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出處觀與生死觀
出處觀與生死觀
>2023-01-25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 《菜根譚》的儒釋道三教人生觀思想
【緒論】 《菜根譚》中的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緒論
【第一章】 《菜根譚》的作者及背景
【2.1 2.2】 《菜根譚》中的理想觀與苦樂觀
【2.3】榮辱觀在《菜根譚》中的體現
【2.4 2.5】出處觀與生死觀
【第三章】 《菜根譚》的影響、價值及局限
【結語/參考文獻】 《菜根譚》的思想內涵與價值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四節 出處觀

一、出處的涵義

中國傳統歷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對出處有非常豐富的論述。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p>

①“出”即是指“出仕”,“處”即是指“處家”.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②對子張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p>

③在評價蘧伯玉時,孔子說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p>

④從蘧伯玉的表現來看,當國家有道時,君子出仕而行道于天下;天下無道,君子歸隱卷而懷之。根據世道和時運的不同而隨時進退才算是真正的圣賢。

中國傳統君子所應具備的大節包括“明義利”、“決去就”,因此,面對出處進退向來是士人君子很重要的選擇。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⑤,這是君子面對不同世道所作出的選擇?!按笳煞蛩卣叩?,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云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p>

⑥天下有道或者無道,時運來或者不來,這都是君子無法改變的現實,而選擇出仕或者歸隱則是君子應時而動的智慧。但是,從古到今,能出能處的君子少之又少,很多人出仕是為了獲得俸祿,盡職而已。至于處家之士受到征召而不接受委任的人,大多因為志向太高,或心高氣傲不懂得時運,或名不副實想隱藏自己的弱點,或覬覦高官而不屑小位。因此,作為一個君子,懂得出處進退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二、居官與居家

(一)居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雹摺恫烁T》說,居官有二語,曰:“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雹喙土疂嵤菫楣僬叩牧⒆阒?,一個官員如果不能做到公正和廉潔,那么往往會出現偏聽偏信的情況,更有甚者“借公論以快私情”⑨,《菜根譚》認為,為官者如果心存半點私念,那么行事雖然是為公亦算不得公正。人一旦位居權勢,往往借公事而市私恩,針對這種行為,《菜根譚》認為,“市私恩不如扶公議”①,“公平正論不可犯手,一犯手則遺羞萬世”②。至于廉潔,“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③,《菜根譚》說,廉則生威,為官者只有自己廉潔奉公才能理直氣壯。廉潔有三種境界,守德奉廉者,為上境;尚名奉廉者,為中境;畏刑奉廉者,為下境。為官者不能廉潔往往是因為貪心,貪利或者貪名。對于貪名者,《菜根譚》勸導說:“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雹?。官員應該有一定的名位之念,這樣才懂得進取,但是又不能太重名位之念,“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工”⑤。仕途雖然赫奕紛華,如果能常常想起林泉山水的風味與光景,那么權勢、利欲之心會自輕自淡;對于貪利者,《菜根譚》教導說:“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后?!雹迼氐赖抡卟拍軌蛄鞣及偈?。但是,廉官不能因此而自我標榜、自恃甚高,《菜根譚》一語道破:“廉官多無后,以其太清也”⑦,所以君子雖然重廉潔,但“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⑧,把儒家的中庸之道化為官場中應時待人的善巧方便,全身遠害,保全自己。

(二)居家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雹帷恫烁T》說,居家有二語曰:“惟恕則平情,惟儉則足用”.⑩恕人是修身之道,勤儉是持家之法,前者是指精神修養后者是指物質基礎,這兩種品質需要人用一生去實踐、學習,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恕是愛人的起點,推己及人,成己成物。

《菜根譚》指出:“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2人的際遇各有不同,有的順心,有的不順心,怎么能求自己獨享好運;自己認定的情理,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怎么能要求別人都順從自己。設身處地的將別人與自己相互對照是一種修德養性的方法,抱著“相視對治”的態度,那么就會為他們著想,學會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就是“恕道”的精神。對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我們應當學會寬恕,而對自己的過錯則不能輕易忽視,做到恕以待人,嚴于律己,這樣才是進德修行的精進之路。如果學會以恕道待人應事,那么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做到“攻人之惡毋太嚴”①,“教人以善毋過高”②。攻人之惡,其目的不在于傷人而在于讓人悔過改正,所以“要思其堪受”,不能讓對方有反感叛逆的心理,否則就達不到讓人改正的善良目的。同理,教人以善當使其可從,如果一開始就定了過高的目標,那么有一些人無疑會畏難而退,從開始就放棄,不再努力。

勤儉持家是中國古代的優良傳統,勤儉者,其家必安、必久?!恫烁T》認為,一個富貴而不知滿足的人是“權豪自甘乞丐”③,一個貧儉而心里滿足的人是“編民不讓王公”④。萬事萬物,“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⑤。心態不同,人們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時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心境的修養非常重要,最難做到的是掌握其中的平衡,“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⑥,偏偏有些人假借節儉的名義來掩飾其吝嗇的本性,節儉本來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準則,很多時候反而成為小人謀求私利的工具,這是士人君子需要引以為戒、提高警惕的地方。

三、出處合一

晚明的社會政治環境既非亂世亦稱不上治世,人們的出處觀念有了新的變化,“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并用?!雹呤咳艘粤秩剿疄闃?,既居官場又處塵世,許多人都以山人自稱,自號山人而其實并不入山。張岱形容這類人是“錢塘縣里打秋風”.張鳳翼的《山人歌》、薛千仞的《辭友稱山人書》都對此現象有所諷刺。但是《菜根譚》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雹嗍桦x于人世之外,關鍵是看人的心態,而不是取決于人的活動場所,所以隱居未必要入山而居。真正的隱逸并不執著于表面的形式。

有些人雖然隱居于山,但是走向極端,這樣的心態往往適得其反,“山林是勝地”,但是“一營戀便成市朝”⑨。很多時候,那些談起紛華表現出厭煩的人,一旦有機會享受紛華,便會欣喜而趨之若鶩;那些談起淡泊表現出欣慰的人,一旦有機會過淡泊的生活,卻常常心生厭惡。外物對人的纏脫其實只在于我們自己的心態,心態擺的正,那么“屠肆糟糠”會變成“居然凈土”,心態不正,那么縱然“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根據《菜根譚》對待名譽的態度,“矜名不如逃名趣”①和它對待事務的態度,“練事何如省事閑”②,我們可以看出《菜根譚》更偏向于“處”.這一點也可以從它對待權勢的看法得到佐證,“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③,“趨炎雖暖,暖后更覺寒威”④?!恫烁T》會有這樣的態度,與它有感于盛衰變遷,強弱無常有關,“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年歌舞之地”⑤。因此它認為:“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雹匏裁枋隽撕芏嚅e適生活的美妙場景:比如“晝閑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⑦;比如“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⑧。還有一些閑適的心態:比如“棲遲蓬戶,耳目雖拘而神情自曠”;比如“結納山翁,儀文雖略而意念常真?!?/p>

《菜根譚》主張以這種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景致,“以自然之眼觀自然之景,將天然圖畫賦予春風,使生命境界升華到光風霽月的澄明之境”,從而在“審美境界里使生命得到解脫與升華”⑩。

《菜根譚》對于“處”的獨特偏好,并不是說它一點也不關心世道社稷、家國大事。盡管它認為處世如果不是退一步處,那么就像飛蛾投燭、羝羊觸藩,永遠無法解脫,但同時它也認為,立身如果不是比別人高一步立,那么就像塵里振衣、泥中濯足,無法做到超越。平民百姓追求自己的安穩生活而不關心家國大事,情有可原,但是作為心懷天下的士人,在林泉山水中其心也應當無異于廟堂之上。

所以《菜根譚》主張,君子“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11,藏出世于經世,達到出處合一的境界,“這種既不一味貪求仕進,又不耽于隱退,執兩端而用中的思想,才是最恰當的仕隱之道”12.

第五節 生死觀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3生與死是人生的起點和終點,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始終俱善,人道畢矣。生死觀是人們對于生和死的根本看法與態度,它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觀在生死問題上的一種具體看法與態度。不同的人生觀對生和死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判,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漫長而深遠的歷史長河中,如何讓短暫的生命具有意義,如何使死亡具有價值,是人生哲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對生死問題有很多著名的表述。楊朱提出”貴己“、”重生“的觀點,主張保全個人生命為人生理想,認為死亡是”吾生“價值的喪失。莊子視”悅生惡死“為人生的桎梏,認為要獲得人生”自由“就必須超脫死生之變,否定生與死的界限??鬃优c孟子則主張”殺身成仁“和”舍生取義“,叔孫豹認為人生在世應當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價值取向,這樣才能死而不朽。

一、對享樂主義生死觀的否定與批判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楊朱是宣揚享樂主義生死觀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在短暫有限的生命中,人們可以自我支配的時間相當少,”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①,即便一個人長壽百年,算上夜晚睡眠、白天休息的時間,再加上失意憂慮、疾病痛苦的時間幾乎占據了生命的大半。而且”仁圣亦死,兇愚亦死“②,堯舜周孔四圣,德高望眾,澤及萬民,聲名如日月,萬古流芳,但是他們一生歷盡坎坷,備嘗艱辛,傷身勞神,九死一生,”凡彼四圣者,生無一日之歡,死有萬世之名“③,但是,”名者,固非實之所取也“④,死后的名聲本來不是實際生活所需要的,楊朱認為,死后的稱贊與獎賞,自己都已經不再知道,這種名聲對于人和對于樹樁土塊沒有什么區別,桀紂二兇,生時得縱欲之歡,死后得愚暴之名,但是死后的惡名對他們也沒有什么影響。兩相比較,”彼四圣雖美之所歸“,”彼二兇雖惡之所歸“,但是,前者”苦以至終“,后者”樂以至終“,兩者都是”同于死矣“⑤,所以,享樂主義的生死觀認為人生在世全部的價值就在于享受快樂,他們既不關心前生來世也不關心功名道德,享樂盡歡,恣情游娛。

享樂主義者之所以會沉溺于感官的享樂而完全沒有名利或者精神上的追求,主要是基于兩點認識:一,人死后生命停止,感覺消失;二,趨樂避苦是每個人的天性。享樂主義者在這樣的認識前提下,把人的快樂狹義的理解為感官的快樂,把感覺、感觸作為感受生命最可靠的經驗來源與唯一途徑,從而片面地把感官的享樂抬高到荒謬的地位。對于這種享樂主義生死觀,《菜根譚》持否定與批判的態度,享樂主義者追求享樂盡歡,一切以享樂為最高價值,看似瀟灑自由,快樂無比,這種快樂其實只是一種掩藏在光鮮外衣下的不被人察覺的痛苦而已,因為人變成了欲望的奴隸,”如馬如牛,聽人羈絡“⑥。人比動物更優越的地方便是人有精神的追求,這也是人之為人值得驕傲與光榮的地方,但享樂主義者卻自我矮化,把感官快樂作為唯一的追求,拋棄精神生活,否定精神超越的價值,喪失了人之為人的尊嚴。

《菜根譚》批判享樂主義,否定人們把感官快樂作為唯一追求的價值取向,但它并不否定感官快樂本身,它不是讓人回到禁欲主義中去,因為感官快樂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適當的享樂用來調試禁欲、避免極端是值得提倡的,它認為人們要有兢業的心思,也要有瀟灑的趣味,如果一味斂束清苦,那就是”有秋殺無春生“①,極端的禁欲和極端的享樂一樣,都是一種流于片面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享樂主義生死觀被《菜根譚》否定批判的地方,就在于它純粹以個人的享樂為人生的最高價值,以感官享受為人生的最終目的,缺乏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往往走向極端自私的境地,而人們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應該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與社會擔當,《菜根譚》的這種追求與擔當體現在它對道義主義生死觀的肯定與發揚上。

二、對自然主義生死觀的繼承與轉化

自然主義生死觀認為生與死是對立統一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②。二者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狀態,生不足喜,死不足悲。莊子在一則寓言中描述,子桑戶死后,他的朋友孟子反、子琴張來吊唁,”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③。莊子認為”變而為死“是與春夏秋冬四時而行,在生中蘊藏著死亡的種子,死又會轉化為新生,今天以某種形式死去,明天又可能以另一種形式獲得新生,因此人完全不必悅生畏死。人們對”生“應當自然處之,安之若命,對”死“也應當以自然的眼光看待,安時順處,聽其自然。子來在臨終時說:”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阿芤赃@種自然主義的態度對待生死,便可以進入一種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的自然狀態,在人世間”避世“、”游世“.

《菜根譚》對生與死對立統一的關系也持自然主義的看法,它同樣認為”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⑤,自然主義那種不貪戀生命,將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死亡像莊子那樣鼓盆而歌的樂觀態度,既是對生命的禮贊,又是對死亡的精神超越。不過大多數的人雖然從認識上可以接受這種觀點,但是在情感上卻做不到這種境界,究其原因,本質上還是源于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人類是唯一在青壯年時就知道自己終將死去的動物,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人時時都處于一種隱逸的深層次的對死亡的恐懼之中,這種感覺來源于對死后未知的恐懼和對于生存的執戀。死亡意味著放棄所有,它像一把鋒利的刀把人從他所有的附屬物、親友、財產中一刀切斷,《菜根譚》指出值得人們深思的兩種境地:”富貴得一世寵榮,到死時反增了一個‘戀’字,如負重擔“①,”貧賤得一世清苦,到死時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②。如果我們把生看做是為死亡而做的一種訓練和一種準備,如果把生命認知為用以完成任務的工具和手段,那么這個顛覆性的覺知,將會使人對世上一切事物的重要性,進行全新的理解和排序。一些我們不遺余力去維護、去信仰的價值觀念,在面對生死大限時,會出人意外地發生變化、反轉、混亂、迷茫,”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③,”思既死之后有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④,”人常憂死慮病“⑤,可以”消幻業而長道心“⑥。

”任何人終將死亡;無論我們此生積聚多少財富與資產,它終將潰散,一切建造必會崩塌;我們生命中所聚合的人或物,一定會離散?!阿吣敲?,我們應該如何在真實的層面而不是理論的層面來克服死亡的恐懼呢?我們已經知道死亡意味著擺脫與自己所看到的、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的依附,沒有過去,沒有將來。我們在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在走向死亡,因此我們終其一生都不應該陷入對任何東西的依附之中,”欲臨死而無貪戀“則需要”生時事事看得輕“⑧,”知生之必死“那么”保生之道不必過勞“⑨?;钪馕吨恳惶煳覀兌家毩暦艞壩覀兯栏降臇|西,”人應該時時懷有一種死的懇切“⑩,這句話值得我們去踐行,不僅僅是堅持一天,而是堅持每一天。保持這種心態,我們才能理解”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的自然主義生死觀。

《菜根譚》采用自然主義的觀點來處理”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11,幫助人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而對于”生“的看法,《菜根譚》則有新的見解,它并不認同”生不足喜“的觀點,而是認為”人生只百年“,有幸生存在人世間,”不可不知有生之樂“,在懂得有生之樂的同時,也”不可不懷虛生之憂“12.人們生存于世上應當心懷天下,有所作為,不可虛度此生,《菜根譚》對于此點的論述體現在它對道義主義生死觀的肯定與發揚上。

三、對道義主義生死觀的肯定與發揚

道義主義生死觀主要為傳統儒家所提倡,由于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道義主義生死觀在中國人生哲學中也相應的占有主導地位。

孔子的弟子有若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阿僭谌寮艺軐W中凡為命者,即不可抗拒,不可探討??鬃拥牡茏蛹韭穯枴彼馈?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②對于怪、力、亂、神,孔子采取保持距離,存而不論的態度,對死也不作神秘主義的解釋??鬃硬⒉魂P心追求不死,他并不因為”人固有一死“,不能戰勝死亡而輕蔑人生,向往彼岸,他關注人生的價值,關注不朽,”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③。

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為貴?!阿苘髯诱f:”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阿萑寮铱隙ㄉ膬r值,對于這一點,《菜根譚》也持同樣的觀點:

”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逝海之一波“⑥,”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⑦,生命如此寶貴,我們應該懂得珍惜,王夫之講:”圣人者人之徒也,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則不得不珍其生?!阿噙@是中肯、客觀地對待生命的方式,而不是像楊朱那樣走向極端,認為個人的生命價值擁有至高無上的價值,最后走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貴生主義。人生盡管短暫,但不能狂熱積極的享樂盡歡,也不能消極無為的游世避世?!恫烁T》批判享樂主義的生死觀,在方法手段上認同”自然主義“對待死亡的處理方式,在入世上,它肯定道義主義生死觀提倡君子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人生,關心生死的社會意義。儒家認為人有選擇生死的意志自由,可以賦予自己的生命不同的意義,個人的選擇是否符合仁義是判斷生死價值的標準,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精神構成道義主義生死觀中最崇高的氣質。

《菜根譚》認為天地萬古永存,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⑨,在《菜根譚》看來,如果我們在一生中不思”立好言、行好事“,即便在世百年,長命百歲也恰似未生一日、未過一生,所以它主張追求精神不朽,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的肉體由物質性的元氣構成,陰陽大化、死生無常,人只能聽其自然,但是作為主體的人,可以留下長存于天地之間的東西,這便是一個人的精神,在《菜根譚》看來,精神的生命不僅重于肉體的生命而且也重于功名富貴、重于事業文章,功名富貴隨著世事變遷會轉移,事業文章也可能隨身銷毀,而只有精神與氣節才能萬古如新,千載一時,”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芬芳“①,精神、氣節記載于歷史之中,留存于天地之間,就是傳統儒家所追求的三不朽之一,也是朱熹所說的”死而不散“.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