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十分不易回答的問題。它既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新問題。言其是一個老問題,是因為它是隨著邏輯學的產生而產生的,從邏輯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被創立時起,就必須回答這個問題,而在邏輯科學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又始終是人們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言其是一個新問題,是因為邏輯科學雖然經過了2000多年的發展,但直到今天,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最終解決,依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依然是一個需要人們進行探討和回答的問題。
這也是一個答案最多的問題。迄今為止,有關這一問題的答案已有數百個之多。在人類科學史上,沒有一個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有如此眾多的答案,也沒有一門科學有如此眾多的定義。在邏輯學的發展史上,不同的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不同的探討,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和見解,許多人在此基礎上形成和建構了不同的邏輯 (或與邏輯有關的)理論體系,邏輯學因此而成為所有科學中分支最多、門類最雜的龐大的學科群體。
從本質上說,邏輯的本質是什么,是一個與邏輯相關的哲學問題,是邏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盡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在這些眾多的不同的答案中,卻存在著某些共同或共通的東西。這些共同或共通的東西,就是邏輯本質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方面。邏輯的本質盡管還沒有最后的定論,但邏輯本質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方面已經被人們揭示出來,確定下來,并成為劃定邏輯學范圍、鑒定和判斷一種理論或科學是否為邏輯的基本尺度和主要標準。
筆者結合世界邏輯發展史特別是西方邏輯發展史上一些主要的和著名的、對邏輯科學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對邏輯本質的有關論述,將邏輯的本質或邏輯本質的主要方面作如下概括:
第一,邏輯學是形式科學,是科學的間架與結構。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的,而且只研究思維形式的形式屬性,而不關涉思維的具體內容,也不討論思維形式的形式屬性以外的其他屬性。這是邏輯史上許多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所共同主張的,也是邏輯本質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由于邏輯研究思維形式的形式屬性,因而使邏輯學最終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并與研究思維形式屬性以外的屬性的其他學科區別開來,成為一門有自己研究對象的獨立的科學。邏輯學的創始人,被稱為 “西方邏輯學之父”的亞里士多德在其邏輯學巨著 《工具論》中就明確指出,邏輯學不同于關于本源的科學,而是與他所討論的范疇、推論和分析等形式相關的科學。公元五世紀的卡培拉則通過把邏輯學(當時被稱為論辯術)與文法學和修辭學并稱為 “自由七藝”(一個人為獲得自由所必須掌握的七種技藝)的前三藝,而間接地表達了邏輯學為形式科學的主張,因為后兩者通常都被認為與形式有關。中世紀的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認為邏輯是借語法和語言的關系研究從已知到未知的過程及其條件的科學,其主要的方面是形式的。中世紀蘇格蘭經院哲學家、邏輯學家鄧·司各脫主張邏輯不是關于客觀實在的科學,也不是作為語言表達方式的語言科學,而是關于屬于事物和語言或名稱之間的中介科學,邏輯的主要對象是推論。德國近代哲學家康德明確指出邏輯必然是形式的,“它是一門只詳盡說明和嚴格證明所有思想的形式規則的科學”.海爾巴特認為邏輯的任務在于從形式方面對概念進行加工,邏輯是一門純粹形式的科學,只限于給出概念聯系和區分的一般規則。鮑爾查諾認為邏輯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應當和與思維相關的心理學以及與文法相關的修辭學相區別。他主張,“因為邏輯研究推理的形式或型式,所以在這種意義上邏輯可以說是形式的”.數理邏輯的創始人萊布尼茲認為,邏輯是形式學說,它只與文法有關,因為它研究每一種自然語言必能表達的基本型式,這也是懷特海和羅素寫 《數學原理》時的觀點。另一位數理邏輯的奠基人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布爾主張,按照知識分類的原則,我們不應該再把邏輯與形而上學 (即哲學本體論---筆者)聯系在一起,邏輯與數學一樣是一門精密的形式科學。為邏輯科學的形式化做出杰出貢獻的德國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弗雷格不僅繼承而且充分發揮了布爾的這一思想,他認為邏輯是數學的基礎,邏輯與數學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可以劃出,二者都構成一門唯一的科學---邏輯與數學的統一。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其著名的邏輯哲學論著 《邏輯哲學論》中將邏輯稱為 “關于形式和推論的學說”.而另一位在邏輯哲學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蘇珊·哈克認為邏輯最本質的方面是形式的。
第二,邏輯是關于推論的科學。亞里士多德的 《工具論》就主張:邏輯是研究有效論證和推理的科學。亞里士多德認為邏輯與研究證明和科學本身的問題相關,它所處理的主要問題是推理和推論,尤其是必然性推理和推論。
在亞里士多德之后,對推論及其有效規則的研究和考察就一直是邏輯學家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關推論及其規則的理論就一直是所有邏輯學理論中的最主要部分,同時也是邏輯學著作和教科書的主要內容。西班牙的彼得在其 《邏輯大全》一書中主要討論的是推理和論證。鄧·司各脫認為邏輯盡管也研究概念和判斷,但概念和判斷不是邏輯學的正文,而只是邏輯的準備部分,邏輯的主要對象是推論。
中世紀最著名的邏輯學著作之一 《波爾羅亞爾邏輯》一書則認為邏輯是在認識事物中 “既指導自己又指導他人正確進行推論的藝術?!睔w納邏輯的主要代表穆勒 (密爾)主張邏輯的領域應限于由已知真理做出推論所構成的那一部分知識?!斑壿嬍茄芯坑行评淼囊巹t的”,這已是幾乎所有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所普遍主張的和認同的。
第三,邏輯學是工具科學與方法論科學。蘇格拉底把邏輯當作闡釋和論述有關政治倫理問題的工具,并討論了定義與歸納。亞里士多德的老師、為邏輯科學的創立起了鋪路奠基作用的柏拉圖則把邏輯作為認識理念的工具。而邏輯學的創始人亞里士多德認為,他所著意討論的 “論辯術 (即邏輯-筆者)”是一種知識的工具,它既是認識的工具,又是證明的工具,同時也是發現的工具,因而是人類思維的工具。人們正是基于亞里士多德對邏輯學的這一理解而將他有關邏輯學的論述匯總編輯在一起,并定名為《工具論》。中世紀的大阿爾伯特認為邏輯是一種思辨的智慧,是關于各種認識方法的科學。對邏輯的這種理解,盡管有與認識論相混同之處,但卻指明了邏輯是與方法論相關的科學。近代歸納邏輯的奠基者培根把邏輯理解為發明的工具和與歸納相關的自然界的真實解釋。不過在他看來,只有科學歸納法才是真正的邏輯,才是我們唯一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將他所寫的邏輯學論著命名為 《新工具》,以區別于以演繹邏輯為主的亞里士多德的 《工具論》。萊布尼茲把邏輯稱為指導其他科學去發現和證明由已知給出的前提引出一切結果的方法的科學 (《邏輯學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28頁)。美國現代邏輯學家奎因明確指出,邏輯是一門工具性科學,是為了科學的目的而為人們所鍛造的。
第四,邏輯學是規范科學,同時也是基礎科學。所謂邏輯學是規范科學是指,一方面,邏輯學自身是一門規范科學。作為研究思維形式的科學,通過對各種思維形式的本質和基本特征及其規律的研究,總結出其中的共性,從而對人類思維有規范作用,邏輯因而成為規范人類思維的科學。另一方面,邏輯學又是規范其他科學的科學。邏輯作為一門形式科學和間架結構科學,還為其他科學的建構和形成提供基本的間架結構,它規范著其他科學的范圍和基本形式。
任何科學都是由基本概念和范疇、基本命題和基本理論所組成的,任何科學的形成也都必然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范疇出發,按照這門科學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合乎邏輯地推導出其最基本的理論命題,從而建構出該門科學最基本的理論體系。此外,邏輯作為方法論科學,還為其他科學提供方法論的指導。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邏輯學又被認為是其他科學的基礎。
中世紀許多著名的邏輯學家 (如阿維森納等)都主張邏輯是 “論說科學的基礎”.康德也斷言, “邏輯具有基礎和準則的雙重價值”.維特根斯坦從其邏輯原子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出發,不僅認為邏輯規定著科學的界限,而且認為 “邏輯普及世界,世界的界限就是邏輯的界限?!绷袑幰彩窃谶@種意義上提出 “任何科學都是應用邏輯”的著名論斷。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為邏輯科學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嚴復在翻譯 《穆勒名學》時指出,“而本學之所以稱邏輯者,以如貝根 (即培根)所言,是為一切法之法,一切學之學;明其為體之尊,為用之廣,則變邏各斯為邏輯以為名之?!保ā赌吕彰麑W》部首案語)世界教科文組織將邏輯學列為七種基礎科學之一,而且僅排在數學之后。這就說明邏輯作為基礎科學的基本性質已經得到世界的承認和確定。
誠如嚴復所言,由希臘文 “邏各斯”轉引而來的 “邏輯 (Logic)”一詞,其義 “最為奧衍”, “精而微之,則吾生最貴之一物亦名邏各斯?!币?“邏輯”為名的邏輯學其本質也是 “奧衍精博”、不易揭示和難于概括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邏輯學的發展史上,不同的人對邏輯的本質問題有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回答的原因。
筆者從中外一些著名學者對邏輯本質的有關論述中得出的上述四點結論,顯然沒有包容和涵括邏輯本質的全部方面,而只是邏輯本質的幾個方面,不過卻可以說是邏輯本質中最主要的幾個方面。邏輯本質的這幾個方面是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從不同的角度考察邏輯科學而揭示和概括出來的,其中有從邏輯學所研究的主要對象的角度揭示和概括的,有從邏輯學的基本特征的角度揭示和概括的,也有從邏輯學的作用和地位的角度揭示和概括的,還有從邏輯學與其他科學的關系的角度而揭示和概括的。
盡管這些方面沒有窮盡邏輯本質的全部內涵,但是作為邏輯本質中最主要的幾個方面卻展示出其最基本的內涵。
這些方面已足以決定邏輯學成為邏輯學而區別于其他的科學或學科,也即,借著這些方面,邏輯學足以為自己劃定出科學范圍,劃清與其他科學的界限,同時也足以作為評判一種理論是不是邏輯理論的標準和尺度。
世界邏輯科學的發展史表明:凡是合乎邏輯本性的理論,即,對邏輯本質給予正確界定、作出合理解釋的邏輯理論都是極具生命力的,它將隨著邏輯科學的發展而得到發展與完善,豐富邏輯科學的內容,擴展邏輯科學的領域,同時也拓寬邏輯科學研究者和學習者的視野,為人類思維能力與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因此,也必將在整個邏輯科學的發展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影響。而凡是不符合邏輯本性的理論,即,對邏輯的本質缺乏認識或認識不清,給予錯誤或含糊界定和解釋的理論,即使以 “邏輯”為名,或將自己標榜為真正的邏輯,即使在歷史的某個階段由于人們的認識不清而風光一時、流行一時,其作為邏輯科學或理論的生命力也不會久長。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隨著邏輯本質在邏輯科學發展過程中的越來越為人們所掌握,這些所謂的邏輯理論最終必將成為曇花一現,退出邏輯科學發展的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英]蘇珊·哈克.邏輯哲學(英文版)[M].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1978:2.
[2][古 希 臘]亞 里 士 多 德.工 具 論 [M].廣 州:廣 東 人 民 出 版社,1984.
[3][英]涅爾夫婦.邏輯學的發展[M].張家龍,洪漢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4][英]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M].郭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5][英]穆勒.穆勒名學[M].嚴復,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