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閘北區文化館的多支館辦文藝團隊中,越劇團的成績和名氣堪稱突出,經常出演越劇折子戲、參與各類文化節慶演出,由于她們的平均年齡大,常被稱為“阿姨媽媽團”。去年年初,該團決定排演全本大戲《白蛇傳》,在個市群眾性文藝團隊中,排演全本《白蛇傳》是十分少見的,這顯然是個突破性的舉動。我受邀做導演,面對雖有熱情卻沒有專業基本功的這群“阿姨媽媽”,要解決的困難還真不少。
首先就劇本而言,要完全按照專業劇團的演出本來排演,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必須根據團內成員的情祝來重新選擇構思,于是我合并和梢簡了“思凡”、“開藥方”等次要唱詞,刪除了許仙姐姐、姐夫這條線,將全劇整合為“游湖”、“訂盟”、“現形’,、“盜草”、“水斗”、“斷橋”、“合缽”、“倒塔”共八場。對. f:其y的經典場次如“訂盟”、“斷橋”,取團內演員所習流派,如“斷橋”足在“戚畢”版演出本中切入“范傅”版的處理,一方面是考慮到范傅版的“斷橋”更貼近觀眾,一方面也發揮了團隊內“范傅”派演員的長處。為了達到人人參與的日的,劇組確定了三個“白素貞”,二個“許仙”和一個“小青”的主演陣容。
我制定了排練進度表,向大家分發劇本及參考視頻。這些“阿姨媽媽”大多從未讀過劇本,從未聽過還有坐排、坐唱等前期工作,她們中有的甚至不會熱身跑圓場,排練時也不會穿水袖、厚底……不過當我提出這些要求,她們沒有一個知難而退,而是紛紛拿出老花鏡,認認真真讀起了劇本。
《白蛇傳》是一出唱念做打兼備的戲,我試著用專業化的標準要求大家,大家雖然不能達標,卻以高漲的熱情一次次地打動了我。陳紅娣是上半場的“許仙”,是一位資深票友,經驗豐富,但在我的眼里她總是“毛病太多”,常是一個眼神、一個調度,一遍一遍地練卻怎么也過不去??粗已凵裰衅鞒霾粷M意,她總是堆著笑說:“哎喲……我老了!”“我真是笨,回家一定好好練!張老師你放心!”
讓我過意不去。有時“樞戲”摳得厲害了,我還會向她賠不是:“陳老師您心里承受能力真好,可別生我氣……”她就會搶著說:“怎么會!這么好的機會,我珍惜都來不及昵!”這真的讓我好感動。還有好幾個“老頑固”,她們模仿了半輩子的戲,從不揣摩人物情緒和感受,從不尋找人物的行為和動機,己形成了不規范的表演習慣,一時半刻要改也難。我有時想作罷r,但看到“老頑固”們期待的眼神.
我又打定了主意……如此反熨,逐漸地,許多的“第一次”在她們中實現了,從“手眼身法步”的講究,到拿起劍、拿起槍……《自蛇傳》于7月20日在松江劇場首演,掌聲叫好不斷。我認為,業余劇團演出人戲的意義,已不僅限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更能讓中老年文藝愛好者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提高義化修養,對于戲曲藝術來說,根在民間,民間業余劇團演出戲曲,是為戲曲培育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