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2022-09-29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阿倫特“思考”的道德意蘊探析
【第一章】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第二章】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第三章】海德格爾事件:思者為何誤入歧途?
【第四章】 “思考”的哲學蘊含
【5.1】 “思考”和良心的關系探析
【5.2.1】 “思考”對判斷的“釋放作用”
【5.2.2】 “思考活動中對人的心智擴展
【第六章】對阿倫特“思考”的道德關切的反思
【參考文獻】

①事實上,阿倫特的確依照麥卡錫的建議給“無思”尋找到了相應的“代用詞”,我們接下來就嘗試在阿倫特的文章中尋找到類似的表述。此外,考慮到艾希曼的行為直接促使阿倫特創造了“無思”這一術語,所以,為了更好地理解它所表達的意義,我們將涉及《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書中對艾希曼“無思”特征的描述,以此對阿倫特關于“無思”的思考作一番素描。

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通過詳細刻畫艾希曼在審訊中的行為表現,阿倫特至少用到了兩個詳細的解釋或“代用詞”來詮釋“無思”的內涵。在阿倫特看來,“無思”的兩個同義表達是:1、不能反映、設想其他人的立場;2、不能夠意識到某人正在做什么。除此之外,從阿倫特對艾希曼被判決死刑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歸納補充“無思”的第三個代用詞:艾希曼的“無思”也包括他不能意識到對他自身所發生的事情。

關于艾希曼不能從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這點,阿倫特指出,正是艾希曼確實無能“說出一句不是陳詞濫調的話語”②首先引起了她的猜疑。阿倫特注意到,在被告和主審法官之間交流的崩塌是由于艾希曼不能夠為法官所不明白的措辭換一種表述,艾希曼往往使用諸如“最終解決”、“特殊處理”之類的代碼文字來代替直白的“殺掉”,這種“措辭規則”儼然充斥了他的大腦,以至于艾希曼他自己都承認“官場用語是我唯一的說話方式?!?/p>

阿倫特認為,艾希曼說話的方式,以及他不能夠與其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交流,這些都是與他的思考方式相關,或者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思考。在她看來,艾希曼在他講話時所使用的陳詞濫調,不僅阻礙了交流,肯定也掌控了他的思想,妨礙了他與現實的聯系:“我們越是長久地聽他說話,我們越會明顯地發現,他不能言說與他不能夠思考相關,即是他不能從其他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同他的任何交流都是不可能的,不是因為他說謊,而是因為他被那些排斥其他語詞和他者出現、因此排斥現實之類的最可靠的全方位安全盾牌所包圍?!雹馨B荒芘c他人交流溝通正是因為他幾乎從未“從其他同伴的視角來看待任何事情?!?/p>

①阿倫特列舉了一個相當離奇荒誕的故事來支撐她的觀點,她講述了艾希曼是如何認真地解釋當要驅逐奧地利的維也納猶太人時,“他及他的人和猶太人都是’齊心協力‘的”.艾希曼說:“無論何時有任何困難,那些猶太官員們將會到他身邊’吐露心聲‘,告訴他’他們內心的所有的悲痛與哀傷‘,并向他求助?!痹诎B氖澜缰?,“猶太人’渴望‘移居國外,并且他是在幫助他們,因為恰好在同一時期納粹當局表達了他們希望看到德國無猶太人的局面。這兩種想法是相符合的,而且艾希曼他自己能夠’公平對待兩派‘.”②假定艾希曼并沒有說謊,他的確是以上述方式來理解猶太人“渴望”移民的,那么這個事件確實是一個非?;恼Q的例證來說明不能設想他人的立場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的后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思”的第二個類似表達,在此,阿倫特把艾希曼的“無思”與他不能夠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相提并論。阿倫特對在審判過程中某種不可思議的現象--艾希曼好像沒有為惡動機之類的感到很困惑?!鞍B炔魂庪U狡詐,也不兇狠毒辣,而且也不像理查德三世那樣決心’證明自己是一個惡棍‘”③,他好像從未表現出對猶太人的任何明確的仇恨。阿倫特指出:“除非是為了尋求他自己的升職而格外熱心,他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任何動機。而這種熱心本身并不是犯罪;他絕對不會為了自己更快晉升而謀殺他的上司?!?/p>

但是,究竟他是哪里出了錯?他怎么能做得出來那些滅絕人性的事?阿倫特苦苦思索后得出:“用通俗的話來說,艾希曼完全不明白他所做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情?!?/p>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他僅僅是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錯誤,組織運輸百萬的人去死亡集中營與組織運輸小麥給埃塞俄比亞飽受饑荒之苦的人們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霸诜ㄍド?,他大致是能領會問題的內容,且他在最后陳述時談及’納粹政府所規定的價值的再評估‘.他并不愚蠢?!雹薨愄貜娬{:“是絕對的無思--與愚蠢不同的東西--這使他傾向于成為那個時期最大的罪犯之一?!?/p>

實際上,在報告最初,阿倫特基于對艾希曼精神心理分析的官方文件就清楚表明:

“他顯然不是法律上所界定的精神失?!?②艾希曼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同時,毫無疑問,艾希曼的“無思”和愚昧無知也是根本不同的。正如我們在上文中指出的,從智力或理性的層面上來說,艾希曼很清楚他的所作所為。他知道是他用火車把人們運往了他們必死無疑的地方。當時艾希曼并沒有理解錯誤。而阿倫特所強調的艾希曼沒有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在此她所暗含的意思是不同于“僅僅誤解”.艾希曼的不能思考意味著,他是以一種令人不安和可怕的方式思考,他力圖提問一些關于“知道-怎樣”的特定問題--怎樣把如此多的人用如此多的火車運輸到如此多的不同地點--且完全“忘記”意義的問題:參與謀殺百萬的人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因此,艾希曼是“無思”的,但卻不是無辜的。

最后,當法庭要對他執行最終判決的時候,事實證明艾希曼的“無思”不僅僅關系到他不能從其他人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或者關系到他無能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同樣也關系到他不能意識到對他自己而言發生了什么事情。有那么一個時刻,當問到要他留下遺言的時候,艾希曼甚至“忘記”了他將會死去的事實。阿倫特這樣描述這一實況:

阿道夫·艾希曼極其莊嚴地走向絞刑架。他之前要了一瓶紅葡萄酒,并喝了一半。他拒絕了新教牧師威廉·赫爾提供的和他一起誦讀圣經的幫助:他只剩下兩個多小時的生命了,因此沒有“時間去浪費”.他雙手被綁在身后卻非常平靜且身子挺直,他從他的牢房走了五十碼到處決的房間。當警衛綁緊他的腳踝和膝蓋時,他要他們放松繩子,這樣他就可以站直。當提供給他黑色頭罩時,他說:“我不需要”.

他完全控制了自己,不僅如此,他更多的是:他完全就是他自身。沒有什么能比他最后荒誕荒唐的言語能夠更令人信服地證明這點。他開始首先強調他無教派但信仰上帝,他以常見的納粹流行用語表達,他不是基督教徒,也不相信死后有來生。接下來他說:“在經過很短的一段時間后,先生們,我們都要再次相遇,這是所有的人的命運。德國萬歲,阿根廷萬歲,奧地利萬歲,我不會忘記他們?!痹诿媾R死亡的時候,他只考慮葬禮演講中使用的陳詞濫調。在絞刑架下面,他的記憶對他開了最后一次玩笑;他“洋洋得意”且忘了這是他自己的葬禮。①從艾希曼受審時的語言表達到他被處決時的行為舉止,阿倫特不厭其煩地描述艾希曼整個審判始末就是為了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即艾希曼的生活模式就是不假思索地、渾渾噩噩地行動。阿倫特這樣總結艾希曼審判:“這個事例絕不是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一個面臨死亡的人,而且甚至是站在絞刑架下面,他除了想到他一生在葬禮上聽到的那些慣用的悼詞,而對其他的什么都不考慮,并且這些’華麗高貴語言的悼詞‘完全蒙蔽了他的心,以至于他連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都忘卻了。如此脫離現實且’無思‘,這恐怕會比可能潛在于人內心中的所有邪惡相聯合造成更大的浩劫,事實上,這正是我們在耶路撒冷要學到的教訓?!雹谶@個教訓即是“無思”釀成的惡果--“平庸之惡”.

2.2“無思”的惡果:“平庸之惡”

阿倫特在總結艾希曼的“無思”特征時,首次使用了“平庸之惡”(banalityofevil)這一說法,她說:“這場對人類邪惡的漫長審判帶給我們一個沉痛而可怕的教訓--否定言語和思想的平庸之惡?!?/p>

由此可見,阿倫特的“平庸之惡”一詞主要是用來描述像艾希曼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既沒有任何確切的直接為惡動機或對猶太人的深仇大恨,也沒有獨特的個人志趣與原則,更不是精神變態或愚昧無知的反常者,他們僅僅是在當時的體制之內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毫無思考地機械遵照納粹的條例,是一種“正?!?/p>

狀態下的人,而正是這些相當平庸之人卻犯下了滔天罪行,引發了整個人類的大浩劫。所以,“平庸”并不是指艾希曼的罪行是微不足道的或者納粹泯滅人性的大屠殺是人類邪惡歷史上司空見慣的,已經不足為奇;“平庸”實際上是阿倫特用來形容“無思”狀態下的個體的性格和心理動機極其膚淺與空洞,而“平庸之惡”則是在這種空洞的心靈或性格特質下所誘發的沒有深層根源和動機的邪惡。

眾所周知,阿倫特在1951年出版的《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中對極權主義統治下的“根本惡”(radicalevil)有過深刻的反思,在阿倫特看來,納粹統治之下的極端專制以及滅猶集中營是“根本惡”的集中體現,她說:

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目標不是改變外部世界,或者社會的革命性演變,而是改變人性。集中營是實驗室,在集中營里試驗改變人性和羞恥心,所以集中營不光是囚徒們的事情,也不是光是根據嚴格的“科學”標準來管理他們的人的事情;它關系到所有的人?!瓨O權主義政權在無意中發現,有一些罪行是人們既不能懲罰,又不可寬恕的。當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時,它就變成不能懲罰的、不可饒恕的絕對根本罪惡,不再能被理解,也不再能由自我利益、貪婪、渴望、怨恨、權力欲望、怯懦等等罪惡動機來解釋;因此,憤怒不能向它報復,愛不能忍受它,友情不能原諒它。正如死亡工廠或被遺忘的洞穴里的受害者,他們在執刑人眼里不再是“人”,于是這一類新型的犯罪就處于使人類因原罪而結合的范圍之外了。①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極權主義統治下的“根本惡”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根本惡”無法從人能理解的為惡動機中推導出來,因而不能由犯罪動機來解釋,是無法理解的;第二,“根本惡”既不能懲罰,也不能得到寬恕,是一種人們通常所說的“罪不可恕”、“死有余辜”的大惡,人們不可能在道德領域內對它做出讓步、和它妥協;第三,極權主義統治下的“根本惡”所摧殘的是全人類的人性,不僅包括被統治壓迫的受害者,還包括統治者與管理者,他們喪失的是人之為人的個體性與主體性,最終,一切人都變成多余的了。阿倫特指出:“根本惡與一種制度同時出現,在這種制度中,一切人都同樣變成了多余的?!?/p>

這種制度就是極權主義制度,而“根本惡”正是與極權主義制度所奉行的將“人變成多余的”密切相關。為了達到對人的全面統治,極權主義政府首先取消人們的法律人格,剝奪人們的合法身份與基本保障,進而能夠毫無限制地逮捕拘禁個體;其次,極權主義政府用它的意識形態對人們進行“洗腦”,顛覆原有的社會道德準則,使得“效忠元首”、“服從命令”代替了個體的獨立思考,人們的道德人格被摧毀;最后,消滅人的個體性則是極權主義政府實施恐怖、使人變為多余的關鍵,當然,這種泯滅人性的手段是相當惡毒的:“幾百個人被赤條條地塞進一節運牛的貨車車廂,互相緊貼,在鄉村的路上左搖右晃幾天來到目的地;到了集中營仍然如此,最初時刻的震驚是精心安排的,剃光頭,奇怪的集中營服裝;最后是完全難以想象的折磨?!雹龠@種對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摧殘,使個體喪失了獨特性和差異性,最終淪為實驗的對象和犧牲品,毫無人性可言。由此看來,阿倫特所言的極權主義統治下的“根本惡”之所以是根本的、極端的、徹底的不僅是因為它對猶太人大屠殺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事件,更是在于它不擇手段地成功毀滅大多數人存在的意義,摧毀了人的個體性和主體性,對人性、人類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再回到阿倫特在1963年《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書中所提出“平庸之惡”,此時,阿倫特審視極權主義惡行的視角已經從《極權主義的起源》中的社會集體性罪惡轉換為以艾希曼為典型的個體性罪惡。換句話說,“根本惡”是阿倫特在對極權主義體制的宏觀把握之后得出的,而“平庸之惡”則是她從微觀的層面詳細考察極權主義政府官員的典型代表--艾希曼之后提出的,后者是對前者的深入思考和延續。毋庸置疑,“平庸之惡”對“根本惡”有一定的修正:所謂“根本惡”的觀點認為,善與惡哪一方面都是根本的,兩者之間相互是獨立的,這是世界、或個人中出現的善與惡的斗爭的真正原因。

惡絕不是“根本的”東西,只是一種單純的極端的東西,并不具有惡魔那種很深的維度,這是我真正的觀點。惡正猶如覆蓋在毒菇表面霉菌那樣繁衍,常會使整個世界毀滅。如前所述“惡是不曾思考過的東西”.為什么這么說,思考要達到某一深度,逼近其根源,何況涉及惡的瞬間,因為那里什么也沒有,常帶來思考的挫折感。這就是惡的“平庸”.只有善才有深度,才是本質的。③從這兩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阿倫特對惡的認識有了重大轉變--惡難以探究緣于惡的平庸本質。在原先的“根本惡”中,阿倫特認為,極權主義的邪惡因其史無前例性、原創性、根本性而超出了人們對惡的現有了解、超越了人們的思想極限,它是人的思想無法企及的。而在“平庸之惡”中,阿倫特否定了惡的根本性,“惡不具有形而上學的實體乃至深度”④。艾希曼的“無思”特性讓她深刻認識到,極權主義的大惡產生于膚淺動機下的反常行為,為惡的動機并不是卑鄙得超乎人的理解限度,而是人們通常能夠理解的平常人的人性上的弱點。無論多么兇殘的邪惡背后都是空洞和膚淺的,這種空洞和膚淺打破了惡的神秘性,也就是說,惡并不深奧,它既不能、也不需要被思想所探究,因為思想是追根究底的,而邪惡中空無一物,故而惡的“平庸”就在于它的“無思想”.

既然“平庸之惡”的是空洞的和膚淺的,那么它為何能在極權主義的體制下迅速蔓延以至于湮滅人性、導致人類的滔天浩劫?究其根源,“平庸之惡”是“無思”的惡果。

聯系前文對艾希曼“無思”特征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艾希曼的陳詞濫調腐蝕了語言本該承載的想象力,也像盔甲一樣使他與外界的豐富思想相隔絕,因而,他無法和他人進行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也不能在具體情況下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斷。由此看來,在極權主義統治下的眾多像艾希曼一樣“無思”的人既不會對自己所承受的命令保持一定的距離進行反思,也不能從他人的立場上思考自己行為的意義,于是,這些平庸的“無思”之徒在極權主義的邪惡當道時為虎作倀,在毫無為惡動機之下按照罪惡的法規辦事,甚至心安理得地忽略、逃避自己惡行的道德責任,最終,“平庸之惡”大行其道,吞噬了一切。

當然,這種“平庸之惡”也不是無法避免的。既然惡與思想是相對立的,惡的“平庸”正是在于它的“無思想”,那么,“思考”則是避免人為惡的必要條件,而這恰恰是阿倫特在考察艾希曼的“無思”及其“平庸之惡”后所要最終澄明的,這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我們將在文章的第五部分集中探討。在《心靈生活》中,阿倫特總結了她的這些思想碎片:“這個事件最悲哀的事實是,大多數惡是由那些從來不考慮其所為是善或惡的人所犯下的?!?/p>

回顧艾希曼的“無思”,聯系后文我們將會分析的《心靈生活》中與“思考”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說艾希曼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與想象力有關。艾希曼不能夠設想其他人的立場,不能夠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和在他身上所遭受的事情,他最后甚至忘卻了他自己的死亡。他的“無思”使他沒有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究竟會給人類帶來什么,使他能夠做任何事情,包括犯最嚴重的罪、為最極端的惡。艾希曼的“無思”狀態及其“平庸之惡”的確令人震驚,然而,更加令人擔憂的事實是這種“無思”潛存于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早在阿倫特參加艾希曼審判三年前,她就在思考人的境況時提出了這樣的憂慮:“無思--不顧一切地莽撞或者無助地困惑或者一遍遍重復已經變得瑣碎和空洞的’真理‘--在我看來正是我們時代的特征”.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到這種對實際健忘的“無思”狀態:因為漫不經心而忽視本應考慮的事情,沒有選擇去留意它卻已經開始行動。具體說來,這正如我們在自身經歷中所遇到、體驗感受過的,我們有時候不用我們的想象力,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生活中某些重要的、甚至是確定的事實上,有時候我們活著好像死亡與我們無關,好像生命、生活的事實無關緊要。雖然如此,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每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下都會成為潛在的艾希曼,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克服這種不假思索去判斷的惰性,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條件下,都要努力打破“無思”的困境,學會“思考”,保持“思考”的張力和獨立性,這即是艾希曼審判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