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倫理學視角下中國信用消費問題探究
【第一章】信用消費中的倫理道德分析緒論
【第二章】信用消費的內涵、特點與本質
【第三章】信用消費失范的倫理學分析
【第四章】我國信用消費建設的倫理導向
【結語/參考文獻】信用消費體系的倫理學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摘 要
信用消費主要是指消費者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款,用于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一種消費方式。信用消費的發展有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對于銀行和金融機構而言,信用消費可以使其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收入;對于消費者而言信用消費可以完成其預期消費的愿望。
信用消費究其本質而言,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信用在信用消費過程中對其秩序的維護、效率的提高、發展的促進都是其研究的關鍵,同時信用消費也是契約精神和倫理品格的體現。如何正確把握信用消費的倫理內涵,是正確處理信用消費中經濟與道德關系的重點。信用消費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上世紀 80 年代才剛剛起步,在整個消費規模中所占比例較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并且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消費觀念障礙、信用制度不完善、個人道德風險等,這些都不利于信用消費在我國快速的發展。
盡管我國對信用消費各方面的研究和發展較晚,但我國信用消費市場有很強的后發優勢,在世界上的影響也日益明顯。隨著美國2008年經濟危機的大爆發,人們發現信用消費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它還具有倫理意義。信用消費的倫理問題已經成為倫理學界尤為關注的焦點。在倫理學視角下,我們對信用消費進行道德反思,找到其信用缺失的根源所在,其主要原因有信用主體的道德缺失、信用消費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加強信用消費的制度建設已經刻不容緩,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能夠正真完成的,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信用消費的發展需要以倫理的原則為導向,加強信用主體美德的培養,在全社會形成價值認同、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同時加快信用消費體系的建設,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法律法規等措施一起共同促進信用消費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信用消費 信用消費發展 信用消費倫理
目 錄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目的和意義
1.1.1 選題目的
1.1.2 選題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內容
1.5 研究的創新點與難點
1.5.1 研究的創新點
1.5.2 研究的難點
第 2 章 信用消費的內涵、特點與本質
2.1 信用、消費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2.1.1 信用的緣起
2.1.2 消費的本質
2.1.3 信用對消費的作用
2.2 信用消費的含義及特點
2.2.1 信用消費的含義
2.2.2 信用消費的特點
2.3 信用消費的本質
2.3.1 信用消費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2.3.2 信用消費是契約精神和倫理品格的體現
第 3 章 信用消費失范的倫理學分析
3.1 信用消費價值判斷的二維向度
3.1.1 信用消費的經濟學討論
3.1.2 信用消費的道德反思
3.2 信用消費失范的表現
3.2.1 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消費發展緩慢
3.2.2 信用卡普及率低、惡性透支現象普遍
3.2.3 信用消費導致的社會異化
3.3 信用消費失范問題的倫理成因
3.3.1 美德的脆弱
3.3.2 契約制度的有限性
第 4 章 我國信用消費建設的倫理導向
4.1 發展信用消費的倫理必要性
4.1.1 法制他律較道德自律的缺陷與不足
4.1.2 倫理自律是信用消費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4.2 發展信用消費的倫理原則
4.2.1 美德對規則的優先原則
4.2.2 適度消費原則
4.2.3 和諧、綠色消費原則
4.3 發展信用消費的對策
4.3.1 信用主體美德的培養
4.3.2 誠信制度體系的健全與完善
結 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