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1]
本文試圖以中共十六大、十八大報告的思想內容為指導,以辯證法、辯證邏輯為工具,從幾個方面對理論創新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進行初步的探索.是否有當,敬請學術界同志們指正.
一、什么是理論創新
所謂理論創新就是對人類原有理論\\(概念、規律、理論體系\\)的突破與新的理論\\(概念、規律、理論體系\\)的創立.例如,牛頓力學在物理學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因為,它突破了當時已有的開普勒、笛卡爾、伽利略等的物理學理論,創立了自己的新的力學理論.如:它突破了伽利略關于潮汐運動的老的觀念\\(即認為月球對海洋的潮汐運動不可能有任何影響\\),指出潮汐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對海洋的吸引作用導致的.它對物理學的兩個重要概念"慣性"和"質量"提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慣性是質量的一種特性,質量是物體阻止被加速或阻止使其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發生變化的一種量度,這就是它的慣性.最重要的,它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2] 為了進一步了解理論創新的本質,我們試對之作如下兩方面的辯證解析:
\\(一\\)理論創新是破與立的對立統一,亦即破舊與立新的對立統一任何理論創新都必須對原有理論有所突破、破除.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源于黑格爾的辯證法,但是,兩者卻存在著根本的差異.試看馬克思下面的話:"我的辯證方法,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轉化為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而現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的外部表現.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3]
也正是由于任何理論創新,都必須對原有理論有所突破,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文革"時期廣為流傳的"句句是真理"和"文革"剛剛結束曾被人提出的"兩個凡是"才予以堅決抵制.因為,按照這兩種說法,任何理論上的突破都是不被允許的,因而,任何理論創新\\(包括"鄧小平理論"的創新\\)也是無法出現的.
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的"破"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原有理論是錯誤的,或基本上是錯誤的,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的"破"是"破除",是用新理論取代原有理論.如:天文學領域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取代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化學領域有關燃燒現象的"氧化說"取代"燃素說"等.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對唯心主義哲學的"破除",從根本上說,也屬于這一類.另一種情況則是原有理論是正確的或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它具有局限性,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的"破"則是"突破",是突破它的局限性,亦即新理論能夠適用于新的或更廣闊的領域.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的關系不是"取代",而是"發展".地質學領域的大陸板塊說、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說的關系,物理學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力學對牛頓力學的關系就是這樣.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領域的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與此種關系相類似,但又獨具特點,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要對原有理論有所突破或破除,就要敢于對已有理論"大膽懷疑",在學習已有理論時就要善于運用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思維方法.所謂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思維方法乃是一種不同于一般的以某一已有觀點、理論為根據\\(前提\\),進行演繹推理,從而得出新的結論的邏輯思維方法,而是從某種新的角度對已有觀點、理論提出質疑,從而發現該觀點、理論中的漏洞、矛盾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簡言之,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方法,乃是一種善于發現某種觀點、理論中的"問題"的邏輯方法[4].理論創新決不能僅僅限于"破",還必須進行所謂"立",亦即提出有別于原有理論的新的理論.
小者提出某個\\(些\\)新的概念,大者提出某個\\(些\\)新的規律甚至新的科學理論系統.當然,僅僅對原有理論提出某種質疑,或者發現其中的某個\\(些\\)漏洞也是必要的,但是,這只能說是理論創新的萌芽或基礎,如果僅限于此,并不就是理論創新.
\\(二\\)理論創新是繼承與創造的對立統一
理論創新一方面是對原有理論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對原有理論的繼承.任何新理論都不是絲毫不以原有的理論為基礎憑空產生的.許多人都熟知這樣的故事:有人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受蘋果落地的啟發形成的.人們對此提出質疑:蘋果落地本來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何以唯有牛頓能因此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呢?答案只能是:因為只有牛頓在此之前已熟知當時已有的力學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其實是在繼承當時已有的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如上所引,馬克思曾經把自己的辯證法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嚴加區別,但是,他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卻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恩格斯就說過:"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正像在他的體系的所有其他分支中一樣,一切真實的聯系都是顛倒著的.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辯證法在黑格爾手中神秘化了,但這決不妨礙他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在他那里,辯證法是倒立著的.必須把它倒過來,以便發現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5]289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6]中就明確告訴我們,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乃是馬克思主義形成的三個主要來源.
我們還可以看一看,愛因斯坦在談到物理學中新的場論和舊的電流體理論的關系時是怎么說的:
如果認為新的場論已使科學從舊的電流體理論的錯誤中解脫出來,或者說,新理論毀滅了舊理論的成就,那是不公正的.新理論既指出了舊理論的優點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而使我們能把自己的舊概念重新提高到更高的理論水平.不僅電流體及場的理論如此,任何物理學說的變化,無論看起來具有怎樣的革命性,都是如此.……我們還可以應用舊的理論,只要我們考察的論據是在這個理論的有效范圍之內.但是我們也可以應用新理論,因為一切已知的論據都已經包含在新理論的有效范圍之內了.
若用一個比喻,我們可以說建立一種新理論不是象毀掉一個舊的倉庫,在那里建起一個摩天大樓.它倒是象在爬山一樣,愈是往上爬愈能得到新的更寬廣的視野,并且愈能顯示出我們的出發點與其周圍廣大地域之間的出乎意外的聯系.但是我們出發的地點還在那里,還是可以看得見,不過顯得更小了,只成為我們克服種種阻礙后爬上山巔所得到的廣大視野中的一個極小的部分而已.[7]
愛因斯坦的話講得多么形象生動啊!新理論的創立對于原有理論來說決不是像毀掉一個舊的倉庫,然后在那里重新再建立一個摩天大樓,而是像爬山一樣,從山的低處愈爬愈高愈能得到新的更廣闊的視野.這不正是告訴我們,新理論對原有理論都應該有所繼承嗎?!
有人會問:你不是說新理論對原來錯誤的理論是要"破除"、要"取代"嗎?這樣,對原有錯誤的理論,還能談得上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的繼承性嗎?回答是: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理論,由于科學發展水平或者階級利益的限制,可以從整體上或者從基本方面上看是錯誤的.但是,任何理論只要不是純粹捏造的\\(嚴格說來,純粹捏造的所謂"理論",根本就不配稱作理論\\),總是以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的,因此,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是錯誤的.因此,新理論在取代舊理論時,絕不能不加分析地一筆抹殺.如上所說,"燃素說"是一種根本錯誤的化學理論,它后來也被"氧化說"所取代.但是,讓我們看一看恩格斯是怎樣評價"燃素說"的:"在化學中,燃素說經過上百年的實驗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錫利用這種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來的氧氣中發現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實在對立物,從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說.但是燃素說者的實驗成果決不因此就被拋棄.正好相反.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過其表述被顛倒過來,從燃素說的語言翻譯成了現今通行的化學語言,因此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有效性."[5]290恩格斯說得十分清楚,"燃素說者的實驗結果并不因此而被排除","從燃素說的語言翻譯成了現今通用的化學的語言,因此它們還保持著自己的有效性",這不正是講的"氧化說"對"燃素說"的繼承性嗎?
下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恩格斯對于在理論創新的繼承性問題上犯有原則性錯誤的費爾巴哈是怎樣進行嚴厲批評的吧:"費爾巴哈打破了黑格爾的體系,簡單地把它拋在一旁.但是簡單地宣布一種哲學是錯誤的,還制服不了這種哲學……必須從它的本來意義上'揚棄'它,就是說,要批判地消滅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過這個形式獲得的新內容."[5]223恩格斯說得很明白,突破某一個理論體系,決不是干脆把它拋在一旁,或者僅僅宣布它是錯誤的,而是要對它進行"揚棄".所謂"揚棄",也就是既有"揚",也有"棄".而所謂"揚",也就是要發揚、繼承原有理論中仍然有用的部分.因此,新理論對原有理論總是要有所繼承的.
既然新理論對原有理論要有所繼承,要進行理論創新就必須首先對原有理論認真學習,確切把握.要反對否定一切,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對原有理論僅僅一知半解就妄言理論創新,無非是授人以"無知"的笑柄而已!
創新中有繼承,當然更要有創造.單純的繼承而無創造,那只能是墨守成規又何談創新?!由上可知,科學理論的創新是沿著"繼承 創造→再繼承 再創造→再再繼承 再再創造……"\\( "代表對立統一關系\\)的規律\\(模式\\)發展的,這是人類理論創新發展的規律,也是人類認識真理的發展的規律.隨著認識真理的發展,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8]
除非地球上人類徹底毀滅,理論創新的發展絕不會終止!
二、理論創新與"問題"的發現
理論創新都是以"問題"的發現為開端的,理論創新的實現過程也就是"問題"被解決的過程.
因此,要進行理論創新必須善于發現"問題".
什么是"問題"?毛澤東說過:"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9]
在人們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會不斷發現種種事實,這些事實運用現有的理論無法解釋或解決,這也就是這些新發現的事實與原有理論之間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也就是"問題".為了解釋、解決這些"問題",人們必須通過實踐總結出新的理論.人們通過實踐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研究、總結出新理論的過程.而一旦這些"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新的理論也就被創造出來了.試看近代學者"大陸漂移說"的開創者魏格納下面的話:
任何人觀察南大西洋的對岸,一定會被巴西與非洲間海岸線輪廓的相似性所吸引住.不僅圣羅克角附近巴西海岸的大直角突出和喀麥隆附近非洲海岸線的凹進完全吻合,而且自此以南一帶,巴西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和非洲海岸的每一個同樣形式的海灣相呼應.反之,巴西海岸有一個海灣,非洲方面就有一個相應的突出部分.如果用羅盤儀在地球儀上測量一下,就可以看到雙方的大小都是準確地一致的.[10]
正是由于發現了上述事實,而這些事實運用當時已有的理論\\(當時占統治的理論是地球的大陸是在一個固定的基礎上形成、生長或發展的\\)是根本無法予以解釋的,這就是"矛盾",也即是當時地質科學理論發現的重大"問題".魏格納也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他的"大陸漂移說",實現了當時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試看魏格納在上述一段話之后是怎樣說的:
這個現象是關于地殼性質及其內部運動的一個新見解的出發點,這種新見解就叫做大陸漂移說,或簡稱漂移說.因為,這個學說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設想在地質時代的過程中大陸塊有過巨大的水平移動,這個運動即在今日還可能在繼續進行著.[10]
我們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我國偉大的理論創新為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之后,我國呈現出了如下的基本事實: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中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我們的總任務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矛盾;等等.面對這樣的事實,究竟怎樣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怎樣使我國快速發展起來?怎樣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僅僅依靠已有的毛澤東思想就不夠用了.這也就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遇到的"矛盾",也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正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說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1]
眾所周知,正是對有關這些問題的理論總結,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在鄧小平理論之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相繼總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所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也是現代人類社會偉大的理論創新.
三、"悖論創新法"是理論創新的一種方法
理論創新需要發現"問題",而"問題"一旦獲得解決,也就可以形成一種理論創新.筆者于2007年發表的《悖論的辯證邏輯公式及其他》[12]一文提出的"探索謬誤的悖論法"就是一個發現"問題"的方法,因而也是一種理論創新的方法.
什么是悖論?按照邏輯界通常的解釋,如果從人們公認的知識系統中\\(如某一科學系統的基本知識、定理等\\)合邏輯地推出兩個矛盾命題的等值式或合取,這就叫做悖論.人們通常用如下公式表示悖論:A→\\(\\(P\ue03b瓙P\\)V\\(P∧瓙P\\)\\)\\(A代表人們公認的某一知識系統,P\ue03b瓙P代表兩個矛盾命題的等值,P∧瓙P代表兩個矛盾命題的合取,"→"代表必然推出\\).試想,兩個矛盾命題是一真一假的關系,兩個矛盾命題的等值或合取乃是恒假的也就是荒謬的命題.根據邏輯學三段論規則,如果從某個前提必然推出了假命題,該前提也必然是假命題.因此,如果從某一知識領域或科學系統中必然推出了兩個矛盾命題的等值式或合取命題,也就意味著這一知識系統中一定包含有謬誤\\(盡管這種謬誤是什么人們一時還未能發現\\).在一個知識系統中包含有謬誤,對這一知識系統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的原則性"問題"---一個必須加以消除的"問題".因此我提出:"為了探索某一知識系統中是否隱藏有謬誤,可以自覺地在該知識系統中構建悖論\\(即以該知識系統的基本知識、定理為前提,合邏輯地推出兩個矛盾命題的等值式或合取\\),一旦悖論被構成,就意味著該知識系統中一定隱藏有某種謬誤."[12]
這也就是發現了該知識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我把這一方法命名為"探索謬誤的悖論法".很顯然這一方法其實正是一種發現"問題"的方法,因而也是一種理論創新的方法.
四、理論創新與假說的提出與驗證
什么是假說?假說就是為了解決現有理論無法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根據已有事實和已為實踐證實了的科學理論,對該現實"問題"的規律性提出的具有推測性的理論.
假說并非是虛假的學說.假說是一種理論,它的提出是為了解決現有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
假說的提出決非是任意的,它總是以已有的客觀事實和科學理論為依據.但是,假說又不同于已為實踐完全證實了的科學理論.因為,假說所面對的"問題"決非是現已存在的事實和科學理論可以完全解釋清楚的.因此,假說僅具有推測性.假說也是一種矛盾,它是"真"與"非真"的對立統一.
科學理論通??偸且约僬f的形式首先被提出的.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運用思維,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一個新的事實一旦被觀察到,對同一類的事實的以往的說明方式便不能再用了.
從這一刻起,需要使用新的說明方式--最初僅僅以有限數量的事實和觀察為基礎.進一步的觀察材料會使這些假說純化,排除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以純粹的形態形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材料去純化到足以形成定律為止,那就是要在此以前使運用思維的研究停頓下來,而定律因此也就永遠不會出現."[5]336-337假說從提出到證實的過程,也正是理論創新的過程.假說一旦被提出,就會被人們在科學實踐中加以證偽或證實.假說被證偽\\(即在科學實踐中被否定\\),人們會進一步提出新的假說.如果新的假說又被證偽,人們又會進一步提出新的假說……直到新的假說被證實.這樣,這一假說也就成了新的科學理論.
\\(一\\)假說提出的過程是否定與肯定的辯證統一
假說的提出是一個過程.假說提出之前,面對已存在的種種相關事實,假說提出者總是先形成關于該假說的種種構想\\(方案\\),然后,通過實踐分別用這些構想去和這些相關的事實相對照,也就是試圖用這些構想去解釋\\(解決\\)這些事實.凡是那種未能圓滿解釋已存在的全部相關事實的構想,即被否定,直到某一構想可以圓滿解釋已發現的全部相關事實,這一構想才被肯定,并把這一構想作為假說向世人公布.
\\(二\\)假說的驗證與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為了驗證假說,在提出假說時還需要預言某些\\(個\\)尚未發現或者尚未發生的事實的存在.這些事實應和假說的核心內容有本質的聯系:一旦這些事實被發現或者發生,就足以證實假說;反之,如果這些"事實"并不存在或者終究未能發生,則將否定或修正這一假說.設p為假說,q為預言的事實,假說的證實過程則可表現為如下的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形式:當且僅當p,那么q,q,所以,p.關于假說的驗證問題恩格斯曾經說過如下的話:"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有300年之久一直是一種假說,這個假說盡管有99%、99.9%、99.99%的可靠性,但畢竟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必定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后來加勒確實發現了這個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學說就被證實了."[5]226恩格斯的這段話就可以分析為如下推理:
當且僅當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時候,才能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還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準確地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而且后來確實有人發現了這個行星;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而且后來加勒確實發現了這個行星;所以,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13]
參考文獻:
[1]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13.
[2] \\(美\\)科恩.科學中的革命[M].魯旭東,趙陪杰,朱振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第10章,牛頓革命.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112.
[4] 馬佩.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批判的批判[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4\\):54-58.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314.
[7]A·愛因斯坦,L·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M].周肇成,譯.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62:96-97.
[8]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9]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10]魏格納.海陸的起源[M].李旭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5.
[1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12]馬佩.悖論的辯證邏輯公式及其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6.
[13]關于假說的提出與驗證問題,可參見馬佩.辯證邏輯[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第七章第2節《辯證假說的提出》,第3節《辯證假說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