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環境倫理學視角下我國霧霾問題探析
【緒論】霧霾環境污染的倫理學分析緒論
【1.1 1.2】國內外的霧霾事件
【1.3 1.4】霧霾產生的深層原因分析
【2.1 2.2】環境倫理學的基本觀念
【2.3】霧霾的環境倫理追問
【第三章】霧霾的解決方案
【結論/參考文獻】基于環境倫理學的霧霾治理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霧霾的形成以及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工業化,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以及農牧業的擴張,人均資源不足等因素,以前并不太明顯的環境問題近幾年逐漸凸顯出來。加上人們的物質消費欲望攀升,資源開發利用過度,自然環境現在已成為滲透到人類中間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人與自然共生成了當今社會的焦點議題。馬克思說:"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方面屬于超前、超快型,近年經濟模式只顧發展,無視環境污染代價,這導致我國當前發展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第一節 霧霾的形成
一、霧與霾的定義。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能夠降低空氣透明度,惡化能見度。
若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 km,就將出現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而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10 km 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
霧實際上也是云的一種表現形式,被稱為"靠近地面的云".
霾,空氣中的硫酸、灰塵、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會使大氣混濁,惡化能見度,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 km,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霾可以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
而且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有時可持續10 d 以上。
二、霧與霾的區別。
㈠"霧"的區別。
⑴霧是水汽組成,溫度下降時所產生的,直徑為幾或幾十微米。⑵霧的厚度是很小的,一般輻射霧的厚度是幾十到一兩百米距離之間,普通的霧視覺度<1km.⑶霧的邊界不是很模糊,成團存在,范圍影響相對小明顯,當行駛在一定的路程后,下一段會清晰可見或晴空萬里。⑷另外就是霧由水汽組成的,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白色。⑸還有霧含濕氣重的時候溫度下降時才形成霧。⑹霧本身是沒有污染的,但當空氣中含有濕氣溫度下降時,再加上空氣中的污染物,霧水自然就吸入大量污染物,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㈡"霾"的區別。
⑴霾的停留時間要比霧的停留時間長很多,霾的停留時間可達到10小時以上不等。⑵霾的顆粒物體比較干燥而且非常微小,基本上為微米量級。霾鑒定為入肺顆粒物,主要成分為細顆粒物,直徑≤2.5 μ m.⑶霾的厚度可達到1~4 km.
普通的霧視覺度<1 km;而霾的視覺度是1~10 km以上。⑷霾的邊界就不一樣,一般范圍都是非常大,視覺不可見。⑸霾的透射型很低,霾越濃透射型就越低,在光的照射下呈現灰黃或褐色。還有霧含濕氣重的時候溫度下降時才形成霧,霾屬于干燥,只要顆粒物達到一定的濃度即可形成。
由此可見,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會造成一定時間內的交通不便,而霾是一種災害性的天氣現象,不但會影響交通,并且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影響生態系。
三、霧霾天氣的危害。
霧霾是一種危害性天氣,造成空氣質量降低,影響生態環境,對人類、交通、供電、生物圈等均產生危害。
對人類的身體危害。
(一)呼吸道危害。
當霧霾天氣出現時,人在室外活動,必然會大量吸入病菌進入呼吸道系統和肺部,就會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的危害,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加快哮喘和心臟病等發作。對于霧霾的出現,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也引起了關注。在討論期間有不少的各行各業人士以及專家分析霧霾對人危害的嚴重性。根據華東地區醫院統計,肺癌患者的增長人群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但是最近幾年,增長率最快的是3到60歲的人群。華東地區肺癌最小的患者僅9歲,發病是跟空氣中的PM2.5有關。這名9歲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住在靠馬路邊近的地方,由于長期吸入公路粉塵,才導致癌癥的發生。霧霾主要是因為PM2.5會沉積在肺部引起炎癥,從而引起一些惡性病變。霧霾的出現也會導致人的心理影響,霧霾的出現使人的心情隨著環境變得沉悶、壓抑、刺激或加劇心理抑郁。另外,由于霧霾天光線脆弱,低氣壓,人會出現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等。
(二) 交通堵塞的危害。
霧本身有一定的透視度,在一定的距離內是影響人的視覺,由于霧的出現已經影響交通問題。但霧霾的出現加劇了交通的影響,霧霾比霧的濃度更厚,透視更低,具最高統計,2013年01月份122指揮中心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118起,多為刮擦、追尾等輕微交通事故,無重大事故。其中高速公路未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市區道路交通運行平穩。全市出動警力1567人次,警車611輛次,設置崗位614處。市區出動警力392人次,警車236輛次,設置崗位252處,發布微博信息58條。
當月交通事故報警起數為39458,去年同期報警起數為37266,同比上升了5.88%.
當然這其中不完全是因為霧霾天氣的原因,從客觀角度霧霾確實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交通無法正常運轉,增加了不安全隱患。另外在出行率方面,如霧霾嚴重情況下,可視度范圍小,交通基本癱瘓,比如機場、鐵路、高速、船舶均停止出行。
(三)對電力設施的危害。
霧霾也是對電力設施的破壞者。霾含有多種化學腐蝕劑,容易導致輸電設備絕緣性能下降,出現短路、跳閘現象。電力設施危害是一個隱患,因霧霾中含有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主要物質就是強酸,我們常見的酸雨就是二氧化硫的主要因素。因此,霧霾對電力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漏電會造成傷人意外事故。
(四)對生物的危害。
霧霾覆蓋的危害面積不是局部的,它會全面惡化了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態。因為霧霾中的危害組織成分是在空氣中,停落分散在任何地方。例如:天上的鳥類、地上的蟲類、水里的魚類等動植物都受到了危害,這樣形成了一條食物鏈,最終受害還是人類。
第二節 國內外的霧霾事件
一、"倫敦煙霧"事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生的"倫敦霧霾"事件也稱之為"倫敦煙霧"事件至今讓人們難以忘懷。當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性事件降臨在倫敦的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導致空氣中布滿了濃濃的煙霧。據目擊者回憶,當時的倫敦連續多天風速為零,又趕上冬季。取暖大量采用燃煤,使空氣中的粉塵蓄積不散。再加上空氣中的濕度太大,水分子很容易和煙塵混合在一起,因此,倫敦連續出現暗無天日,煙霧連連的極端災害性天氣。被譽為與美國紐約并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倫敦,交通陷入癱瘓狀態,行人只能一點一點的摸著旁邊的墻壁前進。
現在看來,當時的人們防護意識較低。很多人感覺到呼吸困難,眼睛疼痛。
倫敦市的醫院因為救治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而爆滿。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達到4000人。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氣變化,煙霧逐漸消散,但在此之后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統疾病。
造成倫敦大面積霧霾的主要成因,冬季使用燃煤材料過多(沒有得到相應的環境污染處理),工業排放的煙氣在逆溫下形成發酵。在這往后的幾年,倫敦卻又再次發生類似的煙霧事件,造成千人非正常死亡。70年代后,倫敦革新了燃燒方式,以煤氣和電力為主,把燃煤的工業遷到城外,才降低了污染濃度,摘下了霧都的帽子。
二、國內霧霾事件。
以上事件雖然已經距離現在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但在今天的中國同樣出現了類似困局暨工業化的發展加速了環境的污染。近幾年我國部分城市或區域出現嚴重霧霾天氣,持續多天無法散去,導致個別城市或區域交通癱瘓,當地居民呼吸系統疾病頻發。2013年北京幾乎每月都有霧霾,持續時間最長可達半月。不只是一線城市,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計,全國160多個大中城市,有40座城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160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這些城市為高度嚴重污染。
高度嚴重污染的城市和區域主要集中在首都、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大氣污染"創新高"是連續污染物逐步物理性累積、化學反應的結果。人們一直在查找和反思這種連續出現污染情況的主要原因,專家做了一種比喻。"這就像在房間里又抽煙又吃火鍋,但是沒有開門窗".
國家環保部發現,造成現在嚴重空氣污染,主要還是有一些企業沒有按照相關條例要求停產、限產。以石家莊為例,石家莊的應急預案中要求重工業型企業停產、限產將影響供電負荷70萬千瓦,事實上供電負荷降低在10到25萬千瓦之間。
其中,保定市大唐保定熱電廠的實際限產量未達到應急預案要求;唐山市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唐山泓泰水泥有限公司未履行重污染天氣企業停產、限(減)1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多臺燒結機煙氣未經處理直排。筆者經過實際調研發現,小型燃煤鍋爐停運政策落實并不到位。如邯鄲市未落實關停主城區及周邊20蒸噸以下燃煤工業鍋爐的減排措施;邢臺市二級應急預案響應區域內大多數工業企業、浴池、餐館等企業的20蒸噸以下燃煤工業鍋爐未落實停產要求。同時,根據市政管理部門內部掌握情況,城鄉揚塵污染治理存在控制不力的問題。如石家莊市國瑞城三期等工地未苫蓋;廊坊市部分工地防塵網脫落且土堆裸露;保定市永陽鎮冀東水泥[1.37% 資金 研報]淶水公司南從西村數十家已停產的灰粉廠及周邊場地集灰較多,易形成二次揚塵;唐山102國道遷安段、豐潤區林蔭路揚塵污染嚴重。邢臺市個別縣區施工場地未停止建設、渣土清運車輛違規行駛、不進行苫蓋等。
可以看到,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已經達到重度污染國家。雖然國家在經濟物質層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成效,但我們已經面臨沉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治理使命。人們的生活質量雖然有了較大幅度地提升,但卻面臨各類呼吸疾病的威脅,其生存環境受到了挑戰。先污染,后治理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持續發展,妥善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否則我們不僅面臨資源耗盡,甚至面臨人類滅絕。
因為"身在其中",關乎切身利益,環境問題已成為老百姓街頭巷議的話題。
有的議論說化工、鋼鐵、電力、汽車等這些環境污染的源頭。其實這些都是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尤其是以冶煉、化工、煤電為代表的污染性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最為嚴重的,其包含的問題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企業在獲得豐厚利潤的同時,沒有法律法規,沒有行政行為,沒有行業自律,甚至沒有道德規范去要求、引導、勸誡、獎懲企業去治理其隨之帶來的污染問題。
例如:企業應按照環保要求安裝治理設備以及相關技術人員,還有一種就是上了環保設施但不開啟不運行,檢查的來了就開,離開了就停。這樣一來企業把這部分應該投資的并沒有投資進去,反而算進利潤收入,導致的結果就像現在一樣,人人受害,造成的污染由整個社會承受。顯然,以轉變發展方式的視角來審視當前的工業化運轉以及企業對待環境污染的態度:如上述企業雖能創造大量稅收,但在環境保護的試卷上卻給出了不合格的分數。這就造成企業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包括霧霾的出現。
當霧霾出現,環境重度污染,部分污染性企業遷移至城市的遠郊或者偏遠的村莊。人們一直在思索:為什么政府只有在環境污染嚴重到威脅人的生存,才采取措施。為發展當地經濟,即便是對污染性企業人人喊打的今天,政府為招商引資,甩掉貧窮落實的帽子,仍不得不同意在城市居民區或青山綠水旁建廠。附近的居民有豐厚的經濟利益,甚至安排就業機會。政府猶如窮困潦倒的一家之主,這么好的利益,誰會想到環境污染問題,只能拍手稱快。當一個個癌癥村赫然出現,環境問題影響到人們生活時,政府才慌了手腳。田間地頭的那些"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標語,在實實在在的利益面前是一種擺設。而在深受環境污染之苦的廣大居民面前,卻是政府應該深刻反思的問題。這些錯誤的政績觀、發展觀即使現在還未完全矯正。
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對環境污染的影響,例如車輛的使用。據統計,一線城市家庭每2.58個家庭有一輛入戶機動車。汽車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其排出的尾氣,給我們同樣帶來環境污染。越來越便利的交通,催生了人們慵懶的生活方式。駕駛機動車不再是人們出行便利的主要目的,已經變質為人們炫耀生活方式或經濟條件的資本和手段。人的本性在改變,我們中的部分人不再從尚淳樸的,節制的生活理念。甚至個別人追逐物資享受越來越沒有底線了。
從以上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甚至感受到,環境問題不只是在影響我國的發展,同時也在影響所有人類的生存,從環境倫理學視角研究分析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污染問題,有很強的現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