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非遺藝人的木板大鼓學藝經歷
非遺藝人的木板大鼓學藝經歷
>2023-08-12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滄州木板大鼓的傳承與保護探究
【緒論 第一章】滄州木板大鼓的歷史概述
【2.1 2.2】木板大鼓拜師方式及學費情況
【2.3】非遺藝人的木板大鼓學藝經歷
【2.4 2.5】木板大鼓的折子與春典
【第三章】滄州木板大鼓的音樂特色
【第四章】滄州木板大鼓的價值與保護
【結語/參考文獻】滄州大鼓的藝術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2.3 非遺藝人的學藝經歷

目前滄州木板大鼓的老藝人們皆為半農半藝的普通老百姓,農忙時節大家就在地里耕作,農閑的時間藝人就進行各種商業演出或是教授徒弟,亦或是在滄縣文化館的古韻書場給縣城里的聽眾們表演獻藝。滄縣運東地區的木板大鼓藝人是以男性藝人的演唱為主,這也許與男性在農村家庭里占據主導地位有一定的關聯。

藝術的基本特性是可以愉悅人的性情,使人在理性的環境中得到暫時的休息和放松。對于音樂的感官關照所引起的感性愉悅,不是生理的快感而是一種審美愉悅。2015 年 1 月 12 日,在滄縣舊州鎮后曹莊村采訪大鼓藝人劉銀河時,筆者了解到,滄縣的這五位木板大鼓非遺傳承人幾乎各自都身懷絕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劉銀河的演唱原汁原味是目前中國木板大鼓界唱腔韻味最傳統的,其唱腔幾乎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改革。他所教授的徒弟目前成績最為突出,曾多次在國際、國內的重要比賽中獲得金獎,多次代表中國到美國、法國等國家進行交流演出。劉老師 1948 年出生,年少時曾經拜在溫貴泉老先生的門下專習木板大鼓,據老人回憶說"溫老先生一生命途多舛,年幼時便遭遇家庭的變故,父母早早離世,不幸的際遇讓老人早早的飽經了生活的磨難。平日里他不拘言笑,對學徒們要求都極為嚴格,因此大家都非常敬畏他,當下的這幾位非遺傳承人幾乎都是他的徒弟。

老人介紹說自己有一個綽號叫"傻樣書生",這個綽號來源于過去演出中的一段特殊經歷:"早在 1965 年我(17 歲)時,就參加了當時滄縣的曲藝隊,進入曲藝隊的第二年也就是 1966 年,由于受到當時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演出的市場不是很景氣,曲藝隊面臨著癱瘓的局面,當時的藝人們為了求得生存只能自己四處奔波主動去求書。在1967 年的 11 月份,我同當時的搭檔彈弦藝人朱家彥到滄縣的梅官屯村說唱傳統書目《小倆口抬水》,由于時處政治敏感時期,我們沒有跟隨形勢說新書,結果被當地的群眾給舉報了,正在演出的過程中便被挎著槍的軍人給押走了,在當地的村上被扣押了一宿,第二天便被民兵給派送到了公安局。公安局一詢問發現是兩個說書的,沒犯什么錯誤,于是讓我倆寫了檢查之后就放了。但是當時可真是把我給嚇壞了,直到現在只要看到穿綠軍裝的人我就犯傻,因此人們就給我起了個綽號叫傻樣書生。目前劉銀河是所有藝人中能夠說唱書目最多的藝人,他能夠說唱小段子 40 段,大段 35 段,及幾個傳統的長書,在 20 世紀 70 年代曾依據當時的政策和形式創作了以根治南衛運河為主題的小段《喜相逢》。

2015 年1月 8日,筆者曾就大鼓藝人劉鳳喜老師的學藝經歷進行了實地調查采訪。

劉鳳喜的藝名叫劉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中國大鼓界名震四海。當時他收徒最多,并且他的多位高足曾在省市的曲藝團擔任專業木板大鼓演員。劉鳳喜是一位善于革新的藝人,他首先總結出了木板大鼓頭板、二板、三板在演唱時的發音吐字技巧;其次改木板大鼓句尾的背宮腔為輕聲上揚的曲調,這一創新贏得了同行們的一致認可,使得改革之后的曲調更加俏麗活潑、輕松流暢、但是又不失沉穩與大氣。

劉鳳喜 16 歲拜溫貴泉為師專習木板大鼓藝術,1972 年滄縣曲藝隊復建之后曾經多年擔任曲藝隊長并在滄縣文化館任曲藝輔導員,他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也是河北省曲藝協會的理事成員,是滄州曲藝界的泰斗,更是第一個把木板大鼓搬上舞臺和熒屏的藝術家。根據劉老先生自己回憶說:"我曾經與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相聲大師侯寶林等多次同臺演出過,1974 年我演唱的《夜探瀟湘》在當時被定為是全國電臺的交流節目,不僅參加了國內的曲藝匯報演出而且多次曾在中央和河北省的廣播電臺播放。當年,時任中央領導的陳云同志非常喜歡曲藝,聽我唱完《夜探瀟湘》之后贊不絕口并且保存了我的磁帶。之后文化部長高占祥同志還親自打聽過我說:"劉鳳喜這位藝人還健在嗎?如健在,希望他能繼續演出".

目前劉鳳喜老人已經是滄州木板大鼓界年紀最大的藝人。退休之后由于身體一直不太好,老人一直在家養病,將近 20 年沒有再帶過徒弟,當年他的諸位高足已多半都已轉行。2004 年的秋天老人克服了腦血栓給他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拖著孱弱的身子與木板大鼓藝人王銀杰、石景芬等老人一起排練演出了新創作的段子《公仆情》,在河北省燕趙群星比賽現場中,一舉奪得了老年組金獎的桂冠,為滄州的非遺申報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滄州影響力最大的曲藝名人,劉鳳喜先生的個人曲藝生涯被多部專業曲藝著作收錄。

2015 年 1 月 16 日在滄縣風化店鄉小官莊王銀杰家中,筆者采訪大鼓藝人王銀杰時得知:王銀杰是目前大鼓藝人中最善于創作,能夠依據形式進行改編創作新段子的藝人,俗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可是盡管老人已是 70 歲高齡,但仍然每天堅持對著鏡子練習基本功,反復的去斟酌自己的眼神、動作、邁步和唱腔,同行都給予了老人極高的贊譽"說他表演時表情精細、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活、身段靈活灑脫而又干凈洗練".

他 1962 年學徒,當時與劉鳳鳴同時拜溫貴泉為師學習大鼓藝術,學了 2 個月零十天便出師了,老人介紹說:"當時師傅教書只教會梁子(相當于故事的梗概),學成之后主要還是需要自己對故事情節和內容進行延伸和展開。王銀杰年輕時曾最遠到過東北的四平去說書,善于表演傳統長書《楊家將》,如果每天晚上按表演兩個小時來計算的話,整部書目表演完王銀杰能說 6 個月,小段擅長表演《羅成算卦》、《姜太公賣面》、《三姑爺拜壽》、《王三姐挑菜》、《小佳人送飯》等,后來國家的經濟政策發生了變化,改革的浪潮風起云涌,王銀杰就依據當時的政策,創作了幾個新段子。王銀杰的老伴兒是一位西河大鼓演員,老伴去世后,王銀杰心理非常悲傷于是就創作了《光棍難》、《講四老》、《守業難》等小段。

采訪時老人介紹說:"我 1962 年跟隨著著名的民間藝人溫貴泉先生學徒,一年之后滄縣曲藝隊重建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去了。當時文教局的領導讓我給他唱個段子聽聽,我就上了場可是剛一個段子唱完弦子就斷了,當時局里的領導同志說"趕緊接上,這小孩行,敲鼓、眼神、派頭都行,跟別人不一樣,是塊料。別看他年齡小,可是這孩子悟性高,從頭到腳都充滿了藝術細胞,于是我就被局里的領導給留下了".

1967 年的冬天我在黃驊的燕吳莊西排說書,當時正是冬季里的三九天最冷的時候,我說書到了情節高潮處打算留下個扣(懸念)第二天接著說,誰料觀眾們盡管凍得直搓手跺腳但還是不肯走非要我說完結個尾,不然這晚上回去睡不著也得琢磨這故事結尾。老人說,我這個人啊不愛好歷史,不喜歡看書,盡管我又學老書又唱現代段子,但是對于一些傳統的長書我還是比較欠缺。"王銀杰是目前滄州的曲藝舞臺上最活躍的藝人之一,在 1992 年,他曾受到國家文化部、廣電部、國家保密局的邀請,在人民大會堂表演了木板大鼓節目《小城風源》,演出結束后他還與宋祖英等多名藝術家到中央電視臺進行了節目的錄制。在慶祝祖國成立 72 周年華誕的國慶晚會上,王銀杰表演的《自古燕趙英雄地》受到了黨中央領導們的高度贊揚。2010 年王銀杰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首屆中國曲藝節,由他演唱的《賈寶玉夜探瀟湘館》一舉奪得了本次比賽的最高榮譽"盧浮金獎".

自從 2001 年滄縣文化文化館在滄縣禮堂舉辦"古韻書場"開始,每年的暑期王銀杰都會按時同其他的大鼓藝人一道參加演出并配合電視臺對節目進行錄音和錄像。

2007 年滄縣木板大鼓傳習所成立后,每年他都利用暑假的時間對學徒進行為期兩個人的大鼓培訓,閑暇時間便走村串巷的賣自己唱的木板大鼓磁帶維持生計。在采訪時老人說:"由于木板大鼓傳習所里招收的學員基本都是村子附近的小孩,所以他們一般都是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專門到滄縣文化館的木板大鼓傳習所去學習,并且到時文化館會派車來專程接送老師和學員,提供食宿,并獎勵學員書包和文具。平時每個周六、日下午的兩點到四點,我所帶的學員們便都到我家里來學習。"為了傳承鄉土的曲藝文化,目前王銀杰已經先后收徒近 20 余人,其中跟他學藝時間最長的是五年,王銀杰為滄州木板大鼓的傳承和傳播做了突出貢獻,在采訪接近尾聲時老人說:"我會用我的生命堅守這份事業,多培養些徒弟,為木板大鼓的傳承盡一份自己的力量。"2015 年 3 月 17 日在滄縣紙房頭鄉高屯劉鳳鳴家中采訪劉鳳鳴時,筆者得知劉鳳鳴是幾位非遺傳承人中最善于彈奏三弦的藝人,木板大鼓的表演講究"三分唱,七分彈",所以三弦彈奏的水準會直接影響著演出的整體效果。在表演時,伴奏的演員要和說唱的演員配合默契,要依據唱腔的變化來進行隨腔伴奏,用三弦的伴奏來烘托出演員的唱腔。通常三弦的伴奏技巧有撥、粘、揉、扣等多種技法,演奏時要依據表現的情感來選擇相應的的技法。老人講到,在演唱時演員一定要注意的自己手、眼、身、法、步。因為在表演時,演員要一人分飾多個角色,有時作為故事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出現,有時又以旁觀者的角度對故事的劇情進行敘述和評價,有時扮演男人,有時扮演女人,有時扮演老人有時扮演小孩,要能夠做到在多個角色中進行自由的人物轉換,要能夠在穿插的不同人物之間跳進跳出,靈活轉換。

木板大鼓的表演講究"身上有架兒,臉上有相兒",飾演人物角色要形態逼真,諸如表演時眼神的變化分為靜眼、神眼、怒眼、瞟眼等,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手往哪指,眼往哪看,演員的站姿或走步始終要保持丁字步,這樣的站姿一是可以給人以美感,另外可以令演員看起來更具有精氣神。

在演唱時,要想打動人,演員首先要投入自己的真實感情,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表演時注意力要集中,眼神不能渙散。在演唱時要依據塑造的人物形象,運用不同的聲腔。劉鳳鳴介紹說:"要想表達人物特別高興的情緒時,氣息應該沉下來,發出寬厚的聲音叫歡聲;要想表達憤怒的情緒時,要怒目圓睜,同時要將氣息提起來發出急促而煩躁的聲音叫恨聲;要想表達人物內心極度悲傷的情緒時,要屏住咽喉,嘴巴悶住聲音,通過鼻腔來發出一種顫抖的聲音,同時噎住氣,再把字從嘴里送出來,這種唱法是木板大鼓中最為典型的唱腔叫"背宮腔",由于木板大鼓多表現悲傷的情緒,因此這種類似于哭腔的唱法運用的最多,也最能代表滄州木板大鼓的特點。由于木板大鼓說唱演員要同時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因此說木板大鼓學藝難。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