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滄州木板大鼓的傳承與保護探究
【緒論 第一章】滄州木板大鼓的歷史概述
【2.1 2.2】木板大鼓拜師方式及學費情況
【2.3】非遺藝人的木板大鼓學藝經歷
【2.4 2.5】木板大鼓的折子與春典
【第三章】滄州木板大鼓的音樂特色
【第四章】滄州木板大鼓的價值與保護
【結語/參考文獻】滄州大鼓的藝術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摘 要
木板大鼓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滄縣的民間,是一種集語言、音樂、表演于一體的綜合的曲藝形式,因演唱者多帶有滄州口音,故又名"怯大鼓".隨著國家非遺保護項目工作的開展與落實,滄州木板大鼓也光榮的列入國家級和省級的非遺項目史冊。政府及多方部門的關注使這支即將凋零的藝術之花又重新綻開了它的生機,可是木板大鼓的自身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本論文的撰寫是在深入民間進行了大量實地調查后的基礎上完成的,寫作中主要是運用了實證性與思辨性相結合的方法,圍繞木板大鼓的歷史起源、代表人物及唱腔風格、曲種特點、木板大鼓的傳承保護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由于目前單獨來介紹木板大鼓的資料非常少,本篇論文的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資料不足的遺憾。
木板大鼓是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脈香火,作為家鄉的一份子,我有著沉重的使命感希望自己能成為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希望通過自己的介紹能夠讓更多的人對木板大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大家都來關注并保護存在于我國本土上的大量的形式多樣且瀕臨消亡的藝術形式,大家獻計獻策,讓中國的曲藝瑰寶重新綻放它的藝術風采。
關鍵詞:木板大鼓 歷史概況 大鼓藝人 藝術風格 傳承保護
目 錄
緒 論
第 1 章 滄州木板大鼓的歷史概述
1.1 木板大鼓的生存環境
1.1.1 地域性對木板大鼓曲調的影響
1.2 木板大鼓的歷史軌跡
1.2.1 木板大鼓的歷史溯源及門派
1.2.2 木板大鼓流派的代表人物
1.3 木板大鼓名字的由來
1.4 木板大鼓的分布范圍
第 2 章 滄州木板大鼓傳承情況分析
2.1 木板大鼓非遺傳承人概況及親緣關系
2.1.1 非遺傳承人概況
2.1.2 傳承人之間的親緣關系
2.2 拜師方式及學費情況
2.2.1 傳統的拜師儀式及學費
2.2.2 現代的拜師方式及學費
2.3 非遺藝人的學藝經歷
2.4 木板大鼓的折子與春典
2.4.1 折子的內容
2.4.2 春典的用途
2.5 木板大鼓藝人的經濟供養方式
第 3 章 滄州木板大鼓的音樂特色
3.1 木板大鼓的語言特色
3.1.1 木板大鼓的韻轍
3.1.2 木板大鼓的句子結構
3.2 木板大鼓的音樂分析
3.2.1 木板大鼓的曲式結構和特色唱腔的運用
3.3 木板大鼓的伴奏樂器及表演形式的變化
3.3.1 伴奏樂器
3.3.2 三弦的伴奏技巧
3.3.3 表演形式的變化
3.4 木板大鼓的表演曲目
第 4 章 滄州木板大鼓的價值與保護
4.1 滄州木板大鼓的價值
4.1.1 滄州木板大鼓的歷史價值
4.1.2 滄州木板大鼓的藝術價值
4.1.3 木板大鼓的當代功能
4.2 木板大鼓的獲獎情況
4.3 阻礙滄州木板大鼓發展的原因
4.4 滄州木板大鼓發展的建議
結 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