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李安電影中的中西方家庭倫理沖突研究
【引言 第一章】李安和他的家庭倫理電影
【2.1 2.2】代際倫理與愛情倫理沖突
【2.3】婚姻倫理沖突
【第三章】李安家庭三部曲對當代家庭倫理的啟示
【結語/參考文獻】中西方家庭倫理問題及對策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出生于臺灣,長于知識分子家庭的李安,從小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熟稔于心。在留學西方后西方思想中的精華被他吸收并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一面融合。他給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就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敬、責任觀念應當繼承并且發揚光大,這是現在人們缺乏而不自知的優良傳統。對于西方文化中應當吸收的精華就是更關注人本身,也就是李安電影特有的"人文主義關懷".一種文化它是活的,是流動的,它一直在適應社會,找尋自己的安全空間,這就是文化會面臨挑戰并且去融合和適應的過程。
李安對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就是在為文化找一個合適的空間,讓它繼續發揚光大。在繼承中國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人價值,和諧處理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家庭矛盾。
參考文獻:
1、學術專著:
[1]李桂梅。中西家庭倫理比較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2]蒙晨。中西方家庭比較[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3]張懷承。中國的家庭與倫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4][美]柯瑋妮??炊畎瞇M].黃煜文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5]張靚蓓。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6]王祥云。中西方傳統文化比較[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7]趙慶杰。家庭與倫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8][美]馬克·赫爾特。變動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視,宋踐、李茹等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9]朱勇濤。美國價值觀--一個中國學者的探究[M].北京:外語研究與教學出版社,2002.
[10]魏光奇。天人之際:中西文化觀念比較[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1]董小川。儒家文化與美國基督新教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2]朱嵐。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發展史[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13]馮天珍、何曉明、周積明。中國文化簡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4]郁龍余。中西文化異同論[M].北京:三聯書店,1989.
[1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6]黃建中。比較倫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17]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馬奇炎、陳婧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8]老子。道德經[M].黃樸民注譯,湖南:岳麓書社,2013.
[19]檀作文。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學術論文:
[20]李桂梅。沖突與融合--傳統家庭倫理的現代轉向及現代價值[D].湖南師范大學,2002.
[21]莫小青。論李安電影中的中西文化認同[D].暨南大學,2004.
[22] 李培志?,F代家庭倫理的社會學構建[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3]孟捷。東西方語境下李安電影主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
[24]江朝輝。飲食男女,悲喜人生--李安電影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25]張敬師。中西家庭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26]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7]王敏。孝道傳統與當代建構和諧社會探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8.
[28]汪懷君。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及其現代價值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3.
3、期刊文章:
[29]謝永新。中西家庭價值觀略談[J].南寧師專學報,1995(2):70-73.
[30]王姝?!峨娪敖?,李安如影隨形》[J].《電影》,2006(1):48-49.
[31]杜華,黃丹".家"的寓言:李安電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隱形書寫[J].影視畫外音·當代文壇,2011,(1):116-119.
[32]池珊。試析現代家庭倫理的建構[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2):16-18.
[33]朱貽庭?,F代家庭倫理與傳統親子、夫妻倫理的現代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8,(2):20-24.
[34]李桂梅?,F代家庭倫理精神建構的思考--兼論自由與責任[J].道德與文明,2004,(2):58-62.
[35]李華峰。從電影"推手"看中美家庭觀念的沖突與和合[J].云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33(2):69-71.
[36]沈國榮。析"喜宴"中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J].電影評介,2011,18(10):19-21.
[37]李中和。傳統孝道思想及其現代價值探討[J].蘭州學刊,2012,(7):36-41.
[38]關培蘭石寧。中美家庭倫理觀比較[J].道德與文明,1998,(5):32-33.
[39]彭柳。李安"父親三部曲"之父親形象剖析[J].電影評介,2013,(17):48-49.
[40]劉慶琴。美國個人主義文化影響下的教育價值觀論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4):48-51.
[41]岳崇國。中西孝倫理比較[J].道德文化,2009,12:253-254.
[42]洪彩華,林峰。傳統家庭倫理與現代家庭道德建設[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7(1):75‐78.
[43]陳名。家庭交流上的中西文化差異分析[J].考試周刊,2011,(54):39-41.
[44]肖群忠。儒家孝道與當代中國倫理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2005, 36(1):1-6.
[45] 陳凱鵬。中世紀西歐與同期中國離婚原因比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8(4):77‐81.
[46]慕旗娟。淺談當代中國家庭倫理的建構--基于中西方個人與家庭倫理觀的對比[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24(8):33-36.
[47]肖行。論和諧社會視野下孝倫理的新建[J].雞西大學學報,2008,8(4):26-28.
[48]孫慧明。傳統孝道在老齡化社會遇到的挑戰與對策[J].前沿,2011,(23):202-204.
[49]路丙輝。家庭代際倫理和諧與傳統孝道的繼承與創新[J].齊魯學刊,2012,(3):82-85.
[50]余銳。自我實現的影像歷程--論李安"父親三部曲"的真正內涵[J].漢江大學學報,2007,26(3):79-84.
[51]宋云霞,孫群。家庭暴力深重危害與解決困境[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4,3:95-96.
[52]楊記。影響再婚的個人和社會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07,1(28):102-106.
4、視頻:
[53] 鳳凰衛視采訪節目《華人縱橫天下--李安專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