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從社會文明建設看,“生產發展”和“生活寬?!笔俏镔|層面上的,屬于物質文明建設的范疇;“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是精神層面上的,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管理民主”是政治層面上的,屬于政治文明建設的范疇;可以說,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是從統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角度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概括,這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之所在。農村建設過程中,多數聚焦點關注的是農村科技創新,硬件設施建設、物質水平的提高,但忽視倫理道德的建設。農村倫理道德的建設與農村經濟相比較為滯后,社會改革的攻堅時期下,農民的價值觀、人生觀及金錢觀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中農民對物質、金錢、欲望的占有隨之增大,具體來說,農村家庭婚姻、親情、愛情等相關道德走下坡路。倘若不能加以指導,會嚴重影響城市經濟建設發展與社會穩定。
一、農村倫理道德問題
(一)個人倫理道德迷失
首先,對于現如今大多數的農民群體而言整體素質依然偏低,文化程度低,甚至不少農民是文盲。他們對不良文化的辨別能力不足,加上一些不健康書籍、低級文藝作品在農村肆意傳播,甚至加上人們傳統信仰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農民信仰喪失,思想文化異化。其次,農民生活領域發生了變化,并且受某些思想觀念的影響,造成農民對物質、金錢的占有欲望更加強烈。同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利己主義思想日益泛濫。當下,人們過分地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視對長遠利益的考慮;最后,誠實守信的傳統民風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退化,部分農村基層干部不僅沒有發揮到模范帶頭的作用,還以權謀私、弄虛作假、唯利是圖,總的來說,這些現象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缺失,使得和諧農村的建設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
(二)家庭倫理關系出現異化
改革開放前,雖然我國的婚假仍舊延續的古代的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甚至有些偏遠地帶仍舊存在童養媳的現象,但是出于婚姻關系中的男女雙方仍舊持有如同宗教般神圣的態度,傳統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幾千年來基本不變?,F如今,因社會轉型多元化下,傳統的家庭倫理關系出現異化,道德規范出現問題。因婚姻矛盾關系引發的糾紛案件逐年增多,傳統的婚姻倫理道德遭到破壞。首先,農民工進城游離在各個城市中,而配偶一方留在農村,長期分居更加加劇了婚姻關系的不穩定。如:不少城市農民工遠離了家鄉與親人,再加上自身家庭倫理道德薄弱出現非法同居、重婚等社會問題。其次,因受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農民享樂思想嚴重,這就加劇了倫理道德事件的發生。
農村倫理道德中養老問題也不容忽視,多數農場家庭認為贍養老人是一種經濟負擔,不想贍養老人,另外,子女之間相互推諉,造成老人無人贍養。子女虐待父母現象層出不窮,子女與老人刻意保持距離,不僅給老人的情感造成傷害,并且在精神上也無法滿足老人。
另外,子女教育問題也是農村倫理道德異化的問題之一,因農村父母知識水平低,文化素質低,對教育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子女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只需要識字、算數即可,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重視。但是也有不少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注意方法。如:子女成績好,就從物質方面過分滿足他們,成績不好用打罵等暴力手段。另外,不少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會出現虐待、遺棄兒童現象。
(三)農村的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峻
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下,市場化經濟的發展下,農村的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大環境下,出現了不少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首先,如:不少道德意識薄弱的人為了金錢利益,不擇手段,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偷盜剽竊、賭博及刑事犯罪案件有增無減。這些本就加劇了治安問題管理的難度。
其次,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下,不少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在不良思想侵蝕下,走上了犯罪道路,其中、吸毒販毒、打架斗毆等等案件中或多或少會有農民工的身影。其中,震驚中國的“1·6”南京槍擊劫案頭目周克華、流竄四省瘋狂作案26起殺死67人的楊新海。罪犯的犯罪手段極為殘忍,令人發指。
(四)金錢倫理錯位
首先,農民拜金主義盛行,農民在社會中為了經濟利益,逐漸降低對道德的要求,無視社會公德,踐踏市場準入準則??梢哉f,這種對金錢赤裸裸、不擇手段的追求已經成為當下人們都普遍接受的現象之一,并且現今已經不再受到道德批判及輿論的譴責。另外,當前社會多數用金錢衡量價值觀念,因此,那些通過違背傳統倫理道德賺錢的人不僅沒有受到道德譴責,相反會因為賺錢感到優越。
(五)鄰里倫理道德喪失
在過去,農民群居在村落,集體生產生活下,凝聚力較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后,農民開始各自經營,自主經營能夠增強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個人利益的追求逐漸上升,因而,國家意識、集體觀念及全體情感被逐漸的淡化。社會經濟發展下,市場經濟占主導,農民開始忙于自己家庭的發家致富,因此,逐漸減少了與街坊鄰居的接觸。因經濟利益而發生的爭執逐漸增多,經常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鬧矛盾。當出現矛盾時,鄰里之間因法律意識的薄弱,沒有想要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多是自己解決,因而,問題的解決多數罵架或者打架。事實上,這一做法不僅不能夠有效地解決矛盾,甚至助長矛盾加大,嚴重者造成人員傷亡。
(六)環境倫理道德缺失
當前,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地價上漲,不少工業紛紛轉移到農村,這些工業中不乏污染環境的工業,但是當地農民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收入。首先,農村在種植農作物時,濫用農藥化肥、隨手亂扔垃圾,焚燒秸稈、養殖產生的污染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其次,加上農村的環?;A設施不足,公共衛生防疫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因此,造成不整潔,無法保障農民的衛生安全。
二、造成倫理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農村政治原因
市場經濟環境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倫理道德建設的滯后性是倫理道德建設的滯后原因。社會轉型及市場沖擊下,舊的倫理道德體系逐漸解體,新的道德體系未能夠得到及時構建,群眾行為缺少正確價值導向及相應地規范約束。所以說,之前維護社會秩序倫理道德出現脫離,并且道德層面出現了嚴重的沖突,政權弱化下,社會控制力下降,基層領導干部雜念較重,不少領導干部道德腐敗,因此,對農村倫理體系造成侵蝕。
(二)農村經濟原因
市場經濟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行,個人利益得到肯定,因此,對農民而言,大大激發農民長期受到壓抑的個人利益愿望。在缺乏健全的規約機制下,膨脹的個人利益誘使農民出現重利輕義的價值便宜,有些人為了獲得經濟利益鋌而走險,不擇手段。
(三)農村文化原因
農村道德建設中文化宣傳是重要途徑,但道德建設的現狀令人堪憂,其道德文化建設存在死角。當前,我國倫理道德宣傳主要是“熱在縣里、愣在鄉里、涼在村里”.多數農村沒有圖書室、文化站、錄像廳這樣的實施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不足,與城鎮文化生活相比差距較大,農村大部分地區財政經費較少,不能夠滿足宣傳需求。文化建設市場管理薄弱,沒有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所以,當前灰色文化呈現抬頭趨勢,具體而言,宣傳暴力色情,主要表現在對社會黑暗面、社會陰暗心理的描繪。宣傳偽科學及墮落的價值觀念,對農村文化道德觀起著誤導及破壞作用。農村因缺少精神食糧,同時也缺少健康的文化導向氛圍,主要思想被低級趣味、不健康思想侵蝕,并使得農民精神空虛,或者聚眾賭博。種種丑惡現象的存在進一步腐蝕靈魂,破壞社會風氣,背離傳統美德。
三、我國農村倫理道德對策
(一)加強農村倫理道德體系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發生嚴重的變化,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的推進下,社會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倫理道德在當今的社會改革的大浪潮下已經不適用,并且難以構成較為完備的倫理道德體系。因此,社會主義農村建設中,不僅需要關注經濟建設,還需要關注倫理道德體系建設,著重加強倫理道德研究,力求構建農村新型倫理道德體系。
(二)加強思想道德文化建設
一般而言,道德文化與自身文化程度相關,但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文化建設上會出現一些問題??梢哉f,思想文化道德較強首先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深入改革農村的教育體制,切實提高農民教育水平。針對教育改革,我國已經采取了不少措施,具體而言,有免除農村義務教育費用,但對農村師資力量的建設而言,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施欠缺,從而來說,農村教育問題的解決任道而重遠。
(三)加強鄉村兩級干部的官德建設
可在組織部設立專門的道德審查委員會,具體負責審查、考核鄉村兩級干部。一是因為在我國一直存在以史為鑒的傳統,官風正,民風自然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是要不得的。二是因為成立道德審查委員會是預防腐敗,進一步加強他律,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四)倫理道德建設與法律意識提高雙管齊下
中國是法制的國家,因此應當著重重視中國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但針對農民而言,他們文化水平較低,因此,法律意識較為薄弱,不懂得何為守法、何為犯法。因此,倫理道德的建設下,著重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及法律價值觀,并且在整個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村走向法治建設的同時充分尊重傳統的法治規則。對于農村而言,村干部應當起到帶頭作用,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宣傳違法犯罪活動,提高農民法律意識,教會農民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終做到倫理道德建設與法律意識提高的雙管齊下。
四、結語
社會轉型的攻堅時期,應當抓好農村倫理道德的建設,及時解決農村倫理道德中出現的問題,樹立起社會主義新型倫理道德觀念,確保新農村的順利建設。
參考文獻:
[1]鄭鵬飛,薛鳳偉。社會轉型背景下的農村倫理道德現狀及其原因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9(2)。
[2]姜芳,宋娟。淺析社會轉型時期的農村倫理道德失范及原因[J].知識經濟,2011(1)。
[3]劉紅云,張曉亮。關于建設新農村背景下農村倫理道德體系的重建問題[J].理論學刊,2007(9)。
[4]武月鋒。傳統倫理道德對新農村道德建設的借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5]賈鳳姿,王琨。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的道德倫理追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6]馬莉。西北農村地區婚姻倫理的現狀與嬗變--西北農村地區道德問題調查報告之三[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