到了還沒有掌握時,就會出現遺漏。我們的學生是成年人,他們具有健全的、完全的思維,他們用學到的有限的漢語去表達復雜的思想,就會遇到一些表達不出來的東西,這時候就會形成遺漏偏誤?!盵1]
可見,遺漏很有可能是學習者主動選擇的結果,也就是策略運用的結果。心理動詞是動詞小類中用法較難的一塊,所以在詞匯量有限又急于表達的情況下,留學生常常會采取回避的策略來處理問題,造成句中心理動詞的遺漏。例如:
①除了開辦華文校稀少以外,出身泰國華人對中國文化觀念,∧ ( 遺漏 CQ 了解) 亦算不多,原因也是本身受過不多之華文教育。②挫折的滋味,就給我一個警惕,當你有了錢,應該節省,∧ ( 遺漏 CQ 考慮) 如何來應用。
①、②中,都缺少中心語---謂語,在這些例句中謂語恰好是由心理動詞來充當。①中,學習者要表達的是 “出身泰國的華人對中國文化觀念了解不多”這樣的意思,而不是 “出身泰國的華人對中國文化觀念不多”.學習者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心理動詞 “了解”,也可能是心里想到了這個詞,但因急于表達卻沒有寫出來,造成了心理動詞 “了解”的遺漏。②例中,被遺漏的則是 “感覺”,遺漏的原因與①的情況相似。
四、心理動詞的誤加
按照魯健驥先生的觀點,所謂誤加 “主要是指在通常情況下句子中可以或必須使用某個成分,但是當這種情況發生變化時,又一定不能使用這個成分,留學生不能掌握這種變化仍然使用這個成分,從而導致偏誤?!盵1]( P53)泰國學生對于句子中是否需用心理動詞的判斷不夠準確,從而出現了誤加心理動詞的偏誤;誤加偏誤主要有心理動詞的重復和語義重復兩種類型。
( 一) 心理動詞重復
所謂心理動詞重復就是一個句子中同時出現了兩個表達同一語義內容的心理動詞。兩個心理動詞雖然意義有交集也有不同,但在句子中的意義卻基本一致,因此只需要其中一個心理動詞就可以完整地表達句子語義內容。泰國學生對這兩個心理動詞的義項認識不清晰,故而將它們同時羅列出來,導致句子出現心理動詞重復的情況。例如:
①我總是擔心怕 ( 誤加 CD 怕) 爸爸的癌癥會又返回來。
①中 “擔心”和 “怕”都有 “放心不下”的意思。不同的是,“怕”的含義更豐富,還有 “害怕、畏懼”的意思,并且 “怕”還可以做副詞,“表示估計,有時還含有憂慮、擔心的意思”.
[2]( P1015)而例句中要表達的句義是 “爸爸的癌癥會返回來使我放心不下”,因此兩個心理動詞只需要一個就可以,不需要全部羅列出來。
( 二) 語義重復
如果句子中心理動詞所表達的語義內容已經由句子的其他成分恰當地表達出來,這時心理動詞的使用不僅在語義上造成重復,而且在句法上也不正確。這就是這里所說的語義重復。例如:
①太陽下山的風景也不錯,陽光照射著大地,把草原變成了紅色,給人感到 ( 誤加 CD 感到) 一種溫暖的感覺。
②此外不分男女的環境的教育會讓他們覺得 ( 誤加 CD 覺得) 尊重自己和視下對性,優其男性的。
上面各例中,心理動詞表達的語義內容都已由句子的其他成分表達出來了。如①中的 “感到”與 “給……的感覺”在語義上就是重復的。②中 “尊重自己”已經是說話人 “覺得”的具體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