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探析
【緒論】平等視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讀緒論
【第一章】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論視域
【2,1】權利優先型的自由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2.2 2.3】經濟基礎型的馬克思主義公民身份平等觀
【第三章】當代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及其化解路徑
【結語/參考文獻】我國公民身份平等觀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通過平等的視角,分析公民身份平等的維度、公民身份平等的范式以及當代中國公民身份平等問題,寄希望于探索一種完整的、有意義的公民身份。既超越了權利和美德對立的二元公民身份觀,又試圖在兩者之間搭建橋梁;既克服了形式平等與實質不平等之間的悖論,又以道德平等對其進行了補充。
公民身份平等的三重維度-形式平等、實質平等、道德平等-形成了一個穩固的三角形架構,以實質平等(社會經濟資源)聯結了形式平等和道德平等、以道德作為主體精神力量補充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公民主體的平等美德是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有機統一的主體力量。形式平等對公民身份的發展具有起點意義,它首先肯定了人生而平等理念、權利平等理念,并且以憲法和公正的制度保障了公民身份的形式平等,促進了公民身份的發展。
與此同時,它也阻礙了公民身份的發展,姑姑且不論對權利平等的重視是否會忽視公民美德這個問題,權利平等必然需要一定的社會物質資源,沒有社會結構和物質資源的支撐,權利就是無源之水。因此形式平等、實質平等、道德平等三者作為公民身份平等理論的三重維度應當是緊密相關的。
公民身份在理論上應當是平等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出現了眾多的不平等,中國公民身份的平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不對稱以及道德平等缺失,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公民身份的發展。馬歇爾曾經認為公民身份是緩解社會階層固化的有利武器,但是實際上,公民身份中出現的排斥要大于其包容。彰顯公民身份的平等訴求,使公民身份更具包容性、平等性,關注社會底層群體,這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著作類:
[1][美]基思·??怂?。公民身份[M].郭忠華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2][英]德里克·希特。何謂公民身份[M].郭忠華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3][美]邁克爾·J.桑德爾。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M].萬俊人等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
[4]徐友漁。重讀自由主義及其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5][英]布賴恩·特納。公民身份與社會理論[M].郭忠華等譯。長春:吉林出版社,2007
[6]斯蒂芬·馬塞多。自由主義美德-自由憲政中的公民身份、德性與社群[M],馬萬利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
[7]何懷宏。平等二十講[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8][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9][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鄧安慶譯注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美]A.麥金泰爾。追尋美德[M].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11][英]洛克。政府論下篇[M].葉啟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12][美]約翰·密爾。論自由[M],許寶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13]程煉。倫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4][英]約翰·密爾。代議制政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5][英]德里克·希特。公民身份-世界史、政治學與教育學中的公民理想[M].郭臺輝等譯。長春:吉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2010
[17]羅納德·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18][美]邁克爾·桑德爾。民主的不滿[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18]肖濱、郭忠華、郭臺輝?,F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9]Judith Shklar.American Citizenship[M].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0][美]阿瑪蒂亞·森。論經濟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M].王利文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1] Giovanni Sartori.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M].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1987
[22][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論與實踐[M].馮克利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23][美]艾德勒。六大觀念[M].郗慶華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24][美]約翰·凱克斯。反對自由主義[M].應奇譯。南京:鳳凰傳媒出版集團,2008
[25][美]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鄧正來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
[26]T.H.Marshall.Sociology at crossroads and other essays[M].London :Heinemann,1963
[27]T.H.Marshall.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M].London and Concord ,MA :Pluto Press,1992
[28][美]諾齊克。無政府、國家、烏托邦[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29][美]沃爾澤。正義諸領域:為多元正義和平的一辯[M].褚松燕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30][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1][法]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上海:上海三順書店,2011
[32][英]安東尼·吉登斯?,F代性后果。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3][英]西季威克。倫理學方法[M].倫敦:麥克米蘭公司,1907
[34]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5]孫伯鍨。孫伯鍨哲學文存[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3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周國文。公民倫理觀歷史源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39]徐賁。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40][德]尤爾根·哈貝馬斯。包容他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1][法]盧梭。懺悔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42]龔群。羅爾斯政治哲學[M].北京:商務出版社,2006
期刊論文類:
[1]王元亮。平等概念的學理辨析[J].倫理學研究,2014.5
[2]王元亮。論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J].科學社會主義,2013.2
[3]馬驍毅。馬克思與柯亨平等觀的比較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2012.5
[4]李實、岳希明。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調查[J].財經,2004,3、4 期合刊
其他:
[1][英]尼古拉斯·布寧等。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匈]亞諾什科爾奈。大轉型,載于比較[C].中信出版社,2005
[3][英]斯廷博根編。公民身份的條件[C].郭臺輝等譯。長春:吉林出版責任有限公司,2007
[4]王立。平等的范式[D].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