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家風家訓文化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輿論熱點,引發我們對家風家訓在現今家庭家族以及國家社會發展當中作用的重新認知。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長河中,世家大族不僅僅是在經濟方面占據社會的多數財富,政治方面牽涉政策時勢,同時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往往也會產生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因此,研究古代世家大族的興衰歷程歷來都是諸多學者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生活、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工作。本文則以煙臺棲霞市牟氏莊園主人牟氏家族為例,沒有將世家大族的興衰糾結于外在的政權爭斗背景與政治色彩之中,而是通過實地調研、相關歷史史料文獻考究、宗族后人訪談記錄等方式,考察了牟氏宗族在傳統家庭教育中的家訓歷史,論述了其自身內在家訓文化在族人身上的體現及其對牟氏家族興衰起落產生的作用和影響,為當下重新深度認知家風家訓在家庭家族和國家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歷史舉證和借鑒。
一、秉承家訓時牟氏莊園的興盛
總結牟氏興盛中家訓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牟氏莊園發跡人牟墨林秉承家訓、興家旺族之功在牟墨林成氣候之前,先祖早已經歷八代兩百余年的書香門第,在這個以讀書為本,科名累累的氛圍之中,牟墨林承先祖師范,獨創了一套自己的"發家之道"和"興家之法".清道光十六年春,棲霞出現了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人相食,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這是膠東歷史上的真實景象,這些人被稱之為菜人。[1]
那時牟墨林所積存的糧食已經全部賑了災,甚至官倉也已經無糧可賑,在此生死之際,牟墨林動用牟家錢財,至關東販運活命糧。為此不惜違背父親牟錞的遺囑"漂洋過海太危險,千萬不可過海販賣糧".組織運糧班子經關東采購糧食到海港碼頭,裝船過海到達登州海港,再從登州港運回棲霞,解救廣大災民于水火。牟墨林大功大德之心濟民救災的同時,也使他自己在整個棲霞的民望迅速建立起來。
內嚴外施,執嚴政施厚德是牟墨林獨創的牟氏莊園的治家之道。[2]
牟墨林對家庭內部的管理非常嚴格,對牟氏家族的成員一律實行定額供給制讓他們手中沒有財權,對管理人員一律實行高薪養廉,不準有一點過犯。這也是牟墨林時期家族成員尤其是管理人員沒有貪污腐敗的重要原因。對佃戶實行的是低地租制,以工代賑制等;對饑民則實行不管多少,大人與小孩平等,統統施舍,時間上不分季節年份,常年施舍,從不間斷,一直施舍了一百多年,動用了牟家一億多斤糧食。牟日寶編著的《牟氏莊園三百年》中有詳細記載。
2. 牟氏家訓訓示:慎用其人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取友:"擇賢與處,德重過規。毋從勢力,毋效非為。咨爾小子,主善為師。"一訓恤下:"小人女子,為下最難,咨爾小子,御下以寬。"[3]是牟氏先祖告誡子孫重視慎友、慎人、慎任之道,與人相交,重在德行。興盛之法,在于知人善用,體恤苦樂,主仆一體??v觀牟氏幾代人的家族管理狀況,可以看出他們家業興旺的關鍵是用人慎重,凡是聘雇的人員都必須有效忠牟氏家族的思想,否則,不是退職就是解雇。從清代到民國十年以前,牟氏家族所聘雇的這些成員基本都忠于職守,盡心盡力為牟氏效勞。這是牟氏家族從內部到外部令行禁止,一片繁華昌榮的重要原因。而實際上,管家為了履行其職責,爭取莊園主人的信任,便常常對賬房先生們進行忠誠教育,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對牟氏盡忠盡誠。因而,牟家前幾輩的管家與賬房先生中沒有貪污現象,安分守己為牟氏效力。而民國十年至解放前夕,聘雇的人員中大多數吃私貪污,甚至敢于反抗和消極怠工,這與牟氏家族掌舵人的治家與作風不無關系,這一時期也是牟氏莊園開始走向衰落的時期。
3. 牟氏家訓訓示:結交權貴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服官:"茍有用我,慎乃官常,咨爾小子,得志勿忘。"[3]教導牟氏子孫要勇于做官、善于做官。
牟氏家族有"四世官吏"的家族傳承,明朝后期的時候,牟氏家族為了擺脫地主欺凌和貧窮困擾,在家中就數請名師,嚴教諸子,以求讀書做官。至于牟墨林,他認為官場險峻,不為仰慕,更何況他本人無心無才讀書做官,他的志向是購買土地,成為大地主。但他對為官,致富,經營工商業都做了分析,并且訓示后人,同時也為其后代為官,致富打下堅實基礎,且官位越做越大。在封建的等級制度下,一戶有功名的人家是會受到封建法制保護的,牟氏族人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才會讀書求官,結交權貴,借以擴張自己的勢力,鞏固自身家族的繁榮與發展。牟氏家族多年來與官宦交際,以致形成規矩:新官上任,卸任,逢年過節,遇喜慶及非常時刻,雙方都互有往來。
4. 牟氏家訓訓示:節儉治家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勤儉,一訓修睦。都是教育牟氏子孫要節儉持家、和睦治家。牟墨林家室中,常年懸掛著《朱子家訓》四幅屏。他特別欣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銘言。日常生活中他也明確提出:"勤課農桑,與田園求生。"并且警示后人:"由勤儉入奢易,由奢返回勤儉尤恐子孫奢,何況奢乎?"[4]牟氏子孫也大都繼承節儉家風。
每逢正月十五、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等節日,牟氏家族的大小伙房都有節省規定,如凡是伙房吃菜包子,不管人多人少,平均每人兩個。秋冬農歷節日,要加曬干的眉豆、菜豆、蘿卜葉,以示傳統性的節儉。另外,牟氏族人的衣食穿戴花費上也形成了人人必須遵守的章程。從牟氏家族的發展過程看,牟墨林父子幾代都是屬于勤儉創業型的,而到了其孫子輩就出現了腐化墮落的不肖者,特別是到了民國十年以后,腐化墮落之風在牟氏莊園內興起。
5. 牟氏家族訓示:"霜露箕裘"牟氏祖先在其祖塋的山門上撰聯:"霜露興思遠,箕裘繼世長。"后來被十世祖牟國瓏書成家訓聯,將它掛于室內,進行教子。牟國玠更是在《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課子:"箕裘世及,子孝家昌。"[3]
以教傳后人。牟墨林更是感到此家訓的重要,指令其子孫,必須背誦,誰不照此去辦,即不為牟家子孫。由此縱觀牟氏家族發展史,其三百多年經久不衰之秘決,核心便是"霜露箕裘"."霜露"是"春露秋霜"的組詞,以"春露秋霜"表示對先人的追念。至于"箕裘"這里指兒子必須繼承父業,一代一代不錯樣的往下傳續。上輩行善下輩必須行善。像牟家的年年施舍,輩輩施舍,都是因為他們能夠繼承牟墨林的"扶困濟厄"的祖訓,如果到牟墨林祖子孫輩將祖宗遺訓突然改變了,內部嚴格供給制廢除了,對佃戶災民不以工代賑了,亦不積善行德,不讀書求官了,讓族人饑民失去共安"樂業"了,牟家的日子還能維持下去么?牟氏家族的百年興盛還有的談么?曾有人預言,不出三年,是不是就該"大造反"了?南方好多園林幾經易主,而唯有牟氏莊園,幾百年來一直姓牟,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二、罔顧家訓后牟氏莊園的衰敗。
總結牟氏族人背棄家訓致使衰敗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牟氏族人罔顧家訓:大肆吸食鴉片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守身:"守孰為大,寡過省身。以參天地,以報君親。咨爾小子,檢點須頻。"[3]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守住什么最大?堅守自己的品德,并告誡后輩小生,檢點要經常進行,不可荒怠。一訓守法:"國有三尺,令甲煌煌。智者勿犯,視履考詳。咨爾小子,謹稟王章。"[3]意思是說:國家有法律,任何明智的人都不能去觸犯,告誡子孫,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周詳的對照一下是否合法,并且要嚴格遵守王法。清朝光緒年間,國家提倡禁煙,牟墨林的兒子們也都積極響應,十分警惕鴉片進入牟家,牟家到光緒末年都沒有一人吸食鴉片。進入 20 世紀 30 年代,膠東軍閥混戰,牟氏族人放松了對大煙的控制。"西忠來"主人牟煜是腸胃病患者,吸食鴉片止痛,慢慢吸食成癮。天長日久,叔兄牟肅亭、叔弟牟少崖也開始出入他的煙房。吸大煙之風在牟氏莊園逐漸蔓延開來。一時間,包括"寶善堂"牟荻生夫妻、"師古堂"牟糖等,莊園內共出現 15支煙槍,年耗白銀 13000 多兩。牟氏人瘦如柴、財力枯竭。牟氏子孫大肆吸食鴉片,不僅是違逆家訓,更是罔顧國法,不以家訓守身、更不以家訓教子,家道衰落成為必然。
2. 牟氏族人罔顧家訓:大肆籌辦喪禮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勤儉:"居家善術,勤儉無憂。勤則事治,儉則用優。咨爾小子,開源節流。"[3]意思是說:居家過日子要有技巧,要勤儉持家,勤可讓事業成功,儉可以讓家庭富裕。一訓謙恭:"學行進步,始自謙恭。滿惟招損,怠啟朋從。咨爾小子,傲慢無庸。"[3]意思是說:身為牟氏族人,要從謙虛謹慎、溫良恭儉讓開始。自滿會造成損失,一旦懶惰就會招致損友。告誡后輩子孫,待人處事不要傲慢無禮。而且牟鳳伯在病中臨終時曾強調:"卒即入木,勿令穢揚;勿久停堂,勿修蘸事。"[3]
意思很明確,就是告誡子孫:先人去世,入土為安即可,千萬不可揮霍張揚,大辦喪禮。然而牟氏族人卻違背祖先遺訓,在牟墨林后裔中,頻繁舉行耗資巨大、轟動四鄉的重大殯葬儀式。最典型的:"日新堂"當家人姜振幗為炫耀門戶,耗費巨資出大殯,將其公、夫、子、媳的四口靈柩,由原丘地遷到公山塋地,其規模之大、景況之盛令人咋舌。葬品類別繁多,耗費銀兩不計其數。一時間,牟家"日新堂"大殯成為棲霞人話題的中心,外地人都作傳奇議論。無視家訓、妄自鋪張,莫過于此。
3. 牟氏族人罔顧家訓:普遍重婚納妾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首訓敦倫:"地義天經,生民固有。圣人因之,教乃不朽。咨爾小子,敦倫為首。"[3]其意思明顯是告誡子孫族人要重視倫常關系,把敦睦倫常放在安家旺族的首位。一訓祛私:"養心寡欲,去妄存良。勿為酒亂,勿作色荒。咨爾小子,克己用剛。"[3]意思是訓示牟氏族人,一定要用堅強的意志克服私欲,抑制欲望,不要酗酒亂性,不要近色荒唐。一訓宜家:"門內有政,身范宜家,褻狎無度,偏僻招嘩。咨爾小子,中立無斜。"[3]意思是說:家有門規家訓,自己行為要端正才會使家業和順,不端行為如果開了頭,就會無止境的蔓延開來,招致家族禍端,告誡牟家族人一定要站直行正,千萬不可有偏差。牟墨林父牟純雖操千畝之上,并有功名,僅配李氏,后繼姜氏。而牟墨林居然忘了其祖牟鳳伯關于"節性,安命之學"的遺訓,隨心重婚納妾,先娶妻李氏,隨后娶妾劉氏、王氏、張氏、曲氏,眾多妻妾矛盾不止、糾紛不斷,整個牟氏莊園鬧得烏煙瘴氣,家人、族人之間裂隙叢生。之后牟氏莊園的歷代男子多數都重婚納妾,腐化享樂。更有甚者,無休止地將家業財產揮霍在妓院中。這都使得牟氏祖上辛辛苦苦靠"大公大德"積攢的民望都一掃而空。沒有了民心民望拱衛支撐的牟氏家族日漸衰敗也是必然,這難道不是牟氏族人違逆祖上家訓導致的惡果?
4. 牟氏族人罔顧家訓:驕奢淫逸、揮霍家產前面的大肆吸食鴉片、大肆籌辦喪禮、普遍的重婚納妾導致的共同的結果就是,牟氏家族大量的財產被揮霍、流失,而其主要原因必然是,牟氏族人無視祖輩恪守的家訓,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特別是 20 世紀 30 年代,這時的牟氏家族絕大部分成員迷戀于吃喝玩樂之中,而他們變成享樂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其親朋好友之間的往來所致。
眾多膠東有名的商家大賈、官僚地主互相聯姻,在走動親戚中交流思想、互為影響。他們得出的最后結論就是:封建制度瀕臨滅亡,有地不如有錢好,子孫花不如自己花,因此一個個變賣家產、供自己享樂。牟氏十世祖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取友:"擇賢與處,德重過規。毋從勢力,毋效非為。咨爾小子,主善為師。"[3]
牟氏先祖告誡子孫重視交友之道,與人相交,重在德行,規勸過失。交友不慎,輕則身敗名裂,重則亡族滅種。前車之鑒,數不勝數。牟氏家族后期族人的窮奢之風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不惜金錢,獨家扎戲臺演戲取樂,演戲不分農忙農閑,只要高興就辦,而且一觀就是數月,戲班耗費巨大,族人終日享受,不思進取。將《體恕齋家訓》中的一訓勤儉、一訓啟過完全拋諸腦后。
5. 牟氏族人罔顧家訓:內部貪污泛濫成風牟氏莊園各當家人的腐敗享樂,不僅僅違逆了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傳承的牟家家訓,也破壞了牟氏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各種行之有效的規制。這樣一來,掌柜的不聞賬事,賬房先生便乘虛而入,出現了貪污現象。"南忠來"當家人牟玉生回憶:"民國十年之后,"忠來涌"油坊賬目不清,查出問題也無人處理。換了賬房先生一個又一個,賬目管理只是亂上加亂。有的甚至將財務拿回自己家,數以萬計的錢財就這樣流走了。[4]
牟國玠的《體恕齋家訓 并序》中一訓恤下:"小人女子,為下最難,咨爾小子,御下以寬。"[3]訓示牟氏子孫作為當家人要體恤下人,他們生活不易,對他們要寬厚仁慈,否則禍亂一起,門庭就會矛盾爭斗不止。一訓作忠,告誡子孫要忠于國家、傭人下屬要忠于牟氏。古人都說: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門人不忠,禍起蕭墻,牟氏哪有興盛可言?哪有不敗之理?不可否認,牟氏家族長盛不衰以及急速衰敗的原因確實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里面摻雜著政治背景、時勢變遷等各種外部善變因素,尤其是在當時特殊的動蕩、混亂時代背景下。但是,是非曲直不能茍且,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宗族家庭,它由人組成、受人管理、經人興衰,其興衰起落受人的影響自然是首要的,而家族家訓文化對家族掌舵人及宗族成員的熏陶、導引作用又是重中之首。
因此,牟氏家族歷世歷代制定完善且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家訓家風對其宗族不斷壯大、持久不衰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后期子孫后代的違逆與罔顧也是其急速衰落的重要原因。當下,隨著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家風家訓文化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輿論焦點,"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發展告訴我們:繼承弘揚優秀的家風家訓無論是對維持家庭和睦、家族延續還是社會和諧、國家繁榮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內在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國珍 . 三千年天災 [M]. 南昌 :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266-268.
[2]牟日寶,劉明久。牟氏莊園叢書之三牟氏莊園三百年[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171-174.
[3]牟日寶。牟氏莊園叢書二之牟氏家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1-6.
[4]林書華,史有年,肖靖。牟氏莊園興衰史[M].煙臺:山東省出版總社煙臺分社,1999:11,4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