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企業危機公關行為的倫理學探究
【緒論】企業危機公關中的違德問題探析緒論
【第一章】企業危機公關中的問題及其原因
【第二章】企業危機公關的道德準則
【第三章】促進企業在危機公關中落實道德準則的對策
【結束語/參考文獻】企業公關過程中的道德思考結束語與參考文獻
緒 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1、問題的緣起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受到各種已知或未知、內部或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企業隨時都可能處在危機邊緣或被置于一個危險的境地。由于各種巨大的利益誘惑,有不少企業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可能使用一些卑劣的手段,比如掩蓋事實真相、不承擔相應責任、唯利是圖等丑惡行徑,這些行為都會使企業危機公關的不道德性進一步擴大。更過分的是,這些行為還可能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對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企業的健康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為了正確地應對和處理這種情況,筆者設想,能否結合企業危機公關與倫理學的相關理論,制定出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來規范企業的危機公關行為?這就是本文研究主題的緣起。
2、研究的意義
我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意識發展的比較落后,也比較晚,相對于國際水平是落后的,而國際競爭對企業危機公關道德的要求極高,所以我國企業急需確立健全的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更何況,一個有危機公關道德意識的企業是重視長遠發展并且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在我國,培育重視長期發展的企業不但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更利于節約政府監管成本以及公眾與企業的和諧。因此,從大方向上來說,我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問題的狀況更需改變,而且我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的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企業的自身發展,也利于政府監管的內化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現階段,國內尚沒有企業危機公關的道德準則對企業的危機公關行為進行約束,這就導致了許多企業在面對巨大的誘惑時,往往存著一定的僥幸心理,從而做出相當不明智的決定,觸犯了許多道德底線。其后果就是要面臨更高的道德風險和更大的危機,也極大地破壞了市場的有序。再者,企業危機公關的道德問題既與社會的和諧穩定息息相關,也與現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密不可分。所以,本文對企業危機公關的相關研究,可以為我國以后的企業危機公關道德問題提供可依據的道德準則,并可以為進一步健全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本文對企業危機公關道德問題的探索,不僅能夠糾正企業錯誤的價值觀,而且可以樹立企業的責任意識。對企業危機公關行為進行價值和倫理判斷,從而為相關主體指明實踐方向。
(1)確立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簡單來說,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就是企業在進行危機公關時,能得以良好解決問題的基本保障。首先,確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對企業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企業遵循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來進行危機公關,這樣就能道德地解決危機事件。其次,企業遵照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進行危機公關,能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信任感,而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相信企業,愿意購買企業的商品,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通過購買企業產品的形式把利益反饋回企業。最后,企業遵照危機公關道德準則進行危機公關,這樣就會獲得監管方的肯定以及支持,在獲得監管方肯定以及支持后,企業就會輕松地實現其制定的目標,提高其生產經營的效率,并且擁有政府的認可,企業一旦需要諸如融資等方面的需求時就會得到比他人更多的支持。這些對于企業的自身發展都是相當有幫助的,所以,危機公關行為具有道德性的企業后續的發展都會比較好。
(2)確立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確立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應當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因為我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的確立與我國企業倫理道德是一致的,這對政府監管的實施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是極其有利的。重視危機公關中的道德性的企業才是負責任的、重視長期發展的企業。企業的道德意識一直都是我國政府針對企業所提倡的。雖然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我國的企業主們都能夠擁有很強的盈利意識,并以此帶來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但是,在吸收市場經濟長處的同時,我們又于不經意間引入了市場經濟的短處。而隨著中國特色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這一問題應當被關注。
二、文獻綜述
1、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于企業危機公關的研究是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的,由于公共關系意識的引入,我國開始了企業危機公關的研究之旅。20 世紀 90 年代之后,隨著我國企業的競爭愈加激烈,對企業危機公關的需求愈加強烈,學界對企業危機公關這一研究對象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把我國企業危機公關研究帶入一個新的高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中國危機管理第一人"的游昌喬將企業危機定義為:企業危機就是指企業遭受嚴重損失或面臨嚴重威脅的突發事件。而這些突發事件會在短時間內會在社會上形成很強的負面輿論,而這些負面輿論將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危害,其不確定性會使企業因為不知道事情會向哪個方向發展而產生很強的緊迫感和壓力。
企業要想消除該突發事件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具體的危機應對行為,限制危機事件進一步擴張。他將企業危機公關定義為:企業危機公關是指企業在發生危機事件后采取的一系列公共關系行為的統稱。當今各種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是空前巨大的,都免不了危機事件的侵襲。因此,企業危機事件作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危機公關也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在危機事件爆發后,企業采取的危機公關行為的道德度就是企業道德度的最直接表現。游昌喬先生同時提出危機公關 5S 原則:(1)承擔責任原則;(2)真誠溝通原則;(3)速度第一原則;(4)系統運行原則;(5)權威證實原則。
我國的危機公關道德研究從目前來看,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各個企業的危機公關道德意識都較差,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企業危機公關道德管理體系。雖然我國一些學者也對企業危機公關有所研究,但是當前中國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從公司的危機公關的監管作用、危機公關的社會職能、信息傳遞這三方面進行探究的,涉及到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方面的寥寥無幾。具體如下所示:如趙龍的《從"達芬奇"事件看中國家具企業的危機公關》中提到:企業聲譽管理的核心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遵守與履行等;芮琳琳《淺析危機公關中的傳統美德因素》中論述了在企業或社會團體在進行危機公關時產生出的傳統美德因素;陳旭東在《對企業危機公關的思考--以近年來的企業危機公關事件為例》一文中,以近年來我國所發生的危機公關事件中對企業危機公關行為進行分析;成松柳《企業公關與企業倫理》中從企業危機公關事件引申至企業倫理,進行分析等等。系統的以道德為主導的文獻少之又少,相關文獻主要提及的是公共關系的方式方法和產生的作用等,而對于危機公關沒有完整的道德普適標準。
盡管我國學者對于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方面做出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是,他們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對企業危機公關進行研究,他們對企業危機公關所做的研究對我國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方面具有重要的開拓性作用。
2、 國外研究現狀
危機公關理論誕生于美國,在 1903 年一位被稱作是"現代公共關系之父"的記者艾維·李(Ivy Lee)和他的朋友合作創立了最早的公關公司新聞宣傳事務所,該公司給客戶提供相關的公關服務。公司專門負責為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機構提供傳播和宣傳服務,協助客戶建立、維持公眾聯系和與新聞界的聯系。
英國危機公關專家里杰斯特(M.Regester.Michael)在 Crisis Management 一書中提出危機處理 3T 原則,強調危機處理時把握信息發布的重要性。(1)Tell you owntale.強調組織牢牢掌握信息發布主動權;如果與媒體的溝通渠道超過一個,那么隨時有可能因為主渠道職位的那些渠道的一個微小的錯誤而使企業陷入被動。(2)Tellit fast.強調危機處理時組織應該盡快不斷地發布信息;你將事實多快地呈現給公眾和媒體,事情解決得就有多快。(3)Tell it all.強調信息發布全面、真實,病情必須實言相告。有關企業的危機報道的第一篇報道出爐后的 24 小時內,會爆出無數具有臆想色彩的信息。如果經理人永遠比媒體晚一步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真相,那無疑是把自己放到了一個被動的局面上。但不管你是否了解的比媒體多,你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你所了解的全部事實,并且必須強調你確認的事實和觀點。
另外還有斯蒂文·芬克提出"五個階段"理論,即企業危機潛伏期、企業危機爆發期、企業危機擴散期、企業危機處理期、企業危機處理結果和后遺癥期。由危機管理的著名研究者:美國學者羅伯特·希斯在他的著作《危機管理》中提出了危機管理的 4R 模式理論,即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四個階段。該理論主要圍繞危機發生的四個階段進行研究。提出了企業應該根據事件發生前的危機預警和預控危機,來減輕危機的影響力和攻擊力。
企業也要實施相應的策略竭盡全力應對已經發生的危機事件,從而闡述了企業事后的危機恢復管理策略,給企業應對危機做出好的指導。而縱觀國外學者對于企業危機公關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國外并沒有學者對企業危機公關進行專門的道德方面的研究,更別提制定出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了。
三、研究思路、方法、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1、研究思路
從道德層面分析企業危機公關的問題,通過對企業危機公關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企業危機公關的道德準則以及促進企業在危機公關中落實道德準則的對策等問題的研究,制定出我國的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以補充完善道德研究中企業危機公關道德領域的缺失。
(1)企業危機公關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研究企業危機公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其原因,同時也是分析本問題的道德切入點。
(2)企業危機公關的道德準則。根據現存問題構思出針對問題的相關道德準則,包括企業危機公關之道德準則的確立和企業危機公關之道德準則的主要內容。
(3)促進企業在危機公關中落實道德準則的對策。如何通過企業管理者以及公關人員道德修養的提升、危機公關行為的透明度保障和企業外部的道德輿論強化等方面促進企業在危機公關中落實道德準則。
2、研究方法
本文嘗試從實際案例出發,挖掘出企業危機公關行為與道德的內部聯系,揭示了企業危機公關道德在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擴張壯大中的重要性。筆者在危機公關理論、企業倫理道德理論以及企業危機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我國目前危機公關的具體道德情況,找出了危機公關中存在的道德缺陷,分析了該道德缺陷產生的原因,提出并制定了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闡明了企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應如何落實危機公關道德準則的建設工作。關于危機公關實際案例的取用,借鑒了國內外學者關于這方面已有的研究資料,吸取了許多企業對危機公關的實際處理方法以及處理經驗,采取案例研究和文獻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危機公關道德缺陷的引發原因、解決手段和應對流程進行探討。同時,本文重點研究了政府、媒體和群眾對企業危機公關產生的影響,有目的地對企業危機公關現有道德水平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解決企業危機公關不道德行為的方法,也就是企業在危機公關行為中必須要遵循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這對企業危機公關道德問題的解決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3、本文創新點和不足之處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第一,從倫理學的角度重新分析了企業危機公關;第二,重新審視我國企業危機公關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在企業的危機公關行為中必須遵循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才是最終的發展目標。第三,根據我國企業在危機公關中所出現的道德問題,分析了其原因,并制定出了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提出促進企業在危機公關時遵循企業危機公關道德準則的方法。
不可否認,本文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本文的研究對象均為大型企業,難以代表中國企業的全貌。同時本文的研究均基于網絡及媒體發布的數據,也許會遺漏一些沒有發布出來的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論的全面性。最后,由于筆者自身理論知識、研究視野和實際水平有限,可能也對結論的完整性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