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研究《墨經》中有關邏輯推理判斷的論述
研究《墨經》中有關邏輯推理判斷的論述
>2022-09-27 09:00:00



學界許多人認為中國傳統哲學是邏輯形式和理論的不發達,似乎成為一種定論。其實與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國邏輯思想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先秦就有一批專門研究說理和論證的邏輯思想家,也可稱為語言哲學家。主要有被稱為名家的惠施、公孫龍以及后期墨家。關于論辯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形式邏輯的概念(名)判斷(辭)推理的理論和一些邏輯思維規律已經提出來了,可惜這些理論在中國以后的哲學發展中沒有進一步完善和體系化,像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和古印度佛教的因明學,這就使人感到中國沒有邏輯思想,或邏輯思想的特別不發達。實際上后期墨家的哲學和邏輯思想及取得的成就是十分了不起的,故一些學者認為“有古希臘、古印度、古中國三大傳統邏輯之說”.“亞細亞的中國古代比起古典的希臘古代各有自己的發展前途,墨家的邏輯在墨子時代是有局限的,但后期墨家有了很大發展?!爆F以《墨子》中的《經上》《經說上》《經下》《經說下》《大取》《小取》六篇被稱為墨辯的文本為依據試分析一下后期墨家的邏輯思想。

一、關于辯說的宗旨和原則

中國傳統的邏輯思想誕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儒家也十分重視“名”的問題,孔子就有“正名”的學說。孟子以好辯聞名。荀子作《正名》,其實講的也是儒家的邏輯思想。他提出“制名以指實”,“制名之樞要”的學說,“故知者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上以明貴賤,下以辨同異?!薄耙匀市恼f,以學心聽,以公心辯。不動乎眾人之非譽,不治觀者之耳目,不賂貴者之權勢,不利傳辟者之辭,故能處道而不貳,吐而不奪,利而不流,貴公正而賤鄙爭,是士君子之辯說也?!?br>這是荀子提出的辯說的宗旨和原則。后期墨家提出:“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保ā缎∪ 罚┻@是一個完整的辯說的綱領和遵守的原則。
提出在辯論中要明是非,審治亂,辨同異,察名實,處利害,決嫌疑,這是辯論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明是非,是說在辯說中要分清是非。而莊子則認為是非在一定時期是特定的,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各執一端,在雙方爭辯中是不能解決是非問題的。只有在“道”的觀照下,一切所謂是非、美丑、壽夭、大小等差別最后在“道”中消融而達到“道通為一”的境界。后墨提出“明是非”,可能是對道家是非觀的一種回應和批評?!皩徶蝸y之紀”,是說任何辯說都不能離開社會治亂等現實社會問題,中國古代沒有脫離社會問題的純邏輯形式和哲學思辨,這是中國哲學的特點。不過和荀子等儒家不同的是在這一宗旨中沒有荀子的“明貴賤”的問題。這是因為墨家學派反對社會特權和區分貴賤,提倡兼愛,不為社會等級差別辯護?!氨嫱悺笔菓饑母髋晒餐懻摰膯栴},把辨別事物的同異看成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因為任何認識均起于首先辨別事物的同與異。在辨同異方面,惠施提出“合同異”即強調事物和概念的同一性;而公孫龍卻提出“離堅白”,“白馬非馬”,強調事物和概念的差異性。后期墨家也十分重視同異問題。他們提出“同、重、體、合、類”.(《經上》)“同:二名一實,重同也,不外于兼,體同也。俱處于室,合同也。有以同,類同也?!保ā督浾f上》)“異:二、不體、不合、不類?!保ā督浬稀罚爱?,二必異,二也。不連屬,不體也。不同所,不合也。不有同,不類也?!保ā督浾f上》)②是說有二之異,不體之異,不合之異,不類之異這么四種。兩個事物必定相異,叫二之異。某一整體的部分與另一整體之間的差異,叫不是一體之異。處所不同,叫不合之異,兩個事物沒有相同點,叫不類之異?!洞笕 芬舱f:“智與意異。重同、俱同、連同、丘同、鮒同同類之同,同名之同,同根之同,是之同,然之同。有非之異,有不然之異。有其意也,為其同也,為其同也,異?!薄耙辉荒耸嵌?,二曰乃是而不然,三曰遷,四曰強”.同的種類很多:一是雖有二名而同為一實的同,二是不同的人立場相同的同,三是同屬于一個團體的同,四是區域相同的同,五是關系相同的同,六是同為一類的同,七是名字相同的同,八是同一根源的同,九是實際本相同的同,十是實際未必同而輿論以為同的同。異的種類也很多:有不符合實際的不同論點的異,有實際未必異而輿論以為不同的異,有所異亦有所同(指異中有同),有所同亦有所異(指同中有異)。是不是的關系有四種:一是本來是而結果也是,二是本來是而結果不是,三是以前是而現在不是,或從前不是而現在是,四是勉強是而實際不是。這是后墨論述同異的種類及辨別的方法,是墨家關于同異的辯證思想?!安烀麑嵵怼?名實問題是戰國哲學論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涉及中國哲學的語言問題。(關于名與實及其關系留下文探析)關于類概念,是中國哲學認識論的重要范疇,是形成概念,確立判斷,進行推理的條件。先秦的墨家學派,特別重視“類”概念。墨子本人就提出“察類明故”的原則。他將戰爭區分為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兩類,前者稱“誅”后者稱“攻”,他反對“攻”這種侵略戰爭,“非攻”是他的學說的重要部分。他說發動侵略戰爭就是“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篇》)“類”是標志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如馬就是馬類動物,是共相,白馬即馬的殊相。墨子認為一個命題必須具備類、故、理的范疇而建立了自己的邏輯學說?!胺蜣o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者也?!保ā洞笕 罚┰谵q說時,提出一個判斷要有根據,要依據理(故)要遵循邏輯規律,這就是以類予以類取的原則?!爸?,類以行人,說在同?!保ā督浵隆罚爸梗罕艘源似淙灰?,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保ā督浾f下》)對方以為這一事物是這樣,并證明這一事物是這樣,我卻以為這一事物不是這樣,并舉出理由來,反駁他肯定的那個結論。要求推理必須在同類事物中進行,不能超出范圍?!爱愵惒槐?,說在量?!保ā督浵隆罚┓峭惖氖挛?,其量不可比。如“木與夜孰長?智與粟孰多?爵、親、行、價,四者孰貴?糜與鶴孰高?蚓與瑟誰瑟?”(《經說下》)故說:“推類之難,說在之大小?!保ā督浵隆罚爸^四足獸,與生鳥歟,物盡歟,大小也。此然是必然,則俱?!保ā督浾f下》)為了實現上述宗旨,就要用名即概念和稱謂來摹寫事物,論證各種言說的關系,選擇和給予均在同類事物中進行。以名舉實,即以判斷(辭)來表達思想,用推理來論證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的道理。在這一綱領性的論述中,后墨又提出“有諸己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弊鳛檗q說遵守的一個原則?!白约核澇傻挠^點,不能反對別人的贊成;自己不贊成的觀點不能要求別人贊成?!边@里主張在辯論中要尊重對方,不要強加于人。以上是后墨關于辯論的宗旨和原則,也體現了辯說中的平等的原則?!缎∪ 愤@一辯說的綱領,是一個完整的理論嚴密的思想,是戰國時期辯說經驗的總結。

二、名實關系論

名實關系是先秦哲學論爭中一個重要問題,當時絕大多數的哲學家認為名是稱謂實的,有實則有名,以名舉實,名實必須一致?!肮糯袊軐W家常把概念和表達概念的詞項一概稱為‘名',墨經則稱詞項為名……名實關系問題是中國古代邏輯的中心問題。公孫龍對名和實都下過定義:”天地與其所產焉,物也;物以所物兩不曠焉,位也;出其所謂非謂,正也?!啊赌洝吩凇督浾f》下曰:”或以名示人,或以實示人。舉友富商也,是以名示人也。指是臛也,是以實示人也?!昂竽剖菦]有明確給實下定義。但指出:語言表達我的朋友是富商,這是用一個私名代表所說的對象,不一定這個富商在場。如果用手指眼前某一動物說”這是’臛‘“,這是直接指示某一動物,是以實示人?!彼ツ苤?,說在春也,逃臣、狗犬、遺者?!埃ā督浵隆罚彼?,春也,其勢固不可指也。逃臣不知其處。狗犬,不知其名也。遺者,巧弗能兩也?!埃ā督浾f下》)知道卻無法指示出來,例如春天,逃跑了的奴仆,狗犬,和遺失的東西。這是說明言知其實,而不能確指其實;是言指其名,而不能盡知其實。不過墨家說的”以名舉實“,(《小取》)”舉,擬實也“,(《經上》)”舉:告以之名,舉彼實也?!埃ā督浾f上》)”言,出舉也?!埃ā督浬稀罚惫恃砸舱?,諸口能之出名者也。名若畫虎也。言,謂也;言猶名致也?!埃ā督浾f上》)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和實證論者一致認定,語言的主要目的,是在敘說或報告事實。語言之中真正算數的部分是”認知的意義“,這與《經上》”舉,擬實也,言出舉也?!跋喈斘呛?。
”舉“是擬實。語言是口說出擬實的名,名代表事物,語言是用來稱謂事物的,可見《墨經》認定語言是用來敘述或報告事物的(言,謂也),這種語言是具有”認知“意義的。名是反映實的,是由實決定的。這種名與實關系十分清楚?!敝^,命、舉、加?!埃ā督浬稀罚敝^:狗犬,命也;狗犬舉也;叱狗,加也?!埃ā督浾f上》)謂可分命謂、舉謂、加謂三種方式?!泵?,實名。實不必名,“(《大取》)名總是實之名,實則不必有名?!睙o不必待有,說在所謂?!埃ā督浵隆罚睙o,若無焉,則有之而后無。
無天陷,則無之而無?!埃ā督浾f下》)就像現在沒有焉鳥,那是以前有過,后來消失了,這是有之而無?,F在沒有天陷,那是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這是’無之而無‘.神話傳說中說的’天之陷‘事實上是不存在的?!薄坝衅鋵嵰?,而后謂之。無其實也,則無謂也?!保ā督浾f下》)先存在其實,然后給予稱謂。無此實也,則一般情況下不予稱謂。后墨將名分為“達,類,私”三種?!懊何?,達也。有實必待之名也命之。馬,類也,若實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實也。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麗?!保ā督浾f上》)物是達名,它是具有內涵最少外延最大的概念。如馬,是類名,是代表馬類動物的名稱。把一個人叫臧,這就是私名,這私名是個人專用的。用語詞表達的某對象是實,表達的語言是名,名與實的關系,就象姓名附于每個人一樣。達名是最普遍的名,如物,它的外延包括了一切實存的事物,這與荀子說的“大共名”是同一概念。類名是屬性相同的類別概念,如馬,馬的外延包括所有的馬類動物。私名是專有的單獨名稱,如臧的外延,只限定的人,所以它是“是名止于是實?!边_、類、私的概念分類思想表現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如白馬是馬類動物中的殊相,強調了個別大致包含在一般之中,這是個別與一般的同一性。而不像公孫龍則強調馬與白馬概念的差異性。由于外延超過了一個單獨的事物,類名和達名的所謂對象并非固定的唯一的?!拔┪嶂^,非名也則不可,說在反?!保ā督浵隆罚拔褐^是霍可,而猶之非夫霍也,謂彼是是也,不可。謂者毋唯乎其謂。彼猶唯乎其謂。則吾謂不行。彼若不唯其謂,則不行也?!保ā督浾f下》)我的稱謂如非正名,(公認的)就不被認可,理由是違反名實相稱謂相應。我稱謂這動物為“鶴”,然而如果這動物本來不是鶴,那么,把“不是”說成“是”,那是不可以的。凡稱謂都是公認的,公認它不是鶴,那么我稱它為鶴,就不行??傊?,一切稱謂若非正名,就不被認可,也就行不通了。不同之物的內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此物只能用此名,彼物只能用彼名,否則只能造成混亂,這是不允許的?!芭e,告以之名,舉彼實也?!保ā督浾f上》)稱呼名一定要聯系與之相符的那個實物。這是人們認識事物和相互交流所必須的?!八灾^,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保ā督浾f上》)“知其所以不知,說在以名取?!保ā督浵隆罚爸?,雜所知與所不知而問之,則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去俱能之,是兩知之也?!保ā督浾f下》)知與不知的區別在于能否以名舉實,而且要能“取”,即在場把某物親指出來?!赌印べF義篇》說:“子墨子曰:今瞽者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雖明目者,無以易之。兼白黑使瞽者取也。不能知也。故我曰瞽者不能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名仁也。雖禹湯無以易之。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能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边@進一步說名不能聽其名,而且要取其實。后墨強調實的決定性,和先在性,因此,必須以實正名?!坝衅鋵嵰?,而后謂之;無其實也,則無謂也?!保ā督浾f下》)事物先有其實體存在,才取一個名字稱呼它,沒有這樣的實體,就不能取名字稱呼它。(《大取》)說:“諸圣人所先,為人效名實,名不必實,實不必名。茍是石也白,敗是石也,盡與白同。是石也雖大,不與大同,是有便謂焉也。以形貌命者,必知是之某也,焉知某也。
不可以形貌命者,雖不知是之某也,知某可也。諸以居運命者,茍入于其中者,皆是也,去之因非也。諸以居運命者,若鄉里齊荊者,皆是。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廟者,皆是也?!边@是說,圣人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為人們考核名實的關系。有時候有名不一定有實,有實不一定有名。譬如這一塊石頭是白的,我們毀壞了這塊石頭,它仍舊是白色,而且和天下所有的白物的白相同。這一塊石頭雖然是大的,但不和大石相同,因為大石之中仍有大小的不同,是各依照它的便宜而稱的,用物件形貌來命名的,一定要知道這是某某物,然后才知道它叫某某名。
不是用物件形貌命名的,雖然不知道這是某某物,但知道它叫某某名就可以了。那些以居住或遷徙地命名的,假如住在或遷入這個地方,就稱這地方為居住之地,離開了這個地方,就馬上不稱這地方為居住之地。那些以居住地或遷徙地命名的,像鄉里和齊國、楚國都是。那些以形貌命名的,像山丘、寺廟都是?!洞笕 返倪@一大段話講到了按什么命名的,如以形貌命名,居運命名,以舉數量命名這些都是比較粗疏的。要真正揭示一個名的內涵,就得給以界說(定義)。在《墨經》的《經上》中有對各種事物的界說,如事物增減變化稱為“損益”、“損,偏去也?!保ā督浬稀罚捌舱?,兼之體也。其體或去存。
謂其存者損?!保ā督浾f上》)關于體的定義,“體,分于兼也?!保ā督浬稀罚叭舳种?,尺之端也?!保ā督浾f上》)“兼”是全體,“體”是部分。例如,一尺長的直線與其一端,《墨經》以點為線的部分。整個物體的位移稱為“徙”、“動,域徙也”.(《經上》)“偏際徙從,若戶樞免瑟?!保ā督浾f上》)“止,以久也?!保ā督浬稀罚爸?,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若矢過楹。有久之不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梁?!保ā督浾f上》)關于時間和空間,“久,彌異時也?!保ā督浬稀罚熬?,合古今旦莫?!保ā督浾f上》)“宇,彌異所也?!薄坝睿杭覗|西南北?!保ā督浾f上》)關于變化,“化,征易也?!保ā督浬稀罚盎?若蛙為鶉?!痹凇赌洝飞线€有社會倫理及其他方面的概念的定義。如“仁,體愛也?!保ā督浬稀罚叭剩簮奂悍菫橛眉阂?,不若愛馬者?!保ā督浾f上》)“禮,敬也?!保ā督浬稀罚岸Y:貴者公,賤者名,而俱有敬慢焉。等異,論也?!保ā督浾f上》)這說明后墨對事物的概念的內涵有深刻的理解?!赌洝氛f:“或,過名也,說在實?!保ā督浵隆罚盎颍褐侵谴艘?,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謂此南北,過而以已為然。始也謂此南方,故今也謂此南方?!保ā督浾f下》)例如,從前認為某地是南方,而實為東南方,而今仍然稱南方,也就成為過名了。過名顯然是不能完全反映實的。
這方面后墨和公孫龍一致。公孫龍說:“天地與其所產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過焉,實也?!惫珜O龍把超出事物規定性的,就叫做“過”.也就是通常說的“言過其實?!痹凇陡分?,“子墨子謂駱滑厘曰:吾聞子好勇。駱滑厘曰:然,我聞其鄉有勇士焉,吾必從而殺之。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與其所好度其所惡。今子聞其鄉有勇士焉,必從而殺之,是非好勇也?!彼择樆逯虏皇瞧溆?,對于勇,墨子有自己的界定。根本的問題在于實而不在于名。名不符實,這是過名?!督浬稀吩唬骸爸?,問、說、親。名,實,合,為?!薄爸簜魇苤?,問也;方不瘴,說也。身觀焉,親也。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保ā督浾f上》)《墨經》在知識確定性上和公孫龍的正名思想是一致的?!把搜?,與彼此同,說在異?!保ā督浵隆罚把赫弑舜?,彼此,可。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彼此,亦可。彼此止于彼此,若是而彼此也,則彼亦且此此也?!保ā督浾f下》)彼之名必須指彼之實,此之名必指此之實,彼此之名只能指彼此之實,如果以彼名指此實,以此名指彼實,則不可。這就強調了名的確定性。這就是唯乎彼此的正名原則?!芭qR之非牛,與可之同,說在兼?!保ā督浵隆罚芭#夯虿环桥;蚍桥6桥R?,可,則或非?;蚺6R部?。故曰:牛馬非牛也,未可:牛馬牛也,未可亦不可。且牛不二,馬不二,而牛馬二。則牛不非牛,馬不非馬,而牛馬非牛、非馬,無難?!迸qR這是兼名,因此牛馬非牛,牛馬是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種思想和公孫龍在《通變論》中講的“二無一”的思想一致。牛馬是集單名而組成的兼名,這就是公孫龍說的“羊合牛非馬”,“羊合羊非雞”,這可以和《墨經》的“牛不二,馬不二,而牛馬二”相呼應。公孫龍說:“其名正,則唯乎其彼此焉。謂彼,而彼不唯乎彼,則謂彼不行;謂此,而此不唯乎比,則謂此不行。以其當與不當也。不當而當,亂也。故彼彼當乎彼,則唯乎彼,其謂行彼;此此當乎此,則唯乎此,是謂行此,其以當而當也。以當而當,正也。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比且彼,不可?!?br>公孫龍的正名原則比后墨的更加明確。這是戰國時期名辯思潮的主流。后墨不同意公孫龍的“堅白離”的看法,“堅白,不相外也?!保ā督浬稀罚皥裕河谑療o所往而不得,得二。異處不相盈,相非是相外也?!保ā督浾f上》)這是說堅白兩種屬性在石頭中是交融的一體,是不可分離的。事實誠然如此。而公孫龍是從堅白二屬性的分析出發的。認為堅性和白性可以從石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般性的堅性和白性,概念,這種堅性和白性,既可定于石頭之中,也可定于其他事物之中,而定于某物的白性和堅性不同于不定于某物中的一般性的白性與堅性。

三、以辭抒意--后墨關于判斷的理論

“辭”,在先秦有判斷的意思。對事物作斷定的語言形式稱為判斷?!洞笕 吩唬骸胺蜣o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者也?!迸袛嘁云渌枷雰热莺徒Y構而言,則包含著邏輯判斷的命題。按后墨的分析,一個論斷的提出必須有根據,要符合事理,講得有道理,并且在同類事物中進行推論,前面兩條講的是思想內容,后一條是運行規則,三者構成了一個正確判斷的形成條件?!缎∪ 吩唬骸盎蛞舱?,不盡也;假也者,今不然也;效者,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為之法也。故中效,則是也;不中效,則非也,此效也。辟也者,舉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猶謂也者,同也;吾豈謂也者,異也?!边@里分別論列了或、假、效、譬(辟)侔、援、推七種判斷形式?!盎颉毕喈斢谶x言判斷。例如馬有白、黑、黃幾種顏色的馬可以選擇。故言“或也者不盡也?!奔僖舱呦喈斢诩傺耘袛??意思是假設如此,并非現實就是如此?!靶А本褪墙⒎ㄊ交蚍妒?,所效就是提出法式的理由,也就是用判斷建立一定的公式,凡是符合這個法式的是正確的,不符合這個法式的就是不正確的,這就是效?!捌本褪抢盟飦碚f明此物,利用他事來說明此事。所謂“侔”就是同類相似之物來相互發明?!霸本褪且齽e人正確的論斷或重言來證明此論斷亦是正確的?!巴啤奔赐魄?,從沒有的選擇之物推出自己所求的結論?!缎∪ 方又f:“夫物有以同不率道同。辭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也不必同。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是故辟、侔、援、推之辭,行而異,轉而危,遠而失,流而離本,則不可不審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庇终f:“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不是而然?;蛞恢芏徊恢?,或一是而一非也?!边@是說有的事物相似而實不同,敘述使它們相同。文辭的排比,應當停止就停止。事物是這個樣子,有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原因,而事物都是這樣,而它們為什么是這樣的原因不必同,所以說譬、侔、援、推這類文辭,運行而易變,宛轉而易詭異,幽遠而易迷失,流長而偏離本原。所以說這些問題都不能不謹慎的,也不能經常使用。因此言辭的表現是多種多樣,而其原因也是不同的。我們不能用同一眼光來看待它們。事物有的“是而然”,有的是“是而不然”;有的是“不是而然”;有的是“一周而不周”;有的是“一是而一非”.“合、正、宜、必?!保ā督浬稀罚昂希褐兄竟?,正也。臧之為,宜也。非彼必不有,必也。圣者用而勿必,必也者可勿疑?!保ā督浾f上》)這里說的合是主謂判斷,正是實然判斷,宜或然判斷和必然判斷三種。志功相應是正合。為之而善是宜合,得之而成是必合。圣者之義,可用但未必合乎時代需要,如果合時,就可以無疑。
判斷正確與否,決定于此判斷究竟符合不符合事實。而判斷是由語辭說出的,這個判斷形式的語詞必須反映事實,那么這個判斷是真而非假。這種言辭合乎事實的稱“當”,言要合乎實,除了要求辭所表達的意也合于實外,還有辭合于意這一條件,即語辭必須忠實的表達判斷。言合于意稱“信”,言不合于意稱“誑”,“信,言合于意也?!保ā督浬稀罚靶?,不以其言之當也,使人視城得全?!保ā督浾f上》)言合于意,意合于實則言既信且當;言合于意,意不合于實,這是言信而不當;意合于實,言不合于意,稱誑,言不合于意,意不合于實,既不信又不當。如請你去金山上走一趟,此金山指金造成之山,這是騙人的。后墨的判斷理論中說到“然”、“不然”即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有全稱判斷和特稱判斷?!氨M,莫不然也?!保ā督浬稀罚氨M,但止動?!保ā督浾f上》)“見、體、盡?!保ā督浬稀罚耙姡禾卣?,體也;二者,盡也?!保ā督浾f上》)這里說的“盡”、“二者”,都是指全稱判斷,例如《兼愛》篇中說:“趙國之寶盡在此”就是全稱判斷。
“體”是“兼”的一部分,故“體”是特稱判斷。特稱判斷又稱為“或”、“或也者,不盡也”是其義?!赌洝穼τ诿闹苎有詥栴}也有討論?!缎∪ 氛f“愛人,待周愛愛人而后愛人。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為不愛人矣。乘馬,不待周乘馬,然后為乘馬也。有乘于馬,因為乘馬矣。逮至不乘馬,待周不乘馬,而后為不乘馬。此一周而不周也?!睈廴吮仨殣鬯械娜瞬攀菒廴?,但騎馬并不需要騎所有的馬才是騎馬,只要騎一次馬就已經是騎馬了。愛一個人不能推出他已經愛人了,必須愛所有的人才能推出他是愛人的,這就意味著“愛”和“騎”這兩個行為動詞的邏輯力量是不一樣的。正如有的學者說由于中國先秦語言的特殊性,使得墨家首先討論動詞和名詞的邏輯,沒有首先討論連接詞和量詞的邏輯?!督浵隆吩疲骸耙匝詾楸M悖,悖,說在其言?!薄耙裕?br>悖,不可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則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當,必不審?!保ā督浾f下》)認為“所有言論都是錯誤的?!边@句話錯誤。理由在“所有的言論都是錯誤”這句話本身是言論,這是自相矛盾?!把员M?!便U?,這與古希臘邏輯中“說謊者悖論”和印度因明的“一切言皆妄”(見陳那《因明正理門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中外邏輯有相通之處。后墨也提出了判斷的必要條件和必要充分條件?!督浬稀氛f:“故,所得而后成也?!薄靶」?,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體也,若尺有端。大故,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若見之成見也?!毙」适潜匾獥l件,有它不必然,沒有它必不然。因為它只是產生某種結果所依賴的條件的一部分,如點與線的關系,有點不必成線,無點必不成線。大故是充分必要條件。有它必然,即產生某種結果,沒有它必不能產生某種結果。如只要看總能看到東西,若不去看,則肯定看不到東西。

四、關于推理的理論

任何邏輯都要歸結為推理的法則和形式?!斑壿嬍且赃壿嬐评?-推理形式為對象的?!焙竽摹耙哉f出故”包含著推理的內容。他們對推理的根據和推理的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論“故,所得而后成也?!保ā督浬稀罚氨僖舱?,舉他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埃ā缎∪ 罚闭f,所以明也?!埃ā督浬稀罚┱f是用來明是非,辨同異,察名實、沖的一種方式。這里分別討論了辟(譬)、侔、援、推四種形式。辟是比喻,相當于類比法,即通過比喻來進行推理,用已知的具體事物使人明白未知的事物,故說”舉他物以明之也“.侔相當于直接推理的附比法,”侔“是用同類的命題進行直接對比,所以侔的主要形式是對原判斷附加比辭,從而構成一個直接的推理形式。如說:”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埃ā缎∪ 罚┻@里白馬,馬也是這個判斷附加乘的謂詞。就直接推出”乘白馬,乘馬也“這個結論?!痹跋喈斢陂g接推理的類比法,這是援引對方的論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古代論辯中常用的一種推理方法,不過應用這種類比法的范圍是有限制的。在援引對方的觀點作為自己討論的前提,并以此作為推論的根據,必要條件是雙方討論的問題應該相同,否則援引則無意義。
類比推理是先秦最重要的一種推理形式。戰國時各派都非常重視類比推理。在先秦所謂的類,同類一般是指本質相同,明類就是明同異,有些事物雖表現不同而本質相同,有些事物表現相同而本質不同。孟子說:”凡同類者舉相似也?!埃ā睹献印じ孀印罚┲袊糯念惐韧评砼c現代說的類比不同,與西方說的類比也不同。古代中國人對類比推理的要求很高,因為類比推理在古代中國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然類比推理也容易發生錯誤,正如有的學者說的強調類同或本質相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事物的特殊性的問題。為什么在先秦把”辨同異“看成認識論的重要任務,這是因為這與類比推理相關。所以知類就是明理,就是辨別事物不同的本質,只有真正辨別了事物的同與異,這樣才能在類比推理中不犯錯誤?!鞭o以類行“這就是類比推理,這是推理的原始形式,在這里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形式還沒有明顯的分化。在后墨的推理的理論中,大致包含歸納與演繹的內容。這是比較復雜的推理形式。如馬四足,牛四足,羊四足,故馬、牛、羊為四足的家畜動物。這是歸納法。歸納推理就是前提與結論之間有或然性聯系的推理形式。作為演繹性質的推理,凡四足動物皆有四足,馬四足,故馬是四足動物。演繹推理就是前提與結論之間有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蘊涵的關系?!缎∪ 分杏址治隽嗽谕评碇幸鹬囌摰母鞣N情形?!狈蛭锘蚰耸嵌?,或是而不然,或不是而然,或一周而不一周,或一是而一非也?!啊笔嵌弧笆乔疤崾强隙ǖ?,結論也是肯定的?!笔嵌蝗弧扒疤崾强隙ǖ?,結論卻是否定的。
”不是而然“前提是否定的,結論卻是肯定的,一種說法周遍,另一種說法不周遍。一種說法成立,另一種說法不成立?!币辉荒耸嵌?,二曰乃是而不然,三曰遷,四曰強?!埃ā洞笕 罚笔嵌弧翱梢允官笆降耐评沓蔀檎_的。但”是而不然“就可以使侔式推理產生錯誤。如物是然,”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獲,人也,愛獲,愛人也;臧,人也,愛臧,愛人也。此乃是而然?!埃ā缎∪ 罚┥蛴卸φJ為”是而然“的意思是,肯定的前提是正確的,肯定的結論也是正確的,”’是而不然‘“獲之親,人也;獲事其親,非事人也。其弟,美人也,愛弟,非愛美人也。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盜,人也,多盜,非多人也;無盜,非無人也。奚以明之,惡多盜,非惡多人也。欲無盜,非欲無人也。世相與共是之。若若是,則雖盜,人也。愛盜,非愛人也;不愛盜,非不愛人也。殺盜,非殺人也。無難矣?!笔掠H與事人即給人當奴仆當然不是一回事,愛妹妹當然不是因為是美人才愛,親情之愛與愛美色不是一回事。最后推出“殺盜,非殺人,”這是在推論中推出了近似詭辯的結論。為當時荀子等思想家所反對,認為是“惑于用名以亂名”(《荀子·正名》)這種推論,后墨學者中間加了一個“非”字,就使這種侔式推論變成正確的了。至于“殺盜非殺人”的問題,還需要再仔細分析一下。墨家認為殺盜是殺強盜這類人。而一般人指的“殺人”是某某某殺了某人,一般情況下有“盜竊殺人”、“搶劫殺人”、“強暴殺人”等等,這是一類,又有像“武松殺嫂”、“武松殺了西門慶”等等報仇殺人這一類。由此可見,后墨的“殺盜非殺人”并不完全是詭辯。墨家多數是出身勞動者階層,勞動者對有人盜竊自己的勞動成果,是十分痛恨的,所以后墨提出“殺盜非殺人”的一類推理。近似論辯,而實際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在《小取》上面一段推理,也明確說“盜,人也”,后文則說“殺盜非殺人也”陳述中發生矛盾。這樣的推論形式,后墨還有“以臧為其親而愛之,非愛其親也;以臧為其親也而利之,非利其親也;以樂為愛其子,而為其子欲之,非愛其子也,以樂為利其子,而為其子求之,非利其子也?!保ā洞笕 罚┻@是說用厚葬這種方式表示對父母深摯的情感,因而喜愛厚葬這種葬禮,其實并不表明是真愛父母,認為厚葬對父母有利,其實并非對父母有利。認為教兒子懂樂,才表示愛兒子,其實并非愛兒子,認為學習音樂對子女有利,而想為他們去求取,其實音樂對子女并沒有實際利益。這不但表明了墨家反對厚葬和非樂的立場。也從邏輯分析方面為反對厚葬和非樂的主張服務。此外,后墨還用“止”這種反駁方式作為與各派論辯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爸?,因以別道?!保ā督浬稀罚氨伺e然者,以為此其然也,則舉不然者而問之?!保ā督浾f上》)沈有鼎說:“’止‘是用反面的例證來推翻一個全稱判斷?!薄督浬险f》曰“此其然也,代表一個全稱判斷?!标悏赭氲摹赌q邏輯學新探說》:“止,’止‘式的推論”.當人們用一個“有不然”去反駁“莫不然”時,他所作的就是一個特稱否定與全稱肯定的矛盾關系的推論,這種推理形式,《墨經》叫“止”.“止,類以行之,說在同?!保ā督浵隆罚氨艘源似淙灰?,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其然也?!薄叭弧笔强隙ㄅ袛?,“不然”是否定判斷,這就是《小取》說的“是而然而然”則舉不然而問之。舉出反面例證予以反駁。
例如“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與以有愛于人,有不愛于人,止愛人?!保ā督浾f上》)人有黑人也有不黑人,如果反對(不?。┖谌?,這是以偏概全,而認識法則是取此擇彼問故觀宜。如果有人說其所見之人都是黑者,就仍說出所有的人都是黑者,我就舉出不黑者的事實加以反駁。這說明在運用歸納法時,不僅要列舉正面例證,還要舉出反面例證,這說明不要隨便使用全稱判斷。另外“止”還說明在運用演繹法時,一定要注意大前提是否真實,如果大前提錯,即使推理形式正確,結論必然錯誤。這就是以“此其然也”推出“是其然也”的結論也是不正確的。因此有的學者認為“止”的第一步是反駁歸納,第二步是反駁演繹,兩步統一在“止”的方式中。這樣“止”就體現了歸納和演繹的聯系。然而《墨經》中還沒有把歸納和演繹上升到思維規律的高度?!爸?,類以行人,說在同?!保ā督浵隆罚┻@就是說“止”的運用必須依據事物的“類”的相同。舉出例證必須在同類事物中進行,對方例證與我舉出反駁例證乃是同一論題,這實際上是要求貫徹同一律的要求。后墨也涉及矛盾命題,“仮,不可兩不可也”.(《經上》)“仮:凡牛,樞非牛,兩也。無以相非也?!保ā督浾f上》)仮,是說互相矛盾的兩個命題不可以皆假,也不能同真。凡牛,樞非牛,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命題,不形成矛盾,不用相非,正如雞蛋和石頭之間沒有同一性?!稗q,爭仮也。辯勝,當也?!保ā督浬稀罚稗q:或謂之牛,或謂之非牛,是爭仮也。是不俱當。不俱當,必或不當。不若當犬?!保ā督浾f上》)是矛盾命題的爭論,辯勝是因為命題符合事實。有人說這是牛,有人說這不是牛,一對矛盾命題,不能兩者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不像“狗是犬”,“犬是狗”可以同真或同真假。不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為狗與犬是二名一實的重同。兩者是同一命題,不構成矛盾?!薄爸^’辯無勝‘,必不當,說在辯”.(《經下》)“謂:所以謂非同也則異也。同,則或謂之狗,其或謂之犬也;異,則或謂之牛,其或謂之馬也。俱無勝,是不辯也。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當者勝也?!保ā督浾f下》)甲說“這是狗,乙說”這是犬“,甲說這是牛,乙說這是馬,這種爭辯俱無勝,因為這不是真正的爭辯,不構成矛盾命題。爭辯是同一對象,如甲說這是牛,乙說這不是牛,如果甲說合乎事實,甲勝。所以墨家認為辯論是關于矛盾命題的是非之爭。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一正一反。矛盾律說,兩個矛盾的命題,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排中律說,兩個矛盾命題,不是真,就是假,沒有既俱當又俱不當的問題。
在先秦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提出來了,但是也還沒有提高到思維規律的高度并體系化為猶如今日的邏輯規律。在先秦的名辯思潮中,集中討論了中國古代的邏輯和語言哲學的問題。名家主要是指惠施與公孫龍,而且許多人認為是詭辯家,這是不公正的,其實后期墨家也是名辯思潮的重鎮之一。他們和惠施、公孫龍在思想上和邏輯學說上都有聯系,而且各具特色。荀況的正名說,也在大講邏輯問題,這是儒家關于邏輯學說的總結。因此邏輯學說涉及戰國時的各個學派。只是由于中國社會血緣宗法的倫理的性質,以及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到后來對邏輯和語言哲學的問題不十分熱衷,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完整嚴密的范式。這不等于中國沒有這方面的思想和學說。對先秦的邏輯與語言哲學一定要深入研究,去發掘這方面的思想資源,作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王興國。牟宗三哲學思想研究--從邏輯思辨到哲學架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王先謙。荀子集解·正名[M].中華書局,1988.
[4]洪有鼎。墨經的邏輯學·百年中國哲學經典(五十年代后卷)[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5]譚業謙。公孫龍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
[6]王贊源主編。墨經正讀[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