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公民守法精神培育研究
【引言 第一章】守法精神的概述
【第二章】我國公民守法精神的現狀及分析
【第三章】培育民眾守法精神的路徑探索
【結語/參考文獻】公民守法精神的缺失與培養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我國已經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改變了幾千年來我國傳統“人治”國家的方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社會主義的法制體系也初步完成,國家在法治社會的進程中穩步前進。取得成就固然可喜,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由于我國現實條件的限制,在立法方面還沒有形成科學化和民主化,使社會各階層以及社會民眾還沒有完全有效參與到立法中來,制定的有些法律的可操作空間有限,影響了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司法公正,還有些國家工作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甚至為了一己私利,造成冤假錯案。這些不僅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還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公信力,更主要是損害了社會公眾心中法律的公正和權威性。使得他們不相信法律和遠離法律,也就更談不上培育公民守法精神了。
培育公民守法精神是法治社會建設進程中的主要環節之一,但是守法精神的培育受制于經濟基礎、政治文化基礎、公民的法律意識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可是在我國現實社會條件小,它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守法精神構成要素對培育公民守法精神的重要性,還要認識到公民守法精神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法治社會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堅持經濟建設,加強法制堅持,完善道德品質,同時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守法意識和道德品質。理論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加強守法精神的理論研究。理論聯系實踐,實踐又推動理論發展,我們在今后的建設法治社會進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進行理論研究,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和指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理論創新和發展,積極努力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守法意識,使廣大公民樹立守法精神的觀念,做知法、懂法、用法、信法、守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奔小康構建一個健康有力、和諧有序的社會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1] 川島武宜?,F代化與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2] 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3] 霍布斯。利維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4] 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5]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6] 徐潤章。中國語境及其意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 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8] 劉旺汪。法律信仰與法治現代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9] 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10] 黑格爾。邏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
[11] 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12]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 蔣慶。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點和發展[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14] 培根。培根論說文集[M].??冢汉D铣霭嫔?,1997.
[15]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16] 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17] 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8] 孟德斯鴻。論法的精神[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3.
[19] 鄭觀應。鄭觀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0] 柏拉圖。法律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1] 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2] [美]朗·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鄭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3] [英]哈特:法理學與哲學論文集[C].支振鋒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4] 李建華等:法律倫理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5] 曹剛:法律的道德批判[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6] 張文顯: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7] 謝暉。 法律信仰的理念和基礎[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7.
[28] 張文顯。 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6.
2 期刊文章
[29] 李清春。公民為什么遵守法律?-評析西方學者關于公民守法理由的理由[J]. 法學評論,2003(6)。
[30] 張乃根。論西方法的精神[J].比較法研究,1996(1)。
[31] 任強。西方法律傳統的類型研究及其局限性[J].中山大學學報,1998(5)。
[32] 黃云明。論道德的本質[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
[33] 黃云明。論孟子的立法倫理思想[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34] 黃云明。也論道德規范的法規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
[35] 黃云明。論法律與道德差異性認知的誤區[C].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2009.
[36] 黃云明。論儒家法律倫理與中國現代法治建設的接軌[C].東洋倫理與文化--第 18 次韓中倫理學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2010.
[37] 黃云明。法學教育中強化法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38] 田海艦。政治倫理學研究的新貢獻--讀《現代政治視域中的“法治”與“德治”》[J].倫理學研究,2008(2)。
[39] 田海艦?!暗轮?法治”執政方略實施探析[J].理論與現代化,2007(3)。
[40] 田海艦。建國 60 年來中國共產黨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探索歷程[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41] 田海艦。建國 60 年來中國共產黨對“以德治國”方略的探索歷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42] 田海艦。荀子政法思想簡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43] 張文顯。和諧精神的導入與中國法治的轉型--從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3)。
[44] 石文龍。法倫理學的獨特價值與基本原則論[J].東方法學,2009(2)。
[45] 石文龍。法律與道德關系新論[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3(4)。
[46] 徐明顯。論“法治”的構成要件[J].載《法學研究》,1996(3)。
[47] 謝暉。法律信仰:歷史對象及主觀條件[J].載《學習與探索》,1996(2)。
[48] 張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6(3)。
[49] 盧澤銘。法律信仰-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J],學術論壇,2006(8)。
致 謝
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活轉瞬即逝,在這短短的三年里,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和老師同學在一起的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友誼和做人的道理。在這里所經歷的一切都將作為一筆財富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
論文完成之際,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楊峻嶺教授,她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勤奮努力,是我一生學習和生活的榜樣。楊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我的論文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我反復的修改完善論文,每次都令我受益匪淺。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今后一定繼續努力,讓老師能夠以我為榮。還要感謝黃云明老師、辛麗麗老師、田海艦老師、吳書元老師、賈占新老師等其他幾位老師的熱心教導和幫助,他們以獨特的人格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是我學習的導師,也是我生活中的學習的榜樣。
還有我的同學們,很幸運認識了大家,感謝你們陪伴我度過這美好的三年時光,感謝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對我的幫助,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們將依然并肩前行,愿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