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2023-07-17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阿倫特“思考”的道德意蘊探析
【第一章】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第二章】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第三章】海德格爾事件:思者為何誤入歧途?
【第四章】 “思考”的哲學蘊含
【5.1】 “思考”和良心的關系探析
【5.2.1】 “思考”對判斷的“釋放作用”
【5.2.2】 “思考活動中對人的心智擴展
【第六章】對阿倫特“思考”的道德關切的反思
【參考文獻】阿倫特思考的道德副作用研究參考文獻


1導言

1.1選題來源及意義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 19O6-1975年)是二十世紀西方一位著名的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身為一個德國猶太人流亡者,阿倫特切身經歷了二戰期間極權主義肆虐所造成的巨大浩劫,這段不可磨滅的“黑暗時代”的陰影也成為了她畢生思考和寫作的背景,促使她致力于驅散黑暗陰霾的斗爭。阿倫特一生著述甚豐,給世人留下了十幾部頗具分量的著作,其中不乏政治哲學的典范之作;她的思想極具原創性,而且直面二十世紀的重大政治、歷史事件,針砭時弊,因而常常引發社會的極大關注和學者們的激烈爭議。

受其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阿倫特對行動以及政治領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從體大思精的《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1951),到令她名滿天下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份關于平庸之惡的報告》(Eichmann in Jerusalem:AReport on theBanality o fEvil,1963),以及后來對美國共和制有微妙精湛詮釋的《論革命》(OnRevolution,1963)和《共和的危機》(Crises of Republic,1972),阿倫特終生都執著地關注現實中潛在的危機,不斷地探尋人類生活中充滿希望的新前途并且發現可能的方法。

盡管如此,隨著深入閱讀她的著作,我們就會發現,她那熱情激昂的“思考”自始至終都活躍在她的全部作品中;“思考”毋庸置疑是她的主要活動方式,它仿佛帶有塞壬之歌般的誘惑,總是成功地俘獲人心。在她生命的最后幾年里,阿倫特有意為自己留出時間和閑暇來對“思考”進行思考。她重新回顧了自己對“黑暗時代”以及大屠殺事件的反思,這使她懷疑在“思考”和道德判斷之間存在著聯系。經過她晚年對“思考”在哲學上的可能性及其道德意義的探索,最終成就了她最后和未竟的著作--《心靈生活》(The Life of the Mind,1978)。

《心靈生活》不像阿倫特先前的著作那樣大都是探討確切的政治議題,它是阿倫特最具有哲學思辨的作品。為了對“思考”進行思考的同時又不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沼,阿倫特求助于哲學史,與先哲們神交會意,以期獲得意志的力量和有效的判斷途徑。因此,在這本書中,阿倫特從現象學、語言哲學甚至歷史哲學等等多方位的視角,向讀者們展現了從蘇格拉底至康德至海德格爾的幾乎整個哲學史,也涉及到了大量的傳統和當代的哲學問題。從表面上看,《心靈生活》并不是一本倫理學、道德哲學著作,它作為對《人的境況》(The Human Condition,1958)關注行動和行動生活的一種續篇,《心靈生活》聚焦于個人及其內在心靈生活的內在活動。若把阿倫特當作一個道德思想者是成問題的,因為“如果一個人試圖在阿倫特的作品中尋找道德或者倫理的理論,他們將不會輕易找到?!?/p>

但是,《心靈生活》對理解道德依然有意義,即使我們可能不會找到一個系統明晰的完整的道德體系。首先,阿倫特自己指出,促使她研究人的心靈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個道德問題。在見證了艾希曼審判之后,她被這一事實所難?。罕桓妗昂芷胀?,十分平凡,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怪物”,②但卻犯下了怪物式的罪行。在阿倫特看來,“他沒有堅定的意識形態信念或明顯的作惡動機這些標識,他行為上唯一能被別人察覺的顯著特點是某些完全消極的東西:不是愚蠢而是無思?!?/p>

這種在犯罪者的膚淺和他的罪行之龐大之間的明顯矛盾促使阿倫特推測是否“惡行可能不只是放棄基本的為惡動機,而是放棄任何動機,放棄任何能夠激起興趣和意志的東西”.

在她看來,艾希曼的突出特點是他的“無思”,鑒于此,她想“善惡問題,我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可能與我們的思考能力有關?!边M而,阿倫特在《心靈生活》中的“思考”這一卷,即《心靈生活·思考》中審查的具體問題是“不顧結果和具體內容的思考活動之類”,是否能“使人避免作惡,或在實際上‘決定’我們與罪惡行為作斗爭的條件?”⑥于是,阿倫特自己為讀者閱讀《心靈生活》提供了一個道德的視角。第二個原因至少包含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她1965年在紐約的系列演講被叫做“關于道德哲學的一些問題”①,它們總體上同樣也是三重結構--“思考”,“意志”,和“判斷”--且其內容是《心靈生活》的直接雛形;另一方面,她在1971年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思考與道德關切”②,她幾乎把它的全部內容都融入了《心靈生活·思考》中,且它容納了“思考”的中心內容。

事實上,阿倫特生前并沒有完成《心靈生活》,這部著作缺乏統一性也確實使得讀者很容易在許多沒有適當標識的岔路上迷失自己。但是,從阿倫特向來不拘泥于傳統特定思維模式的思考方式來看,我們似乎可以把她一貫的哲學態度--哲學存在于哲學性思維或推理之中;它是一種活動,而不是一個知識體系--看成引導我們走出她思想迷霧的繩索。正是如此,阿倫特邀請讀者們加入她對一些大問題的反思之中,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所遭遇的。鑒于此,透過阿倫特生活的時代--20世紀極權主義的惡的經歷--回顧人類黑暗的歷史,理解阿倫特對那個時代的思考,我們不僅可以得出“思想”是“道德”的成長土壤,還可以習得如何審視我們今天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在一年前開始思考論文選題,當時心中最為明確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要寫一位女性哲學家。而在上個世紀的重要女性思想家中,阿倫特當仁不讓地與波伏娃、桑塔格等享有卓爾不群的地位。通過閱讀阿倫特的相關著作,我更是被她犀利的眼光、獨特的哲學視角、深厚豐滿的性情所吸引。尤其在她對“思考”的道德意蘊論述中,我更是獲益匪淺。正如雅斯貝爾斯曾經是阿倫特身處“黑暗時代”的明燈,在我看來,阿倫特是照亮我們前行道路的一盞明燈。

1.2國內外研究概況

近年來,隨著阿倫特主要著作的中文譯本及多種傳記在國內相繼問世,中文讀者能夠在思想上與已故的阿倫特直接進行思想對話,這也促進了國內學界對阿倫特思想研究熱度的增溫。目前,國內阿倫特原著的翻譯成果已經頗為豐富,包括:《黑暗時代的人們》(2006)、《心靈生活》(2006)、《論革命》(2007)、《極權主義的起源》(2008)、《人的境況》(2009)、《過去與未來之間》(2011)、《責任與判斷》(2011)。其他關于阿倫特的專著也大都是翻譯外文版本,且很多都是傳記性質的,例如,《阿倫特為什么重要》(2009)、《阿倫特與海德格爾--愛與思的故事》(2010)、《愛這個世界:漢娜·阿倫特傳》(2012)等等,它們只是大致勾畫了阿倫特思想的輪廓,沒有深入探討她的某一思想。值得一提的是,較近出版的兩本專著--王寅麗的《漢娜?阿倫特:在哲學與政治之間》(2008)和陳高華的《思考與判斷:漢娜?阿倫特的哲學--政治之思》(2011)都以哲學與政治之間關系為線索,詳細分析了阿倫特的政治哲學思想,且涉及對阿倫特“思考”的政治意義的探討。前者指出,“思考”對于保持世界多樣性和保存文化、傳統意義重大;后者聲稱,“思考”不斷鞭策人們審視社會規范,避免人們隨大流而墜入意思形態的黑暗。

相較于國內對阿倫特思想研究的滯后,國外基本上從20世紀50年代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發表之時就已經開始關注她的思想,從各個方面研究阿倫特的著作和論文一直都在出版發表,所涉及的主題涵蓋極權主義與惡、公共領域、行動與權力、猶太人問題、現代性問題等等??偟恼f來,西方學術界對阿倫特及其思想的研究比較深入和全面,頗為成熟。

具體說來,西方學術界對阿倫特的“思考”概念及其所涉及的道德思想有如下探討:

伯恩斯坦在《阿倫特論思考》一文中,回顧了阿倫特關于“思考”的一些精辟論述,對阿倫特的“思考”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確證了“思考”這一概念其實貫穿了阿倫特的整個學術事業,并且他還指出,在阿倫特自己的思想中存在一個懸而未決的、深層的矛盾,即她對待蘇格拉底式的思考與海德格爾式的思考的矛盾態度。

維拉指出,為了解答人的思考本性如何幫助人避免為惡這一難題,阿倫特尋求蘇格拉底的“我與我”之間的無聲對話。并且,阿倫特把這種對話追溯到人的意識本身的多元性與復數性。只有那些通過思考活動培養出他們內在復數性的人,才能說是真正地喚醒了良知?!八伎肌彪m然不能產生直接的政治力量,但是在危機時刻卻會有重大意義。①本哈比懷疑阿倫特是一個道德相對主義者。阿倫特認為:“良心這個問題最終取決于我愿意同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關乎‘客觀的’標準或準則?!雹谒肛煱愄貨]有做任何道德上的論證,僅僅“為了尋求個人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就確定了一個原則性的道德觀點?!雹邸鞍愄氐恼位蚺c政治相關的道德觀念所涉及的概念莫名其妙且令人困惑,它們沒有一個堅固的規范的標準或立場?!雹軇P特伯批判阿倫特的論述缺乏道德原則的尺度,“阿倫特對蘇格拉底的看法能夠被轉化成這樣一種命題:對我而言,因為承受別人帶給我的痛苦要比我對別人為惡而與自己相違背的痛苦好受些?!雹莸赖略诎愄啬抢锒贾徊贿^是免于良心自責的痛苦:你不能殺人,因為你不想忍受你自己的良心責備。在缺少道德證明的情況下,“良心一度是一種特殊的自利”.

總的說來,西方學術界對阿倫特的“思考”概念及其所涉及的道德思想態度各異、評判不一,這顯然是與阿倫特自身思想的原創性、豐富性且缺乏體系性密切相關的。由此看來,只有通過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她的思想進行理解和闡釋,才有可能呈現出一個更加真實的阿倫特,而這種以不同視角來看待世界、理解他者思想的方式也正是阿倫特自身進行思考的路徑。

1.3研究思路

鑒于阿倫特思想的豐富維度,在這篇論文中,筆者依托于《心靈生活·思考》這一文本,在力圖保證文章的論述符合阿倫特思想的本來面目這一前提下,努力從道德的視角來理解阿倫特的“思考”概念,以期對還原和把握阿倫特的思想做出有益的嘗試。

文章圍繞阿倫特《心靈生活》的寫作初衷--審查思考活動如何避免人為惡,集中探討了阿倫特的“思考”概念及其道德蘊含。在論述結構上,文章通過考察與阿倫特“思考”概念密切相關的三個人--“無思”而為惡的艾希曼、有思想卻也為惡的海德格爾、“思考”的道德典范蘇格拉底,重點回答阿倫特的“思考”究竟是什么、“思考”到底怎樣避免人為惡這兩個關鍵問題。

首先,文章追溯艾希曼審判暴露出的艾希曼的“無思”特征,深入挖掘“無思”的哲學蘊含。艾希曼的平庸形象與他犯下的滔天罪行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驚人的“無思”也促使阿倫特從人的內在心靈生活中探尋人為惡的原因。阿倫特得出“無思”之人的三種具體的表現:1、不能從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2、不能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3、不能意識到對其自身所發生的事情。此外,阿倫特論證了“無思”是釀成“平庸之惡”的根源?!捌接怪異骸弊鳛闃O權主義下的一個范疇,是阿倫特對之前的“根本惡”問題的延續和深化,惡的平庸本質在于為惡者的“無思”,即個體的性格和心理動機極其膚淺。

其次,反觀阿倫特的老師海德格爾,他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并沒有因其博大而深邃的思想在納粹德國統治時期潔身自好,反而,他公開支持希特勒的納粹政權,而且在二戰結束后對自己的惡行保持沉默。學術界對于“海德格爾事件”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海德格爾的思想與他的納粹經歷之間的關聯,各種說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阿倫特在“馬丁·海德格爾80歲誕辰”和《心靈生活》中刻畫和強調了海德格爾思的非工具和非認知的性質,它完全疏離人類事物,具有純粹性和隱退性。在阿倫特看來,海德格爾在賦予思前所未有的自主權的同時,也將思與人類的生活世界相隔離,它由此失去了與判斷活動的聯系?!昂5赂駹柺录睂嵸|上表明的是他判斷的缺失或者根本就沒有判斷,而這點是與艾希曼的“無思”相契合的。

第三,在歷經反思艾希曼的“無思”和海德格爾的“非凡之思”這一漫長復雜的過程之后,文章開始切入阿倫特自己對“思考”的獨到見解?!八伎肌边@一概念其實貫穿了阿倫特的整個學術事業,在她早期文章中就不斷出現過關于“思考”的零碎論述,而在《心里生活·思考》中,她更是集中探討了“思考”的哲學蘊含。在阿倫特看來,“思考”不同于認知,前者關注的是事物的意義,與人的理性相對應,后者關注的是真理,屬于人的知性范圍。雖然“思考”不同于科學,它并不能給我們帶來直接的實踐知識,但是,“思考”與人的判斷能力密切相關,能夠幫助我們避免為惡。阿倫特將“思考”比喻成珀涅羅珀的織物,是一種周而復始、永無休止的活動。同時,這種隱喻使得“思考”在語言中顯現,進而在不可見的“思考”和可見的現象世界之間的鴻溝中架起了一座橋梁。無論如何,阿倫特的“思考”始終與人類事務相關聯:“思考”的對象源于紛繁復雜的現象世界,“思考”的表達是栩栩如生的隱喻,而“思考”對于意義的探尋也終歸反饋我們現實的生活。阿倫特把蘇格拉底視作“思考”的典范,蘇格拉底的三個比喻--牛虻、助產士、電鰩--形象深刻地揭示出“思考”的方式及其意義。

第四,對文章中心論點--“思考活動避免人為惡”的詳細論證。在《心里生活思考》中,阿倫特指出,在“思考”和道德之間至少有兩種相關聯的方式,這使得“思考”具有道德副作用,進而能夠“決定”一個人反抗為大惡。

其一,阿倫特認為,“思考”,作為一種自反性的反思活動,即,作為“我與我自己的內在對話”,在某種具體特殊的情況下引起、導致了“良心”.當我獨處、僅同自己一起生活時,我成為我自己的朋友這點是很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夠阻止我犯某些罪行,它能夠以一個朋友的立場和方式來幫助我抵抗為惡。畢竟,誰“愿意成為一個殺人犯的朋友,且不得不和一個殺人犯同住一屋?即使是另一個兇手?!?/p>

其二,阿倫特看到了在“思考”和判斷之間的聯系。事實上,她的“思考”對判斷能力產生有益的副作用,它包含兩種途徑。首先,“思考”對判斷有“釋放作用”(liberatingeffect)。倘若一個人習慣地檢驗事物的意義,那么他會傾向于質疑普遍接受的原則和規范;因此,他慣常于把這個特殊事物當做一個特殊來對待,而不是當作是一個普遍性的情況。所以,在某一危機時刻--對阿倫特而言,在這種危機時刻下“思考”具有政治意義上的重要性--一個“思考”的人將不會輕易地被其他所有人的作為所湮沒。②他將會確立他自己關于事物的想法,當然,順便指出,這也并不意味著他的判斷總是對的。這只意味著一種特殊的錯誤來源被排除了:他不會因為不“思考”就接受由整個社會所提出的那些“標準”而犯錯。在阿倫特看來,正是這種“無思”使得大部分的德國人在第三帝國時期贊同了希特勒的主張、不假思索地接受納粹統治下引入的“新標準”.其次,“思考”鍛煉了人的想象力,在這個程度上,“思考”對判斷有有益的影響,并且進而使個人更容易從他人的視角看世界。我們能考慮其他人的潛在觀點的這種能力,就是康德所言的“擴展的心智”(enlargedmentality),對阿倫特而言,它是正確判斷的先決條件。

最后一部分,筆者首先以阿倫特對普遍性道德原則的批判為線索,更加深入地探討由此所引發的異議,揭示出阿倫特道德關切的基本前提和主要關切點--道德實踐。事實上,阿倫特對解釋普遍性道德原則并不感興趣,她的道德理論既沒有涉及善惡的區分標準,也沒有樹立一個明確的道德規范尺度,反而,她在自己的道德思考中質疑普遍性道德原則的實踐意義,對它們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在阿倫特看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知善并不足以行善,況且在極權主義的統治下,一些普遍性道德原則甚至發生了根本的倒置,轉變成它們的對立面。鑒于此,阿倫特呼吁一種由“思考”產生的內化的道德--良心來幫助人們自覺地抵制惡行。之后,筆者反思了阿倫特“思考”的道德關切帶給我們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啟示。在理論上,阿倫特對人“思考”能力的探究既從道德內因的視角回答了艾希曼的“無思”、極權主義的“平庸之惡”、海德格爾的納粹經歷等一系列的學術議題,又是她整個學術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把握她的整個思想脈絡十分關鍵。在現實生活中,阿倫特告誡人們應當獨立思考,切勿人云亦云、人行亦行、沒有思想、隨波逐流。她提出的訴諸良心、換位思考、樹立典范等具體的方法對醫治“無思”的痼疾、防范惡行無異于是一服良藥猛劑,對個人和社會的道德建樹意義重大。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