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關于“思考”如何釋放判斷能力這點,因為它對理解“思考”的道德副作用相當關鍵,所以我們將在后文詳細論述,在此只做簡要介紹。阿倫特詳細表達: 思考涉及的是不可見的事物,并且使那些不在場的缺席之物再現;判斷總是關注具體特殊的事物和近在手邊的事物。而這兩種能力是相互關聯的,如同意識和良心彼此相連。如果思考,在無聲對話中的合二為一,它實現了賦予我們意識中認同感的差異,且因此產生了作為其副產品的良心,那么判斷,思考釋放作用的副產品,它實現了思考,使得思考在現象世界中顯現,因為在現象世界中我從不孤單且過于忙碌而無暇顧及思考。思考之風的顯現不是知識;它是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且這種能力在所有準則都坍塌的危機時刻確實能夠阻止大的災難發生,至少對自己而言如此。②在此,我們必須指出的是,阿倫特很嚴謹地表達她的理論。她并沒有說,“思考”已經是避免邪惡的一個充分必要條件,而她只是單單假設“思考”是否是“在使人防止惡行的條件之中”. 人類日常事物總是在偶然事件的范圍之類,然而,我們的確能夠對它們作出普遍的預計和判斷,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心存幻想放棄獨立思考。阿倫特正是反對完全依憑教條的“無思”艾希曼形象,才號召喚起人們的“思考”能力。此外,阿倫特也沒有說過“思考”將會產生圣人或道德上的英雄,她所考慮的并不是道德美德是如何產生與體現出來的,而是更加關注于制止為大惡、防止道德墮落。雖然,她這種類似“思考能制止人為惡么?”的觀點幾乎都是消極的,并沒有真正給世人構造一個可以習得的道德體系,但這也是與阿倫特聲稱的一般的精神事業相符合的,這種精神事業、心靈向導,包括“思考”,“不產出任何結果,并且也不賦予我們直接的行動力量?!雹偎J為,“思考”不會刺激一個人立即行動,但是它能夠阻止他以壞的方式行動,進而,它可能阻止他為惡。 我們已經注意到阿倫特對“思考”富有詩意的比喻是,“思考”好比人編織和拆解織物,它無休止的自我展開卻又同時毀減一部分,它一遍又一遍的被梭織,有時候是用舊些的細絲,有時候在這件織物中引入新的細絲。雖然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不是純思考的存在。一般人只是在夜深人靜時或是抽絲般苦思冥想,或是任憑回憶肆掠被卷入記憶的長河中,或是傾聽內心的聲音平靜地展開思緒。我們生活在現象世界中,可能有時會突然回避這個喧囂吵雜的世界返回孤獨中思考,那時我們“有一種言說的沖動,因而也有一種顯現因其他原因而不屬于現象世界的一部分東西的沖動?!?/p> 由此引出了這個問題:如果“思考”處理的是不可見的事物,我們如何使“思考”本身得以顯現?我們如何把那些不可見的思想加工到語言世界中?在此,隱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阿倫特再次提到康德以指明隱喻的語言對表達“思考”來說非常關鍵?!半[喻實現了一種真正的和似乎不可能的’轉變‘,從一種存在狀態--思考的存在狀態,轉變到另一種存在狀態--成為現象中的一個現象的存在狀態,這種轉變只有通過類比才能完成?!雹?。正是隱喻使得“思考”在語言中顯現,進而在不可見的“思考”和可見的現象世界之間的鴻溝中架起了一座橋梁?!邦惐?、隱喻和象征是心靈維系這個世界的繩索,即使在心不在焉時,心靈失去了與世界的直接聯系,這些繩索保證了人類經驗的統一性。而且,在思考過程中,它們作為模型贈與我們意義,以免我們在經驗中迷失方向而步履蹣跚,因為我們身體器官及其認識的相對確定性的知識不能引導我們通過經驗?!?/p> 由此可以看到,阿倫特的“思考”始終與人類事務相關聯?!八伎肌钡膶ο笤从诩姺睆碗s的現象世界,“思考”的表達是栩栩如生的隱喻,而“思考”對于意義的探尋也終歸反饋我們現實的生活。如此符合阿倫特“思考”的特質,達到“思考”與現實生活和諧統一的典范就是蘇格拉底。 4.2以蘇格拉底為例 阿倫特所言的蘇格拉底是一個“不稱為哲學家、職業思考者而思考”①的典范。蘇格拉底的天然處所是市場,在那兒他能積極地參與到和其他市民的對話中,他不斷地對一些日常的概念發問,這使得“思考”循著問題所開啟的方向流變。在關于蘇格拉底的三個比喻中,我們能更形象深刻地了解他的“思考”方式及其意義。 首先,蘇格拉底是只牛虻?!疤K格拉底知道如何去刺激公民們,如果沒有他,這些公民將’在他們余下的時間里安穩地沉睡‘,除非某人來喚醒他們。蘇格拉底把他們喚醒后,要他們做什么呢?思考和檢查?!雹谔K格拉底用他獨特的提問刺激了他人的思想,使他們從昏睡迷糊的狀態中清醒過來,進而去“思考”、反省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阿倫特十分認同蘇格拉底對“思考”的推崇態度--“在他看來,如果沒有這種思考活動,生活不僅僅是沒有價值的,而且也是不完整的”③,她認為:“一個人能為心靈生活設想的唯一可能隱喻是活著的感覺。如果沒有生命的氣息,人體就是一具尸體;如果沒有思考,人的心靈就是死的?!雹苋酥疄槿?,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說是因為人擁有思考能力,能夠反應生活,生命才因此豐富多彩、賦有意義。 其次,蘇格拉底是一名助產士?!霸凇短┌⑻┑缕分?,蘇格拉底說,因為他自己是不生育的,所以他知道如何使其他人產出他們的思想;此外,由于他不能生育,所以他有助產士的專門知識,能斷定孩子是一個真實的孩子,還是生育者必須剔除的一個未受精卵?!雹菰诖?,“助產士”包含三層意義。第一,蘇格拉底聲稱“自知自己無知”,認為他自己并不能產生什么知識或者思想,這就好比助產士自身并不生育;第二,蘇格拉底在對話中幫助清除他人的意見,使“思考”順利進展開來,這就好比助產士鑒別孕婦腹中的胎兒是否健康,幫助順利生育;第三,蘇格拉底在對話中堅持不懈地探尋問題的回答,使得對話者自己運用“思考”能力推演出問題的合理回答,這就好比助產士的“催生”.總之,蘇格拉底在對話中幫助清除他人的意見,也就是那些可能阻礙他們思考問題的未經檢驗的先見,而這種嚴格“思考”下的對話并不是使意見中的壞的東西轉變成好的東西或者賦予它們真理,而是在意見中提煉真知灼見。 最后,蘇格拉底是一條電鰩。電鰩這種魚通過麻痹自身使得任何接觸它的東西都被麻痹。蘇格拉底總是在提問使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而同時也使和他對話的人感到困惑。 在“美諾篇”中,柏拉圖把蘇格拉底刻畫成這樣的人:“這不是我自己知道答案,而我故意迷惑他人。而事實上是我用我自己感到的困惑影響了他們?!雹偬K格拉底沒有向他的學生教授任何教條,因為他“自知自己無知”,覺得自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教授。但是,他確實能用他自己體驗到的困惑來感染影響他人,這正是真正的“思考”被傳達給他人的唯一方式。乍一看來,電鰩似乎是與牛虻相對立的東西,電鰩的功能是麻痹人,而牛虻的功能是喚醒人,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既是電鰩又是牛虻,這是頗為詭吊的。其實不然,麻痹和喚醒是“思考”作用于不同人的不同方式,兩者都說明了“思考”對先前意見或者觀點的揚棄意義。 從對蘇格拉底的三個比喻中,我們可以看到“思考”的力量。一方面,在阿倫特看來,雖然沒有“危險的思想”,但是“思考”本身在本質上卻是危險的活動。而它之所以危險是因為,“思考”對于我們既定的善惡標準、價值規范、行為準則具有潛在的破壞性:“思考”本身對社會并沒有什么好處,它自身并不產出任何新的信條或價值,而且“思考”不僅不會鞏固已經被廣泛接受的行為規則,反而會瓦解這些規則,它能溶解所有堅固的穩定的信念和教條,這正是阿倫特所言的:“思考同所有教條同樣危險,而且它自己并不產出任何明確的教條”.②蘇格拉底的某些對話被誤解為是對一切懷疑的虛無主義。有的人“不滿足于被教導如何在沒有教授一個教條的前提下思考,他們把蘇格拉底無結果的思考審查轉變為否定的結果:如果我們不能定義虔誠是什么,那么我們就不虔誠--這與蘇格拉底談論虔誠所期望達到的結果極為相反?!雹圻@種對意義無休止追尋的“思考”批判地檢驗了或者溶解了所有已被接受的教義、教條和規則,但這并不意味著“思考”的結果是最終轉向原本規范的反面,而是說,“思考”通過對相對穩定的社會規范的檢驗和批判促進事物的發展。而且,阿倫特警告說,“思考”雖然無法像知識那樣得到普遍高效地“學習”從而改進民眾,但這并不表示不進行“思考”就更好,極權主義統治下“無思”造成的“平庸之惡”就是最好的反面例證! 另一方面,蘇格拉底用風的隱喻來描述“思考”:“風本身是不可見的,然而它向我們顯示了它的存在,并且我們可以感到它吹過”.①蘇格拉底所帶來的“思考之風”也有牛虻、助產士同樣的意義--打破既定的社會價值規范,迫使人們在生活的困境中停下來重新思考,而不盲目地依憑外在的準則?!八伎贾L”吹散喧囂,給人們帶來清醒和寧靜,尤其是當所有信條都缺失,世界陷入荒誕的執迷和狂熱之時,“思考”不再是孤獨者的邊緣事物,而能釋放判斷能力,帶給世界活力和新生。
【題目】阿倫特“思考”的道德意蘊探析
【第一章】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第二章】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第三章】海德格爾事件:思者為何誤入歧途?
【第四章】 “思考”的哲學蘊含
【5.1】 “思考”和良心的關系探析
【5.2.1】 “思考”對判斷的“釋放作用”
【5.2.2】 “思考活動中對人的心智擴展
【第六章】對阿倫特“思考”的道德關切的反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