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菜根譚》中的理想觀與苦樂觀
《菜根譚》中的理想觀與苦樂觀
>2023-11-28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 《菜根譚》的儒釋道三教人生觀思想
【緒論】 《菜根譚》中的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緒論
【第一章】 《菜根譚》的作者及背景
【2.1 2.2】 《菜根譚》中的理想觀與苦樂觀
【2.3】榮辱觀在《菜根譚》中的體現
【2.4 2.5】出處觀與生死觀
【第三章】 《菜根譚》的影響、價值及局限
【結語/參考文獻】 《菜根譚》的思想內涵與價值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菜根譚》人生哲學的主要內容

人生哲學是以人生為研究對象的哲學學說。內容包括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人生的理想和道路等。其根本目的是探究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解釋人生的真諦。它要求人們從人生實踐中進行哲學反思和理論總結,再從哲學和理論的高度指導人生的實踐。①本文試圖從理想觀、苦樂觀、榮辱觀、出處觀和生死觀五個方面來探究《菜根譚》人生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理想觀

人生理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它確立于人們的觀念之中,是一種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有實現可能的想象,是人們奮斗和努力的方向?!叭松硐胱鳛橐庾R活動的重要內容,是人生命的內在構成部分,是人之為人的精神實質,它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人的一種‘自為’的需要”,是“人的形而上追求的最終歸宿”②。

中國古代讀書人的人生理想主要體現為儒家文化所追求的“內圣外王”.在儒家傳統思想中,“內圣外王”將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融為一體,是一個人最圓滿和諧的狀態?!墩撜Z·雍也》中記載,子貢問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痹诳鬃有哪恐?,圣人是既能博施濟眾,又能安定百姓的道德楷模和政治領袖。

一、內圣外王

《荀子·解蔽》記載:“圣也者,盡倫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者盡,足以為天下極矣?!庇钟涊d:“向是而務,士也;類是而幾,君子也;知之,圣人也?!倍疾臁皟仁ネ馔酢钡脑~源,我們會發現中國古典文獻中首次出現“內圣外王”一詞,是在《莊子·天下》篇,并且,其意義旨趣與儒家截然不同?!按蟮缽U,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雹矍f子說:“及至圣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雹堋叭柿x,又且偽哉?!雹萦纱丝芍?,儒家追求仁義的“圣人”是被老子和莊子批判的對象,但莊子并不止步于對“圣人”的批判,而是賦予“圣人”新的內涵--“君人者,掩其聰明,深藏而不可測,此之謂內圣”.

那么,《菜根譚》作為一本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智慧的清言集,它是怎么看待“內圣外王”的呢?

在《菜根譚》中,與“內圣”的概念相關的條目共有 5 條,其中 4 條出現在“圣賢”一詞中,1 條出現在“超凡入圣”一詞中。

考察《菜根譚》中“圣賢”的含義,可以分成兩類。

其一:“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圣賢晤語,誰云貧是病”①此條中“誰云貧是病”顯然有顏回安貧樂道的意味。

其二:“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圣賢之擔?!雹诖藯l認為,只有在世俗中磨練出來的肩膀,才能堪當大任。此處“圣賢”是指建功立業之人。

而“超凡入圣”則出自于“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淵矣?!雹劭梢姟恫烁T》認為超凡入圣之人是“積學問、求道德、愛父母、保國家”之人。

由以上分析可知,《菜根譚》對待“內圣”的態度,是站在傳統儒家的立場之上。

但是,《菜根譚》對“外王”的態度則顯得曖昧不明。依據“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④來看,那么它所追求的隱居生活則是一種儒家意義上的“無道則隱”.如果依照“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⑤來看,則它應該傾向于《老子》所說的“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二、《菜根譚》人生理想的內圣層面

晚明時期政治動蕩,異端學說流行,社會秩序陷入混亂,傳統的價值體系開始崩潰,士人走向物欲的泥沼,追名逐利,人心浮躁,世態炎涼,《菜根譚》對這種社會現狀也有描述,在上層階級更為明顯:“炎涼之態,富貴更甚于貧賤”⑥。

面對世人追名逐利、虛浮一生這種現狀,《菜根譚》指出:“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隨得還是失;百歲好時光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⑦,如果人生的理想只滿足于功名利祿,那么就算長命百歲也一樣是虛度一生?!皸氐赖抡?,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雹偻〞允吕淼娜丝粗氐氖俏镔|以外的精神價值,考慮到身后的名聲,所以他們寧愿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世的凄涼?!肮γ毁F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時?!雹谑咳司用鎸γ毁F應該保持一種“彼富我仁,彼爵我義”的態度,這樣才不會被“君相所牢籠”.道德和氣節才是人生理想的歸宿,而“夸逞功業,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③。雖然說“功名利祿”是被《菜根譚》批判的對象--“士君子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④,但是《菜根譚》并沒有徹底的否定它,“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p>

因此,人們要巧用“功名利祿”,把它們作為一種追求道德的工具,“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⑥。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雹呒热挥行疑谑篱g,就應該有所作為,實現生命的價值,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修身養性,棲守道德,追求善道。

《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雹唷恫烁T》對人們應該如何修身有詳細而明確的指導。

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叭梦镉?,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圣賢之擔?!雹嵋虼?,“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⑩,倘若稍有功利的打算,那就會落入世俗的塵網之中而不能自拔,“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11.

其次,要注重道德的重要作用。道德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12.“節義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13,如果不是用德性陶冶熔煉,那么節義只不過是個人意氣沖動的表現,而文章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恫烁T》認為,“學問和才華是為了提升品德,如果不是以道德作為目標便會變得盲目、變得淺薄”①。

第三,要增進氣度和知識?!暗码S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雹谝粋€人的品德是隨著氣量的增長而增進,氣量也隨著人的經驗、知識而增長,因此要增進自己的品德,就不可不宏達自己的氣度,要使自己的氣度宏達,就不可不增大自己的見識。

第四,要經受磨礪和鍛煉。孟子有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薄恫烁T》也十分注重逆境對人的鍛煉作用,“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③,假如能受到橫逆困窮的鍛煉,則會身心交益,“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④?!坝鼍鹈烙竦娜似?,定從烈火中鍛來”⑤,“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⑥。

第五,要知行合一。修身養性如果不能身體力行,那么理論、學識終將落空。朱熹有言:“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⑦?!恫烁T》首先指出自我求知的重要性,“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⑧,然后指出要注重躬行實踐,“閑中演偈談元,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⑨。在身體力行時還要注重小細節,“小處不滲漏”⑩,“謹德須謹于至微之事”11.

由上可知,《菜根譚》通過具體而詳細的指導,讓人們正心誠意求知踐行。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以修身為本,達到“內圣”的境界,然后把“內圣”落實在“外王”上,這樣理想的道德人格就有了它現實的政治意義。因此,君子不能停留在“修己”之上,還要推己及人,成己成物,由“內圣”轉向“外王”,從而“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菜根譚》人生理想的外王層面

《禮記·大學》對“內圣”與“外王”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層層遞進地論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雹佟皟仁ネ馔酢痹谌寮易陨淼陌l展史上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生變化。孟子著力于發展內圣之學,而荀子側重于發展外王之學。自北宋以降,不管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都沿著孟子的內圣之學,將著重點轉移到宇宙本體的思考和個人心性的修養。從明中葉開始,理學末流將“內圣”之學推向極端--程朱學派日趨空疏,陸王心學流于禪釋,導致“空疏誤國”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實學思潮不得不拋棄宋儒的“空談心性”之風,而轉向外王之學。明中葉以后的許多進步思想家,高擎經世大旗,抨擊心性之學,力倡“明道救世”.在這兩種力量此起彼伏的對立中,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菜根譚》會對“外王”的態度曖昧不明。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菜根譚》對功業、事功的復雜態度上窺見一二。他認同“掀天揭地的事功”②、也主張“立業建功”③,而且還要“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④,但它同時也認為“事業文章隨身銷毀”⑤1“夸逞功業,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⑥。這種復雜的態度與作者的人生經歷有密切的關系,真實居士馮夢禎在《仙佛奇蹤》的《佛引》中這樣描述洪應明--“洪生自誠氏,幼慕繁華,晚棲禪寂”⑦。這種特殊的經歷讓洪應明對建功立業保持著一種距離感,對“治國平天下”始終抱著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如果說他對于外王有那么一點努力與進取,那也只是到“齊家”為止。北宋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到了洪應明這里,成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雹?。而對于“外王”的事功,他并沒有像談論修身進德那么詳細,這也與晚明黑暗的政治環境有關。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⑨是孟子對于個人進退的態度?!暗弥?,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雹龠@種心態被后世許多讀書人所采用。在政治動蕩,社會黑暗的明朝末年,要依靠統治者實行仁政從而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王政”,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洪應明對于“外王”持猶疑的態度我們可以理解。也正因為如此,他更注重每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②,“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減分中”③。他認為,“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④?!捌矫窨戏N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卿相”⑤。如果社會中每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通過修身養性,躬行實踐,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圣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會大幅度的提高,社會秩序井然,天下的治理就會得心應手,那么“三代之治”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這種從下而上的路線,或許是成就“外王”的另一種途徑。

第二節 苦樂觀

一、處理苦與樂

《菜根譚》認為,一個人在逆境中往往能夠不知不覺地砥節礪行,而在順境中則日漸消沉而不自知,“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⑥,并且它還認為,得意時的談資往往都流于空泛,“得意處,論地談天,俱是水底撈月”⑦,失意時直面困境才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意志,“拂意時,吞冰噬雪,才為火內栽蓮”⑧。因此,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不管是拂意時還是快心處,《菜根譚》都有具體而明確的指導。

(一)困境和順境

每個人都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困境。面對困境時,《菜根譚》告訴我們要“毋憂拂意”、“毋憚初難”⑨,首先要泰然處之,不做無謂的抱怨?!笆律苑髂?,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⑩。然后銘記“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11.擺正態度后,就可以有信心與耐心去解決困難,把對困難的克服與解決融入到自身的道德修養中去,“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12人們都以困境為苦,而君子能從克服困難中體驗到快樂,“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13因為,“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14.

人生的順境是每個人都追求、夢想的事情,但如果沉湎于安樂,則會步入險境而不自知。在安樂時,我們往往會心生懈怠,滿足于當前的境遇而不求進取,針對這種情況,《菜根譚》提醒我們,“毋喜快心”①,“處安樂之場,當體患難景況”②,人們都以順境為快樂,而君子則在快意處時時充滿憂患意識,“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③。

(二)化苦為樂

首先,分析一下《菜根譚》對苦樂關系的看法。它認為苦與樂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襯托的:“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④。在很多時候苦與樂還是相互轉化的,《菜根譚》指出,“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雹萑说母惺茉诓粩嗟陌l生變化,外界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一種具體的苦樂感受是不會永恒不變的。

在苦樂相伴而生,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的前提下,《菜根譚》告訴我們:“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成樂境”⑥。通過改變對苦樂的態度和感受,可以做到化苦為樂。在一般情況下苦樂的感受是自發的、被動的,它是對外界的環境做出自發反應,但是,《菜根譚》認為通過“修塵境為真境”⑦,苦樂的感受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轉化為自覺、主動的認識,可以被理智調節、駕馭和控制。

人們陷入痛苦的境地而不能自拔,往往是不知道痛苦產生的原因,或者追求不恰當的快樂,“我們要快樂,所以相信貪欲能帶給我們快感、憤怒能幫助我們離開討厭的事物,相信我們能安全地忽視那些既不可愛又不討厭的事物。但是我們完全錯了:貪欲帶領我們不斷地陷入痛苦狀況;憤怒不但沒有毀滅我們希望逃避的對象,反而吸引它們;而我們所忽視的事物又往往毫無預警的突然出現,在我們頭上重捶一拳?!?/p>

因此,《菜根譚》認為,只有了知痛苦產生的原因,才能用智慧化苦為樂,走出自我編織的牢籠,它說:“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巉巖亦是坦途?!雹帷恫烁T》注重的“苦”是對生命深刻思考后的體驗,而不是一般人們所謂的失望之苦;它所追求的“樂”在于轉化對世界的認識和精神感受,而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欲望之滿足。因此,化苦為樂不能夠通過改變個人肉體的痛苦或者陷入的困境來實現,我們想要認識、理解、駕馭它,就需要有科學的苦樂觀。

二、對于不同苦樂觀的態度

(一)對享樂主義苦樂觀的批判

享樂主義苦樂觀以肉體欲望的節制為苦,以肉體欲望的放縱為樂。這一觀點典型的體現在《列子·楊朱篇》,它認為,太古時期,人們都知道人生短暫,所以要放縱心意,不違背自然的本性,追求自身的快樂,“從性而游,不逆萬物所好”①,名譽和年命都不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名譽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②。因此,“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雹勖鎸@種享樂主義的苦樂觀,《菜根譚》持批判的態度,“恣口體,極耳目,與物钁鑠,人謂樂而苦莫大焉?!雹茉谥袊鴤鹘y文化中,在儒釋道三家的理論中,相對于精神的超脫和道德的修養,身體和感官的享受一般都不具有正面的意義?!恫烁T》站在佛家的立場,認為“情欲嗜好悉機械”、“眼耳口鼻皆桎梏”⑤。在這種立場下,我們如果純粹的追求感官的刺激快樂,則無異于在“追求看起來像是快樂的痛苦”⑥。因為感官的快樂極容易消逝而且由于它的本性不穩定,人們往往會很快失去它?!拔覀冋J為會讓自己快樂的事物,若不是在痛苦邊緣搖晃,就是瞬即痛苦的因。要認識世間明顯的痛苦,相對上比較容易;但是要感知某些人所謂的‘美好時光’其實就是痛苦,將會導致痛苦,卻相當困難?!?/p>

(二)對禁欲主義苦樂觀的批判

禁欲主義苦樂觀以滿足肉體欲望為苦,以杜絕肉體欲望為樂。在它看來肉體欲望是自私、低級的,放縱肉體欲望雖然口得美味、耳得美聲、目得美色,但是卻引發私心,侵蝕靈魂,所以苦。而禁絕肉體欲望雖然有難忍和不適,但是能防止罪惡、純潔靈魂,所以樂。禁欲主義苦樂觀超越人的生存需求,追求人的心靈升華,不可謂不高潔,但是,將生存需求與精神追求對立起來,以戕害肉體的方式追求精神快樂,則未免有失偏頗,就算是對情欲嗜好持批判態度的佛家,也認為“極端的苦行除非用來間接地調煉心性,否則佛教各宗派都不鼓勵。除了有調煉心性的可能外,佛教不認為折磨身體或耗盡體能有任何利益。實際上,佛陀十二大行之一,就是經過六年苦行之后,摒棄了苦行--極端苦行不僅對修道沒有幫助,反而妨礙證悟?!雹唷恫烁T》對禁欲主義苦樂觀也持批判的態度,它認為“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只追求精神滿足,禁絕物質欲求,便無以維持生命,生命都難以延續,精神從何談起。

(三)對道義主義苦樂觀的肯定

道義主義苦樂觀以喪失道義為苦,以實現道義為樂。這種苦樂觀認為人與禽獸有本質的區別,禽獸只有物欲而無道義,人有物欲但更有道義。

道義主義苦樂觀在遇到貧窮困苦之時,有比較強的耐苦能力,可以從苦中求得快樂,《菜根譚》指出,“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①,究其原因,是因為“眾人憂樂以情,君子憂樂以理”②。君子憂樂的“理”在中國傳統歷史上有許多經典的例子?!翱最仒诽帯笔潜粋鹘y儒家稱贊的典故,“孔顏樂處”之樂并非以貧窮本身為快樂,而是不因貧窮的境遇改變自己內心之樂??最佉缘赖滦摒B的長進,道德理性的滿足,道德理想的實現為樂,注重的是內心的快樂、精神的快樂。

孟子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边@就是說,人倫關系的完美無缺,自身人格的完整無憾,道德理性的滿足,并能以善傳人,將善推廣于天下,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樂,是道德高尚之士所應追求的快樂。

宋代的張載說:“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雹苷驗椤熬討n樂以理”,所以在面對富貴時我們會感謝天地的恩賜,而面對貧賤時,我們也能不氣餒,通過艱難困苦的磨礪而有所成就,就像《菜根譚》所說的那樣:“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雹菽婢尘哂序炞C信念堅定與否的功能,在逆境中堅持道義,會將一個人的高尚品格襯托出來,在追求道義中產生崇高的審美體驗,從而在艱苦的環境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超越,這種苦樂觀對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具有很大的價值。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