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花鼓戲因產生于河南信陽的光山一帶而得名。濃郁的地方特色就成為光山花鼓戲的生命之源。光山花鼓戲集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周邊地區民間山歌小調、歌舞小戲的精華于一身,并吸收、融合了外來兄弟曲藝如楚劇、黃梅戲等的唱腔,從而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
一、演員唱腔的特征
光山花鼓戲的唱腔以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為適應劇情的需要,會根據不同的劇目和唱詞采用不同的板式與曲牌。
(一)板腔體分類
在光山花鼓戲的板腔體唱腔中,根據節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別 :
1.慢板類:東柳子慢板、西柳子慢板、悲腔東柳子慢板,亦稱“東柳子平腔”,一板三眼,①4/4 拍??煞譃樯锹?、旦角慢板、凈角慢板、丑角慢板。生角慢板唱腔緊促連貫,一氣呵成 ;旦角慢板唱腔婉轉柔媚,樸素秀麗,多用于敘事和抒情 ;凈角慢板唱腔音色渾厚、剛烈 ;丑角慢板唱腔生動活潑,幽默風趣,連說帶唱,喜劇性很強。西柳子慢板,亦稱“西柳子平腔”,一板三眼,4/4拍。西柳子生角慢板的唱腔特點是樸素大方,高亢明朗,很少拖腔,速度適中,多用于敘事類劇目 ;西柳子旦角慢板唱腔優美、委婉,拖腔較長,速度較慢,多用于抒情類劇目。
悲腔節奏為一板三眼,4/4拍。行腔速度較慢,拖腔時間較長,多用于表現人物痛苦凄涼、悲傷哀怨的情感。悲腔由兩個樂句組成,旋律多下行,特別是下句,下行幅度往往較大。
由此可見,光山花鼓戲慢板的特點即常以一板三眼、四四拍子為主,旋律具有樸素、委婉的特點,表現力豐富。
2.行板類:二六板、二行板、佛腔、倒陽二六板為一板一眼,2/4拍,中速,主要用于敘事,其唱腔結構較規整,拖腔較短。二行板,一板一眼,2/4拍,中速,生旦通用。二行板沒有長時間的拖腔,多用來表現人物痛苦、憤恨、矛盾的心理情感,色彩比較暗淡,多用于抒情。佛腔(仙腔),節奏為一板一眼,2/4拍,速度較慢,常為劇中的神仙、菩薩、和尚所用,表達其復雜、矛盾、糾結的內心活動,多用于抒情。倒陽,節奏為一板一眼,2/4拍,速度稍快,唱腔無拖腔,多表現矛盾的心理活動,較少用于敘事。
3.快板類:二八扣板、二行快板、加板二八扣板為有板無眼,1/4拍,速度較快,唱腔主要用于劇中人物間爭吵、矛盾爆發的場合。二行快板為有板無眼,1/4拍,生角專用,速度中快。加板是在唱腔上增加板數,由有板有眼變為有板無眼。
4.散板類:滾板、導板、火炮、悲捻子。
滾板為無板無眼,中速,節奏自由,用于表現人物的急躁不安、急怒交加。導板,無板無眼,分大導板(速度稍慢,拖腔長)和小導板(速度稍快,拖腔短)?;鹋?,無板無眼,節奏自由,多用于表現人物激憤、惱怒的情感。悲捻子,又稱“苦捻子”,中速,節奏自由,多用于其他板式的行腔處。
(二)曲牌體分類
光山花鼓戲中有少量的曲牌體唱腔音樂,多用于生活小戲,偶爾出現在大戲之中,做點綴用。曲牌體唱腔音樂主要包括行腔和幫腔。
光山花鼓戲中的行腔要求字正腔圓,如行云流水,細膩婉轉,而幫腔在花鼓戲的唱腔音樂中多起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穩定補充唱腔等烘托作用。光山花鼓戲中大量選用襯詞結合音樂伴奏,形成特定風格的幫腔形式,所選襯詞多為生活語氣助詞,如啦、依、嗬、嘿、喂等,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光山花鼓戲的幫腔有兩種形式 :一是固定的打擊樂鑼鼓牌子的板式結構與唱腔一致,起到烘托作用,如東柳子生角慢板幫腔往往變化重復起板的第二分句,起到一個鏈接的作用 ;二是樂隊成員的唱腔幫襯,發揮渲染氣氛,增強情感表達的作用,如西柳子旦角慢板中的戲劇幫腔就是依附戲劇主要唱腔而存在的,此時起穩定補充戲劇主要唱腔的作用,與戲劇主要唱腔交相呼應。
二、演員道白的特征
道白即戲曲中的說白,它作為音樂的一部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敘事手段,用以刻畫人物形象,要求感情充沛、形象精煉。道白在戲曲中擔當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是連接敘事與曲文的紐帶,同時又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光山花鼓戲中的語言多采用地方方言,表現濃郁地方特色的同時也對刻畫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更容易讓當地群眾接受。
就中國傳統戲曲而言,韻白是指人物內心的獨白或戲劇角色間的對話。該對話雖無唱腔,但表現力十足,且接近日常語言,但仍比口語要夸張,一般用于大戲間的對白或賓白。
②數板道白是戲曲曲式獨有的一種板式,只有念白,沒有唱腔,有鮮明的節奏模式,以擊板為伴奏,念詞的句式及韻腳與唱詞基本一致。
數板的篇幅長短不定,在戲曲中多為丑角使用,有時在唱段中也夾用數板,之后再接唱腔。
俚語是指民間非正式的,較口語化的語句,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順口、通俗易懂且極具地方特色的語言,地域性強,較生活化。作為一種非正式語言,俚語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所以使用在生活小戲里較多。
三、伴奏音樂的特征
(一)開場音樂的特點
光山花鼓戲的開場音樂與其他兄弟劇種一樣,分為文場(現代改革后的花鼓戲才有)和武場,根據劇情需要采用不同的開場音樂,為整個故事奠定情感基調。文場在戲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演員托腔保調。同時,文場還要演奏器樂曲牌、過門等過場音樂,以便更好地烘托和渲染舞臺氣氛。此外,文場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賦予各個劇種及劇目以鮮明特色。光山花鼓戲中采用的文場樂器有二胡、京胡、板胡等。俗話說,一臺鑼鼓半臺戲,由此足見武場在戲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臺上,武場的打擊樂器牢牢地控制了演員的唱腔節奏,使演員的表演具有非常強烈、鮮明的節奏感。同時,打擊樂器還能模擬各種自然音響,比如打雷、刮風、波濤洶涌等等,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光山花鼓戲中武場的主要樂器為鑼、鼓等打擊樂器,傳統的光山花鼓戲就是以武場鑼鼓牌子曲為開場音樂的。
(二)豐富鑼鼓表演在光山花鼓戲中的表現
光山花鼓戲的鑼鼓表演地方色彩濃郁,有一套完整的鑼鼓牌子,風格獨特,內容豐富,具有上腔、過門、走場、伴奏、間奏等伴奏功效,同時還用于襯托演員的表演身段和情緒,對唱腔的起腔、幫腔、包腔、轉板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1.開場、走場、轉場類
(1)走錘使用較廣泛,一般劇目唱腔中均可采用,同時也用于演員的走圓場。
(2)開場鑼鼓【1】
主要用作唱腔的過門音樂,即上腔、鑼鼓過門。
3.唱腔句式的間奏類
(1)壓錘【2】
用途比較廣,可作一段唱腔落板前的間奏,速度較快?!?】
一般用作落板前的間奏,速度較慢。
4.唱腔轉換板式的間奏類
(1)別三錘【4】
用于東柳子[慢板]、[佛腔]、[倒陽]的幫腔鑼鼓伴奏。
7.唱腔的剎尾類
(1)閉四錘【5】
可用于[導板]的起板過門,也可用做戲的剎尾。
(三)樂隊布局的特征
光山花鼓戲的武場打擊樂器共有6件,即板鼓,堂鼓,手板,手釵,大鑼,小鑼,建國后新增嗩吶、二胡、三弦、竹笛、笙等文場管弦樂器。樂隊編制非常精簡,有3人即可開唱。一人操板鼓、堂鼓、板,一人操大鑼、手釵,一人操小鑼帶檢場,具體座次安排如圖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