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為戲曲程式化
戲曲程式化是戲曲表演的主要藝術特征之一,一直以來戲曲評論界對它的評價就褒貶不一,認同戲曲程式化的學者認為它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反對戲曲程式化的學者則認為它的存在制約了戲曲的發展,甚至導致戲曲的衰退.因此,對此問題的研討大有必要.那么,什么是戲曲程式化呢?
戲曲程式化是在長期的生活中經過提煉、概括、美化形成的,是對生活直接或間接的體現,這種被提煉了的程式化表現在戲曲中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模式,如演唱中的板式、曲牌、鑼鼓經,念白中的韻味、聲調,表演中的身段、手式、步法,武打中的各種套路等,無一不是平常生活中的語言、心理和形體的規律化,這些統稱為戲曲程式化的表現.
戲曲程式化是戲曲表演的一種規范,它將文學、舞蹈、音樂、雜技等諸多門類的藝術綜合連接起來,并使這些藝術門類在舞臺表演中形成了自己的秩序與規則,表演者根據這些規則演出,久之就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體系.從這一點上講,戲曲程式化的價值很高,它是一份優厚的民族文化遺產.但是現階段的戲曲發展卻顯得日益蕭條,這份優厚的文化遺產受到了眾人的冷落,出現令人焦慮的危機.
戲曲程式化的表演似乎和當代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兩者之間產生了隔膜,人們紛紛遠離劇場,它所具有的獨特美學特征似乎也不被現代大多數人理解,原因何在?
二、戲曲程式化的困境
現在的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對戲曲是敬而遠之,認為戲曲是一種脫離了生活,不能真實地體現現實的程式化表演,是僵化的表演.這主要是因為:
1.戲曲程式化發展的自身因素
戲曲程式化的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早期產生于觀眾文化層次較低的封建社會中,它的表演場所又是在觀眾流動性很大的勾欄瓦肆中,所以它的程式中有一個唱段、表演交代重復的繁瑣過程,自身發展的規律使這個過程一直沿襲到了今天.而今天的舞臺已非幾千年前的勾欄瓦肆,所面對的觀眾也有了文化層次的提高,特別是現代設備與多樣文化生活的沖擊,使戲曲程式化中的定型表演、臉譜化的扮相、裝腔作勢的韻白、冗長的固定格式唱段、繁瑣的音樂過門、有點生硬的節奏感與當代人的距離越走越遠,產生了隔離.這樣,戲曲程式化的表演就愈加顯得不適應現代社會了.
2.形式老套、缺乏創新
戲曲程式化在早期的發展中受到觀眾的喜愛,是因為與當時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相適應,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們的審美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更欣賞貼近生活的藝術形式、更直白的情感表露,而這一切的需求變化都是戲曲程式化不具備的,因此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戲曲程式化愈發顯得形式老套、缺乏創新.
3.藝術形式多樣化的沖擊
上個時期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無限的活力,其中藝術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藝術生活日益豐富多彩,人們在藝術欣賞的選擇上多了很多的備選項,這無疑是藝術門類百花齊放的一件好事,但同時也給中國傳統戲曲發展帶來了挑戰,人們會根據自身的喜好去選擇各種藝術門類,見識廣了、欣賞水平提高了,需求也越來越高,而傳承了千百年的戲曲,由于程式化的表演,脫離了生活,導致了觀眾的流失.
4.專業素質整體下降與人才的流失
戲曲能否發揚光大與傳承人的數量與質量成正比,尤其是一個優秀的戲曲種類,其中包含著的程式化表演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專業人士傳承并創新.但是目前,劇團工作人員的收入難以保障,不少戲曲從業者逐漸離開了戲曲行業.同時,相當一部分戲曲從業者缺乏理論功底、專業素質差,難以為戲曲程式化的創新做出本質的改變.
5.缺乏對戲曲程式化發展的系統理論研究
戲曲程式化的發展有千年歷史之久,談到戲曲程式化目前發展的困境,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對已經形成的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與理論系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且沒有實現從實踐到系統理論研究的升華.戲曲程式化是在長時間的實踐演出中得出的一套規范藝術,我們在對戲曲程式化進行研究的時候,不僅要進行民俗民風的田野實踐調查,還必須深入了解產生戲曲程式化的社會背景與當時的意識形態,深層次地剖析戲曲程式化的內部發展軌跡,形成系統的理論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戲曲程式化的藝術規范建立充分的認識,從根本上對其進行改革,使其發展走出困境.
總之,戲曲程式化的發展到今天瞬息萬變的時代,的確已顯出龍鐘之態,如果不擺脫這種困境,也許其就會慢慢衰退,以致最終消失.那么,如何給它注入新的生機,讓它重煥青春,展現新的風姿,放射出新的光彩呢?下文對此進行了詳細論述.
三、戲曲程式化的改革對策
眾所周知,戲曲程式化表演是一種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風格的表演藝術形式,它的形成和發展是民族審美心理的積淀,具有延續性,即使它今天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問題,但只要通過改革必能使其顯露出生機來.因此,對它的改革勢在必行!
1.改革不能否認戲曲程式化自身的美學價值
戲曲經歷了一千多年漫長的發展歷程,幾經興衰,從適應和不適應的改革中一步步走了出來,它的程式化也完全是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慢慢形成的,發展到現在,已呈現在觀眾面前一些成熟的戲曲程式化特征.這個歷經千年的藝術沉淀不容忽視,盡管它發展到現在有些滯后,但只要注入一些現代化的手段,豐富程式化的表演,增強戲曲程式化的可觀度,就能將這一古老的藝術推上另一個頂峰,使之呈現出獨特的美學特征.
2.加大政府監管,堅持戲曲程式化的改革導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已有的戲曲程式化表演已不能滿足當下戲曲創作的需求,特別是反映現代生活內容的戲曲表演新程式的創作研發,更成為戲曲程式化發展的瓶頸.鑒于此,政府有必要加強戲曲程式化改革中的監管,加大資金投入,挖掘與培養優秀的人才,引導科學化、具體化的戲曲程式化改革導向.2012年底,由中宣部牽頭,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戲曲表演新程式創編大賽,就以"化舊為新--運用新理念、化用舊程式、提煉新生活、創造新程式"為宗旨,開啟了對戲曲程式化的改革先鋒.
3.建立國民教育體系,促進戲曲程式化的人才更新
現在的戲曲程式化從業人員主要是通過拜師學藝或者自學成才的,很少受過專業的高等教育,因此不利于戲曲程式化的改革與發展.為了提高戲曲程式化演員的專業水準,筆者建議將戲曲程式化的人才培養納入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在中小學開設戲曲欣賞課和程式化表演課,這樣一來,戲曲程式化就會得到廣泛的普及.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各個藝術大專院校,開設專業深,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表演功底的學生,以保障戲曲程式化的發展與創新后繼有人.
4.運用高科技手段,增強戲曲程式化的表演內容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為了克服戲曲程式化表演的局限性,一些現代化的新技術也可以使用在舞臺上,如多層次的燈光變幻、錯落有層的舞臺背景、虛虛實實的煙霧幻境等,這些既可以豐富舞臺表演手段,也可以增強一定的可視性,有利于戲曲程式化創作出更深遠的意境,反映出人物內心世界更復雜的感情變化.除此之外,增強戲曲程式化的表演內容還應在內容上借鑒姊妹藝術的長處:舞蹈表演方面吸取外國舞蹈和民間舞蹈的精髓,唱念做打方面增加生活的真實感,以適應當代人多方位、高層次的需求.
5.加大宣傳力度,推動戲曲程式化的改革進程
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人加入到戲曲程式化的革新中來,具體的措施有:
第一,建立戲曲程式化發展改革協會,有了健全的組織、專業的領導,才能在協會的引導下對戲曲程式化改革有一個更為科學的研究與發展.
第二,加大經費投入,獎勵在從事戲曲程式化改革中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者集體,保證戲曲程式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總之,完善國民教育體系,注重戲曲程式化的內容傳承,加大戲曲程式化表演的創新,增強戲曲程式化的當代特征,增加戲曲程式化表演的欣賞群體,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語
戲曲程式化歷經千年的洗滌,它所蘊含的美是任何藝術門類都不能替代的.誠然,現階段它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但是我們不必擔心戲曲程式化的存亡會危及戲曲表演,只要認清制約戲曲程式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找出對應的解決辦法,就能使程式化表演注入新鮮的血液,使戲曲藝術獲得新生.
參考文獻:
[1]曹其敏.《戲劇美學》. 人民出版社 ,1991.
[2]劉彥.《中外戲劇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周安華. 《戲劇藝術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4]孫曉濤.《論地方戲曲保護和傳承與增強文化核心競爭力》.四川戲劇,2012.
[5]陳季同.《中國人的戲劇--陳季同法文著作譯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