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良知”字面上的含義包括“知道有”,它同“意識”、“自我意識”的含義有相似之處,當人進行“思考”活動時,它們指涉相同的認識對象。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在知道其他事情的同時,我也知道了我自己的存在,而正是因為我意識到了我自己,我就不得不確定我也是我自己的朋友。因此,通過對蘇格拉底“思考”活動的描述,阿倫特從中抽離出“思考”的道德意義,即“思考”之中蘊含的良心觀:“思考”之人會回避邪惡。而良心(良知)指:當我回到我自己的“家”,只有我自己為伴的時候,我期待和我自己之間的對話?!霸诖?,良心表現為一種回想、反思,或是由罪行所喚起……或是由未經檢驗的意見所喚起……或者它可能是對這種事后想法的預期害怕?!雹薨愄貜娬{,若要聆聽到自己良心的聲音且感受到它的影響力,那么一個人就必須從他人的陪伴中抽身,并且陪伴他自身?!笆挂粋€人害怕的原因在于:預期到只有在他回家的時候,有一個目擊者在等候他且將會出現在他面前?!?/p> 為了證明她的觀點,她引用了莎士比亞對理查三世的描寫: 我在害怕什么呢?我自己嗎?這里沒有其他人在: 理查愛理查:就是說,我是我. 這里有個殺人犯嗎?沒有。不,我是殺人犯: 那就逃吧:什么!從我自己這里逃嗎?非常有道理: 否則我就要報仇了.什么!自己報復自己嗎? ??!我愛我自己.為什么?有什么可愛的? 為了我對自己曾經做過什么好事嗎? 哦!不:唉!我其實狠我自己, 因為我自己犯下可恨的罪行. 我是個罪犯.不對,我在說謊,我不是罪犯. 白癡,你還在說自己的好話:白癡,不要自以為是. 當理查三世獨自一人時,他不得不面對自己,他的惡行使得他不能與他自身的同伴和諧相處,他飽受心靈糾結的折磨。然而,當他與他的同僚為伴的時候,事情變了,自我的陪伴隱退到幕后,對良心的呼喚置若罔聞,進而,他對自身的不和諧也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以這些關于良心特質的論述為鋪墊,阿倫特進而試著解釋蘇格拉底在《高爾吉亞》篇中的兩個肯定命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對蘇格拉底這樣一個熱愛“思考”的人而言,他指揮的樂隊跑調要比與他自己不一致更好受。在蘇格拉底所熱愛的“思考”范圍內,他需要尋找他自己的內在和諧,否則他是不會再享受“思考”的樂趣。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蘇格拉底所聲稱的“遭受惡比作惡要好”是可以理解的。原則上來說,一個人可以逃離其他所有人的陪伴,而那個“你永遠不能回避的人……是當你意識到自身孤單一人的時候所出現的同伴”,且唯一逃避他的方式就是停止“思考”.③這就是為什么遭受惡比作惡要好的原因?!八枷氲慕涣髦荒茉谂笥阎g進行”,①沒有什么比犯罪、為惡更糟糕,因為這會妨礙我成為我自己的朋友,而對于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來說,他習慣于享受這種內在反思的寧靜,“思考”活動在此避免了人為惡。
【題目】阿倫特“思考”的道德意蘊探析
【第一章】 《心靈生活·思考》中的思考與道德研究導言
【第二章】艾希曼審判:“無思”的哲學蘊含
【第三章】海德格爾事件:思者為何誤入歧途?
【第四章】 “思考”的哲學蘊含
【5.1】 “思考”和良心的關系探析
【5.2.1】 “思考”對判斷的“釋放作用”
【5.2.2】 “思考活動中對人的心智擴展
【第六章】對阿倫特“思考”的道德關切的反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