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戲劇究竟是什么,是一種文學體裁,還是一種表演形式.在戲劇出現的初期,人們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而關于戲劇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注解,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狹義的注解和廣義的注解.其中,狹義的戲劇被定性為一種與西方戲劇相對應的中國傳統戲曲,這種戲曲經過多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中國戲劇.第二種,廣義的戲劇是指一種演出的形式,或者說,是一種表現藝術的方式,通過劇本所設定的臺詞,融入合適的音樂旋律和舞蹈動作,加上現代的服裝,布置好舞臺、道具和燈光,最后讓演員進行融入情景式的演出,最終形成一種"戲劇"的表演.
而現代戲劇又有了不同的內容和特點.現代戲劇不僅是一種戲曲,更融合了對時事政治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可以將這些看法融入戲劇的臺詞之中,一些對于時事的點評以及心理感情可以被融入戲劇表演之中的音樂旋律里.所以,現代的戲劇中更多的是對于現今時事政治以及人情世故的感慨和了解,對于好人好事的贊揚,對于不道德行為的批判.從這些方面來引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所以,戲劇并不僅僅是戲劇,更是一種提供給觀眾正確的道德價值追求和到的走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正確的人生道路走向的一種教導性的課堂,而這些引人深入的話題都可以從戲劇之中得到體現,戲劇正是借鑒了發生在人們身邊的小事進行編排和表演,最后引出發人深省的結局,給觀眾留下思考的空間.這種涉及到精神方面的教育形式,不得不被稱為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而不單單只是一種文學體裁.戲劇之中對于一些針砭時事的披露,對于丑聞的揭露,都是赤裸裸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而對于值得尊敬的人的贊揚也不是刻意而為之.從這個角度來說,戲劇是真實的,雖說是演員穿著戲服、背唱著已經編好的臺詞、按照劇本的發展流程進行下去的一種簡單表演,但是這些戲劇與現實的融合程度非常之高,也是因為這一點而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這就是現代戲劇所具備的與眾不同的特點和魄力.
所以說,現代戲劇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戲劇劇本作家的思路永遠不會枯竭,因為社會上所發生的值得贊揚或是批評的事情實在太多,這些都是很好的腳本.對于劇本作家來說,文學的推廣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縱觀我國現代戲劇的發展歷史,文學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二、中國現代戲劇文學發展的幾個階段
從辛亥革命時期開始,中國現代戲劇開始逐漸發展.那時候,從清朝派遣到日本的留學生團體組建了一個現代戲劇社,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演出.當時的劇本大多與和平、民主、自由相關.那時候中國留學生對于民主和解放的訴求對于老百姓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刺激和鼓舞,也鼓舞了革命情緒的高漲.之后在中國的上海,由于受到留學生戲劇的鼓舞,在上海也慢慢的開始出現一些劇團,開始在中國各地巡回演出.他們的劇本主要是與反帝反封建有關,倡導自由和民主,抨擊清政府的腐朽,主張共和.那時候的劇本并不完全設定好臺詞,而是留給演員自由發揮的空間,但是中心思想是大體確定的.這種自由派的戲劇對于當時的老百姓是一種很大的震撼,所以一度非常流行.但是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國內的政治形勢顯得更加復雜紛繁,社會顯得更加的不穩定,社會各個階層的矛盾日益凸顯.經過這個時期,那些一味的宣揚民主和平的戲劇社團被迫解散.這些戲劇社的失敗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們沒有劇本,其次,沒有明確的創作思想,不能針對時事進行有力的創作,再次,他們也不會依據自己的演出來吸引觀眾.這樣的缺點致使這樣的戲劇無法永久存留下來.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的興起,帶動了現代戲劇的再度出現.這時的中國現代戲劇出現了舶來品的性質,不再是陳舊迂腐的使用以前的老套觀點,取而代之的是學習外國先進的戲劇歷史和戲劇理論,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過程中.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馬洛的戲劇等等,這些戲劇登陸了中國,在十四世紀風靡歐洲的文藝復興、之后出現的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以及王爾德所倡導的唯美主義、龐德所倡導的意象派等一些新興的戲劇潮流也漸漸涌入中國,為中國戲劇的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拓寬了中國戲劇創作者的創作思路和眼界.此時的中國現代戲劇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那時候的文學大家,比如胡適先生,都投身于中國現代戲劇劇本的創作之中.這段時間戲劇創作的主體不再是民族解放、民主和平、反帝反封建,而變成了更加接近老百姓實際生活的婦女問題和婚姻問題.很多有關于這一類的倫理戲劇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當然,新劇團的出現更有利于中國現代戲劇的推廣和發展,也激發了作家的創作興趣和創作活力.
這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現代戲劇,在這期間五四運動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解放人們思想的文化運動,更是一場喚醒人們愛國意識、鼓勵老百姓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發展的愛國思潮運動.這些都對于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然而,五四運動之后,青少年的迷茫開始日益加重,迷茫和彷徨又成為了中國社會的關鍵詞.應運而生的,是一些講述迷茫一代青年人的戲劇.在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逐漸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促進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覺醒.中國現代戲劇也極力與無產階級的新思潮相互融合.這時候的戲劇不再沉迷于釋放人性的苦悶、人生道路的迷茫,更多的是在歌頌和贊揚無產階級的作用.在有著明確階級領導的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也慢慢走向了政治化的道路.戲劇的發展伴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開始變成無產階級統治中國的工具之一.雖然說這個時期出現的劇目的質量并不優良,但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讓他們投身于無產階級革命之中.
之后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爭的開始也促進了民族的覺醒.在這一時期新老劇作家的交替也是中國現代戲劇不斷壯大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時期的戲劇主要是在譏諷日本侵略者,頌揚無產階級的偉大.劇作者已經非常自覺地將戲劇當做一種階級斗爭的武器,而并非是只供老百姓欣賞的表演.在創作過程中,劇作家融入了更多的與現代時事政治有關的元素,融合自己對于時事的針砭時弊,促進了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七七事變對于中國現代戲劇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積極的.由于保家衛國的情緒十分高漲,對于戲劇的創作也融入了更多的激情,許多戲劇創作者也自覺的將迸發出來的民族仇恨融入在戲劇之中,形成了戲劇界對于抗日戰爭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解放事業的統一戰線.此時戲劇劇種也逐漸繁多起來,人們運用更多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以及對于國內和平的向往.抗戰初期的戲劇更多的是樂觀的元素,主要是為了鼓舞戰士們的斗志,同時對于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進行有力的皮牌.抗戰勝利之后,我國的民族精神有了空前絕后的大覺醒,現代戲劇也逐漸變得辛辣而犀利.這些戲劇特點的出現也與劇作者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通過上述回顧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戲劇的發展經歷了十分坎坷的歲月.這種發展和前進是與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發展和前進有著同一而終的關系的.二者的道路相互重合,二者的精神相互融合.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戲劇發展的重要萌芽時期,日本的侵略以及抗日戰爭階段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成熟時期,最后對于無產階級的頌揚是中國現代戲劇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戲劇是為中國革命的發展和前進而服務的.戲劇不僅是一種表演形式,更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激發民族斗志,促進民族精神的大覺醒.
現代戲劇對于新思潮的引領和推廣具有很重大的作用.中國在這段時間內政治變化凸顯,矛盾加深,困難重重,正處于風起云涌的階段,而中國戲劇為廣大人民和無產階級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持續的存在到了今天.
參考文獻:
[1] 松浦,恒雄.特刊在中國現代戲劇中的作用-以民國初年的特刊為中心 [M]. 學術研究 ,2010.
[2] 范方俊 . 現代性的尋求 : 中國現代戲劇的命名及內涵[M]. 學術研究 ,2010.
[3] 馬強 . 獨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國現代戲劇 [M]. 金田,2012.